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囊泡单胺转运体 (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 ,VMAT)也称为囊泡单胺转运蛋白 ,介导单胺类递质在突触囊泡中的转运。近年来其分子结构在体内的分布及生理功能已被初步阐明 ,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脑梗死后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细胞骨架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细胞凋亡的发生、胶质细胞的反应和微循环损害等。其中 ,细胞骨架蛋白维持真核细胞的空间结构 ,包括微管、微丝或肌动蛋白丝以及中间丝 3种类型 ,参与细胞内物质转运、细胞运动、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分裂等活动 [1 ] 。其变化反映了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功能状态 ,可提示梗死后不同区域的功能状态 [2 ]。1 细胞骨架概述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是由蛋白纤维交织成的立体网状结构 ,如同一种内部框架 ,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 ,与外侧的细胞膜和内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 [3]。由 3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查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VGluT)在前庭外周系统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ABC(avidin—biotinylated 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二氨基联苯作为染色剂,观察VGlu T1—3在正常成年SD大鼠前庭外周系统,包括球囊、椭圆囊、壶腹嵴和前庭神经节(Scarpa神经节)的表达。结果(1)VGlu T1样免疫阳性产物位于前庭神经节和传入纤维支配的前庭外周终末感受器。(2)大部分感觉上皮细胞表达高密度的VGluT3样免疫阳性产物,但在球囊斑和椭圆囊斑,VGluT3样免疫阳性传入纤维表达较弱。(3)在上述部位,没有或仅有很弱的VGluT2样免疫反应。结论VGIuT1和VGluT3参与了初级前庭传入纤维和毛细胞中将谷氨酚转运入囊泡的过程,可能在调节前庭终末感受器通过前庭核向大脑传递信息的传导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储存于神经末梢的 ,根据囊泡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具有均匀透明中心的小囊泡 (SSV ,直径 <6 0nm) ,一般含有快速作用的神经递质 ,其中圆形囊泡含有兴奋性神经递质 ,而扁圆形囊泡含有抑制性神经递质 ;②具有致密中心的小囊泡 (直径 40~6 0nm) ,一般含有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 (CA) ;③具有致密中心的大囊泡 (LDCV ,直径 12 0~ 2 0 0nm) ,一般含有儿茶酚胺或神经肽类。因此 ,不同类型的囊泡所含有的神经递质不同。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十分复杂 ,但无论何种类型囊泡 ,都是通过与突触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查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VGluT)在前庭外周系统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ABC (avidin-biotinylated 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二氨基联苯作为染色剂,观察VGluT1-3在正常成年SD大鼠前庭外周系统,包括球囊、椭圆囊、壶腹嵴和前庭神经节 (Scarpa神经节)的表达。结果 (1) 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位于前庭神经节和传入纤维支配的前庭外周终末感受器。(2)大部分感觉上皮细胞表达高密度的VGluT3样免疫阳性产物,但在球囊斑和椭圆囊斑,VGluT3样免疫阳性传入纤维表达较弱。(3)在上述部位, 没有或仅有很弱的VGluT2样免疫反应。结论 VGluT1和VGluT3参与了初级前庭传入纤维和毛细胞中将谷氨酸转运入囊泡的过程,可能在调节前庭终末感受器通过前庭核向大脑传递信息的传导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后细胞骨架和暗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研究细胞骨架的变化 ,探讨脑梗死后神经元及暗神经元损伤的程度。方法7例尸检梗死脑做全脑大切片染色后 ,将梗死及其周围分成 4个区 (0~ 3区 ) ,各区取小块组织 ,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梗死脑的暗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 (MAP2 )、相对分子质量为2 0 0 0 0 0的神经丝 (NF2 0 0 )和星形细胞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认识暗神经元、细胞骨架与梗死病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并进行病灶内外及其与对侧脑组织细胞骨架变化的对比。结果  1区暗神经元约为 90 % ;2区为 40 %~ 5 0 % ,有些暗细胞伴有细胞骨架的严重变化 ,有的细胞骨架显色正常 ,少数FAS染色阳性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PT的缺口末端描记法 (TUNEL法 )全部阴性。 0区MAP2和NF2 0 0消失 ,1区MAP2和NF2 0 0显著异常 ,提示为不可逆的缺血损伤 ;2区MAP2和NF2 0 0有轻度改变 ,提示损伤可能为可逆性 ;3区细胞骨架正常而星形细胞增生明显 ,表明为损伤反应。结论暗神经元是脑缺血后的主要神经元变化形式之一 ,少数处于凋亡早期 ,多数则尚未凋亡。缺血细胞骨架损伤轻者 ,神经细胞功能有可能恢复 ;损伤重者 ,神经细胞功能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膜微粒是白细胞在活化、损伤或凋亡时,从其表面释放的富含脂质的膜囊泡,其在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恶性高血压病等疾病中白细胞膜微粒明显增高。文中就白细胞膜微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逆膜复合体亚基VPS35对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 G2019S所导致的tau蛋白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细胞转染过表达LRRK2G2019S质粒(LRRK2G2019S组)、囊泡分选蛋白35 (VPS35) WT质粒(VPS35WT组)、共转染VPS35WT+LRRK2G2019S(VPS35WT+LRRK2G2019S共转染组)和空载对照组(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HeLa细胞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细胞骨架形态及在低剂量毒物作用下细胞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VPS35WT+LRRK2G2019S共转染可以进一步逆转过表达LRRK2G2019S的HeLa细胞的tau蛋白磷酸化,稳定细胞骨架,提高细胞对毒物的抵抗力,降低细胞的死亡率(均P 0. 01)。结论 VPS35WT可以逆转LRRK2G2019S所致的HeLa细胞相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囊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确诊的5例大囊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大囊型脑囊虫病颅内压增高不明显;MRI平扫及增强大囊泡寄生部位散在脑实质及小脑,囊泡呈圆形或类圆形,个别有分叶,囊壁薄而规则,大囊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囊壁呈环状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2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联合治疗,1例吡喹酮治疗无效加用阿苯达唑明显见效.结论 大囊型脑囊虫病临床及影像学有特征性改变;药物治疗是根本;阿苯达唑对于大囊型脑囊虫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细胞外囊泡可基于其起源或大小分为凋亡小体、微泡体和外泌体。外泌体是其中最小且最具特征的囊泡,由不同种类细胞分泌释放,包括神经细胞及其起源的肿瘤细胞,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从血液和脑脊液中提取的外泌体是真核细胞用于交换蛋白质、mRNA和微小RNA等生物学信息的载体,这些生物分子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外泌体不仅是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方法,更可提供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并且有望成为抗肿瘤药物传递的载体。本文重点介绍外泌体在胶质母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外泌体携带的生物分子在脑肿瘤中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胞外囊泡中微小RNAs(miRNAs)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8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段的不同分为早发组(早发性帕金森病,发病年龄不超过50岁)37例和晚发组(晚发性帕金森病,发病年龄超过50岁)48例,另以本院30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 采集3组血清标本,并提取胞外囊泡,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miRNAs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通过Cytoscape分析miRNAs共同调控的靶基因,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探讨靶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早发组与晚发组血清胞外囊泡中靶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晚发组血清胞外囊泡中miR-500a-5p和miR-45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miR-1180-3p和miR-143-3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早发组比较,晚发组血清胞外囊泡中miR-143-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2组血清胞外囊泡中miR-451,miR-500a-5p及miR-1180-3p表达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Cytoscape分析发现,Akt1和Bcl-2是miR-143-3p的关键靶基因。与早发组比较,晚发组血清胞外囊泡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2组血清胞外囊泡中Akt1表达水平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iR-143-3p与其靶基因Bcl-2均异常表达于帕金森病患者,其中miR-143-3p在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胞外囊泡中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提示二者表达水平的异常改变可能与帕金森病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动力蛋白激活蛋白 dynactin 参与调控神经元内大分子、囊泡、细胞器的定位和转运,以及逆向轴突运输,对维持神经元的功能和存活至关重要。 p150glued 是 dynactin 最大的亚基,介导dynactin 与动力蛋白 dynein 、微管以及微管正端结合蛋白等的相互作用。 p150glued 的 G59S 错意突变导致家族性运动神经元病。现对近年来研究中发现的 p150glued 与运动神经元病的关系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患者唾液细胞外囊泡中是否存在外泌体,并探讨唾液细胞外囊泡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在诊断MSA-P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11-01—2017-12-31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的MSA-P患者16例(MSA-P组),另招募健康对照者60名,收集两组观察者唾液,运用XYCQ EV Enrichment Kit富集唾液中细胞外囊泡,采用Western blot验证外泌体通用标记物的表达,采用Nanosight 300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唾液细胞外囊泡粒度大小,采用电化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唾液细胞外囊泡中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唾液细胞外囊泡中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诊断MSA-P的价值。结果 MSA-P患者唾液细胞外囊泡中存在外泌体通用标记物Alix和CD9表达,囊泡大小为30~400n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A-P组唾液细胞外囊泡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水平明显升高[(19.32±8.13)pg/ng比(1.37±0.24)pg/ng;t=3.786,P0.01];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ROC曲线下面积0.947(P0.01),最佳临界值为2.085pg/ng,其诊断MSA-P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6%。结论 MSA-P患者唾液细胞外囊泡中存在外泌体;唾液细胞外囊泡中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有望成为诊断MSA-P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病因未明,目前多认为与免疫相关。本文从细胞毒性T细胞、TCR基因重排、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凋亡、自身抗体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不同方面就其免疫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多种病因引起钙蛋白酶的异常激活可导致神经元死亡。钙蛋白酶对细胞骨架蛋白如脑血影蛋白、锚蛋白等的过度降解以及破坏溶酶体膜引起组织蛋白酶释放可使神经元发生坏死。钙蛋白酶可促进 Caspase-3激活,并直接激活促凋亡蛋白Bax,抑制细胞内Bcl-2表达,引发神经元凋亡。对钙蛋白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脑梗死后半暗带区细胞骨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0例脑梗死后的尸检脑标本,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凋亡相关蛋白(Bcl-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脑梗死后以梗死灶为中心,按照组织损伤程度由内到外分为4个区(0-3区),其中2区为半暗带区;MAP-2在0区表达消失,1区和2区表达明显增强,3区表达正常;GFAP在0区和1区表达很少,2区和3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迅速持续升高;B -2在0区和1区表达很少,2区和3区表达显。结论:人脑梗死后涉及细胞骨架改变和细胞凋亡的发生,两呈正相关。对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进行干预,可能改变脑卒中的进程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汤宜朗 《上海精神医学》2005,17(1):47-49,24
1多巴胺β-羟化酶(Dim)的作用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在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是由多巴胺(DA)经由多巴胺β羟化酶(DβH)转化而来。研究表明,DβH特异性地由含NE的神经元表达,它是唯一一种存在于突触及囊泡内的儿茶酚胺合成酶,它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水溶性,一种为与膜结合状态。由于它仅仅存在于囊泡内,因此它释放时往往与NE及囊泡中的其他内容物一起释放,  相似文献   

18.
红细胞膜锂转运机制包括锂-钠逆向转运(LSC)、锂-钾同向转运(LPC)及锂被动扩散(PLD)。70年代起陆续对这些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情感性疾病中,这些系统的活性下降。本文探讨了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中锂转运机制的改变。方法:本研究在27名精神分裂症、27名情感性障碍及18名对照受试者中进行。精神分裂症组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9~48岁。抑郁症组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24~52岁,其中单相18例,双相9例。诊断采用DSM-Ⅲ-R标准。患者均无严重的内科疾病史,女性无口服避孕药史。对照组18例,男性7例,  相似文献   

19.
转运蛋白(18 kDa)(相对分子质量为18 000)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参与细胞的多种功能,如胆固醇转运、类固醇激素合成、线粒体呼吸、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孔开放、凋亡和细胞增殖等。本文就转运蛋白的命名由来、分子结构、分布、生理作用及其在某些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作用作一简要阐述,为临床进一步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靶向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CHO细胞中VMAT2抗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转基因中国仓鼠卵(CHO)细胞中单胺囊泡转运体(VMAT2)的抗毒性作用。方法 利用转PC12细胞基因到CHO细胞中形成的转基因CHO细胞(cDNACHO),采用MTT比色法检测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对CHO细胞野生株(wtCHO)和cDNACHO细胞的毒性作用,并观察利血平-VMAT2的特异性阻滞剂对MPP^ 毒性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MPP^ 0.5mmol/L以上浓度cDNACHO细胞对MPP^ 敏感性比wtCHO低得多;cDNACHO和wtCHO对鱼藤酮(rotenon)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加入VMAT2的特异性阻滞剂利血平后,上述保护作用消失,cDNACHO对MPP^ 敏感性与wtCHO细胞无差异,而单独予以wtCHO细胞利血平则不能改变它对低浓度MPP^ 的敏感性。结论 此保护机制是由转基因细胞中VMAT2引起的,VMAT2在转基因的非神经细胞系(CHO细胞系)中也能将MPP^ 转运至囊泡内,从而保护细胞,同时也提示PC12细胞内具有抗毒性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