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掌握珠海市户籍人群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珠海市全人群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系统和伤害综合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7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伤害死亡病例登记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因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06—2017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伤害死亡2 937例,占全死因死亡总数的6.34%,位居全死因顺位第5位,年均死亡率为2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9/10万。伤害死因前5位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溺水、意外中毒,分别占伤害死亡总数的30.2%、19.5%、16.5%、9.1%和7.7%,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3.0%。城市、农村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5.4/10万、32.9/10万,农村伤害标化死亡率(29.0/10万)高于城市(14.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0.9/10万、15.4/10万,男性伤害标化死亡率(27.9/10万)高于女性(13.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14岁年龄组首位伤害死因为溺水(占35.6%),15~29、30~44、45~59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死因均为交通伤害(分别占42.0%、31.2%、35.0%),≥60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死因为意外跌落(占33.1%)。结论 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和溺水等伤害死亡已成为严重危害珠海市户籍人群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负担,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云南省老年人自杀死亡水平及流行特征,为减少老年人自杀,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5—2019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的全省监测数据,对云南省老年人自杀死亡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间云南省老年人报告自杀死亡率为25.02/10万~28.59/10万,标化自杀死亡率为25.29/10万~27.17/10万;历年老年男性自杀报告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农村老年人自杀报告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同年份之间,自杀报告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80岁及以上男性的自杀死亡率最高(44.67/10万~57.81/10万);8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报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7.92%,P<0.05)。老年人自杀死亡案例的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67.21%),自杀方式以服用农药(55.86%)和悬吊(34.12%)为主。 结论 自杀是云南省老年人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采取综合策略减少老年人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珠海市户籍人群自杀死亡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珠海市人群自杀死亡流行特征及自杀模式,为自杀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2003~2005年珠海市户籍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资料,描述珠海市人群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3~2005年间珠海市户籍人群平均自杀死亡率为6.43/10万,标准化率为6.61/10万,是继交通事故之后的第二位伤害死亡原因;其中男性和女性、农村和城市标准化率分别为8.69/10万和4.68/10万、9.03/10万和5.05/10万,男性高于女性(U=3.47,P<0.01),农村高于城市(U=3.45,P<0.01);3年平均自杀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增加明显,且多为老年男性;自杀方式以自缢和服毒居多,占所有自杀死亡的80%。结论珠海市户籍人群平均自杀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自杀模式既具有中国人群的自杀模式特征,农村高于城市,且主要为自缢和服毒;又具有国外自杀模式特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多发生在老年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甲状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开展针对性的甲状腺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Excel 2016提取2005—2015年甲状腺癌死亡数据信息,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甲状腺癌的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05—2015年中国甲状腺癌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2.91%,P<0.05),女性标化死亡率高于男性且上升趋势(AAPC=3.23%,P<0.05)大于男性(AAPC=2.71%,P<0.05);城市标化死亡率整体高于农村且上升趋势明显(AAPC=3.68%,P<0.05)大于农村(AAPC=3.00%,P>0.05);城市女性标化死亡率最高且上升趋势最快,农村男性死亡率最低且上升趋势最慢;甲状腺癌死亡率年龄别趋势显示2005—2015年甲状腺癌的标化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男性、女性、城市、农村分别在65~、55~、65~、50~年龄组快速上升,在85~年龄组达到死亡率高峰。 结论 2005—2015年中国甲状腺癌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癌死亡重点人群是城市女性;甲状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群是甲状腺癌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珠海市居民慢性病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人口资料来源珠海市统计局,分析2006—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死亡原因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采用人口学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进行死亡率差别分解分析。结果 2006—2016年珠海市居民慢性病粗死亡率为312.57/10万,占居民全死因死亡人数的85.41%。男性粗死亡率353.47/10万,女性粗死亡率270.00/10万,各年龄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粗死亡率斗门区明显高于金湾区、香洲区。2006—2016年慢性病粗死亡率由285.22/10万上升至322.51/10万;其中人口因素致死亡率上升了105.15/10万,贡献率为60.78%;非人口因素使其下降了67.86/10万,贡献率为-39.22%。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增长,人口因素为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99.21%和81.67%。结论 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珠海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受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慢性病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加强非人口因素的干预力度如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及诊疗水平,可有效降低本地居民慢性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湖州市2015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死亡构成比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分析伤害导致死亡的水平、构成特征和年龄变化趋势。 结果 2015年湖州市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59.17/10万(中标率48.27/10万),占全死因的8.48%,居死亡顺位的第5位,减寿年数(PYLL)居全死因顺位的第2位。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χ2=72.64,P<0.001),农村伤害死亡率高于城市(χ2=5.295,P<0.05)。伤害死亡总体上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意外导致的伤害死亡为主,死亡率前四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和淹死。0~<15岁、15~<60岁和60岁以上各年龄组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淹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 结论 伤害死亡是危害湖州市居民健康和导致寿命损失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加强针对性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2012—2017年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为制定相关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越秀区2012—2017年所有户籍人口伤害死亡个案信息,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潜在减寿率(PYLLR)等指标分析伤害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结果 越秀区2012—2017年伤害总死亡人数为1 788例,伤害粗死亡率为22.03/10万~28.01/10万,年均粗死亡率为25.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38/10万~18.17/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6.31/10万。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为5.45/10万)和自杀(标化死亡率为3.56/10万)是伤害死亡主要原因。男性伤害死亡率(19.70/10万)高于女性(12.99/10万)。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越秀区2012—2017年伤害年均PYLL为4 488.28人年,AYLL为15.19年,PYLLR为3.82‰,男性伤害死亡导致寿命损失高于女性。自杀是伤害死亡中造成潜在寿命损失最严重的原因,年均PYLL为1 428.41人年,AYLL为27.12年,PYLLR为1.22‰。结论 伤害已成为危害越秀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不同人群伤害死亡特点制定不同干预措施,重点防范意外跌落和自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道路交通事故干预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7年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分析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06—2017年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为6.50/10万,共死亡888例,占伤害死亡的30.23%,其中男性699例,标化死亡率9.95/10万,女性189例,标化死亡率为2.88/10万;年死亡率逐年上升,并在2010年达到最高,随后下降;死亡病例年龄构成以20~59岁为主(占66.78%),随年龄增长各年龄组平均死亡率增加(P结论 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先升后降,应重点对乡镇地区、男性人群、摩托车乘员及行人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交通部门应加强特别是在乡镇地区的执法力度。在春运、节假日等交通流量增加的时间段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干预和防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促进超重肥胖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降低自杀意念检出率提供指导。方法 2018年3-5月选取潍坊市4 250名青少年,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心理健康自评量表(K10)、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9.55%(406/4 250),肥胖检出率为6.94%(295/4 250);农村超重肥胖青少年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城市青少年(P<0.001),城市超重肥胖青少年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农村,超重肥胖青少年自杀意念得分农村显著高于城市(P<0.001);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1),社会支持分别与心理健康、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378和-0.449,P<0.01);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对超重肥胖青少年自杀意念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78和-0.197,P<0.01;R2=0.459),且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通过改善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社会支持,从而降低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0.
糜跃萍  林玲  蔡波  韩颖颖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87-1189
目的 了解南通市65岁以上户籍老年居民死因构成,为老年居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南通市2005-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采用老年系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死因构成等指标来评估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情况。 结果 2005-2014年南通市老年人口平均粗死亡率为4 513.6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 653.08/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4 978.98/10万,高于女性的4 122.13/10万(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596.798,P<0.0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粗死亡率为4 089.76/10万,占全人群死因的90.61%。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中毒和内分泌系统,粗死亡率分别为1 887.41/10万、1 101.96/10万、788.77/10万、127.98/10万和92.68/10万。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循环系统、肿瘤等疾病的防控和干预,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7年辽宁省彰武县和凤城市(县级市)伤害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为农村居民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年彰武和凤城地区居民的全死因死亡数据和人口学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verage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年辽宁省彰武和凤城地区伤害死亡率为54.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69/10万),占总死亡的6.36%,居全死因顺位第3位。男性死亡率为80.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66.29/10万),女性死亡率为27.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2.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126.24,P<0.001)。伤害死亡前五位原因中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最高,为23.15/10万。伤害死亡导致的AYLL为17.35年。男性伤害死亡的YLL(6 917人年)大于女性(2 087人年)。不同伤害死亡原因的YLL以交通事故(5 052年)最大 ,总体YLL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不同年龄段男性的YLL率均大于女性。 结论 伤害是2017年彰武和凤城地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男性和老年人群的危害比其他人群更大。交通事故既是伤害的首位死因,也是造成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有关部门应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伤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老年人伤害死亡率的情况,为预防老年人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PubMed数据库,收集2007-2017年发表的与我国老年人伤害死亡率相关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合并的伤害死亡率,分性别、城乡进行亚组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价。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3篇,总样本含量32 591 537人,老年人合并伤害死亡率为:173.93/10万(95%CI:155.20/10万~192.67/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178.92/10万)高于女性(159.08/10万),农村老年人伤害死亡率(244.27/10万)高于城市(164.34/10万),二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我国老年人伤害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老年人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庆市恶性肿瘤早死亡概率及疾病负担,为开展肿瘤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2016年全死因中死于恶性肿瘤(ICD-10: C00.0-C97,D32.0-D33.9,D42.0-D43.9),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期望寿命损失年、早逝导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mortality, YLLs)、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 结果 2016年共计报告恶性肿瘤死亡56 073例,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为188.21/105与148.99/105。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248.94/105)高于女性(125.43/105)(χ2=77.761,P<0.001),农村(191.16/105)高于城市(180.51/105)(χ2=5.998,P<0.05)。恶性肿瘤早死概率为8.32%,恶性肿瘤早死概率男性(11.15%)高于女性(5.17%)(χ2=443.046,P<0.001),城市(8.52%)高于农村(8.34%)(χ2=384.175, P<0.001)。2016年重庆市恶性肿瘤导致的人均期望寿命损失年为3.17年,YLLs率为45.80年/1 000人,占全死因YLLs率的 30.18%,YLLs率男性(61.42年/1 000人)高于女性(20.17年/1 000人),农村(47.08年/1 000人)高于城市(42.47年/1 000人),AYLL为24.34人年。 结论 重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高,早死亡概率高,疾病负担重,政府应重视肿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郴州市居民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2012-2016年郴州市居民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2-2016年郴州市共报告居民死亡103 533例,年均粗死亡率为444.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390.51,P<0.01);粗死亡率最高的是苏仙区,最低的是桂东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67.47,P<0.01);城市与农村居民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死因疾病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死亡疾病中主要为慢性病,其合计死亡率为388.98/10万,占全部死亡疾病的87.56%。结论 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郴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影响郴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钞虹  朱可佳  程宇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38-1339
目的 了解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为疾病防治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人口死亡登记数据,应用人口系数、负担系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评价居民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 结果 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老年人口系数为7.91%、老年负担系数为10.23%;居民粗死亡率为552.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29.39/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各类疾病PYLL为2 163 230人年,PYLL率前两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结论 齐齐哈尔市居民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负担有上升趋势;居民标化死亡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影响齐齐哈尔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居民2011—2020年恶性肿瘤死亡流行趋势及对居民寿命的影响情况,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SPYLLR)和人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14.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3.52/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146.09/10万)高于女性(84.56/10万)。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共占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65.36%。2011—2020年该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3.70%,P<0.001)。0~4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45岁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75岁以后迅速升高。恶性肿瘤总PYLL为39067人年,SPYLLR为6.73‰,AYLL为12.59年。结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是二七区恶性肿瘤预防控制的重点工作,同时宫颈癌和乳腺癌对女性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应针对主要恶性肿瘤和重点人群开展综合防控措施,以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010-2013年内蒙古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2010-2013年)内蒙古地区调查人群的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 102人,平均年龄(68.24±6.46)岁,高血压患病率为44.28%,女性患病率(48.56%)显著高于男性(39.93%,P<0.05),乡村患病率(47.34%)高于城市(39.93%,P<0.05),超重或肥胖率为4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乡村(OR=1.553,95%CI:1.204~2.005,P=0.001)、超重或肥胖(OR=1.957,95%CI:1.616~2.371,P=0.000)、女性(OR=1.313,95%CI:1.024~1.684,P=0.044)、高血压家族史(OR=2.452,95%CI:1.752~3.431,P=0.000)和脑血管疾病家族史(OR=2.474,95%CI:1.207~5.071,P=0.013)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2013年内蒙古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乡村地区、超重或肥胖人群是防治重点,应针对城乡居民开展易接受、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18.
赵鹤  魏晓敏  尹素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68-1471
目的 分析1988—2017年中国胃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为制定胃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采用SPSS 22.0汇总和计算1988—2017年中国胃癌死亡率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1988—2017年间,中国居民城市男性、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的胃癌标化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分别为-2.45%、-2.80%、-2.28%、-2.88%,期间城市男性与城市女性胃癌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基本没有变化;乡村男性1988—2008年间(APC=-1.19%,P<0.01)与2008—2017年间(APC=-4.71%,P<0.01)不同,乡村女性1988—2004年间(APC=-1.32%,P<0.01)与2004—2017年间(APC=-4.83%,P<0.01)不同。城市男性、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胃癌截缩死亡率AAPC分别为-2.49%、-3.03%、-3.27%、-4.19%,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胃癌截缩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其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城市男性胃癌截缩死亡率仅在1988—1996年期间有下降(APC=-4.91%,P<0.01),1996—2017期间无下降趋势。城市居民中,除男性50~54岁、女性65~69岁胃癌死亡率无下降趋势以外,其他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乡村居民中,除男性30~34岁及75~84岁、女性25~39岁及80~84岁胃癌死亡率无下降趋势以外,其他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1988—2017年期间中国居民胃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趋势在城乡之间有差异,乡村居民胃癌死亡率下降幅度高于城市居民,不同年龄之间胃癌死亡率下降趋势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