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凤琴  王玲  滕臣 《重庆医学》2011,40(6):555-556
目的探讨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5例(896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力改变、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3者占89.62%,≥0.5者占78.01%;术后3个月视力:≥0.3者占93.97%,≥0.5者占85.71%。IOL植入率为99.89%,其中普通折叠IOL植入率为43.86%,非球面折叠IOL植入率为4.02%,可调节折叠IOL植入率为2.01%。主要并发症有术中浅前房12眼,悬韧带断裂2眼,后囊膜破裂48眼;术后早期角膜水肿76眼,色素膜炎7眼;术后中、晚期黄斑囊样水肿6眼,视网膜脱离1眼,后囊膜混浊97眼;未发生核坠落、角膜失代偿、眼内炎性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难度较大,但只要严格规范操作、正确处理并发症,就能够保证手术效果,满足患者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无缝线中切口白内障手工摘除术(SLIMCE)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238例(241眼),施行SLIMCE术,其中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者235例(238眼)。观察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病人随访1-6个月,术后1天,裸眼视力〈0.05者17眼,占7.05%,≥0.05-〈0.3者63眼,≥0.3者161眼;术后1周复查视力,〈0.05者4眼,0.05-0.3者24眼,≥0.3者213眼;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在基层医院完全可开展SLIMCE手术,达到治盲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囊袋张力环(CTR)在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14只眼)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CCC)后植入CTR,然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及人工晶体(IOL)植入术。结果12只眼IOL正位,无倾斜及偏位,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满意,无CTR引起的并发症。结论CTR有利于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操作安全性及术后保持IOL不偏位,维持囊袋圆形轮廓,减少了后发障(PCO),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玉春 《吉林医学》2013,34(23):4772-4773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53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SICS加IOL)进行治疗,分析评价该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有较大提高,手术并发症少。结论:对于白内障患者来说,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安全可靠,手术效果理想,能有效提升视力,可安全应用于白内障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C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6个月,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与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明显改善C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视力与前房深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背景: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假性剥脱性(PXF)青光眼和非假性剥脱性(non-PXF)青光眼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及后房型(PC)人工晶体(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效果。方法:88例患者接受phaco和PC IOL植入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M M C)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11例(1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CTR及IOL植入术,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观察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0只术眼的IOL正位,无倾斜;1只术眼IOL发生偏位倾斜.1眼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3眼术后6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囊膜混浊.结论 对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术中辅助应用CTR,有利于术中操作,防止术后IOL偏位的发生,并且有助于患者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并分析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吸出组和摘除组,每组44例。吸出组:联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以及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摘除组:联合采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IOL植入术,以及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滤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等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所提高,眼压均有所下降,滤过泡均形成良好,而两组视力改善,吸出组明显要优于摘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眼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吸出组15.91%,摘除组为21.74%。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IOL植入术以及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疾病,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后囊连续环行撕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45例(48只眼)分成两组,年龄16~75岁,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联合后囊连续环行撕除术,术后观察比较人工晶体的位置,晶状体囊膜的混浊,患者的视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术后2年2组患者人工晶体位置均稳定,无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和顽固性葡萄膜炎发生;术后2年2组患者视力、后囊膜混浊(PCO)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IOL)联合后囊连续环行撕除,操作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65例(65眼)外伤性白内障,一期植入后房型IOL 39例,手术距外伤时间3~24h;二期植入后房型IOL 26例,手术距外伤时间2个月~10年.结果:一期植入者脱盲率94.87%,脱残率66.67%;二期植入者脱盲率96.15%,脱残率69.23%,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IOL前膜、后囊混浊,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应努力争取行一期植入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在我区的开展,对SICS+IOL患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确保手术安全及疗效起到了重要作用。方法对我科495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施行了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结果白内障SICS+IOL手术成功率98.7%,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白内障手术后的高质量护理有利于防止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者术后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PHACO联合IOL治疗白内障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PHACO联合IOL白内障患者进行抽样,选取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200例行PHACO联合IOL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显著。在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散光度数上,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PHACO联IOL白内障患者而言,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治愈率与护理满意度,确保手术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病几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 5例 (3 0眼 )眼轴长 >2 5 .5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其中II级核 8眼 ,III级核 1 8眼 ,IV级核 4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囊袋内超声乳化术 ,并植入人工晶体 (IOL)。结果 :术后 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1 8眼(60 % ) ,手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和房水混浊 ,均很快消退。结论 :超声乳化摘出术适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术前精确测量眼轴和计算IOL度数是提高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 ,也需要术者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79例95眼随机分为2组,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组(A组)39例47眼,常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B组)40例48眼。比较2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7天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第1,7天角膜水肿程度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A组术中后囊破裂情况、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7天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角膜水肿程度明显好于B组。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对眼内组织损伤小,破后囊率低,并发症少,可使眼部条件较差的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 (PHACO IOL)、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 (SIMN ECCE IOL)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 (ECCE IOL)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对比济南市中心医院白内障中心与 15家基层医院协同完成的 82 2 5例 (10 2 2 2只眼 )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散光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 3个月视力 0 5或以上视力 3组分别为 96 9% (PHACO)、95 7% (SIMN ECCE)、94 4 % (ECCE) (P >0 0 5 )。术后散光检查 ,PHACO IOL与SIMN ECCE IOL分别是 :1w为 (2 32± 0 0 76)D和 (2 4 6± 0 0 68)D ,1个月为 (1 4 5± 0 0 66)D和 (1 4 8± 0 0 69)D ,3个月为(0 97± 0 0 60 )D和 (1 0 5± 0 0 72 )D ,均无显著性差异。ECCE IOL术后散光 1w为 (4 18± 0 14 1)D ,1个月为 (3 0 0± 0 14 4 )D ,3个月为 (1 83± 0 111)D ,与上述两术式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3种术式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白内障术后视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取决于手术方式而取决于手术质量 ,3种术式都可以使病人获得良好视力 ,但PHACO IOL术式及SIMN ECCE IOL术式与ECCE IOL术式相比 ,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散光轻、恢复快、裸眼视力恢复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106眼)糖尿病患者和99例(109眼)非糖尿病患者的PHACO联合IOL植入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有49只眼(46.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特别是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方式,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视力等。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82例(108只眼)先天性、外伤性、后发性白内障患儿,年龄为2~14岁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IOL植入术,对术后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94只眼,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后囊混浊(PCO)、前房炎症反应等。结论:2岁以上儿童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IOL植入是处理儿童白内障的有效手段。儿童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与成人相比有其特殊性。适时恰当的处理,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Toric人工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方法:30例(35只眼)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0.75D,术前根据验光结果,角膜地形图和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值计算植入相应的AcrySofToric IOL。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人工晶体旋转度。结果:患者术前UCVA为0.23±0.13,术后UCVA为0.72±0.14;残余散光在术后3个月时≤1.0D者占79.22%,≤1.5D者占20.78%,≥2.00D者0只眼。而术前术后的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35只眼的IOL旋转均≤20度。结论:AcrySofToric IOL对于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能有效的矫正角膜散光,并且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提高术后脱镜率,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曹玉先 《吉林医学》2014,(12):2599-2599
目的: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成熟期白内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成熟期白内障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综合分析两组术后疗效,术后初期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经济实惠的特点,可广泛地应用于成熟期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长垣市中医院就诊的124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2例。A组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IOL植入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房角分离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B组患者视力高于A组,眼压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6%(5/62)、6.45%(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IOL植入术基础上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提高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进一步降低患者眼压,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