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胸腹腔镜在老年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经胸骨后胃、食管颈部器械吻合术与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60岁以上的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其中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经胸骨后胃、食管颈部器械吻合术16例(胸、腹腔镜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15例(传统三切口组,其中有13例为手工吻合,2例为器械吻合),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胸、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6.2%),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6.2%).发生颈部切口感染1例(6.2%);传统三切口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26.7%),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6.7%),发生颈部切口感染1例(6.7%),发生肺部感染2例(13.3%),发生快速心房颤动1例(6.7%).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传统三切口组术后住院时间(25.07±15.78)d,显著长于胸、腹腔镜组的(15.13±2.87)d(t=-2.478,P=0.019);传统三切口组术后住院总费用(77 115.45±26 162.73)元,药费(38 741.06±19 043.47)元,床位费(2 179.17±1 268.01)元,高于胸、腹腔镜组的(58 072.38±8 182.09)元(t=-2.698,P=0.015)、(19 946.85±5 864.60)元(t=-3.663,P=0.002)和(1 177.79±323.82)元(t=-2.969,P=0.009),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22个月,31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 由于颈部器械吻合技术的使用,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短,费用相对也低.腔镜手术患者受到手术的创伤小,对心肺功能影响小,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微创食管癌根治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RAMIE)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video-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VAMIE)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未行任何术前新辅助治疗并接受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67例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67例患者中,34例行RAMIE,设为机器人组,33例行VAMIE,设为胸腹腔镜组。结果:与胸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更长[(387.4±108.5) min vs.(320.6±65.6) min;Z=-2.598;P=0.009]。机器人组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明显多于胸腹腔镜组[(25.5±6.2) vs. (21.9±7.1);Z=-2.003;P=0.045]。机器人组和胸腹腔镜组在术中失血量[(180.9±383.1) mL vs.(222.1±431.4) mL;t=-0.464;P=0.64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7±9.8) d vs.(16.0±9.8) d;Z=-0.088;P=0.930]以及总体并发症(32.4% vs. 36.4%; χ2=0.119;P=0.730)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与VAMIE相比,RAMIE治疗食管癌安全可行,且可以清扫更多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刘祥 《当代医学》2021,27(16):92-94
目的 探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并分析肿瘤发生位置、肿瘤分期、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对颈部吻合口瘘的影响,比较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中,颈部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为9.33%.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与肿瘤位于食管上段、肿瘤分期偏晚、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呈正相关(P<0.05).有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25±7.48)d,无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23±5.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0,P=0.035).本研究未出现二次手术及死亡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已顺利出院.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由于肿瘤靠上、肿瘤分期偏晚、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患者出现颈部吻合口瘘,为促进颈部吻合口瘘快速愈合,避免发生其他术后并发症,应及时予以患者通畅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呼吸道干预等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86例行经脐单孔 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10例行传统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例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经脐单孔LC组与传统LC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47.1±26.6)min vs.(30.5±17.2)min,P=0.001],但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少(3.5% vs.16.4%,P=0.004)、术后住院时间短[(2.3±0.6)d vs.(4.5±1.1)d,P=0.000]、住院费用低[(7368±515)元vs.(8987±909)元,P=0.000];而两组术中出血量[(19.5±4.5)mlvs.(20.4±4.7)ml,P=0.458]及并发症发生率(2.3%vs.3.6%,P=0.91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更具美观优势,目前可部分代替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胸段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胸段食管癌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胸腹腔镜联合组和小切口组。胸腹腔镜联合组行颈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小切口组行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就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手术切口、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总量、卧床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胸腹腔镜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小切口组,c2检验显示P0.05。胸腹腔镜联合组患者手术耗时、淋巴结清扫数目跟小切口组相似,t检验显示P0.05。胸腹腔镜联合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总量、卧床时间均少于小切口组,t检验显示P0.05。结论小颈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和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一样可有效清扫淋巴结,但其应用效果更确切,可减轻创伤和出血,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宫颈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宫颈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加速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加速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3.0±2.3)h比(20.8±3.3)h,P=0.000]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7±0.5)d比(3.8±0.7)d,P=0.000]提前;加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40)比30%(12/40), 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缩短[13.5±1.9)d比(17.1±2.5)d,P=0.000]。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宫颈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胸中下段食管癌行微创Mc Keown术与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70例食管癌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Mc Keown术,观察比较两者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Mc Keown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2009年12月共35例患者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分为食管床路径组和胸骨后路径组,胸骨后路径组20例,食管床路径组15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术后胃液量、围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胸骨后路径组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和胃液量均明显少于食管床路径组,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食管床路径组.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各有利弊,应随个体病例而确定使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2例,其中胸腹腔镜联合42例,开放手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清扫站数、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比较术后两组发生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乳糜胸、声音嘶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136.5±40.8ml vs 173.5±51.8ml)、术后前3天胸腔引流量(500.2±76.8ml vs 547.1±63.8ml)、术后住院天数(12.3±2.1天 vs 14.6±1.8天)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站数(5.36±0.90 vs 4.90±0.80)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乳糜胸、声音嘶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生存率(85.7%、47.2% vs 83.9%、4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明显微创优势,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胸腹镜下食管癌切除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行胸腹腔镜食管部分切除、经胸骨后胃食管颈部器械吻合术治疗胸部中上段食管癌20例,1例为食管上皮瘤样变,均取得良好疗,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4岁.胸段食管游离20例采取左侧卧位,1例采取俯卧位,胸部左侧卧位采用4个Trocar孔游离食管,俯卧位则采用3个Trocar孔.腹部经5个Trocar游离胃,清扫贲门、胃大小弯、腹腔干周围淋巴结,于剑突下做一长3~4cm切口,建立胸骨后隧道,将胃提至颈部行胃食部圆形吻合器吻合.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及开腹,手术时间为(232±74)min,术中出血(220±110)ml;术后48~72h内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即能自行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11±2)d,无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1例出现声音嘶亚.随访1~21月,全部生存,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T(1-2),部分T3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较单纯胸腔镜食管癌切除,保持了胸腹部的解剖完整性,可减少术后呼吸系统等并发症;采用胸骨后路径,避免了胸腔胃的弊端,减少了胃的张力,合并采用颈部圆形吻合器进行胃食管吻合,与手工缝合相比可明显降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后拔管期的护理方法研究及其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 选取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行开胸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拔管期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72.18±5.59)、(71.59±5.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78.11±4.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11±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 (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患者开胸术后拔管期进行优质的护理,对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Ⅲ型食管闭锁5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腔镜手术组(A组)30例,开胸手术组(B组)29例.A组食管闭锁ⅢA型12例,ⅢB型18例;B组ⅢA型14例,ⅢB型1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前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关并发症、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儿的日龄[(3.2±0.2)d vs.(3.4±0.5)d,P=0.910],体重[(2.83±0.63)kg vs.(2.81±0.64)kg,P=0.910],先心病比例[(18例(60.0%)vs.19例(65.5%),P=0.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A组除1例33周早产儿重症肺炎,麻醉不能耐受,一期仅行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延期3周胸腔镜下完成食管端端吻合术,其余29例均一期完成气管食管瘘修补及食管吻合术,无中转手术.B组27例一期手术完成气管食管瘘修补及食管吻合术,2例因食管盲端间距过长,行食管气管瘘缝扎,胃造瘘术,延期行经胸食管吻合术.与开胸手术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207(142,240)min vs.170(150,170)min,P=0.058],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20(72,168)h vs.72(48,180)h,P=0.086];术后住院时间[14.00(12.75,26.25)d vs.14.00(10.00,14.50)d,P=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治愈率(93.3%vs.82.8%,P=0.209),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发生率高于B组[7例(23.3%) vs.3例(10.3%),P=0.2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大致相同(36.7% vs.34.5%,P=0.861).A组患者术后1例气管食管瘘复发,B组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是安全可行的,要求术者具备熟练的微创手术技术和相关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6±34.6) min vs(118.2±25.6)min,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188.4±38.6) mL vs(308.6±45.6)mL;术后引流时间:(4.2±1.6) mL vs(7.6±2.6)d;住院时间:(13.2±3.2) mL vs(18.4±4.6)d,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826例,其中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52例(开放组),全腔镜下三野淋巴结清扫术21例(腔镜组),比较全腔镜与开放手术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疗效分析。开放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上明显长于腔镜组,而在淋巴结清扫个数、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少于腔镜组,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瘘明显多于腹腔组。全腔镜下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只是手术方式的改变,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术相较传统开放手术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1月肿瘤科收治的10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及胸腔镜组,每组各53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胸腔镜组使用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传统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术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术中指标,减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及手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术后感染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效果及对病人营养水平影响。方法:将118例食管癌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联合胃食管胸内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2组病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改善效果均优于术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更好(P<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8%)低于对照组(22.0%)(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病人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及手工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2004年9月~2008年6月,将颈段及胸中、上段食管癌并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手工吻合组(手工组)和圆形吻合器机械吻合组(机械组),比较两组吻合口瘘、狭窄等的并发症。结果手工组125例,机械组102例,吻合瘘发生率分别为14.4%(18/125)、2.9%(3/102),狭窄需扩张分别为8.8.%(11/125),3.9%(4/102)。颈部吻合时间分别为(52±12)min和(25±5)min,差别显著(P<0.01)。结论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采用圆形吻合器端侧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缩短,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及标准化,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64例,其中,行全胸腔镜手术的患者32例为全胸腔镜组,其余32例行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观察指标。结果全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123.8±25.1)min、术中出血量(172.1±30.3)m L、胸引流管保留时间(3.1±1.1)d、住院时间(15.6±2.7)d,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全胸腔镜组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轻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114-116
目的 研究食管黏膜延长能否预防食管吻合口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食管黏膜延长手术的食管癌患者65例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手术的1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黏膜延长可以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不失为一种食管胃吻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 VATS)食管癌切除术及手辅助电视胸腔镜( H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予以VATS食管癌切除术,均行食管胃颈部吻合。其中15例在全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经腹游离胃并制成管状胃,提至颈部与食管吻合;36例先经腹游离胃并制成管状胃,辅助手经腹部切口右肋弓下腹膜外进入右胸托肺及协助VATS游离食管,将胃提至颈部吻合。结果:VATS手术时间平均为200 min,HVATS手术时间平均为160 min。手术和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吻合口狭窄。1例HVAST手术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颈部伤口敞开换药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VATS食管癌切除术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手术效果,特别是HVATS食管癌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