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凝聚态Aβ1-40(20μg/ml)刺激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MCM)作用于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AD细胞模型,应用MTT法和TUNEL染色,观察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内酯醇(5μg/ml和25μg/ml)在不同时程(2 h和24 h)内对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加药后2 h除模型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MCM组(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海马神经元凋亡数无明显差异。加药后24 h,模型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较正常对照组和正常MCM组显著增多(P<0.01);低剂量用药MCM组和高剂量用药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与模型MCM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高剂量用药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较低剂量用药MCM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促细胞存活通路之一,PI3-K被细胞外信号活化后,激活下游蛋白激酶Akt。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Bad、GSK-3、转录因子家族、caspases家族等参与了神经元的凋亡,导致神经元的大量丢失。而活化的Akt通过磷酸化Bad、GSK-3、转录因子家族、IB、caspases等使促凋亡基因失活,从而起到抑制神经元凋亡及促进神经元存活的作用,进而减少AD神经元的大量丢失,改善AD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脑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1)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①Tunel标记DNA片段的3′-OH端,用硫酸镍加DAB显色,阳性产物呈深蓝色.②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神经元:采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ABC)法,DAB显色,阳性产物呈棕黄色.(2)将死后6 h以内取材的AD患者和非AD患者脑海马组织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取6例,匀浆后用Lowry法进行蛋白定量,将总蛋白量相等的样品进行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 (1)AD患者和非AD患者对照组脑组织切片中都存在凋亡细胞,但AD患者脑组织切片中单位面积凋亡细胞发生率增加.(2)AD患者海马组织Akt/PKB,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CREB表达减少,凋亡诱导因子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而bax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AD患者海马存在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障碍,这可能是导致AD脑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龟龄集对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小鼠皮层和海马 Fas/ FasL 表达及 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方法 构建 AD 小鼠模型,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模型组、 多奈哌齐组及龟龄集低、 中、 高剂量组。 Morris 水迷宫检测干预前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HE 染色检测小鼠皮层、 海马神经元病理 学改变情况; TUNEL 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 Western 印迹及 Real time PCR 分别检测 Fas、 FasL 的蛋白 表达水平及 mRNA 表达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龟龄集各组和多奈哌齐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 (P< 0. 05), 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病理学损害及神经元凋亡改善 (P< 0. 05), Fas、 FasL 蛋白和 mRNA 水平下 降 (P< 0. 05)。 结论 龟龄集可能通过抑制 Fas/ FasL 表达抑制 AD 模型小鼠皮层、 海马神经元凋亡, 并改 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 ( Alzheimer's disease,AD)也称老年性痴呆 ,主要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脑内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 ( 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和神经变性斑 ,并有轴突的异常增生和大量神经元细胞凋亡。家族性 AD约占总 AD发病率的 5 %~ 10 % ,其余 90 %为散发性 [1 ]。家族性 AD与 2 1号染色体上的淀粉样前体蛋白 ( 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基因 ,及 1号和 14号染色体上的早老蛋白 ( presenilins,PS)基因的突变有关 ;载脂蛋白ε4基因也是发生 AD的高危因子[2 ] ;另外 ,Aβ1-4 2、Tau蛋白、GAP- 4 3、apo J、S- 10 0蛋白、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通过SIRT1/NF-κB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铝(AlCl_3)灌胃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制备A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25 mg/kg(低剂量)、50 mg/kg(中剂量)和100 mg/kg(高剂量)丁苯酞处理后,采用HE染色、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观察丁苯酞对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及SIRT1/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以SIRT1激动剂SRT1720和抑制剂sirtinol处理大鼠后,观察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在给予50 mg/kg丁苯酞的基础上,再给予sirtinol作用,观察丁苯酞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丁苯酞可改善A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显著抑制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促进Bcl-2蛋白表达和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P0.05)。SIRT1激动剂SRT1720可显著促进Bcl-2蛋白表达和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并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而SIRT1抑制剂sirtinol的作用则与SRT1720相反。经sirtinol处理后,丁苯酞对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均显著减弱(P0.05)。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激活SIRT1/NF-κB信号通路下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并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对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用立体定位技术对海马CA1区微量注射Aβ(25-35)造成AD模型;3-MA预处理组大鼠在注射Aβ(25-35)之前对海马CA1区微量注射3-MA。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水平;行为学测试后,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自噬泡的形成、beclin-1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3-MA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beclin-1的表达量减少;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可见双层膜包裹形成的自噬泡,神经元破坏程度明显轻于3-MA预处理组。结论: 抑制神经元自噬水平增加神经元凋亡;诱导神经元自噬可能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丁苯酞低、中和高剂量组(25、50和100 mg/kg)为灌胃干预组,每组12只。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HE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 real-time-PCR检测海马神经元中Tau蛋白及凋亡因子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神经元中mTOR、AKT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1~5天逃避潜伏期及第1次找到原始平台时间明显延长,跨越原始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升高,模型组Tau、Bax、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 Bcl-2 mRNA表达及mTOR、AKT、GSK-3β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 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低、中和高剂量组第3~5天逃避潜伏期及第一次找到原始平台时间明显缩短,跨越原始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降低,Tau、Bax、caspase-3 mRNA降低,Bcl-2 mRNA及mTOR、AKT、GSK-3β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 05)。结论丁苯酞具有显著的抑制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调节凋亡因子和激活mTOR/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Akt)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促细胞存活通路之一,P13-K被细胞外信号活化后,激活下游蛋白激酶Akt。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Bad、GSK-3、转录因子家族、caspases家族等参与了神经元的凋亡,导致神经元的大量丢失。而活化的Akt通过磷酸化Bad、GSK-3、转录因子家族、IB、caspases等使促凋亡基因失活,从而起到抑制神经元凋亡及促进神经元存活的作用,进而减少AD神经元的大量丢失,改善AD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调锌指和含BTB域20(A20)表达对APPswe/PSE9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APPswe/PSE9转基因小鼠40只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D组、干扰小RNA(siRNA)-AD组和A20-AD组.选择携带高表达A20的腺病毒为干扰药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ren blottong技术检测A20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种小鼠海马CA1区P53表达情况.结果 与AD组比较,A20-AD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有所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海马CA1区P53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上调A20表达能提升APPswe/PSE9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使APPswe/PSE9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P53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1.
β-淀粉样蛋白在Alzheimer病中的神经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综述了β淀粉样蛋白多肽(βamyloid peptide,Aβ)在老年性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毒性作用。Aβ是老年斑形成的始动因子,也是老年斑核中的核心成分;Aβ沉积所形成的神经炎性斑,即老年斑是AD脑内特征性病理变化之一;Aβ本身也可形成自由基损伤神经元;Aβ引起的细胞凋亡在AD病神经元丢失中起着重要作用;Aβ可作用于胆碱能神经元末梢,通过抑制胆碱的摄取而减少乙酰胆碱合成,减少海马和皮质脑片释放乙酰胆碱。总之,Aβ是通过多个环节引发神经毒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渐进性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临床药物无法根治的现状下,运动干预带来的良好效应为治疗指引了新的方向。运动通过抑制mTOR信号传导通路、刺激内质网应激、加速线粒体损伤消除等自噬调节方式或加速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的消除,或减弱它们的生成。同时,运动还对神经元的凋亡起着调节作用。它提高了BDNF、NGF等神经营养因子,激活了PI3-k/Akt途径,抑制了caspase-3和COX-2等凋亡因子的活性,从而减缓神经元的凋亡,减慢AD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三偏磷酸酶(TMP)活性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应激(SPS) 模型的1、 4、 7、 14 d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技术定量检测及分析PTSD大鼠杏仁核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杏仁核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利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杏仁核神经元TM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SPS后,杏仁核神经元发生了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杏仁核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MP酶活性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增强,均于第4日达高峰.7 d和14 d凋亡率逐渐减少、TMP酶活性减弱.结论:PTSD大鼠杏仁核神经元发生细胞凋亡,凋亡率增加的同时TMP酶活性相应增强,提示TMP酶参与杏仁核神经元凋亡产物的吞噬.  相似文献   

14.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过程中的核心因子,它通过影响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通路使氧自由基代谢紊乱,神经元的膜性结构受损。目前研究认为Aβ自身即可聚合成Ca2+通道,使细胞内Ca2+超载,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毒性反应。Aβ还可激活胶质细胞使之释放IL-1、IL-6和S100β等,造成中枢免疫炎性反应,最终诱发了神经元凋亡,参与AD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NAI)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结构神经元胞浆和血液红细胞膜的抑制作用,为AD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基础研究资料。方法选用48只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NAI组、石衫碱甲(Hup)组、AD组、空白(B lank)组。将前3组大鼠切断穹窿-海马伞制作AD动物模型。2周后静脉给予NAI和Hup,采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大鼠海马结构神经元胞浆和红细胞膜分别进行AChE酶活性测定。结果AD海马结构神经元胞浆和红细胞膜的AChE活性均较B lank组明显增高(P<0.01);NAI组上述两个部位的AChE活性较AD组显著降低(P<0.01),Hup组与AD组比较其活性也降低(P<0.05)。并且NAI组上述两个部位的AChE活性均较Hup组降低(P<0.05)。结论NAI和Hup对AD大鼠海马结构神经元胞浆和血液红细胞膜AChE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NAI抑制作用强于Hu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通过抑制TLR4/NF-k B信号通路减轻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Ctrl对照组、AD模型组和Cur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联合氯化铝腹腔注射给药60 d构建AD大鼠模型,Cur治疗组从第31天起在上述基础上腹腔注射给予姜黄素(50 mg/kg)。Western blot法检测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基因(APP)、TLR4和NF-k B p65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IL-6和NO;Caspase 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 3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模型组和Cur治疗组中APP、TLR4和NF-k B p65蛋白含量比Ctrl对照组蛋白含量显著增高,且Cur治疗组中蛋白含量明显低于AD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模型组和Cur治疗组的TNF-α、IL-6、NO含量和Caspase 3活性均比Ctrl对照组明显升高,且Cur治疗组中TNF-α、IL-6、NO含量和Caspase 3活性明显低于AD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以通过抑制TLR4/NF-k B信号通路来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7.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一种脂质转运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中丰富表达,而ApoE4是其中的一种亚型.研究表明ApoE4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危险因素之一,会提高AD的发生率及降低其发病年龄.深入研究ApoE4的结构特性及在AD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使其成为诊治AD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3在 β淀粉样肽1 4 0 (β AP1 4 0 )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用 β AP1 4 0 诱导神经元凋亡 ,同时检测caspase 3活力和caspase 3活性片段及caspase 3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4 0mg·L- 1 的凝聚态 β AP1 4 0 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过程中 ,caspase 3活力和caspase 3mRNA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增高 (P <0 0 1) ;特异性的caspase 3抑制剂Ac DEVD CHO对caspase 3的激活和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均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结论 caspase 3可能是 β AP1 4 0 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存的障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Meng Y  Xu H  Wang R  Ji Z  Yu S  Zhou J  Sheng S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6):502-50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1)Tunel标记DNA片段的3‘-OH端,用硫酸镍加DAB显色,阳性产物呈深蓝色。(2)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神经元:采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ABC)法,DAB显色,阳性产物呈棕黄色。(2)将死后6h以内取材的AD患者和非AD患者脑海马组织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取6例,匀浆后用Lowry法进行蛋白定量,将总蛋白量相等的样品进行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1)AD患者和非AD患者对照组脑组织切片中都存在凋亡细胞,但AD患者脑组织切片中单位面积凋亡细胞发生率增加。(2)AD患者海马组织Akt/PKB,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CREB表达减少,凋亡诱导因子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而bax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AD患者海马存在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障碍,这可能是导致AD脑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发病率日益增高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趋化因子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正受到关注 ,其作用机制复杂 ,涉及炎症、细胞凋亡、氧化损伤等多方面。IL 8、IL 1、MIP 1及Fractalkine等多种趋化因子介导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之间的通讯 ,参与AD病理的炎症进程。本文对这些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AD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