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鼻部肿瘤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进行鼻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额部岛状皮瓣对10例鼻缺损患者行Ⅰ期鼻再造或修复,方法是在额旁正中皮瓣及额斜皮瓣的基础上设计额部岛状皮瓣,即以一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皮瓣的"靴筒"部为皮瓣岛状转移的蒂部;而皮瓣的主体为越过额部的正中线直达对侧颞区的横向皮瓣,其中包括对侧滑车动脉供血区及颞浅动脉供血区.结果 术后10例患者随访6~9个月,再造鼻均获成功,鼻的外形及通气功能均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进行的鼻再造或修复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皮瓣的血供可靠、手术可Ⅰ期完成、术后鼻外观良好等优点,是修复鼻缺损的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扩张器,预先扩张前额部皮肤,制成带颞浅动脉筋膜蒂的前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部皮肤缺损27例,前额部剩余的扩张皮肤缝合于发际缘,不需植皮。  相似文献   

3.
额部带蒂皮瓣全鼻再造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在额部扩张后带蒂皮瓣行全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 在前额部的软组织下埋入软组织扩张器,经过8周后将软组织用扩张器注水完成扩张,并持续4~6周.在前额上以一侧知名动脉为血管蒂设计三叶状的带蒂皮瓣,向下反转重建外鼻.结果 7块额部扩张皮瓣转移后完全存活,1例岛状皮瓣转移的患者鼻翼边缘有少许坏死,余5例患者再造鼻的外形与鼻的通气功能均良好,随访9个月至4年8个月,皮瓣无回缩,额部供区无明显瘢痕.结论 额部扩张后带蒂皮瓣为全鼻再造的理想治疗方案,带蒂转移的术式更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采用3种岛状皮瓣,即耳后岛状皮瓣、鼻唇泡岛状皮瓣、颞额部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外翻畸形的体会,耳后岛状皮瓣较薄,较柔软、更接近于眼睑皮肤且不增加面额部疤痕,具有其它皮瓣无法比拟的优点;鼻唇沟岛状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一致,血供来源丰富,无静脉回流障碍,转移灵活方便;颞额部皮下蒂岛状皮瓣法可避免增加眼外侧部疤痕,亦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滑车上动脉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额、鼻及眼睑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及鼻再造的方法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运用扩张和非扩张的不同解剖层次、不同形状的滑车上动脉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额、鼻、睑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鼻再造共32例.结果 所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其中扩张皮瓣为12例,术中面部缺损修复面积为8 mm×35 mm ~30 mm ×40 mm,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缺损修复后局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扩张后的额部皮瓣所获得的修复效果更佳.结论 滑车上动脉蒂额部岛状皮瓣血运良好、设计灵活,供瓣面积大,扩张后皮瓣薄、供区可拉拢缝合,是额、鼻及眼睑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修复及鼻再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采用3种岛状皮瓣,即耳后岛状皮瓣、鼻唇沟岛状皮瓣、颞额部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外翻畸形的体会。耳后岛状皮瓣较薄,较柔软,更接近于眼睑皮肤且不增加面额部疤痕,具有其它皮瓣无法比拟的优点;鼻唇沟岛状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一致,血供来源丰富,无静脉回流障碍,转移灵活方便;颞额部皮下蒂岛状皮瓣法可避免增加眼外侧部疤痕,亦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7.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7种类型的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39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2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5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5例。结果 除l例皮瓣边缘坏死,经短期换药伤口愈合外,其余38例皮瓣完全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带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在耳鼻喉科的应用周勤(附属弋矶山医院耳鼻喉科)皮下组织蒂的概念首先由Menke等提出,认为在蒂内最好包含一条知名动脉,以保证皮瓣血供。我科从1986年起在临床上应用头部"任意"带皮下组织蒂岛状状皮瓣修复外鼻、耳屏、外耳道皮肤以及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额岛状肌皮瓣在修复颌面、鼻部皮肤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方法 设计以左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 4 0cm× 4 0cm前额岛状肌皮瓣修复左面颧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 1例 ;以左眶上血管为蒂的 4 0cm× 3 0cm前额岛状肌皮瓣修复鼻背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 1例 ;以左滑车血管为蒂的 2 5cm× 2 0cm前额岛状肌皮瓣修复鼻背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 1例。 结果  3例术手均Ⅰ期完成 ,术后随访外形、质地、肤色良好。 结论 应用前额岛状肌皮瓣Ⅰ期修复颌面、鼻部皮肤癌术后缺损效果满意 ,且无需特殊仪器和设备 ,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回顾以颞浅血管为带的耳后轴型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应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重建眼窝8例,鼻、耳缺损及其它颜面畸形修复11例.结果:本组除2例发生小面积皮瓣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皮瓣色泽与颜面一致,供瓣区隐蔽,再造窿宽畅,便于义眼的安装和配带.结论: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是修复颜面软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
眉缺损是面部烧伤后的常见畸形,严重影响容貌。1990-07以来。我们应用颞浅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烧伤后眉缺损1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马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12):1295-1298
介绍传统的鼻唇沟皮瓣,包括任意皮瓣、以面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以副面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以上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以眶下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应用现状,并介绍近年来关于鼻唇沟穿支皮瓣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侧鼻动脉的提出及其相关研究.鼻唇沟皮瓣用来修复面部缺损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外形满意、瘢痕不显等优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采用不同带蒂皮瓣修复急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同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共7种皮瓣为32例指端缺损进行急诊修复,皮瓣全部成活。结果:经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的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感觉恢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5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mm,同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6mm,拇指尺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6.5mm,邻近皮瓣平均为7mm。结论:指端缺损的修得方法多,多种带蒂皮瓣均有其优点,应灵活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张光正  李培  何忠海 《广东医学》2003,24(6):646-647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组织缺损的岛状皮瓣修复方法和特点。方法:115例烧伤患者中,采用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瓣修复16例;掌背动脉岛状瓣21例;尺动脉腕上支岛状瓣9例;示指背侧岛状瓣31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瓣18例;指背动脉筋膜蒂皮瓣17例;其他岛状瓣11例。结果123块皮瓣除4例指背动脉筋膜蒂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支皮瓣部分坏死,1例掌背动脉皮瓣切取失败改用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根据手部烧伤组织缺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可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存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周柯  范飞 《重庆医学》2006,35(18):1692-1693
目的介绍对全鼻缺损尤其是中隔严重缺损的一种手术方法。方法应用面动脉为蒂的血管神经蒂岛状颊肌黏膜瓣、额部扩张皮瓣及肋软骨支架Ⅰ期修复全鼻缺损。结果2000年以来共治疗6例,术后岛状颊肌黏膜瓣及额部扩张皮瓣全部存活,鼻状态功能良好,无血肿、感染、面神经损伤及开口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岛状黏膜瓣及额部扩张皮瓣血运良好,易存活,再造鼻形态功能趋于自然.供区易于缝合,感觉功能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理想的眉再造术式。方法通过对5年中46例73侧眉缺损不同手术方法修复的回顾性分析,遴选理想手术方案。结果颞浅血管额支头皮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的优良率为89%,其次为颞浅动脉顶支头皮岛状皮瓣、头皮游离移植、头发种植等方法。结论颞浅动脉额支头皮岛状皮瓣是修复眉缺损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应用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再造拇指(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许多拇指离断伤,因软组织或血管损伤过重而失去再植机会,需要行拇指再造。作者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用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再造拇指的新方法,经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拇指背动脉皮瓣是以拇指背动脉及与其相连的手背桡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拇指背动脉于解剖学鼻咽窝部由桡动脉发出,经拇短  相似文献   

18.
眉再造首选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选择理想的眉再造术式。方法 通过对5年中46例73侧眉缺损不同手术方法修复的回顾性分析,遴选理想手术方案。结果 颞浅血管额支头皮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的优良率为89%,其次为颞浅析动脉顶支头皮岛状皮瓣、头皮游离移植、头发种植等方法。结论 颞浅动脉额支头皮岛状皮瓣是修复眉缺损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吕峰  王超 《中原医刊》2002,29(8):60-60
我院整形科自 1978~ 1996年应用前额岛状皮瓣连同它的供应血管 (内眦动脉和滑车上动脉 )及皮下组织蒂进行分离 ,通过鼻根部的皮下隧道按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180度进行全鼻再造术 ,共 115例 ,收到良好效果 ,鼻成形满意。但此手术的缺点 :术后前额供瓣区遗留凹陷或色泽不均匀的植皮瘢痕 ,有损面容。为了弥补此缺陷 ,我们采用扩张后的前额岛状皮瓣进行全鼻再造术 ,供瓣区由扩张后的皮瓣直接拉拢封闭创面 ,无需另外植皮。从 1996年至今共做了 31例病人 ,术后鼻成形较好 ,供瓣区修复效果满意 ,对整个面部容貌影响较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20.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修复眼睑全层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修复眼睑重度全层缺损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利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修复眼睑重度全层缺损患者13例(13眼),眼睑缺损范围为(33.67±8.35)mm×(16.44±4.45)mm.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大小为(38.56±8.99)mm×(18.44±4.00)mm,皮瓣内层覆盖游离唇黏膜8例,硬腭黏膜5例,术后随访6~24月.结果 皮瓣完全存活10例;皮瓣部分存活2例;1例皮瓣因严重静脉淤滞坏死,术后3月行游离植皮术,植皮存活.移植的口腔黏膜均存活.5例患者因皮瓣臃肿,行Ⅱ期修整术,其中3例同时行Ⅱ期上睑下垂矫正额肌瓣悬吊术.存活的皮瓣色泽近似邻近皮肤,质地柔软,有效保护眼球.结论 以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口腔黏膜移植可有效修复眼睑重度全层缺损,重建眼睑,保护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