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体骨髓移植(ABMT)已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ABMT的缺点是复发率高,认为与缺乏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和采集的自体骨髓中残留有白血病细胞有关。如何有效解决体外净化残留白血病细胞的问题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综述细胞因子(cytokine)IL-2、IFN-7和TNF-α在体外净化骨髓残留肿瘤细胞中的应用及净化效果的评价进展。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研究协作组1986~1988年进行了干扰素-α(IFN-α)与常规化疗(CHT)治疗CML的前瞻性对照研究(Ⅰ研究组)。1989年又进行IFN-α治疗后再行自体骨髓移植(ABMT)的研究(IFN-α/ABMT,Ⅱ研究组)。Ⅰ研究组共322例,年龄<70岁,Ph染色体(Ph)均阳性,在第一个慢性期。随机分为IFN-α组(218例,用重组的IFN-α-2α 9MIU/d≥14个月)、常规CHT组[104例,90%患者用羟基脲(HU)]。Ⅱ研究组272例,年龄<55岁,HU治疗后再用IFN-α 9MIU/d,共12个月;1年后获细胞遗传学反应者接受ABMT。细胞遗传学反应依Ph阴性中期分裂细胞(Ph~-)比例分为微小反应(Ph 1%~32%),轻度反应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自身骨髓移植(ABMT)后复发常见,但复发是来源于回输骨髓中混杂的白血病细胞还是预处理后患者体内残存的白血病细胞尚不清楚。本文旨在证明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的有效性。作者对17例高危CALLA抗原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完全缓解(CR)后骨髓用对CALLA阳性白血病细胞反应的NL-1,NL-22,NL-47三类鼠单克隆抗体加兔补体体外净化后进行ABMT。对Ph~1染色体阳性患者用PCR检测融合的BcR/AB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亲溶酶体药物IHW2体外净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BM)进行骨髓移植(ABMT)的临床疗效。方法:用IHW2体外净化ABMT患者的BM,冷冻保存后回输给患者。结果:3例患者输用净化处理的BM后均成功地恢复造血功能。2例患者移植后至今已分别持续缓解超过36、34个月。其中1例患者移植前染色体为46XY,del(16)(q22),移植后2个月检测为46XY正常染色体核型。1例患者于移植后19个月复发。结论:初步研究显示亲溶酶体药物IHW2,用于临床移植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对白血病骨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干扰素α(IFN-α)联合体外长期骨髓液体培养(LTBMC)净化16例慢性期Ph~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骨髓,研究结果为:IFN-α1000IU/ml和2×10~6MNC/ml对LTBMC中CML和正常骨髓的非贴壁层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对CML培养3周后和正常骨髓培养第2—3周的非贴壁层CFU-GM有抑制作用,对CML和正常骨髓在LTBMC中的基质细胞层形成均有一定影响。在有完整染色体资料的13例患者中,加IFN-α组培养4周后有8例Ph~ 染色体完全消失,2例Ph~ <50%,1例Ph~60%,2例无变化,而对照组中只有5例完全消失,3例Ph~ <50%,1例Ph~ 65%,4例无变化,而且加IFN-α组Ph染色体的消失或减少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周。结论:IFN-α1000U/ml与LTBMC联合对CML骨髓的净化有协同效应,两者联合可用于临床净化慢性期CML骨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bcr/abl反义寡核苷酸 (AS ODN)净化后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疗效。方法  5例CML中慢性期 2例 ,加速期 1例 ,急变期 2例 ,均具b3a2型bcr/ablmRNA。骨髓采集前患者均经 2个疗程大剂量联合化疗的体内净化 ,自体骨髓经CS30 0 0plus浓集后加入 18bp的硫代bcr/ablAS ODN(40~ 6 0 μg/ml,48~ 6 0h)体外净化Ph 细胞。预处理方案为全身照射 环磷酰胺 (TBI CTX)或马法兰、阿糖胞苷、CTX和环己亚硝脲 (MAC CCNU)。结果 体内净化后骨髓Ph 细胞减至 34 % (2 4%~ 46 % ) ,bcr/ablmRNA( )的CFU GM减至 45 .6 % (33%~ 5 8% )。经bcr/ablAS ODN净化后 ,2例骨髓bcr/ablmRNA(- ) ,3例bcr/ablmRNA( ) ,但bcr/ablmRNA( )的CFU GM明显减少。 5例ABMT后造血重建有延迟现象。经 2年以上随访观察 ,3例移植后持续 9~ 12个月主要遗传学缓解 (MCR) ,且移植后慢性期明显延长 ,其中 1例急变期患者至今无须治疗 ,现已无病生存 37个月 ,bcr/ablmRNA(- )。 1例急变期患者仅获短暂MCR ,移植后 7个月急变期复发 ,1例移植后第 74天因造血重建延迟而感染、出血死亡。结论 bcr/ablAS ODN净化后ABMT可使部分患者取得相当一段时期的MCR及延长慢性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改变和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 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直接法G显带分析染色体;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2例供者为女性的男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allo-PBSCT后,染色体检测持续46,XX。最长生存已50个月。4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经allo-PBSCT。后,Ph染色体阳性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加干扰素治疗,已生存70个月。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2例,最长生存已27个月。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1例,已生存14个月。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检测出非特征性染色体畸变,复发后再化疗达完全缓解,最长生存期达81个月。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检测可观察近期疗效,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IL-10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IL-10水平。以其预测乙肝患者对IFN—α的治疗反应。方法 用ELISA分别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IFN-α 2b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100μg/ml)诱导下培养48h后培养上清液IL-10的水平,2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23例干扰素应答患者PBMC IL-10水平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7例无应答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PBMC产生IL-10的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用IFN-α治疗后,高水平IL-10持续不降低,提示慢性乙肝患者对IFN-α无应答。  相似文献   

9.
激活骨髓(ABM)是指一类在体外经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后具有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保留造血功能的骨髓细胞。本实验研究IL—2激活白血病病人骨髓,观察其对自身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净化和对正常造血祖细胞的影响,探讨在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ABMT)中应用ABM移植治疗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目的探讨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1例经常规化疗未获缓解后口服STI571治疗,另1例仅接受常规化疗。2例在缓解后均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表明,1例病人经常规化疗达到血液学缓解,另1例经常规联合化疗未缓解但经STI571治疗后达到血液学和遗传学缓解。2例病人分别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8天和11天骨髓恢复造血,均未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病人在移植后8个月死于间质性肺炎,另1例现在仍无病存活5月。结论: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较差,STI571可用于治疗此类疾病,根治仍须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患者在进行自体骨髓移植(ABMT)时,自体骨髓中不可避免地带有白血病细胞,这类细胞回输后有可能导致白血病复发,由此产生了自体骨髓净化问题;自体骨髓移植前必须在体外保存一段时间以完成根治性化疗及放疗,骨髓体外保存会影响其活性,成功的骨髓移植需要有效的骨髓保存方法;此外,有别于同种异体骨髓移植,ABMT没有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因此有人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本文拟对自体骨髓移植的骨髓净化及移植的效果作一概述。一、骨髓的净化根据病人缓解期骨髓中幼稚细胞的含量及ABMT所需骨髓量计算,体外净化骨髓大约需要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13例,中位年龄19(7~40)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CR1后移植9例,CR2后移植4例.预处理选用以MAC(Melphalan 140~180 mg/m2×1 d;Ara-C 1.0~2.0 mg/m2×2 d;CTX 60 mg/kg×2 d)为主的方案,其中6例在经典MAC的基础上改用马法兰口服为静注,并有3例同时加用CCNU(5 mg/kg×1 d)及VP16(600 mg/m2×1 d).另3例次采用TACC为主的预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平均存活时间为29个月(2~132个月).9例CR 1期移植者3年无病生存为4例,5年DFS为3例.结论为降低白血病复发率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无骨髓供者的CR 1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适合接受ABMT.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在不同时期作自身骨髓移植(ABMT)治疗的无病生存率和复发率作了比较,并评价药物体外净化对骨髓重建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52例患者中,第1次完全缓解(CR_1)22例,CR(_2)23例,CR(_3)5例,CR(_4)2例;中数年龄35岁,预处理方案是分次TBI(-9~-6天)12.1-16.7Gy;环磷酰胺200mg/kg(-5~-2天)分次给予,休息1天后行ABMT.骨髓在体外经4-HC作净化处理,平均回输CFU-GM 0.105×10~4/kg.CR_1移植的病人实际无病生存率61%,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我院对一例M4CR患者行联合IL-2体外净化ABMT术.患者徐某,男,39岁,本市一家公司干部,于我院初诊M4,用HA方案诱导一疗程后即达CR,后至上海瑞金医院求诊进一步确诊为M4,DA方案巩固化疗一疗程.本次入院为第5次,方案为HA,BM 象示CR,可能是患者过于敏感,患者化疗后曾出现粒缺,后经治正常,ABMT术前BM示CR,外周血WBC为1.8×109/L,其他无异常. 1 材料与方法 本室改进了吴克复方案[3].自制CO2,小室行骨髓体外培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Ph染色体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骨髓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表型极似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且Ph染色体阳性APL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发热3周余就诊,根据骨髓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分型结果,初诊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给予标准IDA方案(伊达比星加阿糖胞苷)化学治疗效果不佳。复查骨髓形态学并结合细胞遗传学检查,确诊为伴Ph染色体阳性APL,经维A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达完全缓解(CR),巩固治疗4个疗程。随访8个月仍处于CR,PML-RARA融合基因转阴,但BCR-ABL融合基因仍阳性。结论细胞遗传学检查应作为拟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必要检查,可减少误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ix-HSCT)后给予单倍体相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hiDLI)加白介素2(IL-2)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mix-HSCT即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单倍体相合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49例AML患者在完全缓解期采用全身照射加VEMAC预处理方案后,接受了mix-HSCT。所有患者均经过化疗加G-CSF方法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或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未经过G-CSF动员。试验组33例患者在造血恢复后给予hiDLI+IL-2治疗1-8次。对照组16例患者造血恢复后未做特殊治疗。随访时间>3年。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无1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12-18)d和14(11-16)d,白细胞数≥4.0×108/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7(16-22)d和18(16-20)d,血小板数≥50×108/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24-29)d和25(23-26)d。移植后16-21 d时显示恢复期骨髓象。试验组有9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持续存在时间3-12个月,随访显示存活21例,长期无病存活率为63.6%。对照组中有3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持续存在时间3-6个月,随访显示存活7例,长期无病存活率为50.0%。结论:mix-HSCT后应用hiDLI+IL-2治疗对AML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正常、长期无病生存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应用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共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HSCT后行大剂量IL-2治疗(治疗组),与1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单纯AHSCT后未行IL-2治疗(对照1组)及15例随机挑选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照2组)进行对比,对三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评价其治疗效果,并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提升,随访结束时统计复发或死亡率:治疗组为26.7%,对照1组为41.7%,对照2组为26.7%;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28.5个月(5~58个月),对照1组为22.4个月(5~55个月),对照2组31.2个月(4~60个月)。结论急性白血病AHSCT后行大剂量IL-2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移植后复发率,长期生存率优于单纯AHSCT,接近allo-HSCT疗效,且减少了移植相关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方法 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未缓解组(35例)和缓解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IFN-γ和IL-10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LDH的活性。结果 未缓解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未缓解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中LDH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IL-2、IFN-γ、IL-10水平及LDH活性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同种骨髓移植(Allo-BMT)或同基因骨髓移植(SBM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已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使急性白血病(AL)的长期无病生存率(DFS)提高到50%以上。但由于供髓来源等的限制,只有10%左右的AL患者可行Allo-BMT,能行SBMT者更少。自体骨髓移植(ABMT)与Allo-BMT相比,具有不受供髓者来源的限制,无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宿抗主病,能用于老年患者等优点,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由于应用ABMT治疗白血病是用患者自体缓解期骨髓或外周血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其中可能残留一定数量的白血病干/祖细胞(L-CFU),成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原因之一。所谓体外净化(purging),即通过某种技术在体外处理白血病患者缓解期自体骨髓或外周  相似文献   

20.
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化疗-放疗后,静脉输注白细胞介素-2(IL-2)能增强免疫机能,有助于消除残余肿瘤细胞.IL-2可通过LAK 细胞抑制骨髓功能,也可诱导产生造血生长因子促进造血,其在化疗-放疗后的患者体内以何种作用为主尚不清楚.作者观察了IL-2对化疗和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骨髓功能的作用.男10例、女6例,中数年龄38(18~67)岁。7例(均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后、9例(5例AML、4例多发性骨髓瘤)在ABMT 后接受重组人IL-2治疗.IL-2每日160~700μg/m~2,6或24小时静脉输注,每疗程3~5天。16例患者共治疗26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