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通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通过2003~2005年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南通地区海门市、启东市结果与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南通市恶性肿瘤死亡的变化趋势。结果:2003~2005年南通市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230.77/10万,与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相比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为109.43/10万,与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相比呈下降趋势。男性粗死亡率为319.94/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149.54/10万,男性粗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2003~2005年与1990~1992年相比,标化死亡率上升趋势最明显的是肺癌,其次是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而宫颈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则呈下降趋势。肺癌在3次死因回顾调查中,无论是粗死亡率还是标化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均居于首位。标化死亡率上升幅度1973~1990年大于1990~2003年,死亡率儿童青少年组和70岁以上老年组上升明显,青壮年组和中年组呈下降趋势。结论:在进行恶性肿瘤防治同时,必须加强对肺癌、白血病、乳腺癌的防治工作,尤其必须加强肺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3-2012年首钢地区(首钢总公司职工居住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并评价首钢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3-2012年首钢地区户籍人口脑卒中死亡数据和户籍人口数分别来源于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和石景山区统计局。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年变化率。结果 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中共2 537例死于脑卒中,其中男1 474例(58.1%),女1 063例(41.9%)。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标化死亡率为59.9/10万,男性为70.5/10万,女性为49.2/10万。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P=0.005),女性下降幅度为4.9%(P=0.002),男性下降幅度为2.5%(P=0.075)。10年间,55~64岁组和65~74岁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b=-0.071,P=0.015;b=-0.055,P=0.002)。结论 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女性下降趋势明显,55岁以上居民呈下降趋势。首钢地区长期高血压管理可能是该地区脑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7-2012年平罗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源于平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2012年死亡原因年报表,将死因按照ICD-10编码,计算6年间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07-2012年平罗县居民意外伤害平均死亡率为76.42/10万,标化死亡率为78.45/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3.7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9,P<0.005).居民意外死亡顺位为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跌落、溺水、被害、火灾,占全部意外死亡人数的86.88%.结论 6年间意外死亡始终居平罗县居民死因的第3位,男性意外死亡率高于女性.提示居民意外伤害死因中,驾驶人员交通事故、中青年人和老年人自杀、青少年溺水等原因引起高度关注,以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14—2020年常住居民的死因概况,分析其死亡原因,为健康海南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海南省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上报数据,获取海南省2014—2020年常住居民死亡信息,应用Excel 2010及SPSS 26.0软件对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标化死亡率。 结果 2014—2020年海南省年均常住人口为917.53万人,8个监测点每个点年均常住居民为29.71万人,累计报告死亡83 878人,年均总死亡率为504.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8.69/10万;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为806.18/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444.36/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死亡率显示,0~<1 岁组的粗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粗死亡率明显高于儿童其他年龄组;从20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粗死亡率总体不断上升;65岁及以后,粗死亡率增长十分迅速,特别是85岁以后,粗死亡率达到最高值。死因顺位前三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从死因死亡率来看,2014—2020年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均大于100/10万,这两种死因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依然是海南省常住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满洲里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 2012年满洲里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下降了23.12%.5年间伤害导致死亡440例,居5年间总死因顺位的第3位,年平均死亡率为52.00/10万,标化率51.00/10万.男性年平均死亡率39.68/10万,标化率90.70/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12.60/10万,标化率27.70/10万,男性高于女性,是女性的3.15倍.居民伤害死亡前5位为运输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故意自害、意外中毒、加害.各年龄组均以运输事故为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且60岁以上组最为明显,占该年龄组伤害死因的61.39%.结论:伤害已经成为满洲里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运输事故为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0~2010年平罗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病因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对平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10年死亡原因年报表按照ICD-10编码,计算11年间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00~2010年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84.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90.38/10万.男性粗死亡率是女性的1.8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2,P<0.05).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79.52%.肠癌死亡率上升较明显,2010年与2000年比较,男性上升了522.67%,女性上升了432.91%;胃癌死亡率一直居恶性肿瘤死亡首位,平均死亡率为23.3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7.84%.结论 恶性肿瘤始终居平罗县居民死因的第2位,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胃癌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肠癌死亡率上升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了解居民健康状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户籍居民死亡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居民平均死亡率476.37/10万(标化死亡率322.69/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527.46/10万(标化死亡率401.98/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417.43/10万(标化死亡率243.91/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0年黄埔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0.31岁,其中男性为78.57岁,女性为82.18岁。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和诊断不明性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76.72%;死因监测三大类分析中慢性病占总死亡原因的79.52%。结论黄埔区居民的死亡以慢性疾病为主,其中恶性肿瘤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对居民进行肿瘤防治知识普及、预防和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昌市青云谱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程度。方法以2012—2015年南昌市青云谱区死亡监测数据中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用SPSS18.0软件对死亡率、死因构成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按照Fulfillment指数法计算青云谱区主要死因对居民寿命的影响程度。结果 2012—2015年青云谱区居民标化死亡率为478.56/10万;主要死因的Fulfillment指数最大值分布:循环系统疾病为80~84岁年龄组的42.08、肿瘤为50~54岁的43.68、呼吸系统疾病为80~84岁的18.00、伤害为25~29岁的56.22、内分泌与营养及代谢疾病为60~64岁的4.01。结论 Fulfillment指数可以指示不同死因对各年龄段居民寿命的影响程度,突出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对提高居民寿命有积极作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主城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重庆市渝中区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死因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分析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截缩率、累积率等指标,并与全国和历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渝中区居民恶性肿瘤2年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5.28/10万和78.84/10万,截缩率和累积率分剐为126.29/10万和11.24%;是总死亡原因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亡的23.13%.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5.20/10万和52.03/10万,男性标化率明显高于女性(u=10.73,P<0.01).肺癌是重庆市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的首要死因,它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7.17%,是第2位死因肝癌的2.59倍.渝中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该区全国第2次死因调查(1990~1992年)的173.85/10万比较有所下降,主要恶性肿瘤肺癌的死亡率低于第2次死因调查的58.74/10万,低于1991~2000年间的63.44/10万.结论 重庆市主城居民以肺癌为主的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可能与环境污染治理等措施初见成效有关,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是制订相关策略和措施的依据,也是进行评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海门市21年间因糖尿病死亡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程度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海门市1989年~2009年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分析研究该市21年间居民因糖尿病死亡潜在寿命损失.结果:(1)海门市21年间糖尿病死亡人数866人,累计粗死亡率3.94/10万,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上升259.90%.(2)21年间不同性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州区2004-2005年居民死亡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对死因进行分类,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甘州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07.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6.96/10万,男性为757.37/10万,女性为550.19/10万。城区标化死亡率为444.43/10万,农村标化死亡率为725.00/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居民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应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榆中县居民死亡率543.62/10万,标化死亡丰498.77/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25:1.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占全死因死亡率的62.81%;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4.67‰和21.47‰;平均期望寿命为73.72岁,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喉癌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仍缺乏针对我国居民2005—2016年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的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喉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时期我国居民喉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为我国喉癌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xcel整理2005—2016年喉癌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每年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标化率的计算根据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运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我国喉癌发病与死亡随时间(年度)的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6年我国居民喉癌标化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2.25%,P<0.05);城市的喉癌标化发病率整体高于农村,男性的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历年发病高峰集中出现在70~岁年龄组和75~岁年龄组。2005—2014年我国居民喉癌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1.67%,P<0.05),2014—2016年死亡率虽略微上升,但变化不明显(P>0.05),城市标化死亡率整体高于农村,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2005—2016年我国喉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性别、年龄和城乡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制订喉癌防治策略,降低喉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市居民10年间死因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改进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1990年至1999年A市疾病监测点资料汇编进行死因分析.结果:10年间A市居民年均标化死亡率为543.77/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主要死因顺位无变化,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10年间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的死亡率除心脏病外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应加强慢性病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把恶性肿瘤、心脏病作为防治重点以及把男性作为重点防治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河南省1985年至2009年间的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预测2010年至2019年的肺癌死亡率。方法:从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985年至2009年期间死于肺癌的全部记录,并与相应的人口数据连接。计算各时期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中调率)及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世调率)。运用Joinpoint模型估计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莱斯利矩阵分性别预测2010年至2019年人口数据;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2010年至2019年河南省居民肺癌死亡率。结果:1985年至2009年河南省死于肺癌总人数为49037人,男性死亡中调率从1985年至1989年间的17.65/10万上升到2005年至2009年间的26.01/10万,女性中调率由5.80/10万上升到10.01/10万。Joinpoint模型趋势分析结果显示:男、女肺癌中调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趋势有3个有意义的联结点,女性趋势有1个有意义的联结点。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至2014年河南省男性肺癌死亡中调率为27.78/10万,女性中调率为13.24/10万;2015年至2019年的男性中调率为28.25/10万,女性中调率为13.67/10万。结论:预测2010年至2019年河南省居民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同仁县2013-2014年居民主要死因和分布特征,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保健政策、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同仁县2013-2014年死亡居民进行死因回顾调查分析。结果同仁县2013-2014年居民总死亡率为604.9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40/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61.3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0.04/10万;女性死亡率为546.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4.73/10万。全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2.60岁,男性69.72岁、女性75.71岁。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以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最严重,去除上述两种死因,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3.43岁、2.58岁。结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同仁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着力加大慢性病综合防控力度,落实有效的防控策略措施,提高居民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特点,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全市8个疾病监测点的疾病监测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编码进行死因归类。计算粗死亡率、表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监测点居民人群粗死亡率667.79/10万,标准化死亡率为473.39/10万,城市高于农村(?字2=224.89,P<0.001),男性高于女性(?字2=572.44,P<0.001);65岁以上年龄组粗死亡率高于0~14岁、15~64岁(?字2=114 118.60,P<0.001)。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249.01/10万,构成比为37.29%)、肿瘤(164.36/10万,24.61%)、呼吸系统疾病(131.27/10万,19.66%)、损伤中毒(53.78/10万,8.05%)和消化系统疾病(18.42/10万,2.76%)。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重庆市疾病监测点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控制慢性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顺位分布状况,为制定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保护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60岁前死亡的所有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顺位及人群分布等。结果 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共982例,占全死因的25.75%,粗死亡率为209.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58/10万,男性早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6,P0.01)。早死亡的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早死亡的89.91%。在年龄组分布中,0~4岁组以围生期疾病、伤害和先天性畸形为主,5~14岁组以伤害为主,15~59岁组以肿瘤为主。具体疾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脑血管病、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女性第5位与第11位死因分别是乳腺癌与宫颈癌。结论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发生率高,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早死亡的前三位死因,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应得到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强三峡库区妇幼保健工作,减少围生期疾病导致的早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夏居民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分布特点,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宁夏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宁夏粗死亡率339.55/10万(标化死亡率332.89/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938.436,P<0.05);3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以较高增幅平稳增长;死因以慢性病为主,占主要死因80.06%,随年龄增加慢性病占全死因比例增加;死因前五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1.08%。结论慢性病是宁夏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35岁以下人群为慢性病防治重点,同时应高度关注男性群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南京市玄武区居民1982—2001年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利于指导全区的肿瘤防治工作。方法:取全区死因调查资料,采用ICD-9分类法进行疾病分类,按1994年全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计算标化死亡率,用Spearman法进行肿瘤死亡率趋势分析。结果与结论:近20年来,南京市玄武区居民食管癌、宫颈癌及60岁以下男性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癌死亡率及6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死亡率至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