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向M1型极化是肥胖时脂肪组织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关键因素。肥胖时脂肪组织高脂质的微环境活化巨噬细胞,激活Akt/PKB和JNK等信号通路导致ATM极化。巨噬细胞的靶向治疗、降糖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减重手术等干预方法均能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脂肪组织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因此,ATM 可能成为治疗T2DM的靶点。本文就ATM极化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尝试提供一种高效的、低损伤的分离脂肪组织免疫细胞的方式,以期为肥胖过程中免疫学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首先分离正常小鼠附睾周围的脂肪组织,并采用机械研磨或酶消化(包括Ⅱ型/Ⅳ胶原酶、Liberase酶)的方式分离其中的免疫细胞,并结合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筛选最高效的免疫细胞分离方式。再通过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并进一步分析肥胖过程中,小鼠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亚群变化。结果 比较不同酶消化及机械研磨方式发现,通过高纯度的Liberase酶消化的方式获得CD45+免疫细胞死亡率最低,活细胞数最多;而通过机械研磨方式获得免疫细胞死亡率最高,活细胞数最低。与正常饮食小鼠相比,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固有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比例增加,尤其是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M2型降低,同时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增加,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1,TREM1)表达增加。而适应性免疫细胞中,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特别是Th1/Treg细胞的比例增加最为明显。结论 建立了一种从小鼠脂肪组织中高效获取有活力的免疫细胞的方法,并证实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促炎作用增强,它们在诱发脂肪组织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肥胖症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功能紊乱疾病,炎症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中起重要的作用。肥胖所伴随的低度慢性炎症,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紧密相关。近来研究发现恒定自然杀伤T(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iNKT)细胞在脂肪组织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一度被认为是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的主要参与者,其在慢性炎症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脂肪组织中,激活iNKT是通过脂肪细胞上面的CD1d来呈递脂质抗原,同时iNK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又会调节脂肪细胞的功能,以此来改变抗炎脂肪因子的表达以及炎症性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因此,脂肪细胞与iNK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不仅影响肥胖,还会影响肥胖相关疾病的发展,但iNKT细胞到底是促进还是抑制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的发生发展呢?目前具体作用机制还没有详细阐明。在该综述中,总结并讨论了iNKT细胞在肥胖脂肪组织慢性炎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后续肥胖及肥胖相关性疾病研究做理论支撑和基础准备。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脂肪组织炎症在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不但是储能器官,能够供应机体能量消耗,还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脂肪因子作用于人体其他器官,参与各种生理过程?脂肪组织由脂肪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成,其中免疫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维持脂肪组织抗炎平衡状态?病态肥胖状态下这种平衡被打破,脂肪组织中促炎性巨噬细胞?CD8+T细胞?辅助性T细胞1?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数量增加,抑炎性辅助性T细胞2?调节性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脂肪组织处于炎症状态?这种脂肪组织炎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文章拟概述免疫细胞在脂肪组织炎症中的调控作用,讨论以脂肪组织免疫细胞为靶点改善脂肪组织炎症的相关研究,揭示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是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贾瑞  王萌  闫曙光  惠毅  李京涛 《中医学报》2021,36(5):915-919
巨噬细胞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极化是其根据周围环境转变不同表型的动态过程,一般分为两个表型:经典激活的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当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时,炎症反应启动,介导组织损伤;当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时,发挥抗炎、修复组织损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巨噬细胞不同的极化表型是炎症发展与转归的"风向标",而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无疑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中之重。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乃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故治疗上,当寒热同用、疏理气机、调和阴阳,代表方半夏泻心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乌梅丸不仅可以减少M1型促炎巨噬细胞,同时增加M2型抗炎巨噬细胞的表达,恢复促炎/抗炎轴的平衡。通过中医寒热并用法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动态平衡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条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6.
脂肪组织是机体能量的储存库,也是分泌一系列激素和促炎因子的内分泌器官。在肥胖个体中,脂肪细胞能分泌多种炎症因子,促进巨噬细胞浸润,并通过激活多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引起脂肪组织中炎症水平增加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磷酸化,并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有一定改善作用。本文综述了脂肪来源的炎症因子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与肥胖和胰岛素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对其预防和治疗策略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7.
巨噬细胞是一种功能性可塑性细胞,可通过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来调节免疫和炎性反应。在体内外不同细微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巨噬细胞还可以被诱导呈现不同的表型、功能,即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这一过程被称为巨噬细胞炎症极化,M1/M2型巨噬细胞炎症极化的不平衡在RA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有效合理的干预,使M1/M2型巨噬细胞恢复动态平衡,是RA防治的新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丽芳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9,15(20):3080-3082
Visfatin是一种在内脏脂肪组织高表达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调节免疫及炎症、促进脂肪分化及合成等多重生物学作用。目前普遍认为肥胖及2型糖尿病(T2DM)等代谢性疾病均伴随低度系统性慢性炎性反应,而visfatin可能是联系炎症及代谢性疾病的环节之一。深入研究vis-fatin与炎症的关系可能为T2DM及肥胖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695-697
慢性炎症是肥胖的特点,且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以往人们普遍认为促炎因子对脂肪组织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有抑制作用,这是因为炎症的保护作用未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和促炎因子对能量消耗、脂肪重塑和脂肪细胞分化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基础研究显示,用基因敲除方法去除炎症因子可导致小鼠能量消耗降低,并诱发成年型肥胖。相反,增加促炎因子可以提升能量消耗并降低肥胖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抗炎治疗不能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IR和葡萄糖稳态。其原因在于抗炎治疗削弱了炎症促进能量消耗的有益作用。肥胖是能量过剩的结果,慢性炎症和IR是对能量过剩的代偿反应。作者认为,在体内慢性炎症促进能量消耗,而IR促进葡萄糖排泄,二者均是对人体的保护反应。因此,评估炎症在肥胖和T2DM中的作用时应考虑炎症在调节代谢中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组织缺氧与肥胖相关性炎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璨  贾伟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6):2588-2591
肥胖是一种慢性低级别的炎症,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心血管疾病,中风等密切相关.肥胖相关性炎症的发生与血清中炎症因子,包括脂肪因子的异常密切相关.国外实验室新近发现:在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中存在局部缺氧和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并且与炎症因子的升高密切相关[1-2],这为肥胖和炎症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肥胖形成过程中,脂肪组织缺氧与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在肥胖小鼠的变化及其对脂肪巨噬细胞的调节。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的肥胖模型,分别在4、10和20周龄观察代谢指标,脾脏内Tregs和脂肪组织内M1/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用雷帕霉素干预肥胖小鼠,观察其刺激Tregs后对代谢和脂肪炎症的影响。结果 C57BL/6小鼠在20周龄时建成早期肥胖模型,肥胖组小鼠的附睾旁脂肪质量和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肥胖小鼠脂肪巨噬细胞数量增加,而Tregs呈下降趋势。雷帕霉素干预可使脾脏内Tregs数量显著增加,且伴有代谢紊乱的改善和脂肪M1/M2比例降低。结论肥胖早期Tregs数量的下降可能与脂肪巨噬细胞的浸润及亚型分布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具有自身免疫特征,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RA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被完全阐明.巨噬细胞在RA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M1型巨噬细胞驱动RA炎性反应,而M2型巨噬细胞和组织留置巨噬细胞发挥抗炎保护作用,促进炎症消退.本...  相似文献   

13.
李政钊  邓宏明 《医学综述》2008,14(4):503-505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表达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与内脏脂肪量呈正相关,在内脏脂肪组织丰度极高,在肥胖的发展过程中表达亦升高。而肥胖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全身性炎症病理过程,对于visfatin与炎症的关系研究较少。其可能是机体自身平衡而分泌的一个对抗多种致炎(炎症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细胞因子,其对糖代谢和visfatinmRNA的表达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体重正常(lean)、肥胖代谢正常(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MHO)与肥胖代谢异常(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ity,MUO)个体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中免疫细胞占比差异。方法:内脏脂肪组织标本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肥胖行代谢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及体重和代谢指标正常但因其他非炎症性疾病(疝气、胆结石及肾囊肿等)行腹腔镜手术的11例患者。提取脂肪组织RNA,进行RNA-seq检测,根据RNA-seq结果统计分析3组间内脏脂肪免疫细胞构成比情况和差异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各组间调节性T细胞,激活的NK细胞及M0、M2型巨噬细胞占比存在差异,P值分别为0.031、0.002、0.004和0.024;与其他两组相比,MUO组M2型细胞占比下降(P=0.014);两组肥胖患者的内脏脂肪中SPP1、CHIT1、ITGAX、CD300LB、IL1RN及DCSTAMP等基因与M0、M1型巨噬细胞占比呈正相...  相似文献   

15.
巨噬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具有促进炎症的作用;在Th2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M2型巨噬细胞,在寄生虫免疫应答、创伤愈合、组织重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对于机体预防感染和维持正常生理很重要,其功能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M1型巨噬细胞不仅与感染性疾病和炎性疾病相关,还与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相关性疾病相关。M2型巨噬细胞同样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是一种从深海鱼类中提取出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降低三酰甘油的作用,但其抗肥胖作用仍有争议。在动物模型中发现,n-3 PUFA可以有效降低脂肪含量;然而人体研究却表明n-3 PUFA可能无助于减肥,但可能会减少体质量进一步增加。n-3 PUFA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脂质代谢、抑制食欲、缓解脂肪组织炎症和表观遗传改变等机制改善与肥胖相关的代谢变化,从而在肥胖与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功能表型不同将TAMs分为M1型和M2型。M1型TAMs通过产生各种促炎因子参与炎症、清除体内病原体、参与抗肿瘤免疫而具有抗肿瘤作用,而M2型TAMs产生各种抗炎细胞因子来抑制炎症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大多数TAMs是M2样表型,其为OSCC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所以靶向TAMs在未来可成为一种新的治疗OSCC的方法。本文主要对TAMs在OSCC侵袭转移、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靶向TAMs治疗OSCC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乔娜  ;傅玉才  ;许文灿 《医学综述》2014,(23):4328-4330
2型糖尿病是一种年龄、肥胖及炎症相关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以及脂肪组织的积聚,炎性细胞激活以及炎性因子释放导致胰岛素靶细胞敏感性下降,形成胰岛素抵抗,即2型糖尿病前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类1(SIRT1)是一种组蛋白脱乙酰化酶,在哺乳动物糖脂能量代谢和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核因子κB可诱导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是炎性反应和细胞生存的枢纽环节。该文主要讨论SIRT1通过调节核因子κB的表达作用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骤增、严重并发症及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2型糖尿病已成为重要的慢性病之一。肥胖、遗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其与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组织炎症状态的发展紧密相关。肥胖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与传统炎症反应不同,其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中具有双重作用。该文对代谢性炎症反应及其特征、炎症反应相关的胰岛素抵抗机制及抗炎治疗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体外诱导极化的M1和M2型巨噬细胞对尿酸钠结晶(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模型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小鼠皮下气囊注射MSU结晶诱导小鼠急性痛风模型。体外将巨噬细胞诱导极化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并分别注射于小鼠痛风模型皮下气囊。于炎症诱导后4 h、12 h和24 h检测不同组别皮下气囊浸润的炎性细胞数量变化,并应用ELISA法测定囊内灌洗液中IL-1β、TGF-β的水平。结果:1在4 h、12 h和24 h时间点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皮下气囊炎性细胞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4 h时间点,模型组及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间皮下气囊炎性细胞数量无差异(P>0.05);而在12 h和24 h,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皮下气囊炎性细胞高于模型组,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皮下气囊炎性细胞低于模型组(P<0.05)。2在3个时间点,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及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IL-1β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3个时间点比较,IL-1β水平在模型组低于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P<0.01),而高于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P<0.01)。TGF-β水平在模型组高于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P<0.01),而低于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P<0.01)。结论:巨噬细胞的极化在痛风炎症反应不同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