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危重或特大手术患者每小时尿量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传统开放集球袋的观察方法容易造成泌尿系上行感染,且尿量测量的精确度不高而不利于病情的观察及评估。为此,我科制作了一次性滴壶式集尿袋.经临床应用.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尿量是反映机体循环和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危重患者须记录每小时尿量,但普通尿袋对尿量测量的精密度不高,不利于病情的观察.我科针对小儿患者自制了一种精密尿袋,制作简单,临床应用方便,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危重症及大手术(如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多需要留置尿管,通过对尿量及尿液性状的监测和观察,判断组织灌注、体液平衡、肾脏功能和心脏功能的状况[1].普通尿袋或集尿器对尿量的测量往往不够准确.为此我们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研制了一种能精确记录尿量到1 ml、可即时观察尿液滴速的精密尿液引流器.经我院心脏外科、ICU等科室应用一年余,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危重症及大手术(如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多需要留置尿管,通过对尿量及尿液性状的监测和观察,判断组织灌注、体液平衡、肾脏功能和心脏功能的状况。普通尿袋或集尿器对尿量的测量往往不够准确。为此我们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研制了一种能精确记录尿量到1ml、可即时观察尿液滴速的精密尿液引流器。经我院心脏外科、ICU等科室应用一年余,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尿量是反映机体循环和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危重患者须记录每小时尿量,但普通尿袋对尿量测量的精密度不高,不利于病情的观察。我科针对小儿患者自制了一种精密尿袋,制作简单,临床应用方便,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置入F3~F7输尿管导管引流并收集双侧肾脏的尿液,以了解肾脏功能,由于输尿管导管较细,与一次性集尿袋连接时易漏尿,给患者带来痛苦,亦不能准确记录尿量.  相似文献   

7.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需严密观察尿量,以往,我们采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针筒,连接于一次性尿袋上计量尿量的方法,由于针筒容量较小容易出现溢尿现象,而目前市售计尿器价格较贵,患者不易接受。经临床实践,我们利用用过的一次性高压注射器针筒自制计尿器,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将用过的100ml高压注射器针筒用清水冲洗后放入0.2%健之素液中浸泡消毒或用环氧乙烷消毒备用,将针筒的末端倒立以系带固定于床下10cm,尿管延长管末端置入针筒内,将一次性尿袋接头直接与针筒乳头连接,在尿袋连接管上接一调节装置定时放尿并记录尿量。自制简易计尿器采用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护理预防对策,从而确定更换患儿集尿袋的最佳频率,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2例留置导尿的泌尿外科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为1次/周,对照组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为1次/d,追踪监测尿培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采用不同频率更换集尿袋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特定时间内尿培养检出阳性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阳性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选择适当的集尿袋更换频率能够减少污染的机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上集尿袋更换频率以每周1次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置入F3~F7输尿管导管引流并收集双侧肾脏的尿液,以了解肾脏功能,由于输尿管导管较细,与一次性集尿袋连接时易漏尿,给患者带来痛苦,亦不能准确记录尿量。鉴此,笔者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头保护帽及橡胶保护套制作成输尿管导管连接管(下称连接管),并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应用于临床70例患者,未发生漏尿现象,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大面积烧伤卧翻身床患者改进尿袋放置方法。方法将68例大面积烧伤后卧翻身床并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将尿袋放置在翻身床尾端,尿袋延长管放置在患者两腿之间;对照组将尿袋放置在翻身床一侧,尿袋延长管在一侧肢体的上方或下方。比较两组导尿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滑脱或尿道损伤、泌尿系感染、导管引流不畅、皮肤受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大面积烧伤卧翻身床留置尿管患者将尿袋放置在翻身床尾端,尿袋延长管放置在患者两腿之间,可降低留置尿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操作的方便性。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集尿袋更换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00,自引:11,他引:89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69例留置导尿管后当天尿培养无细菌生长的留置导管随机分三组,即每天更换集尿袋(A组),3d更换1次(B组),7d更换1次(C组),并每天采集三组病人集尿袋中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B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A、C两组,结论:留置导尿的病人3d更换集尿袋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2.
膀胱冲洗是冲洗膀胱内异物,预防感染、治疗膀胱炎.在临床护理中,护士通常用两种方法进行膀胱冲洗.一是将导尿管与尿袋分离,将输液器末端连接于尿管,由于临床上普遍用的导尿管是气囊导尿管,末端与输液器接口不吻合,从而导致尿液溢出,引起污染和增加护理工作量.二是用输液器针头直接刺入尿管中,如此反复操作易将气囊刺破,而致尿管脱出,且造成污染.我科自2008年5月使用了静脉三通进行膀胱冲洗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使用简便,不增加污染机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1.1方法一:与导尿管连接:将导尿管接无菌尿袋5cm左右,后接三通,再接无菌乳胶管,最后接集尿袋.每次进行膀胱冲洗时,0.5%碘伏消毒三通接头,输液器取下头皮针接三通,旋转三通关闭引流端.膀胱冲洗完毕后,转动三通接肝素帽,下次再行膀胱冲洗时用上述方法即可.1.2方法二:与膀胱穿刺管连接:将膀胱穿刺管接无菌乳胶管,再接无菌尿袋5cm左右,后接三通,再接无菌乳胶管,最后接集尿袋.膀胱冲洗方法同方法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封闭式尿液引流的效果.方法:选取186例留置导尿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尿液引流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普通引流尿袋2天更换一次.然后分别在留置导尿的第3、7、14天留取尿培养送检.结果:留置尿管患者每2天更换尿袋的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封闭式引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封闭式尿液引流能明显降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4.
尿量及性状是体外循环手术中的重要监测指标,有助于判断组织灌注、体液平衡、肾功能和心脏功能的状况.与其它手术相比,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尿液的监测有其特殊要求.如需准确收集并记录转流前、转流中、转流后的尿量与性状,在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后,以及停机后输液、输血时,需观察每分钟尿液滴数,以此判断药物疗效,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液输血速度.临床实践中发现一次性尿袋测量不够精确,用量杯测量较费时.为此,我院手术室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对体外循环手术中尿液收集测量装置进行改良并应用于113例患者,收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反射性无尿临床少见.2005-2008年我院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6、35和17岁.均无慢性肾病及心肺疾病史,未服用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的药物.3例均以突发性腰腹部疼痛伴急性无尿就诊.平均病程35(26~50)h.24 h尿量<100 ml.SCr平均367(280~440)μmol/L,BUN平均18(13~22)mmol/L.B超、CT检查均提示双侧肾脏轻度积水,伴肾周少量渗出改变1例,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伴结石2例(结石直径分别为6和7 mm).入院后予抗炎、利尿处理,并在膀胱镜下向双侧输尿管内各置入5 F输尿管导管,分别接尿袋记录尿量,插管后即有尿液流出,速度较快,均为澄清尿液.术后记录24 h尿量并隔日复查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球形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附26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球形可控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采用末段回肠制成球形贮尿袋代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术。 结果  2 6例手术顺利 ,术后随访 3~ 36个月 ,平均 2 1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健康存活 2 5例 ,1例术后 17个月死于脑溢血。排尿可控率 10 0 %。术后 12个月 2 0例平均尿量 5 85ml/次 ,剩余尿量 2 2ml,最大尿流率 17.3ml/s。膀胱测压 18例 ,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分别为 12、17和 5 3cmH2 O(1cmH2 O =0 .0 98kPa)。病理切片示新膀胱粘膜变薄 ,粘膜腺体减少 ,绒毛消失 ,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 ,呈鳞状化生结构。PAS染色阳性、热休克蛋白 (HSP)阳性 ,p5 3基因表达阴性。 结论 球形可控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 ,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原位膀胱重建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认知及依从性情况,为管理者开展针对性培训及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认知问卷,对盐城市4所三级医院251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各医院隐蔽式现场观察研究对象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依从性情况,实地观察30d,观察护士131人。结果仅20.7%~42.2%ICU护士知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方法、影响因素、便后清洁消毒会阴、集尿袋放尿时机等;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洗手依从率为37.5%~82.1%,对尿袋位置、尿袋放尿及拔管评估的依从率分别为43.8%、38.9%及34.6%。结论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认知不足,对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依从性偏低。医院管理者有必要加强对ICU护士进行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完善操作规范,提高其行为依从性,以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留置气囊导尿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金梅 《护理学杂志》2009,24(14):91-94
对留置导尿中导尿管型号和材质.消毒剂和润滑剂的选择,插管长度,气囊内注入成分及注入量,留置尿管及集尿袋更换时间,膀胱冲洗及放尿,导尿及拔管方法的改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提高留置导尿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发生尿崩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24例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患者予以尿量观察、对症处理、饮食调整和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18例尿崩症患者术后1周内尿量恢复正常,6例术后10 d内恢复正常.结论 术后尿量、尿比重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正确对症处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规范留置导尿及其护理过程,降低留置导尿感染率.方法 将73例留置导尿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无菌操作原则置尿管,置管后以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6 Sigma改进模式及失效模式测量、分析留置导尿管感染主要原因,改进置管及置管后护理操作流程.结果 留置导尿的第5、7天,观察组尿道口有菌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中段尿、导尿管和集尿袋接口处有菌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6 Sigma方法系统分析留置导尿感染原因准确,采取的控制感染措施能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