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亮光钹菌Coltriciumnitidum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氯仿-甲醇混合溶剂(1∶1)浸泡提取,浓缩提取液,所得浸膏经硅胶、反相硅胶(RP-8)、SephadexLH-20、D101大孔树脂、MCI树脂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3-羟基丁酰胺()、邻苯二酚()、肉齿菌素A(sarcodoninA,)、24-亚甲基-羊毛甾-7,9(11)-二烯-3-醇()、麦角甾-5,8-过氧-6,22-二烯-3-醇()、麦角甾-5,7,22-三烯-3-醇()、麦角甾-7,22-二烯-3β-葡萄糖苷()、(4E,8E)-N-D-2′-hydroxy-palmitoyl-1-O-β-D-glycopyranosyl-9-methyl-4,8-sphingadienine()。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高等真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中的甾体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3β,5α-二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4)、3β,5α-二羟基-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5)。结论本研究是对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首次报道,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茯苓P oria cocos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及M C I等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茯苓的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Ⅰ)、胡萝卜苷(Ⅱ)、茯苓酸(Ⅲ)、3β-乙酰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Ⅳ)、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6α-羟基-3-羰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β-对羟基苯甲酸去氢土莫里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L-尿苷()、柠檬酸三甲酯()、(R)-苹果酸二甲酯()。结论化合物和~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对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从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分离得到5个过氧化麦角甾,分别鉴定为:5α,8α-过氧化胆甾-6-烯-3β-醇(1)、(22E)-5α,8α-过氧化胆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4(28)-二烯-3β-醇(4)、24(E)-5α,8α-过氧化胆甾-24-乙基-6,24(28)-二烯-3β-醇(5)。这5个过氧化甾醇均为首次从该种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过氧化甾醇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紫柳珊瑚(Muriceopsis flavida)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层析(RP-HPLC)等分离手段对紫柳珊瑚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手段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从紫柳珊瑚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过氧化甾醇,分别鉴定为:(22E,24S)-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4R)-5α,8α-过氧化胆甾-24-乙基-6-烯-3β-醇(3)、(22E)-5α,8α-过氧化胆甾-6,22-二烯-3β-醇(4)、5α,8α-过氧化胆甾-6-烯-3β-醇(5)。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5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微生物活性。结论首次从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得到5种过氧化甾醇,其中化合物2对微藻显示强烈的生长抑制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旱生卷柏的化学成分.方法旱生卷柏的乙醇提取物,经水混悬后的不溶物的醋酸乙酯提取部位,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以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4种化学成分.结果经理化测试和光谱分析确定了化学结构,分别是:大黄素、银杏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大黄素系首次从卷柏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茯苓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茯苓中化学成分,阐明茯苓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稀乙醇提取,各种柱色谱法如硅胶、反相、凝胶等,以及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各种光谱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茯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依布里酸(1),麦角甾醇过氧化物(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麦角甾-7-烯-3β醇(4),麦角甾-7,22-二烯-3β醇(5),茯苓酸(6),去氢土莫酸(7),3-表-去氢土莫酸(8),依布里酸(9),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10).结论 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茯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赤芝子实体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酸酯(ergosta-7,22-dien-3β-yl pentadecanoate,)、麦角甾醇棕榈酸酯(ergosteryl palmitate,)、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麦角甾醇(ergosterol,)、灵芝酸C2(ganoderic acid C2,)、ganodermanontriol()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bis(1-methylpropyl)ester,]。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旱生卷柏的化学成分。方法 旱生卷柏乙醇浸膏的水不溶物,以石油醚、氯仿依次提取,用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石油醚-醋酸乙酯不同比例梯度洗脱,分离得到7种成分。结果 经理化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结构,分别是:二十四烷(I)、棕榈酸(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三十烷醇(V)、三十烷酸(Ⅵ)、大黄素(Ⅶ)。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I和Ⅲ~Ⅶ为首次从卷柏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大白口蘑子实体的乙酸乙酯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亚油酸(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4)、过氧麦角甾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羟基-6酮(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羟基-6酮(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9)、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3β-O-glucopyranosyl-5α,6β-dihydroxy-ergosta-7,22-diene(11)、脑苷脂D(12)。结论化合物1-3、6-12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西血竭Dracaena cochinchinensis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色谱,制备TLC,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血竭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脂溶性化合物,分别为:1,2,4,5-四氯-3,6-二甲氧基苯(I)、胆甾-4α-甲基-7-烯-3β醇(Ⅱ)、胆甾-4α-甲基-7-烯-3-酮(Ⅲ)、正二十六烷(Ⅳ)、胆甾-7-烯-3β醇(V)、胆甾-7-烯-3-酮(Ⅵ)。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褐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羊栖菜乙醇提取物正己烷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和2个糖脂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藻甾醇(Ⅰ)、24R,28R-和24S,28S-环氧-24-乙基胆甾醇(Ⅱ)、24-氢过氧基-24-乙烯基胆甾醇(Ⅲ)、29-氢过氧基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Ⅳ)、(24S)-5,28-豆甾二烯-3p,24-二醇(Ⅴ)、(24R)-5,28-豆甾二烯-3p,24-二醇(Ⅵ)、1-O-十四碳酰基-3-O-(6'-硫代-a-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甘油(Ⅶ)、1-O-十六碳酰基-3-O-(6'-硫代-a-D-脱氧毗喃葡萄糖基)甘油(Ⅶ).结论 化合物Ⅳ、Ⅷ和Ⅶ为首次从马尾藻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首次利用正相制备液相色谱技术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马尾藻甾醇的24S(Ⅴ)和24R(Ⅵ)异构体.  相似文献   

13.
狗肝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性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IR、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环己烷萃取部分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六烷醇(Ⅰ)、硬脂酸(Ⅱ)、羽扇烯酮(Ⅲ)、羽扇豆醇(Ⅳ)、谷甾烷-4-烯-3-酮(Ⅴ)、豆甾烷-5-烯-7-酮-3β-棕榈酸酯(Ⅵ)、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Ⅷ)、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Ⅸ)、6β-羟基-豆甾烷-4-烯-3-酮(Ⅹ)、3β-羟基-豆甾烷-5-烯-7-酮(Ⅺ)、去氢催叶萝芙叶醇(Ⅻ)和催叶萝芙叶醇(ⅩⅢ)。结论除Ⅱ化合物和Ⅶ外,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绵马贯众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自动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绵马贯众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胆甾-4-烯-3-醇(1)、海绵甾醇(2)、木栓内酯(3)、β-谷甾醇(4)、西瑞香素(5).结论 化合物1、2、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石蒜科植物花朱顶红中非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葡糖鞘脂类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S,3R,4E,8Z)-2-[(2R-2-羟基十六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2S,3R,4E,8E)-2-[(2R-2-羟基十六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2S,3R,4E,8Z)-2-[(2R-2-羟基十八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2S,3R,4E,8E)-2-[(2R-2-羟基十八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2S,3R,4E,8Z)-2-[(2R-2-羟基二十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花朱顶红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天冬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冬的化学成分.方法:经大孔树脂、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C-18反相硅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天冬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异菝葜皂苷元(Ⅱ),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3β,22,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5-烯-3β,2α,26-三醇-3-O-[α-α-吡喃鼠李糖基(1→2)]-[α-α-吡喃鼠李糖基-(1→4)]- β-D-吡喃葡萄糖苷(Ⅳ),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3β,26-二醇-22-甲氧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天冬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山药地上部分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9,19-cyclolart-25-en-3β,24R-diol(1)、cycloeucalenol(2)、表木栓醇(3)、(24S)-24-乙基胆甾-3β,5α,6β-三醇(4)、豆甾-4-烯-3α,6β-二醇(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3β,7α)-7-methoxystigmast-5-en-3-ol(7)、β-谷甾醇(8)、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9)、二十四烷酸(10)、十六烷酸(11)。其中1~3为三萜类,4~8为甾醇类,9~11为有机酸及其酯类。结论化合物1~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和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叶忍冬Lonicera microphylla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分离小叶忍冬藤的化学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小叶忍冬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香叶木素(2)、圣草酚(3)、金圣草黄素(4)、芹菜素(5)、罗汉松双黄酮A(6)、柏木双黄酮(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24-S)-3β,5α,6β-豆甾烷-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叶忍冬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0、11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块花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省北海附近的块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99:1,49:1,39:1,34:1,29:1,24:1,19:1,14:1,11:1,9:1,8:1,7:1,6:1,5:1,4:1,3:1,2:1,1:1,100%丙酮;氯仿:甲醇=24:1,19:1,14:1,9:1,7:1,5:1,3:1,1:1,1:4,1:9,1:39,100%甲醇)梯度洗脱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正己烷:氯仿:甲醇2:1:1洗脱)对块花柳珊瑚丙酮提取物的乙醚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经1HNMR、13CNMR、MS等现代光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以及1个神经酰胺,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2E,24S)-麦角甾-5,22-二烯-3β-醇(3)、胆甾-5-烯-3β,7β,19α-三醇(4)、(22E)-胆甾-5,22-二烯-3β-醇(5)、胆甾醇(6)、N-正十六碳酰基-正十八碳-4(E)-烯鞘胺醇(7)。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东风菜中甾体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东风菜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用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东风菜根中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1);α-菠甾醇3氧βD葡萄糖甙(2);α-菠甾醇(3);胡萝卜甙(4);β-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东风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