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络虚邪瘀"核心病机观,总结出慢性复杂性疾病与"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的高度一致性,并对其治则、治法、方药以及临床用药规律加以论述,探析其现代内涵机制,以期建立"络虚邪瘀"病机观特色辨证治疗体系,从而为慢性复杂性疾病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总结李延教授治疗中风后失语经验;李延教授指出中风后失语总为本虚而标实之病机,提出临床中"治风""治痰""治瘀"的指导思想,新发病者偏重于"搜风"和"涤痰",久病者应"痰""瘀"同治,同时运用补气药以推动血行,驱邪外出,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络病"密切相关,"虚""邪""瘀"三者多相互为证,其常见病因为络脉空虚、寒湿客络、湿毒壅络、痰瘀阻络4种。从"络"辨治类风湿关节炎,随疾病进展将其分为络脉空虚,寒湿入络证;肝肾亏虚,湿毒壅络证;气血亏虚,痰瘀阻络证。扶正祛邪为总体原则,温经通络、利湿清络、补气养络、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探究络病理论、痰瘀相关学说与慢性复杂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结合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提出其核心病机为"络虚邪瘀",并指出"络虚邪瘀"的现代科学内涵可能包括血栓前状态、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以及VEGF、ET-1、TGF-β、MMPs/TIMPs、IL-8、CD_4~+、CD_8~+等分子的异常等。同时,从"络虚邪瘀"病机的角度,阐述了肺络病——特发性肺纤维化、心络病——冠心病、体络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从而为以络论治慢性复杂性疾病奠定理论基础,提供临床诊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痰瘀相关学说起源于《内经》,经后世医家不断研究,现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脏器纤维化、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临床防治中;络病理论以络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发病特点等为核心,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痰瘀伏络、肝肾亏虚为膝骨性关节炎病机演变的中心环节,提出"肝肾亏虚为本,痰瘀伏络为标"的病因病机新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慢性复杂性疾病络虚邪瘀的病机观,通过整理、归纳和比较现代医家的有关认识,认为"肺络亏虚、邪气阻络"为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共性病机,提出"宏观辨证与络病辨证相结合;补虚通络贯始终,以调为要平为期"的治疗策略,进而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虫类药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方法结合肝纤维化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以及虫类药本身的特色,归纳出虫类药在肝纤维化证治中的应用。结果因虫类药其性味多偏咸辛,咸能软坚,辛可入络,咸辛相合,故而能够发挥攻坚破积、活血祛瘀、熄风镇惊、通阳散结之功效。虫类药这些性味特点以及特殊功效颇能切合肝纤维化过程中"痰瘀阻络""久病入络""久病正虚"等病因病机。结论虫类药在肝纤维化临床证治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久病可"生痰""致瘀""痰""瘀"均存在于"久病"阶段,二者一旦在体内形成,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形成痰瘀互生的恶性循环,且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及微观检测的广泛运用,发现"痰"、"瘀"的本质亦存在着异同。另外,此文根据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彭怀仁)的用药分析、基于"异病同治"、"同证异治"的理论,探讨了二者在慢性心系疾病中的临证用药联系及差异。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肺纤维化所致慢性缺氧具有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共同特性,病变广泛,病可由外感不愈,留邪为内伤,致使正气虚衰,或可本无外感,初病即已呈现虚态,因虚而时时感邪,故从全病程分析,初病已虚,久病更虚,可以说肺络痹阻以虚为本,久之湿热痰瘀痹阻肺络,此即为"络虚"与"邪瘀"相互胶结,虚虚实实,虚实共存,终致肺之"气虚络痹"的病机观。气虚络痹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所致慢性缺氧的基本病机,故从气虚络痹论治,运用扶正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所致慢性缺氧。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的"肺胀""、咳嗽""、喘证""、痰饮""、哮病"等病范畴。沈其霖教授认为本病为久病肺虚,复感外邪为病因,痰瘀互阻、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痰浊与瘀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临床上运用李孔定经验方金水交泰汤温阳益气、化痰活血治疗本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永文  张晓立  程艳 《河南中医》2016,(7):1294-129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日久,失治误治,痰瘀阻络,或劳欲过度,损伤肾气,或年老体虚,肾元不固,肌肉筋骨失其濡养,皆可导致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的中医病因有:病久失治,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其病机特点:久病则瘀血阻络,多兼痰浊阻络,病久则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该病可分为瘀血阻络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等。由于瘀血阻络是RA关节畸形的重要发病机制,故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2.
总结基于“玄府-肺络”系统辨证治疗肺癌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的经验思路。玄府为肺络之枢纽门户,肺络为玄府之濡养通路,二者充肌表,联脏腑,相附依存。结合肺癌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特点为皮疹、皮肤瘙痒、干燥等,提出其核心病机为玄府郁闭,肺络瘀虚。以久病虚实夹杂,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久病多瘀入络,络虚不荣,玄府郁闭为病机特点。临证时谨守病机,分期论治,内外并治,以开玄通络为基本治则,治以宣散开玄透邪、祛瘀荣络固本,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慢性复杂性疾病"络虚邪瘀"理论,探讨器官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从络病角度提出"脏络虚损,痰瘀热毒阻络"为器官纤维化的共性病机。在络病"承制调平"核心理论指导下结合器官纤维化临床特点提出"补虚通络贯始终,分期论治是关键,以调为要平为期"的中医治疗方法,为器官纤维化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属中医肺胀病范畴。中医认为, AECOPD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多为肺、脾、肾虚, 标实以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 遵循标本同治、辨别寒热原则, 偏于寒者, 治以化痰渗湿、行气通络;偏于热者, 重视宣肺平喘、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同时强调中病即止, 兼顾其本虚。  相似文献   

15.
介绍顾锡镇教授辨治老年颤证经验。顾教授认为老年颤证病机以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肝风内动为主,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治疗以滋补肝肾、熄风止颤、活血祛瘀为大法,主张分期辨治,标本同治,对于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均有所兼顾,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发病与"络病"密切相关,其"脾虚—阳虚—痰瘀"的病机演变较为符合络病"络阻—络虚—络损"的发病特点,因病程长短不同,故治疗上所侧重点也不同。因疾病"有诸内而未形诸外"仅凭宏观所辨的"证"难免偏颇。在临床中可遵循"宏观为主,微观为辅;宏观不足,求之微观"的原则分阶段治疗。在疾病初期,脾胃虚弱,络脉受阻,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在疾病中期,脾阳不足,络脉空虚,采用温运脾阳之法;在疾病后期,痰瘀互结,络脉损伤,运用"甘温益气"之法,加以活血之品。本文拟通过论述基于"络病"病机分阶段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该病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发挥中医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介绍武维屏教授运用病、证、症结合辨治模式,以期、证为纲,以症为目,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立病名当"肺痿""肺痹"两元论;析病机属气阴虚损、痰瘀阻络,虚、痰、瘀为关键;审病位在肺与肾;论治则为益气阴、化痰瘀、通肺络;依病情进展分三期六候,抓主症、观次症、顾兼症、依舌脉、宏观微观结合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本文围绕痰、瘀的致病特点探究其病机本质,创“痰瘀膜肾方”应用于临床。痰邪因水液运化失常而产生,其致病因素可贯穿于疾病始终,且导致疾病变化多端。久病不愈后因气、痰而产生瘀血,瘀血阻于肾络,也是膜性肾病重要的病理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痰瘀交结互为因果,使病情缠绵。而痰或瘀的产生,是因为脾肾亏虚为本,也是疾病发生的关键。以此理论为基础,将二陈汤和桃红四物汤合方为基础的“痰瘀膜肾方”治疗膜性肾病应用于临床,全方旨在以培元祛痰活血法治疗膜性肾病,标本同治,消补兼施。由于膜性肾病缠绵难愈,变证丛生,因此在临证中要根据病情进行辨证分析,强调痰瘀治有主次、因人制宜、顾护胃气,临床疗效较好,为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晓峰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为正虚邪实,擅长扶正祛邪。从王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证思路与特色等方面,总结王教授扶正祛邪、痰瘀同治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20.
蒙定水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久病肺气虚损为本,然痰瘀贯穿于疾病之始终,注重审证求机,培土生金,肺脾同治,兼及肾脏,纠正本虚,擅用膏方以培补机体,并强调治肺需活血,斩断标实的滋生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