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者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盲终点评估的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阿米洛利组)和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组),均服药12 w,每2周随访一次,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降压达标率、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周末,阿米洛利组和替米沙坦组的达标率分别为58.5%和4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 w后,两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67.9%和71.7%,有效率分别为81.1%和83.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米洛利组收缩压下降值为(24.3±15.8)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15.2±9.2)mmHg,替米沙坦组收缩压下降值为(26.8±13.4)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15.7±9.4)mmH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和7.6%(P>0.05),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变,未见低血钾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结论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方案在尽早达标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门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接受氨氯地平5 mg/d(A组)、左旋氨氯地平2.5 mg/d(B组)、左旋氨氯地平5 mg/d(C组),共治疗8周,观察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血压变化值更高(P<0.01),血压达标率高(P<0.05)。3组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B组血K~+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良反应低于氨氨地平,左旋氨氯地平2.5 mg治疗后血K+下降。  相似文献   

3.
4种抗高血压药物对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4种不同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对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9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服用多沙唑嗪1mg/d(30例)、塞利洛尔100mg/d(18例)、咪达普利5mg/d(31例)和左旋氨氯地平2.5mg/d(20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动态血压和BPV的变化。结果:①多沙唑嗪、咪达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白昼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9.67/6.64mmHg(1mmHg=0.133kPa)、5.06/2.39mmHg和9.65/5.35mmHg,而左旋氨氯地平组还降低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12.60/8.45mmHg;②多沙唑嗪组和左旋氨氯地平组能降低BPV,多沙唑嗪组24h收缩压、舒张压和白昼的收缩压变异分别减少19.0%、13.8%和12.5%(P<0.05或P<0.01),左旋氨氯地平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分别减少27.4%和18.1%(P<0.01和P<0.05)。结论:①多沙唑嗪、咪达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白昼的降压幅度较为明显,而左旋氨氯地平组还能降低夜间的血压;②多沙唑嗪组和左旋氨氯地平组能降低BPV。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片联合美托洛尔)、氨氯地平组、美托洛尔组,各80例。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间血压变化值、血压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用药组血压变化率和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氨氯地平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3.75%)则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20.00%)和美托洛尔组(20.00%),P0.05。结论相比于氨氯地平或美托洛尔单用,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2 w洗脱期后诊室血压达到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2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n=62)和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n=61)。用药前和用药8 w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MP),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情况,计算用药前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平滑指数,并比较两种药物的成本效果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经8 w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85.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平滑指数均>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2.87和365.28。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晨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确诊的6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各30例,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随访4周,观察两组清晨血压降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清晨血压平均降幅均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能起到降压的作用,但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于清晨血压的控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北京降压0号)和复方利血平片(复方降压片)长期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选取2008-10至2009-01北京7个农村社区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6例,年龄45~75岁,随机分成2组,分别服用北京降压0号(降压0号组,393例)和复方降压片(复降片组,373例),北京降压0号的剂量为0.5~1片/次,1次/d,复方降压片的剂量为1~2片/次,3次/d,观察时间为24个月。结果 :共710例患者完成试验,降压0号组与复降片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24.7±13.9/13.2±8.8)mm Hg vs(23.0±14.2/11.9±9.5)mm Hg,1 mm Hg=0.133 k Pa]、总有效率(89.0%vs 84.5%)、不良反应发生率(0.5%vs 1.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2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1、6、12、24个月降压0号组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复降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0号组患者在服药24个月末依从性高于复降片组[(99.2±4.8)%vs(98.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降压0号依从性和对2级高血压的降压幅度高于复方降压片。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均未见明显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纳入2017年7-9月天津市5家医院管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00例,有效例数490例,观察组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mg/d,n=247),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d,n=243),根据血压控制情况,2周内调整用药,直至最佳剂量,共12周。分别于第0、2、8、12周测定血压,基线和第8周化验血、尿等常规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果有心率异常,检查心电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P=0.59),而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减少。5 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使用例数234例,使用率94.74%。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确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比更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北京降压0号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51例患者口服北京降压0号1~2片,1次/d,治疗18月,用动态血压仪记录北京降压0号治疗EH患者的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 北京降压0号可使24 h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 北京降压0号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对北京降压0号治疗的长期反应性。方法:根据ACE I/D基因多态性,将EH患者分为II组(16例),ID组(11例)及DD组(15例),共42例。使用北京降压0号1片/d,共1年,观察降压疗效。结果:II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3.8%;ID组显效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1.8%;DD组显效11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86.7%,控制率分别为75.0%、72.7%、60.0%,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血压下降值比较,舒张压下降值II组高于ID组(P<0.05),其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 I/D基因多态性对北京降压0号治疗EH的长期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北京降压0号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51例患者口服北京降压0号1~2片,1次/d,治疗18月,用动态血压仪记录北京降压0号治疗EH患者的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北京降压0号可使24h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北京降压0号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 观察“高血压理想治疗”(简称HOT)研究治疗方案在中国高血压病患者中的降压疗效、血压控制率、不良反应和依从性。方法 从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2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4 8个城市 ,在 5 30 4 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进行HOT研究治疗方案的短期 (10周 )临床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是第 10周时降压达标率 (血压 <14 0 /90mmHg)。结果 血压平均从 (16 4 8± 15 8) /(98 3±10 1)mmHg降到 (133 6± 9 6 ) /(80 9± 6 6 )mmHg。第 10周时血压达标率在意向治疗分析人群达 79 2 % ,在实际完成方案人群达 87 0 % ,83 4 %的患者血压达标仅需要使用 2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自发报告的症状发生率 1 2 % ,95 6 %患者按照治疗方案服药。结论 中国高血压病患者使用长效钙拮抗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显示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 ,较高的降压达标率 ,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较好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32例,给予替米沙坦40.0~80.0mg,1次/d;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治疗8周后观察其降压效果。结果治疗后血压由(164±21)/(119±11)mmHg下降至(131±13)/(83±9)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中重度高血压疗效确切,服药方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甲磺酸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并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比较。方法:77例高血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药物随机分为甲磺酸氨氯地平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动态血压、心率、诊室血压、生化指标。结果:治疗12周末,2组的诊室血压,24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率无显著改变。12周末甲磺酸氨氯地平组的总有效率在诊室血压为92·3%,在ABPM为71·8%;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分别为92·1%和68·4%,2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磺酸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24h降压谷/峰比分别为70%和72%;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分别为66%和69%。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甲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一样能平稳、有效、安全地降低血压,可作为一线降压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筛选出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8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 mg~5 mg,晨服,每日1次,缬沙坦40 mg~80 mg,每日晚上服用1次,观察2个月。结果治疗8周末,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分别降低(10.4±2.5)/(7.8±2.6)mmHg(、11.2±1.8)/(7.5±2.8)mmHg(、9.6±1.5)/(7.5±2.0)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程度降低(14±2)/(11±3)mmHg,血压峰值异常控制率84.4%,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86.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不仅有效降低24 h血压,而且能降低晨峰程度,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药治疗与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联合左旋氨氯地平5mg/d和单药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组,每组40例,治疗1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mALB、β2MG,Cr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降压达标率、降压时间和降尿蛋白作用优于单治疗药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 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 mm 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 mm 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展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 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4种抗高血压药物4周治疗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在河南信阳平桥区入选40~75岁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 408例.随机分配到阿替洛尔组(12.5~25 mg/d)594例,双氢克尿噻组(12.5~25 mg/d)891例,硝苯地平缓释剂组(20~40 mg/d)947例,卡托普利组(25~50 mg/d)976例.随访治疗4周后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整体达标率收缩压44.5%,舒张压56.2%.双氢克尿噻组和硝苯地平缓释剂组男、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卡托普利组和阿替洛尔组(均P<0.001).调整年龄、血糖、药物剂量、治疗前血压等因素后,收缩压降压反应在双氢克尿噻组[男(-18.7±1.2)mmHg(1 mmHg=0.133 kPa),女(-21.5±1.9)mmHg]和硝苯地平缓释剂组[男(-20.9±1.3)mmHg,女(-23.1±1.7)mmHg]显著优于阿替洛尔组[男(-11.2±1.5)mmHg,女(-16.6±1.0)mmHg]和卡托普利组[男(-15.7±1.1)mmHg,女(-14.9±1.6)mmHg],P<0.001.卡托普利组舒张压降压反应显著低于其他治疗组(P<0.001).双氢克尿噻组不良反应(4.62%)显著低于阿替洛尔组(11.1%)、硝苯地平缓释剂组(8.03%)和卡托普利组(7.52%)(P<0.001).结论:小剂量双氢克尿噻的收缩压降压反应和达标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价格便宜,适合我国农村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7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经两周停药"冲洗期"后被随机分到硝苯地平组(43例,口服10mg,1次/8h)或左旋氨氯地平组(44例,口服5mg,1次/d),疗程共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血压和填写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83.7%∶86.4%,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硝苯地平组低(11.4%∶27.9%,P0.05)。服药3个月后左旋氨氯地平组在躯体症状[(16.9±4.2)分∶(10.8±3.2)分]、精神愉快感[(16.7±3.2)分∶(12.3±4.1)分]、情感状态[(15.6±4.8)分∶(5.6±4.8)分]及生活满意度[(13.9±3.6)分∶(8.9±3.2)分]方面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硝苯地平组在躯体症状[(16.2±5.1)分∶(11.1±2.9)分]、精神愉快感[(15.9±4.3)分∶(12.6±3.8)分]方面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在情感状态及生活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安全有效,均可改善患者的活质量。但左旋氨氯地平疗效更佳,是一种理想的,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