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不同炮制品怀小白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分析我国河南菊花GAP基地自然送风干燥怀小白菊和蒸制怀小白菊的挥发油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种炮制品怀小白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自然送风干燥怀小白菊挥发油中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了69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0.56%;从蒸制怀小白菊挥发油中检出89个色谱峰,鉴定了5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3.00%。结论:自然送风干燥怀小白菊挥发油收率为0.260%,蒸制怀小白菊挥发油收率为0.108%,两者相差近1.5倍;两者挥发油组成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2.
不同干燥条件下生姜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娓  丁静  赵义  杨晓西 《中成药》2008,30(3):399-40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生姜挥发油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干燥介质温度、湿度及生姜切片厚度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不同条件下干燥后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各干燥参数对不同化学成分有着不同影响.结论:低温低湿度的干燥条件有利于得到高品质的干燥产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加工方法浙贝母中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对浙贝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指认。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MS石英毛细管(0.25 mm×30 m,0.25μm);进样量1μl;升温程序:50℃保持3 min,然后以5℃/min升温至280℃,保持5min;流量0.8 ml/min;载气为氦气;质谱条件:接口温度280℃;进样温度250℃;四级杆温度150℃;分流比20∶1;EI电离源70e V;离子源温度230℃;灯丝发射电流750μA;倍增器电压1200 V;扫描周期1.69 s;扫描范围为50~500 amu。最后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经分析鉴定,浙贝母鲜切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5种成分,硫熏品中鉴定出13种成分,其中有8种为共有组分。鲜切和硫熏浙贝母中8种共有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鲜切和硫熏浙贝母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果实挥发油在干燥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和干燥果实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挥发油化学组分。结果:白花前胡果实干燥前后,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都为石竹烯类和1R-α-蒎烯。石竹烯类成分在干燥前后含量变化不大,1R-α-蒎烯在干燥后,含量降低,可见其干燥过程中有所损失。其他成分差异明显。结论:白花前胡果实可以趁鲜提油。白花前胡果实中石竹烯类含量超过了挥发油总量的55%,可考虑采收种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干燥方法对龙脑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龙脑樟叶品质的影响,为确定天然龙脑樟工业化提取工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然阴干、恒温干燥、真空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法分别处理龙脑樟鲜叶,观察干燥叶的外观形态及粉末显微结构;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纯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右旋龙脑、樟脑及异龙脑含量。结果:自然阴干叶组织中存在较多的类椭圆形油滴,直径0.29~1.04μm,单位面积数目1~5个/μm2,挥发油提取率和右旋龙脑含量最低,分别为2.20%和97%;恒温干燥叶组织内存在大量类方形或长方形油滴,挥发油提取率显著高于自然阴干29.28%(P0.05),真空干燥叶组织内存在大量不规则或椭圆形油滴,单位面积数目显著多于自然阴干(P0.05),挥发油提取率及右旋龙脑含量分别显著高于自然阴干23.42%和0.63%,真空冷冻干燥叶组织内存在大量类圆形油滴,单位面积数目最多,挥发油提取率及右旋龙脑显著高于自然阴干56.76%和1.44%。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龙脑樟叶中油滴数目、挥发油提取率及化学成分含量等有较大影响。干燥效果以真空冷冻干燥最好,其次为真空干燥、恒温干燥和自然阴干。综合分析设备投资、生产成本及干燥效果,表明天然龙脑樟工业化提取采用恒温干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不同加工方法对市售当归药材中挥发油含量影响的研究,为建立当归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加工处理的当归药材,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挥发油含量,应用含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烟熏和晒干处理的当归品质较优,硫熏和酒炙品质较差;硫熏、酒炙和晒干三种加工处理的当归药材能够明显区分开,烟熏与晒干较接近;挥发油中鉴定出22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藁本内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正丁基苯酞、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 A 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3.55%、23.66%、3.89%、4.20%、2.06%、2.88%。结论:该研究探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当归药材挥发油含量影响,为硫熏工艺规范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白子菜不同药用部位中挥发油的含量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C)联用仪进行分析. 结果白子菜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在 0.245%~2.379% 之间,经 GC-MS 分析鉴别出 44 种化学成分.其中在根、茎、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 31 ,25 和 27 种化学成分,有 14 种成分为 3 个药用部位所共有.结论 白子菜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及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α-石竹烯、δ-荜澄茄烯、大叶香烯 D 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禹白芷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干燥方法对禹白芷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不同加工干燥方法的禹白芷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37种化合物,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处理的禹白芷挥发性成分差异比较大,烘干、晒干、微波干燥比较相似,硫熏和发汗干燥对挥发性成分影响比较大.结论硫熏、发汗干燥均对禹白芷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影响,不适于在产地加工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梵净山产棘茎楤木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棘茎楤木叶、根皮和茎皮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梵净山棘茎楤木3个部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5种化合物,共有成分有8种,其主要成分是倍半萜类及其氧化物,其次是烷烃、醛类、酯类和脂肪酸.结论:各部位的棘茎楤木挥发油在种类和相对含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桃枝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桃和山桃新鲜和干燥枝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桃枝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桃和山桃新鲜和干燥枝条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山桃新鲜和干燥枝条中分别鉴定出45个和43个化学成分,从桃新鲜和干燥枝条中分别鉴定出19个和29个化学成分。结论:山桃新鲜枝条、桃干燥和新鲜枝条的主要成分都是苯甲醛,山桃干燥枝条中十六烷酸含量最大,其他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李延年  伍振峰  尚悦  王芳  万娜  李远辉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8,49(10):2372-237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含水量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粉体学性质,并将粉体物理属性归纳为均一性、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5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理指纹谱。通过物理属性数值评价粉体学性质;运用相似度评价法比较3种粉体的相似度;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以及良好可压指数,用于分析粉末的可压性。结果 3种干燥方式所得粉体均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中减压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粉体具有良好的堆积性,喷雾干燥粉体具有优越的均一性和可压性;由相似度可知,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浸膏粉体学性质相似度为79%,与真空微波干燥的相似度为81.3%。结论中药物理指纹谱可用于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物理性质对药物成型性的影响,为中药浸膏粉体提供了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法对党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以党参中浸出物与党参炔苷含量为观察指标,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党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与热浸法测定阴干、晒干、烘干3种方法干燥的党参中浸出物与党参炔苷含量。结果:3种方法干燥的党参样品中浸出物与党参炔苷含量的RSD均小于3%。结论:上述3种干燥方法对党参样品中浸出物与党参炔苷含量影响不大,但烘干法省时,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3.
不同加工方法对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直接晒干法、杀青干燥法、硫熏干燥法加工金银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杀青干燥法、直接晒干法加工的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较高,且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杀青干燥法、直接晒干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影响较小,且操作简便,质量稳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前处理工艺对蛋白质含量及其体外抗肿瘤的影响。方法:通过沸水、低温两种方式分别将美洲大蠊烫杀、冻杀,用传统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三种方式干燥美洲大蠊,以得率、含水量、醇浸出物含量、蛋白质含量为理化指标,以体外抗肿瘤实验为活性指标,选出最佳的前处理工艺。结果:蛋白质得率高低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传统干燥。含水量高低为真空干燥传统干燥冷冻干燥。醇浸出物含量高低为真空干燥传统干燥冷冻干燥。蛋白质含量测定高低为真空干燥冷冻干燥传统干燥。体外细胞实验:真空干燥对A549、HeLa、MCF-7、SGC-7901、Bel-7402五种细胞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次为冷冻干燥,传统干燥效果最弱。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较三种前处理工艺对美洲大蠊中蛋白质含量及其体外抗肿瘤的影响,确定以真空干燥为美洲大蠊前处理工艺,为美洲大蠊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药是2味药物的配伍形式,角药是将3味中药合理配伍。金宇安老师临证强调顾护脾胃、调畅气机,重视气血同治、阴阳平衡,处方擅长使用对药、角药,以达到药简力专、提高疗效目的。本文从寒热同施、通补并用、相须相使、润燥相依、通涩合用5类中药配伍的临床应用,总结归纳了金宇安老师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桂枝药材中苯丙素类(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桂枝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晒干、阴干及3种现代加工干燥方法后桂枝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微波干燥使有效成分损失最多,阴干、晒干、低温热风干燥有利于桂枝有效成分的保留。结论:以干燥时间、化学成分含量、外观性状、气味等为评价指标,确定热风干燥50℃为桂枝药材较为适宜的现代干燥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发明  殷莉丽  蔡晓洋  王盼  包小红  周娟  李敏 《中草药》2016,47(20):3702-3706
目的通过化学组分测定和特征图谱分析,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麦冬品质的影响。方法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麦冬皂苷D和麦冬甲基黄烷酮A的量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特征图谱采用HPLC法建立。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冬化学组分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在6.9%~20.8%,其中,阴干、晒干、冷藏干燥和晒半干后烘干对麦冬化学组分破坏程度均较小,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对麦冬化学组分破坏最大;麦冬样品有18个HPLC特征峰,聚类分析可将14种干燥方法分为3类,聚为一类的干燥方法干燥条件相近。结论通过化学组分量变化和HPLC图谱特征能够有效地反映干燥方法的差异,可作为麦冬产地干燥方法筛选的技术指标,在麦冬产地加工过程中建议晒干和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烘干相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虎杖提取工艺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乙肝康君虎杖进行单方水提、复方水提及70%醇提工艺比较,结果70%醇提,总蒽酯提取率为96.7%,大黄素提取率为96.1%,但经回收酒精,浓缩,干燥后,总蒽酯保留率为68.9%,大黄素保留率为65.6%。  相似文献   

19.
张琪  赵宗阁  叶晨  梁巍  黄玮  勾晓丹  肖新月 《中草药》2018,49(24):5812-5816
目的研究3种预处理方法,比较并筛选适合枸杞子对照药材的预处理方法,以提高其粉碎和分装效率。方法采用减压干燥法、液氮冻干法、冻干法3种预处理方法处理枸杞子;测定并比较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枸杞子原料与未经预处理的枸杞子原料特性量值(水分、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直接粉碎的枸杞子原料水分为6.4%,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枸杞子原料的水分分别为4.6%、5.0%、5.2%;直接粉碎的枸杞子原料的枸杞多糖质量分数为2.5%,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枸杞子原料的枸杞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2.6%、2.8%、2.6%;直接粉碎的枸杞子原料甜菜碱质量分数为0.98%,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枸杞子原料的甜菜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94%、1.00%、0.87%。特性量值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枸杞子原料的质量无显著差异。因此从经济角度出发,推荐使用更加实惠的减压干燥法处理枸杞子对照药材。经预处理后的枸杞子原料应尽快粉碎、分装,并严格控制粉碎和分装环境的湿度在20%~30%,以提高粉碎和分装效率。结论基于成本考虑,3种预处理方法中减压干燥法最为经济实惠,在实际工作中推荐使用减压干燥法最佳。  相似文献   

20.
蟾酥不同干燥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蟾酥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水分含量和三种蟾毒配基类成分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的含量为指标,检测室内避光阴干、室内晾晒、室外晒干、45℃烘干、80℃烘干五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蟾酥质量的影响。结果:室内阴干、室内晾晒、室外晒干5 d后,水分达到《中国药典》要求,45℃烘干、80℃烘干干燥的样品分别于48 h、12 h达到要求;不同干燥方法的蟾酥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总量都大于6.0%,且室内阴干室内晾晒阳光晾晒恒温45℃恒温80℃。结论:综合考虑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成本及操作难易度等因素,蟾酥的干燥宜采用室内避光阴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