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是下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常用方法,目前多采用解剖学定位和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进行穿刺,而肥胖患者或外伤致体表标志辨认不清时,常导致操作困难.国外研究明确了腰丛和坐骨神经的超声影像学特点~([1]),超声引导腰丛阻滞已经开始用于临床,且效果较好~([2]).本研究拟评价下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一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高危患者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30例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行PFNA手术的高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术中辅助镇静,常规管理呼吸和循环,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0例PFNA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无神经阻滞不全,无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尿潴留及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高龄高危PFNA手术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俯卧位和侧卧位下超声引导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择期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超声测量穿刺深度,记录实际穿刺深度,对比操作时间和调整穿刺方向次数,评价手术麻醉效果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俯卧位组腰丛阻滞操作时间短于侧卧位组(P<0.01),但俯卧位下行坐骨神经阻滞时常需改变体位方能成功,两组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和侧卧位均可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时俯卧位优于侧卧位,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侧卧位优于俯卧位.  相似文献   

4.
罗哌卡因具有作用时间长和毒性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神经阻滞,由于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的解剖特点,需要较大剂量的罗哌卡因才能满足临床要求,这增加了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可能性[1];因此,应该进行合理配伍,既能满足手术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罗哌卡因的剂量.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弥散广和脂溶性较高的特点[2].本研究拟评价下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混合利多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坐骨神经单独或联合腰丛、股神经阻滞广泛用于下肢手术或足部手术,临床根据手术种类、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穿刺入路,其中股骨中点侧入路定位简单,是较常用的穿刺入路之一,神经刺激仪虽然为坐骨神经定位提供了客观指标,但是阻滞效果欠佳,且在穿刺时易误伤神经[1].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病人,通过神经刺激器分别定位阻滞患侧腰丛和坐骨神经,观察麻醉效果.结果1例因坐骨神经阻滞效果差改为硬腰联合麻醉,其余52例阻滞效果完善,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未见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4月自愿要求行单侧下肢阻滞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15~76岁,采用德国贝朗公司StimuplexR HNS11神经刺激器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并使用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手术主要包括半月板切除、韧带重建、关节清理、滑膜切除等.结果:神经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佳;阻滞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术后镇痛好,恢复快.结论: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和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法.更适合老年人和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者.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多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动脉栓塞后所致的血液动力学紊乱和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动脉取栓术时,术中及术后需抗凝治疗,这些给麻醉的选择与管理带来一定困难。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具有定位准确、效果确切、对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好的特点。本研究拟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4月自愿要求行单侧下肢阻滞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15~76岁,采用德国贝朗公司Stimuplex HNS11神经刺激器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并使用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手术主要包括半月板切除、韧带重建、关节清理、滑膜切除等。结果:神经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佳;阻滞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术后镇痛好,恢复快。结沦: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从和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和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法。更适合老年人和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以硬膜外麻醉作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和硬膜外麻醉(EPI)。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5、30、45、60min,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效果。结果麻醉开始后15min。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随后30、45、60min及术后1h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P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是老年病人进行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有多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作者发现传统的后路腰大肌间隙腰丛阻滞相对于前路腰丛阻滞具有定位明确、穿刺简单、操作时间短、麻醉效果好等特点[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0月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下行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47例,ASAⅡ或Ⅲ级,年龄75~103岁,分为股骨头置换组(Ⅰ组,n=35)和动力髋螺钉系统术组(DHS)(Ⅱ组,n=12),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或肺部疾患。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腰丛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25~30ml,坐骨神经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15~30ml。结果97%的患者阻滞效果完善,Ⅰ组患者需喉罩辅助,Ⅱ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阻滞即可满足手术要求;手术开始时Ⅰ组患者的HR增快,SBP及DBP明显下降(P<0.05),手术开始后5min仍下降明显(P<0.05),而Ⅱ组患者手术前后HR及BP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适合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13.
<正>外周神经阻滞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并减少全麻相关不良反应~([1])。成功的神经阻滞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效果完善,以满足手术需求;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2)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及局麻药不良反应少。近年来,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医师可通过超声观察神经及其周围结构,实施靶向穿刺且实时观察局麻药注射过程,保证局麻药均匀扩散到神经周围,使神经阻滞达到更满意的效果,相关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病人,通过神经刺激器分别定位阻滞患侧腰丛和坐骨神经,观察麻醉效果。结果:1例因坐骨神经阻滞效果差改为硬腰联合麻醉,其余52例阻滞效果完善,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未见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65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神经阻滞组(B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20~25 ml和0.5%罗哌卡因15~20 ml.B组:取L2~3为穿刺点行硬膜外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B组(P<0.05或P<0.01),B组麻醉后30 min的SBP及麻醉后15、30、60 min的DBP低于麻醉前(P<0.05);术中B组麻黄碱使用率及术中输液量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48 h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入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由于神经刺激器的应用、药物的改善、围手术期镇痛认识的更新,使得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腰丛一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更受到关注。腰丛阻滞主要有前路和后路,本研究旨在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ASA2~3、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86例,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3)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43)。腰丛:每点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坐骨神经: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20±5)ml,B组用0.5%的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操作时间、麻醉药总剂量、麻醉费用,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时间、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痛觉消失快,痛觉恢复持续时间长,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慢,强度低,持续时间短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3,T4,T5期与麻醉前相比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2,T3,T4,T5期与A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的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相当,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相对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合并肺部疾病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患者均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药物采用0.4%盐酸罗哌卡因,手术开始前常规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效果及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监测神经阻滞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0、20、30 min时SBP、DBP、HR、SPO2值。结果各时间点BP、HR、SPO2无显著变化,麻醉满意度100%,无一例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有效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降低麻醉风险,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或腰丛阻滞,可以提供下肢手术完善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在坐骨神经阻滞的不同入路(前路、后路和侧路)中、后路阻滞是最常使用的.  相似文献   

20.
<正>腰骶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下肢手术麻醉和镇痛,可为大腿中段及以下部位提供完善的手术麻醉,与腰麻比较,具有保留对侧肢体的感觉和肌力,避免尿潴留,循环干扰小,镇痛时间长等优势,可用于高龄及危重患者单侧下肢手术麻醉。阻滞时患者通常摆侧卧体位,患侧在上,患肢屈髋屈膝。但临床上部分下肢骨折患者,因为疼痛或者外固定架等原因而不能配合体位,难以进行传统的腰骶丛阻滞麻醉或镇痛。本文介绍一种在仰卧位下进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