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肩关节扳法出现周围神经卡压症状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50岁。2001年6月13日就诊。因右肩关节疼痛,活动明显受限1个月来我院就诊。诊断为“肩周炎”,予以推拿治疗。在用肩关节上举扳法松解粘连时,患者右侧的耳周、头皮、面颊及口角处出现电麻感;右上肢从肱骨外上髁上约10cm处沿桡神经分布区出现电麻感,拇、食指两指强直,掌屈不能伸展等症状。嘱其放松,予以右侧颈部及上肢放松类手法,在5分钟后,电麻感及相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30岁,2017年4月7日就诊。因"右侧眼睑跳动1个月"就诊。现病史: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周部肌肉不自主跳动,患者未予重视,1周前因风寒感冒,出现恶寒、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右侧眼周肌肉无规律频繁跳动,现感冒症状消失,仅遗留右侧眼周部肌肉不自主跳动,遂于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刻下症:右侧眼轮匝肌间歇性不自主抽  相似文献   

3.
周××,男,52岁,1983年5月29日入院,住院号2926。患者1979年曾患“脑溢血”’经救治康复,唯遗留左侧肢体活动稍有障碍。三天前因剧烈劳动,晚餐时发现上肢握筷颤抖,约一小时后渐觉左侧肢体瘦弱不用。次晨又感四肢发麻如蚁行,右侧肢体也出现软痿不随。伴低热汗出,胸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2010年开展火针以来,共接诊火针治疗3000人次以上,发生火针治疗后局部感染者2例,现报道如下. 1 感染情况 患者1,男,60岁,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数月,予以腰部及双侧小腿火针治疗,第4次治疗后因剧烈运动出汗,次日出现右侧腰部肿痛,可触及皮下肿块,触痛明显,右侧腰部有一个针孔部位明显红肿,无明显体温升高及其他症状.暂停火针,予以局部微波照射,1周后肿痛减轻,包块减小,针孔红肿消退.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50岁,因"情绪低落与过度兴奋交替出现7年余",2016年6月1日于我科就诊。2009年9月因脑部外伤昏迷3 d,苏醒后出现嗅觉减退,伴有嗜睡、乏力、对周遭事物兴趣下降,时有兴奋狂躁。MRI示两侧额叶前部皮层区脑挫伤,以左侧明显。住院期间予脑出血常规治疗。2013年3月于上海某医院诊断为双相抑郁症,用西药碳酸锂、拉莫三嗪、富马酸喹硫平片等对症治疗,症状得到缓解,但仍有情绪低落与过度兴奋出现,服药后有双手颤抖、恶心欲吐等不良反应。刻诊:神志清楚,对答流利,语多声大,情绪激动,双手微颤抖,晨易早醒,  相似文献   

6.
尿血案     
正患者,女,82岁,主因"尿血1周"于2015年10月30日于我科住院治疗。2008年因直肠癌,行直肠全部切除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2015年4月复查腹部CT提示右侧输尿管转移瘤,右肾盂积水。因患者高龄且无明显症状故未进一步治疗。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余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5年,均未系统治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伴有腰痛,于我院门诊查尿常规示潜血(+++),门诊以尿血收入住院。  相似文献   

7.
陈某,女,38岁,本院职工。患者自述,1976年11月因“卵巢畸胎瘤”行右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79年初发现右手五指指端皮肤干裂脱皮,疼痛瘙痒难忍,夜难入寐。每于行经前一周至经期,上述症状更为严重,经行后,逐渐减轻。1981年后皲裂固定于右手大鱼际处,裂口有3~4条,长约25mm,深约2mm,裂口周围皮肤呈暗红色。曾用“皮炎灵”,紫外线照射及内服中西药物等治疗,均未获效。1987年7月28日来我处诊治。患处  相似文献   

8.
严华英 《陕西中医》1998,19(8):374-375
<正> 气厥属厥证中一种,多由恼怒惊骇情志过激引起。笔者用四逆散治愈顽固重证气厥1例总结报道如下。 患者刘某,女,23岁,未婚,干部。平素性情急躁,发病于1988年7月下旬,因工作原故和另人发生口角而突然昏仆于地,大约1h左右未经治疗苏醒。又于同年12月因家务事不遂生气后,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冰冷,肢体颤抖,呼吸急促,经强行给静推50%葡萄糖40ml,维生素C3g,肌注安定10mg,持续约3h后症状逐渐消失,神志清醒。从此便每约1~3d发作1次,大概均约3~4h  相似文献   

9.
黄芪入煎剂致过敏反应1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檀金川  李波 《陕西中医》2003,24(1):74-74
患者张某 ,男 ,3 4岁。因慢性前列腺炎在门诊服中药治疗已半年 ,转到我处就诊时 ,根据患者有气虚症状 ,遂在原方基础上加用一味黄芪 3 0 g,患者告知以前曾服用过黄芪 ,因出现过敏而停用。当时我认为黄芪引起过敏未见报道 ,患者出现过敏是否与其他因素巧合而误认为黄芪所致。因此坚持患者加用黄芪。服用第 1剂时尚无反应 ,服用第二剂后即出现口唇红肿如猪嘴 ,奇痒、灼痛 ,全身出现红色粟粒性斑丘疹、发痒 ,随即停药 ,改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1周后 ,症状消失。后加用其他补气药物再服 ,未见过敏 ,询问两次过敏症状 ,患者说基本相同 ,只是第二次较…  相似文献   

10.
1病例 患者,男,66岁.因骑自行车被汽车撞倒后,致右侧髂部及右下肢被汽车轮胎碾伤2 h入院.检体见骨盆挤压分离征( ),右股外侧及小腿外侧有大片状皮肤挫伤区,软组织肿胀,张力较高,压痛明显,拍片示右侧髂骨翼骨折,右侧耻骨升支骨折,骨折无移位,入院后经骨盆兜固定,口服舒筋活血药物等治疗,3周后骨盆挤压疼痛缓解,右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扶双拐下地锻炼行走,5周后去拐活动,拍片示骨折线模糊,出院回家休养.3个月后患者于站立行走后在右小腿前外侧出现一肿物,无疼痛,平卧后消失,再次来诊.  相似文献   

11.
刘肖瑜  余伟波 《光明中医》2014,29(2):322-323
目的 温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行颈后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温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每天2次;对照组患者在出现轴性症状后用扶他林胶囊治疗,每日2次.两组患者共治疗3周,并在治疗第1周后、第2周后、第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进行治疗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1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第2、3周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温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疼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调查显示脑卒中约1/3的患者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1],脑卒中后抑郁的持续存在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阻碍神经功能的康复,增加患者的死亡率,目前临床常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但存在治疗周期长、副作用明显的缺点。本文使用解郁安神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3年3~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3.
1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头痛伴右侧面部麻木1d入院.患者1d前出现头痛,呈一过性胀痛,以额顶部明显,持续约5min,后出现右侧面部麻木,如蚁虫爬咬感.余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14.
一、治疗长期人工肾透析患者2例例1:男性,45岁,因糖尿病性肾功能不全而使用人工肾透析4年。主诉:天气暖和时全身瘙痒,失眠,舌红稍紫,苔少。曾用黄连解毒汤胶囊每日6粒,治疗2~3周,改善不明显,无排尿,大便排出不畅,故而改为三黄泻心汤胶囊,每晚睡前服2粒。服后第1次排软便,继而出现便秘,其它症状无改善。1周后改为早1粒,中午1粒,晚2粒,连用1周后,每天排出兔粪样便。持续两周,后因突然出现腹泻3天,患者自行改为睡前服2粒,白  相似文献   

15.
1典型病例 梁某,男,46岁,因扭伤致右侧腰腿痛、活动受限1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搬抬大货车轮胎时不慎扭伤腰部,致右侧腰腿痹痛、活动障碍,不能行走。当时在家休息,请当地草医按腰扭伤行按摩、外敷跌打药等治疗。经治2周余腰痛逐渐好转,又继续带伤恢复维修汽车的工作。以后右侧腰腿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因家庭经济困难,患者一直未到医院检查和治疗。近3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并逐渐出现右下肢乏力和肌肉萎缩、以及小便乏力等现象,遂来诊。  相似文献   

16.
病例摘要李某某,男,22岁,因头痛、恶心3周于1986年10月26日来我院就医。该患者于1986年9月16日因外伤头先着地,当时昏迷约5分钟,醒后仅略觉头痛。3周后自觉头痛,逐渐加重,有时恶心,食欲不振,在当地中心医院治疗2周无效。体检:神志清楚,语音清晰。一般情况无异常,心肺腹部无异常。颅神经检查未见定位病变体征,左侧上下肢肌张力略低于右侧,腱反射左侧较活跃,病理反射朱引  相似文献   

17.
外用红花油引起皮肤过敏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患者男 ,33岁 ,于 2 0 0 2年 1 1月因患腰肌纤维组织炎来我科治疗。我们采用外涂红花油并配合神灯照射 ,灯距 30 cm,照射 30 min,每日 1次。首次治疗结束后 ,患者述其治疗部位有痒感。查看皮肤为暗红色 ,并有红色血疹出现。次日 ,全身再行治疗后 ,上述症状加重 ,痒甚。停用红花油改为神灯照射 ,3次后过敏症状消失痊愈。例 2 .患者女 ,35岁 ,于 2 0 0 1年 8月因左脚背烫伤 ,即自涂红花油于患处 ,约 2 h后 ,涂红花油处皮肤呈深红色 ,并出现米粒样红色丘疹 ,瘙痒。为止痒 ,患者再次自行涂红花油于患处 ,约 1 h后局部出现烧灼感 ,奇痒 ,红…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58岁。2014年5月16日因口轮匝肌间歇性抽搐1年,加重2周就诊。患者自述1年前感受风寒后,出现间歇性不由自主的咀嚼动作、口轮匝肌抽搐,经肌电图、头部核磁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遂按面肌痉挛方案治疗,症状缓解,但停止输液后症状反复。2周前因夜间遇寒加重。刻下:口轮匝肌抽搐,自述发作时右侧牙龈处有灼痛感,视诊牙龈局部红肿,并伴有畏寒、失眠、烦躁易怒、小便黄赤、大便不干但5~6日一行。  相似文献   

19.
王梅  贾京绵  张丽华  赵玮 《河北中医》2010,32(12):1911-1912
<正>患者,男性,59岁。2009-03-16入院。胸闷、咳嗽、发热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发热,体温38.7℃,在当地卫生所给予"消炎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约2周,症状无明显好转,到我院X线胸片检查示:右侧胸腔积液,右下肺叶不张,遂收入我院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孙某,女,47岁,2016年11月10日初诊。右侧颌面部电击样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2年前因生气后次日晨起咀嚼时出现右侧下颌部疼痛,呈阵发性,于当地口腔医院就诊,诊为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剂量最大时达到每日3片,2年来症状反复发作,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颌面部疼痛加重,口服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