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检测了正常人9例、冠心病26例、高血压病23例血浆心钠素。冠心病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心钠素显著低于正常人和急性心肌梗塞及心绞痛者;左心腔增大、心房纤颤及心力衰竭时血浆心钠素明显降低。高血压病Ⅰ期血浆心钠素高于正常,Ⅱ期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Ⅲ期及左室增大者显著降低。提示:应激状态下心钠素增高,显著增高时可能是心房梗塞的征象;血浆心钠素可作为高血压病分期的一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心脏状态。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年龄、C反应蛋白(CRP)、浆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等因素与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年龄>60岁、CRP高、LDH高、周围血浆细胞形态异常数量增高者生存期短。结论年龄、CRP、LDH、骨髓和周围血浆细胞形态异常和数量变化可作为预测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测了40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血浆铜蓝蛋白(CP)、α_2-巨球蛋白(α_2-M)、丙二醛(MDA)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发现HLD患者血浆α_2-M含量增高,CP含量及红细胞SOD活力降低,重症患者血浆MDA含量增高,而轻症者则无明显改变。经青霉胺治疗后CP含量仍无改变,α_2-M含量降低,SOD活力上升。认为CP含量为HLD的异常基团表达,而α_2-M、MDA及SOD的变化继发于自由基清除障碍。对上述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和比较了68例男性冠心病中层得血浆性激素、血脂水平,结果显示冠心病气虚痰浊证型者血浆雌二醇(E2)、雌二醇/睾丸酮(E2/T)、血清甘油三酯(TG)、血浆粘度较正常者和其他辩证类型冠心病者异常增高(P〈0.01),同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HDL)值显著降低。在应用中医益气除痰法对各型冠心治疗的临床比较和验证中,表明益气除痰法不仅对气虚痰浊型冠心病疗效显著,而且对非气虚痰浊型者亦有查当的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英国Amersham公司人aANP~(125)Ⅰ放免试剂盒,按标准测定方法检测了正常人9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冠心病16例血浆心钠素,以探讨其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轻度左心房增大者血浆心钠素显著增高。中度左心房增大者显著降低。左心房轻度增大的冠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显著降低。提示左心房增大影响心钠素分泌。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46例糖尿病(DM)患者和45例正常健康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RCD)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结果显示DM患者RCD明显下降,血浆LPO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及P<0.01);在DM组中,合并有血管并发症者RCD降低及LPO水平增高分别较无血管并发症患者明显,提示DM患者并发血管并发症与血浆LPO水平增高及RCD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64例脑性瘫痪患儿的血液流变学的现察,与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显示脑性瘫痪患儿组血液粘度较正常儿童组明显增高,主要表现在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血浆粘度增高。提示对脑性瘫痪治疗同时应积极清除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异常聚集性及降低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8.
亚临床肝性脑病32例脑电图脑地形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电图 (EEG)及脑地形图 (BEAM )对亚临床肝性脑病 (SHE)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例SHE患者进行EEG、BEAM检测与 30例正常人对照分析 ,并对SHE患者作血氨、血浆白蛋白、空腹血糖检测。结果 SHE组EEG、BEAM异常率为 75 % (2 4/ 32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并发现EEG、BEAM异常与血氨升高 ,低血浆白蛋白、低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SHE患者EEG、BEAM检测异常率明显增高 ,可作为SHE早期诊断的理想方法 ,并对EEG、BEAM异常者可考虑进行降低血氨 ,提高血浆白蛋白及血糖等预防肝性脑病的干预治疗 .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50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查,初步结果为:白血病患者全血粘度增高与白细胞数异常增加有关;此外,亦受血浆粘度的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粘度增高系血浆异常蛋白增高所致;自身免疫性溶贫的细胞电泳减缓除与介质有关外,还与细胞表面电荷密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梁华英  黄胜  洪流  张家明 《吉林医学》2009,30(15):1597-1599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异常增高干扰血红蛋白(Hb)测定及其纠正。方法:对11例白细胞异常增高标本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测定,然后使用温氏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标本分离血浆,弃去白细胞层,再按HCT比值将红细胞与血浆混匀后上机测定。结果:纠正组红细胞(RBC)、Hb、平均红细胞Hb量(MCH)明显低于直接测定组(P〈0.01),纠正组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明显低于直接测定组(P〈0.05),两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没有差异(P〉0.05)。结论:用去白细胞血浆替代高白细胞的血浆与红细胞按比例混匀后测定,可有效消除白细胞异常增高对Hb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肝脏病人血浆凝血酶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脏病人血浆凝血酶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20例,肝硬化10例,原发性肝癌15例,对照组30例,用Ecarin-发色底物法检测其血浆中全凝血酶原量与吸附后凝血酶原量,PT用一期法测定。结果:所有患PT延长,肝炎与肝硬化病人全凝血酶原量降低,肝癌病人增高;吸附后凝血酶原在肝癌病人增高显,阳性为93.33%。结论:肝炎与肝硬化病人PT延长与全凝血酶原下降,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并作为治疗监测。异常凝血酶原增高可用作原发性肝癌的筛选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阐明 型糖尿病 ( IDDM)及其微血管并发症血浆心钠素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免分析法 ,测定 31例 型糖尿病患者及 2 5例正常健康者血浆心钠素水平。结果 :糖尿病儿血浆心钠素水平较正常儿明显增高 ( P<0 .0 1 ) ;伴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心钠素水平较不伴微血管并发症者增高 ( P<0 .0 1 ) ;随微血管并发症种类的增多 ,血浆心钠素随之增高。结论 :血浆心钠素的增高可能与IDDM微血管并发症有关。 IDDM病人血浆心钠素与糖尿病病程及尿白蛋白排泄相关 ( P<0 .0 1 ) ;与空腹血糖、果糖胺及 C-肽无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75例老年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测定值高于对照组,考虑可能与血浆渗透压增高、脂质、球蛋白含量上升有关。病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者,其血液粘度明显增高,提示血粘度增高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及时控制高血糖、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老年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分期及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分期及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343例患者进行高血压分期并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气虚痰浊4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 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血浆HCY水平随着EH分期期次的增高而增高(P<0.05),气虚痰浊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火亢盛型(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增高的幅度越大对血管的损伤也越大,靶器官损伤程度也越重.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气虚痰浊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5例心肌炎患儿不同时期血浆ET浓度,结果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前、心电图有ST-T改变、心律失常及心脏扩大者其血浆ET浓度明显增高、提示血浆ET浓度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心肌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为特异性ET拮抗剂治疗心肌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明微血管并发症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分析法 ,测定 31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 2 5例正常健康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均较正常者明显增高 ;伴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较不伴微血管并发症者增高 ;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增多 ,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随之增高 ,而且内皮素与心钠素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与 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肺炎并发心衰患儿与血浆内皮素(ET)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扩血管、强心药物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我们对65例肺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ET测定。结果表明:治疗前肺炎患儿血浆ET均增高,以重症肺炎及并发心衰者增高尤为显著(P<0.01);轻型肺炎组与对照组血浆ET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ET值均下降(P分别<0.05、<0.001),重症肺炎组ET浓度虽下降显著(P<0.001),但仍维持高水平,且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提示单纯应用扩血管药物不能完全降低血浆ET水平,而扩血管药物与西地兰合用,可有效地对抗血浆ET。因此,我们认为西地兰在保护小儿心肺功能方面,对血浆ET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t Coagulatiom,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CA-1500血凝仪检测40例DIC患者、30例DIC可疑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D-Dimer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IC可疑组和DIC组D-Dimer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DIC可疑组比较,DIC患者组D-Dimer水平明显增高(P〈0.01);动态观察30例DIC可疑组,其中有11例发展为典型DIC,其血浆D-Dimer水平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未发展为DIC者,其血浆D-Dimer持续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结论血浆D-Dimer水平可作为早期DIC诊断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阐明Ⅰ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血浆心钠素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31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及25例正常健康血浆心钠素水平。结果:糖尿病儿血浆心钠素水平较正常儿明显增高,伴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心钠素水平较不伴微血管并发症者增高;随微血管并发症种类的增多,血浆心负债纱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20.
2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分别作了TSH、T_4、T_5放射免疫测定以及~(125)I—T_5血浆结合比值测定,其中4例患者作 TRH 兴奋试验。结果血清 T_4、TSH、~(125)I-T_5血浆结合比值以及TRH 兴奋试验均无明显异常。但 T_3平均值为1.07±0.56毫微克/毫升,较正常人低,其中7例呈低 T_3综合征,可能与肝脏T_4→T_3转化功能减退和营养、年龄因素有关。10例患者分别作血浆 E_2、E_3测定与 LRH 兴奋试验。结果 E_2增高者5例,其中3例达女子黄体期数值;E_3增高者1例(男性),可能与其血浆 E_2增多有关。10例 LRH 兴奋试验结果,仅1例呈正常反应,余均呈低弱或无反应。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垂体促性腺激素储备功能呈显著抑制现象似与长期营养不良、体重减低、血浆 E_2长期增高的负反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