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遗传、环境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为预防和免疫治疗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366例哮喘进行问卷调查、皮肤试验和血清放免指标测定,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哮喘危险因子。结果 在哮喘息中具有家族遗传史的占46.995%,是126例正常人群的5.4倍。41例哮喘息血清IgE及IL—4水平与32例比较显性增高,IL—2水平显性降低,IL—4与职水平之间存在显正相关。烟草(OR=1.83)、螨(OR=10.44)、屋尘(OR=9.45)、蟑螂(OR=4.04)、豚草花粉(OR=5.26)、皮毛类动物(OR=5.66)、刺激性气味(OR=3.40)、空调房间(OR=3.33)、呼吸道感染(OR=2.12)、霉菌(OR=3.79)、冷空气刺激(OR=1.83)、气候突变(OR=2.05)与哮喘的关联有显性。结论 家族遗传史、屋尘螨、花粉、蟑螂、冷空气刺激、气候突变、刺激性气味、空调房间、感染、皮毛类动物、烟草、霉菌等环境因素为哮喘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张秋兴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60-4561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吸入过敏原的分布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差别,探讨两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对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与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吸入过敏原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哮喘患者的阳性率为65.3%,单项过敏原从高到低依次为尘螨、屋尘、春季花粉、蟑螂、多价霉菌、秋季花粉、棉絮、蚕丝、羽毛、多价兽毛、香烟烟、蒿属花粉、豚草花粉。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的阳性率为78.1%,单项变应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尘螨、屋尘、春季花粉、秋季花粉、蟑螂、多价霉菌、蚕丝、多价兽毛、香烟烟、棉絮、羽毛、蒿属花粉、豚草花粉。结论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测试阳性率高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变态反应在变态反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于前者更为重要;各单项变应原基本相似的阳性率提示二者具有相同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起吉林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临床上AR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艾蒿花粉、豚草花粉、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树木组合(柳树/杨树/榆树)、屋尘、猫上皮、狗上皮、蟑螂、点青霉/分支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啤酒花作为变应原,将样本中6~18岁患者设为儿童组70例,19岁以上患者设为成人组140例。采用欧蒙印迹法检测210例AR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相应性分析。结果 210例AR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居于首位的是艾蒿花粉,其次为树木组合(柳树/杨树/榆树)、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屋尘、豚草花粉、猫上皮、狗上皮、蟑螂、点青霉/分支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啤酒花。变应性鼻炎患者对食物过敏者比较少见。结论艾蒿、树木组合(柳树/杨树/榆树)、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是吉林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系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发作两种,前者的过敏物质以室内尘、螨、霉菌等为主,后者主要为花粉.多见于中青年,常有家族遗传史.本文试图通过对造成鼻炎的不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治疗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为临床诊断和规范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组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并用阿罗格(NHD)皮肤点刺试验对患者进行变应原测试。结果在所有的病例中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7.2%和74.3%,其后依次为豚草花粉(58.8%)、蒿草花粉(47.8%)、霉菌(41.2%)、早春花粉(27.9%)、梧桐花粉(27.2%);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组中早春花粉阳性率(35.1%)和豚草花粉阳性率(68.9%)高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中霉菌阳性率(53.2%)和粉尘螨阳性率(85.5%)高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屋尘螨、豚草花粉、蒿草花粉、霉菌是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常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ELISA法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屋尘抗原皮肤试验示阳性反应的36例患者,血清中的屋尘、螨特异IgE、IgG和IgA抗体作了测定。特异IgE、IgG、IgA抗体,屋尘与螨之间可见密切相关,证实了螨类是屋尘中的主要抗原物质。  相似文献   

7.
侯惠芬 《中外医疗》2013,(31):38-38,40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吸入性过敏原。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门诊诊断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共251例,使用皮肤点刺法,对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屋尘、螨虫、霉菌、猫狗毛发、蟑螂、乳胶、桦木、杨属、榛属、悬铃木等)进行检测。结果尘螨、粉螨103例(阳性率43.0%),屋尘95例(阳性率37.8%),猫狗皮毛52例(阳性率20.7%),霉菌(眼曲美、点青霉、分枝孢霉)55例,(阳性率21.9%),桦木、杨属、榛属、悬铃木等84例(阳性率33.1%),矮豚草9例(阳性率3.6%)。结论本地区过敏性鼻炎主要过敏原为尘螨、粉螨、皮毛、霉菌、树木花粉等,避免接触致敏原、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可以有效防止发生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哮喘患者的过敏原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本院1998年2月至2000年3月402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过敏原皮试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大连市哮喘患者的过敏原情况,为今后该地区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屋尘、粉尘螨、多价霉菌、夏秋花粉、春季花粉、蒿属花粉等19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给402例哮喘患者做皮内试验,计算各种过敏原的阳性率并与哮喘发病情况(季节)作比较。结果:402例哮喘患者中皮试阳性率最高的为屋尘(51%)、粉尘螨(47%),其次为多价昆虫(36%)、多价霉菌(34%)、夏秋花粉(25%),豚草花粉相对较低(10%)。402例患者中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者占41%。结论:哮喘发作与过敏原有关。大连市常见的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的过敏原为屋尘、粉尘螨、多价昆虫、多价霉菌、夏秋花粉。因此对哮喘的预防应加强改善居室环境,尽可能避免在花粉高峰季节外出,杀灭有害昆虫等。  相似文献   

9.
李淑平  陈维中 《重庆医学》2002,31(6):506-507
目的 采用体外酶免疫检测方法测定哮喘患者的过敏情况,以了解重庆地区过敏性哮喘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发生情况。方法 抽取哮喘病人静脉血2ml,3000rpm 10min分离血清,吸取0.4μl血清入反应管,室温孵育100min后,去除管内血清,用1ml清洗液清洗,再加入结合液孵育16h,去除结合液,再用清洗液清洗,加入底物/指示剂,0-90min观察颜色变化。结果 对重庆地区4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7种抗原的检查,过敏原的阳性检出率95%,32名患者均对2种以上的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40例患者中有38例IgE呈阳性升高,占95%;屋尘阳性14例,占35.0%,尘螨/粉螨阳性17例,占42.5%,霉菌(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11例,占27.5%;秋季花粉(普通豚草、巨大豚草)5例,占12.5%,秋季花粉2(蒿属植物、艾蒿)13例,占32.5%,春季花粉(榆树、柳树、杨树)阳性5例,占12.5%。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者IgE普遍升高(95%),重庆地区致敏原以“螨类”引起的哮喘最为常见,其次为屋尘和蒿属类。这可能与重庆地区地处盆地,气候温暖潮湿,较利于螨的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今后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67例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过敏原组),变应性鼻炎306例,哮喘患者361例,其中254例同时检测食物过敏原(IVT702)(食物过敏原组)。采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法(IVT)测定血清中总IgE(TIgE)及特异性IgE(sIgE),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吸入过敏原组(IVT701)TIgE阳性率为97.6%(651/667),sIgE总阳性率为70.9%(473/667)。过敏原主要为蒿属植物(31.5%)、榆杨柳树(22.0%)、豚草(20.1%)及屋尘(13.5%)。食入过敏原组TIgE阳性率为94.5%(240/254),特异性IgE(sIgE)总阳性率为77.6%(197/254),过敏原主要为大豆花生(21.7%)、鳕鱼(17.7%)、螃蟹虾(16.9%)和鸡蛋(11.8%)。361例哮喘(其中合并变应性鼻炎73例)TIgE阳性率为98.6%,sIgE阳性率为67.0%。3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TIgE阳性率为97.8%,sIgE阳性率为75.5%。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sIgE阳性率高于哮喘患者(Χ^2=5.739,P=0.017)。结论: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主要致敏原为本地区的蒿属植物、榆杨柳树、豚草,螨、霉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内地。免疫治疗既能有效防止鼻炎和哮喘的发作又能防止鼻炎进一步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118-120
目的探讨低年龄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变应原特点。方法采用德国Allergy Screen Test Kit检测系统对515例18岁以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总Ig E和19组变应原特异性Ig E定量检测,统计血清总Ig E的增高比例和变应原阳性率,分析其变应原特点。结果 515例18岁以下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血清总Ig E的增高比例为77.9%。本组变应原s Ig E阳性率前10位的变应原依次是:户尘螨(70.1%)、屋尘(34.0%)、霉菌(33.2%)、牛奶(24.1%)、狗毛(23.5%)、鸡蛋白(12.6%)、腰果(11.7%)、猫毛(10.9%)、早晚春花粉(8.0%)、夏秋花粉(7.4%)。不同年龄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提示学龄前组(3~6岁)最高,达69.5%。结论本组中77.9%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具有过敏性体质。18岁以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是户尘螨、屋尘、霉菌;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是牛奶、鸡蛋白、腰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中的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AR患者167例为AR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61例和中重度组106例,依据过敏原类型分为花粉组、霉菌组、尘螨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自愿者63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E、IL-1β、TGF-β1、VCAM-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资料、血清IgE、IL-1β、TGF-β1、VCAM-1水平与AR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 AR组血清IgE、IL-1β、TGF-β1、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花粉组血清IgE、IL-1β、TGF-β1、VCAM-1水平高于霉菌组、尘螨组(P<0.05)。中重度组血清IgE、IL-1β、TGF-β1、VCAM-1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花粉过敏原比例高于轻度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E(OR=1.011,95%CI:1.006~1.017)、IL-1β(OR=1.035,95%CI:1.002~1.069)、TGF-β1(OR=1.010,95%CI:1.006~1.015)、VCAM-1(OR=1.654,95%CI:1.267~2.159)水平与花粉过敏原(OR=1.322,95%CI:1.021~1.899)为AR中-重度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IgE、IL-1β、TGF-β1、VCAM-1在A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IgE、IL-1β、TGF-β1、VCAM-1、花粉过敏原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及IL-4、IFN-γ的影响,为经腧穴处皮肤给药刺激经络系统达到调节免疫,治疗变应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在农历三伏天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穴位敷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血清IgE、IL-4和IFN-γ。结果治疗前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及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血清IFN-γ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疗程穴位敷贴治疗后,患者血清总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IL-4和IFN-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可降低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调查昆明地区大学生群体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分布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昆明市7所高校的18~29岁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1 500名大学生,设计AR调查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问卷1 484份,回收率98.9%,昆明市18~29岁在校大学生中自报患病率为25.4%(377/1 48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9.3%(170/580),女性患病率为22.9%(207/904).AR患者中,3.7%伴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19.1%伴有家族遗传史;昆明地区大学生AR的主要诱因为灰尘.结论 昆明地区大学生AR发病率约为25.4%,男性患病率稍高于女性,AR的相关潜在危险因素主要为BA及家族过敏史,诱发因素主要为灰尘,动物皮毛及植物花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物sIgE及食物sIg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过敏性鼻炎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吸入物sIgE和食物sIgG。结果 11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物sIgE过敏原总阳性率43.90%,其中各指标阳性率由高到底依次为:尘螨/粉螨36.21%,屋尘12.93%,猫/狗毛皮屑9.48%,普通豚草/蒿属植物8.62%,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5.17%,蟑螂/蚊子4.31%,白桦/榆树/梧桐/桉树/桑树2.59%;食入物sIgG总阳性率82.93%,其中各指标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蛋清/蛋黄60.34%,牛奶59.48%,鱼29.31%,虾12.07%,花生11.21%,牛肉5.17%,大豆4.31%。结论连云港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物过敏原以尘螨/粉螨、屋尘、猫/狗毛皮屑为主,过敏性鼻炎患者存在食物不耐受现象,可能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循经刮痧配合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AR)肺经伏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的PAR属肺经伏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雷他定对照组和刮痧配合氯雷他定治疗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治疗4周,采用鼻部症状总评分(TNN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QLQ评分、总IgE、IL-4水平和总有效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TNNS、VAS、RQLQ评分及总IgE、IL-4值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在改善VAS、RQLQ评分、IL-4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和远期随访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刮痧配合氯雷他定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免疫治疗组(对照组)31例,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组(试验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的疗效及血清IL-4、IL-5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细胞因子IL-4、IL-5浓度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尘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减少机体IL-4、IL-5的生成,从而减轻IL-4、IL-5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毒害作用,发挥其调节免疫的作用,进而达到有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溶性CD86(sCD8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过敏性鼻炎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儿1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74例和中重度组7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IL-9、干扰素-γ(IFN-γ)、sCD86、HMGB1水平,并对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IgE、IL-4、IL-9、sCD86、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组患儿IgE、IL-4、IL-9、sCD86、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1)。IgE、IFN-γ、IL-4、IL-9、sCD86及HMGB1均为过敏性鼻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观察组患儿血清sCD86、HMGB1水平与IgE、IL-4、IL-9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IFN-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不同职业人群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尘螨的过敏情况。方法:选取不同的职业人群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118名符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症状的志愿者,利用皮肤点刺试验(SPT)及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其对尘螨变应原的过敏情况。结果:工作中密切接触中药材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其SPT阳性率达77.5%,sIgE阳性率为75.0%;工作中密切接触粮食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其SPT阳性率达60.9%,sIgE阳性率为56.5%;而纺织车间工人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SPT阳性率为31.2%,sIgE阳性率为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南地区不同职业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尘螨的过敏情况与职业环境有关,应加强对特定职业人群的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