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与肾功能恶化发生有统计学关联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观察肾功能恶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住院心衰患者肾功能恶化发生率31%,入院肌酐水平及心功能分级与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248(95%CI1.088~4.647,P=0.029)和2.485(95%CI1.385~4.459.P=0.002).发生肾功能恶化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7%比2.1%,P=0.000),调整混杂因素后,肾功能恶化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3.824(95%CI2.452~5.137.P<0.015).结论 肾功能恶化在住院心衰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与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相关.入院肌酐水平偏高及心功能差为发生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worsening renal function (WRF)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 CHF) and WRF influence on prognosis. Methods A case-control study were undertaken to analyz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statistically related to incidence of WRF, an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WRF on prognosis. Results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WRF were creatinine level at admission (OR 2.248,95% CI 1.088-4.647, P = 0.029) and NYHA class on admission ( OR 2.485, 95% CI 1.3854. 459, P = 0.002).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 with WRF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during hospitalization( OR 3. 824,95% CI 2. 452-5. 637 ,P <0.015). Conclusions WRF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HF, and is obviously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during hospitalization. Higher creatinine level and weak heart function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cidence of WRF of patients with CHF.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肾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68例慢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根据病程是否发生肾功能恶化分为心肾综合征(CRS)组(n=120)与非CRS组(n=148),详细记录病人的住院病历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文献资料报道和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可能相关因素,以CRS为因变量(0=无,1=有),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指标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肾功能恶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肾功能恶化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显示心功能Ⅲ级~Ⅳ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C)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Ⅲ级~Ⅳ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Scr及CysC增高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肾功能恶化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山东、云南3省市共4所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病例资料,比较DM合并CAP(DM+组)和单纯CAP(CAP组)患者临床特征和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DM+CAP组30 d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366例CAP患者纳入研究,DM合并CAP患者531例(15.8%)。与CAP组比较,DM+CAP组CURB-65评分2~5分(28.5%vs 14.3%,P0.001)、肺炎严重性指数Ⅲ-Ⅴ级(60.8%vs 35.5%,P=0.003)患者比例及30 d病死率(5.6%vs 2.7%,P=0.001)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乳酸(OR 2.993,95%CI1.316,6.809,P=0.009)和血肌酐(OR 1.009,95%CI 1.002,1.016,P=0.018)是影响DM+CAP组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DM导致CAP住院患者病情加重,临床结局恶化。临床治疗应注意保护肾功能和改善组织灌注,以提高DM合并CAP住院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危险因素。方法:788例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其中162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为对照组,其余62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且LVEF≤40%患者为CHF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分析,探讨老年患者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快速心房颤动比例显著增高,收缩压、血清尿酸、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也增高,且增高程度随心功能恶化而加重;但CHF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CHF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快速心房颤动、高尿酸血症、贫血、肾功能不全、hs-CRP和NT-proBNP增高是老年患者发生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CHF受多个危险因素的影响。血清肌酐、hs-CRP和NT-proBNP水平可能部分反映老年CHF患者的病情严重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和肾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顺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对象的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心功能分级参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结果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的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分别为:10%(1/10)、34.4%(86/250)、49.3%(69/140)、55.6%(5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2.5 g/L、128.0 g/L、119.0 g/L、112.0 g/L,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低于肾功能异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50/188)vs.46.4%(140/3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异常(OR=1.544,95%CI:0.971~2.554)、重度心功能不全(OR=8.976,95%CI:1.059~4.07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红蛋白浓度减低的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分级增加及肾功能异常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红蛋白浓度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肾综合征(CR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与其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年龄均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可将128例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40例、肾功能轻度受损组(B组)30例、肾功能中度受损组(C组)38例及肾功能重度受损组(D组)2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所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CR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探究引发CRS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本组研究12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CRS 88例(68.8%),且CRS患者高血压、急性感染患病率、心功能分级中Ⅲ、Ⅳ级例数及病程均高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A组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RS患者其Scr、Cys-C、BUN、UA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OR=2.16,P=0.001)及急性感染(OR=2.17,P<0.001)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C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S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急性感染与UA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非重度以上肾功能不全且完成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心力衰竭患者1 00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血钾<3.5 mmol/L)、高钾血症组(血钾>5.5 mmol/L)及正常血钾组(血钾3.5~5.5 mmol/L);应用Lown分级(Ⅰ、Ⅱ、Ⅲ、Ⅳ、Ⅴ级)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又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分析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结果:1 007例患者中,低钾血症患者38例(3.8%),高钾血症患者9例(0.9%)。随着患者血钾水平降低,Lown分级级别呈升高趋势(P<0.001)。Lown分级Ⅳ级患者中,同时出现Lown分级Ⅲ级及Ⅳ级患者的血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表现为Lown分级Ⅳ级患者(P=0.04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呈负相关(r=-0.226,P<0.001)。1 007例患者中发生住院死亡63例(6.3%);死亡组患者血钾水平明显低于非死亡组(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钾水平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44),血钾每升高0.5 mmol/L,患者住院死亡风险降低26.8%。ROC曲线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均证实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控制的最佳切点为4.18 mmol/L。结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Lown分级呈负相关,可作为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同时分析此类患者发生低白蛋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04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住院期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白蛋白正常组(血清白蛋白≥35 g/L)、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35 g/L)。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低白蛋白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通过多因素COX回归评价血清白蛋白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白蛋白正常组相比,低白蛋白组年龄更大,男性比例、NYHA心功能分级、直接胆红素、肌酐、脑钠肽、C反应蛋白更高,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钠更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NYHA心功能分级、高龄、高脑钠肽、低血钠、低总胆固醇、低血红蛋白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白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1048例入选患者平均随访20±18个月,随访期间,整体死亡306人,病死率为29.2%,低白蛋白组死亡116人,病死率为37.7%;白蛋白正常组死亡190人,病死率为25.7%。当白蛋白作为连续性变量进入COX回归分析模型时,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每下降1 g/L,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死亡风险就增加3.8%(HR=1.038,95%CI为1.007~1.070,P=0.015)。当白蛋白作为分类变量进入COX回归分析模型时,多因素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死亡风险要比白蛋白正常者增高0.296倍(HR=1.296,95%CI为1.019~1.648,P=0.035)。结论血清白蛋白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临床因素与低白蛋白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科重症监护室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至12月所有的住院患者,筛选资料完整且符合标准的病例共273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AKI发生率为27.1%,病死率45.2%。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X1)(P=0.006)、慢性肝病(X2)(P=0.047)、非手术治疗(X3)(P=0.013)、基础肌酐值>120μmol/L(X4)(P=0.006)、脓毒血症(X5)(P<0.001)、肾毒性药物应用(X6)(P=0.004)。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P=-3.556+1.132X1+1.121X2-0.884X3+0.980X4+1.645X5+2.246X6。结论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一旦发生AKI,其病死率明显增加,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发生AK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有慢性肝病、脓毒血症,基础肌酐值>120μmol/L及肾毒性药物应用者。手术治疗为AKI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筛选中重度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病例149例,其中1年内全因死亡的患者63例,生存患者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扩张型心肌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BNP)、血红蛋白、尿肌酐及抗心力衰竭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存活组BMI降低的患者比例、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比例、BNP水平低于死亡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比例、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18.5 kg/m2)、NYHA心功能分级、BNP是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是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STEMI患者50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NSE及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血肌酐(Cr)、肝功能和心肌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衰的情况。依据心衰Killip分级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NSE、NT-pro-BNP浓度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NSE与各临床因素间的关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期间STEMI患者发生心衰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SE和NT-pro-BNP对住院期间STEMI患者发生心衰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心衰组相比,心衰组患者NSE、NT-pro-BNP浓度高。随着患者心功能的恶化,NSE、NT-pro-BNP浓度逐渐升高(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NSE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呈明显正相关(AST:r=0.342,P0.001;CK:r=0.377,P0.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E是住院期间STEMI患者发生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1.021,95%可信区间(CI):1.003~1.040,P=0.023],其预测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4(P0.001)。结论:NSE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衰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S100B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严重程度、肾功能受损及心血管主要终点事件(M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42例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与肾功能不全(RI)组合,将患者分为CHF-RI组(n=96)和CHF-非RI组(n=146)。另外,64例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及62例单纯RI患者为RI组。收集血液样本,受试者均接受了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等实验室检查。受试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血清S100B水平与心功能、肾功能、MCE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结果CHF患者血清S100B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248,P=0.016),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r=0.213,P=0.047)和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r=0.233,P=0.039)呈正相关。MCE患者血清S100B水平显著高于无MCE患者(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100B、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尿酸与CHF风险独立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血清S100B水平与MCE发生率显著相关(RR=1.738;95%CI:1.054~2.865;P=0.030)。结论血清S100B水平升高与CHF患者的心功能不全、RI严重程度和MCE相关,并且是CHF发展的独立预测因子和M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入选90例CHF患者38例,采集入院时和入院后3 d时血液标本,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浆Hcy浓度。根据患者肾功能是否恶化,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恶化组和未恶化组,比较两组间血浆Hcy浓度。结果肾功能恶化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3 d后血Hcy水平高于未恶化组患者对应时间点的血Hcy水平(P0.05)。肾功能恶化组患者,入院时血Hcy水平明显低于入院3 d血Hcy水平(P0.05)。入院时肾功能恶化患者血Hcy水平与血肌酐差值(入院3 d和入院时)呈正相关(r=0.623,P0.05);入院3 d肾功能恶化患者血水平与血肌酐差值呈正相关(r=0.79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Hcy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Hcy水平升高可以预测CHF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肾功能恶化(WRF)是影响急性心力衰竭(AHF)预后的重要因素,AHF合并WRF会显著增加AHF的治疗难度且影响AHF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拟分析AHF患者WRF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为精准预测WRF发病、针对性干预及改善AHF预后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872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入院时生命体征、入院时重要器官的功能参数。以入院7 d内的血肌酐值最大值与入院时基线血肌酐值差值≥26.5μmol/L为诊断WRF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WRF组和非WRF组。首先对纳入指标与WRF间的关联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05且OR值≠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入选872例研究对象,WRF发生率为30.7%。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资料中的年龄越大(OR=1.010,95%CI:1.000~1.020,P=0.050)、肌钙蛋白T升高(OR=1.457,95%CI:1.141~1.860,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缺血性心力衰竭(HF)患者住院期间肾功能变化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0月—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缺血性HF患者,采用描述统计方法描述患者基线临床特点,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缺血性HF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WRF)的相关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97名缺血性HF患者,平均年龄(70.5±11.1)岁,其中68.9%为男性;其中22.5%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HF患者,57.6%为LVEF保留的HF患者。WRF的发生率为18.4%。导致WRF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高血肌酐(OR=1.953,P<0.001)、高血压史(OR=1.859,P=0.025)、低血红蛋白(OR=0.985,P=0.002)、高纤维蛋白原(OR=1.241,P=0.013)、高血氯(OR=1.042,P=0.049)、高血尿酸(OR=1.002,P=0.039)及使用呋塞米(OR=1.773,P=0.033)。 [结论]缺血性HF患者WRF发生率较高,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上需要关注患者肾功能变化,及时控制相关因素,尤其是低血红蛋白、高纤维蛋白原、高血氯、高尿酸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5例住院老年CHF患者作为CHF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7例,Ⅲ级组41例,Ⅳ级组3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心功能正常者47例。测定血RDW、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分析2组一般资料及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CHF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Ⅱ级组RDW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RDW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Ⅳ级组RDW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RBC显著下降(P0.05),HB及MCV无明显变化。心功能Ⅲ级组和Ⅳ级组院内共死亡18例,Logistic回归分析示RDW是CH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CHF患者RDW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NYHA分级的增加RDW水平逐渐升高,与患者住院死亡密切相关,可能是老年CHF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01-2008-06在我院住院的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以及中重度贫血组3组。结果:贫血在CHF患者的发生率为32·5%;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Hb、RBC均明显低于好转的患者(P0·01),贫血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贫血的患者(P0·01),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贫血的偏回归系数为1·296(P=0·039),优势比(OR)为3·655(95%CI:1·069~12·499);对于心功能NYHAⅢ~Ⅳ级的CHF患者,Hb的偏回归系数为-0·073(P=0·041),OR为0·93(95%CI:0·864~0·995)。结论:CHF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贫血是CHF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b降低增加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784例年龄65岁及以上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肌酐清除率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各项血脂水平. 结果肌酐清除率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的逐渐加重明显下降(F=5.35,P<0.01).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肌酐清除率小于0.83 ml· s-1·1.73 m-2)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降低,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F=5.31,F=4.91,均P<0.01).男性中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ApoA1水平降低(F=3.52,P<0.05),ApoB水平升高(F=5.65,P<0.01),冠心病患者中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ApoA1水平降低(F=5.79,P<0.01),ApoB水平升高(F=4.56,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F=3.39,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肌酐清除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1和ApoB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脂异常和肾功能减退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同时引起肾脏损害.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脂,同时关注其他重要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死亡率、基础疾病特征及转归情况,探讨与AKI患者肾功能恶化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12 KDIGO的AKI临床实践指南的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住院AKI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特征、基础血清指标、用药情况等;以出院当天为观察终点,分析肾功能恶化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筛选出AKI患者共472例,其中男女比例为41∶18;年龄分层中以>60岁组人数最多占60.4%;合并的基础疾病比例最高的为心血管系统疾病(60.2%);AKI病因中占较大比例的为肾前性(73.5%);AKI分期中I期、Ⅱ期、Ⅲ期患者的比例为70.3%、21.2%、8.5%。AKI患者的肾脏转归中恢复、好转、恶化的比例为37.3%、39.8%、22.9%,心血管疾病史(OR=8.009,P=0.005)、手术/外伤史(OR=7.912,P=0.005)、慢性肾脏病史(OR=8.617,P=0.003)、平均动脉压MAP(OR=7.344,P=0.007)是与肾功能恶化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AKI患者的死亡率为15.3%,死亡组的C反应蛋白、AKI时血肌酐的程度均明显高于生存组,而血红蛋白程度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反应蛋白(OR=1.009,P=0.008)、血红蛋白(OR=0.962,P=0.001)、AKI时血肌酐(OR=1.011,P=0.000)、肾脏转归(OR=6.231,P=0.000)则是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肾损伤(AKI)的院内发病率为0.28%,死亡率为15.3%。AKI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是影响AKI患者肾功能转归与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维持动态血压稳定、改善基础血容量和炎症状态将有助于提高AKI患者的肾脏存活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72例连续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30d随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包括年龄、性别、治疗前后血肌酐(Cr)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数目等19项危险因素对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172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74例(43.6%),所有原因死亡30例(17.4%),心脏性死亡25例(1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Cr升高是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8,P=0.002;OR:6.67,P<0.001)。入院时Cr水平升高(OR:0.99,P=0.014)、冠状动脉病变数目(OR:2.13,P=0.016)、入院时心功能(OR:1.57,P=0.024)、ST抬高心肌梗死(OR:2.46,P=0.048)是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升高是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重视在治疗中各种影响肾功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