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各组绒毛给予不同浓度的睾酮,检测用药低浓度组与用药高浓度组绒毛HCG和VEGF的分泌情况,探讨睾酮对体外培养人早孕胚胎绒毛分泌hCG和VEGF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临床上高雄激素血症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取人早孕绒毛,行体外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绒毛.分为对照组、加低浓度睾酮组(睾酮浓度0.5 ng/ml,0.7 ng/ml,1.0 ng/ml),加高浓度睾酮组(睾酮浓度1.5 ng/ml,2.0 ng/ml,2.5 ng/ml),ELISA法检测绒毛培养液内hCG,VEGF浓度.比较不同浓度睾酮培养液的绒毛所产生hCG和VEGF与对照组的差值.结果 HCG组检测结果:每个绒毛的组间比较,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hC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组检测结果:每个绒毛的组间比较,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hC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睾酮可通过对绒毛分泌hCG能力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绒毛功能,进一步导致各种妊娠疾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061482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刘芳…∥生殖医学杂志·—2006,15(3)·—168~17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hCG、P、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利洛司酮作用48h后,绒毛和(或)蜕膜组织培养液中hCG、P、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GF2α水平明显增高(P<0·01)。利洛司酮作用后,绒毛和(或)蜕膜组织培养液中hCG、E2和P的水平均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P<0·01),PGF2α水平高于米非司酮(P<0·05,P<0·01),hCG、E2和P…  相似文献   

3.
对12例原发性生殖细胞瘤的组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并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 法酶标生殖细胞瘤中的妊娠特异β_1糖蛋白(SP_1),人胎盘催乳素(hP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结果表明在部分瘤组织中存有一种大细胞。在免疫组化标本中,含 SP_1阳性细胞的瘤组织有6例,占50%,含hCG 阳性细胞的瘤组织有3例,占25%(这3例 SP_1也呈阳性)。含 hPL 阳性细胞的瘤组织有3例,占25%(这3例 SP_1,hCG 均呈阳性)。这些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的细胞均存在于“单核巨细胞”中,因此,证明了原发性生殖细胞瘤有分泌 SP_1、hCG、hPL 的功能,并推测瘤组织中的单核巨细胞可能来源于绒毛组织,我们称这些细胞为绒毛外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4.
061002利洛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刘芳…∥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3).—154~156为观察利洛司酮对离体培养人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早孕机制。用放免法测定人绒毛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系列浓度的利洛司酮作用48h后,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hCG、P、E2比未作用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利洛司酮的浓度呈负相关,PGF2α比未作用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洛司酮可直接作用于人早孕绒毛蜕膜,抑制绒毛蜕膜组织…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利用灌流技术,观察了4种不同浓度的乙醇(0.5%、1%、2.5%、5%)对妊娠早期人工流产新鲜胎盘绒毛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对hCG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并有剂量依赖关系。提示,乙醇可能破坏胎盘激素内分泌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竹洁  徐键 《浙江医学》2005,27(7):496-498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先兆流产及难免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自愿采用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者为检测对象,按诊断分为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组和难免流产组,每组各30例,采肘静脉血并收集流产绒毛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组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杂交技术对3组流产绒毛组织中LIF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难免流产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为(36.2±18.4)nmol/L及(13.6±3.1)kU/L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93.6±27.3)nmol/L及(70.2±15.9)kU/L和先兆流产组(89.5±25.2)nmol/L及(60.3±13.7)kU/L,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先兆流产组与正常早孕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组和难免流产组绒毛组织中LIF平均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12±0.11、1.04±0.08、0.23±0.02,难免流产组LIF表达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1),先兆流产组与正常早孕组间LIF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LIF在早孕者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量降低,可能与hCG及孕酮分泌下降有关,是最终导致难免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蛋白激酶C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的影响 ,探讨PKC在调控JAR细胞hCG分泌中的作用。不同浓度的PKC激动剂 phorbol 12 -myristrate 13 -acetate(PMA )急性和慢性刺激、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chlorine(CHEL)分别作用JAR细胞 ,测定hCG分泌量变化和细胞内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 ,MAPK)的改变。结果显示不同浓度PMA急性刺激时 ,抑制JAR细胞hCG分泌 ,在 2 0 0nmol/L时 ,其抑制作用最强 ;PMA慢性刺激时 ,JAR细胞hCG分泌量增加 ,在 2 0 0nmol/L时 ,其作用最强。CHEL作用JAR细胞时 ,hCG分泌量升高 ,在 60 0nmol/L时 ,其作用最强。对照组及各实验组都有活性的MAPK的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 ,PMA慢性刺激组、CHEL组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 ;PMA急性刺激组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PKC参与调节JAR细胞hCG的分泌 ,活性升高时 ,下调MAPK磷酸化 ,使JAR细胞hCG分泌减少 ,而活性降低时 ,增强MAPK磷酸化 ,JAR细胞hCG分泌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中药配伍制成的舒筋活络洗剂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舒筋活络洗剂(桑枝、刘寄奴、桂枝、伸筋草、当归、红花、艾叶等)熏洗治疗跟痛症37例。结果:总有效率94.6%。结论:采用中药配伍制成的舒筋活络洗剂对跟痛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KC在调控JAR细胞hCG分泌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PKC激动剂phorbol 12—myristrate l3—acetate(PMA)急性和慢性刺激、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ne(CHEL)分别作用JAR细胞,用ELASA法测定hCG分泌量变化,以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改变。结果:不同浓度PMA急性刺激时,抑制JAR细胞hCG分泌,在200nmol/L时,其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浓度PMA慢性刺激时,JAR细胞hCG分泌量增加,在200nmol/L时,其作用最强。CHEL作用JAR细胞时,hCG分泌量升高,在600nmol/L时,其作用最强。对照组及各实验组都有活性的MAPK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MA慢性刺激组、CHEL组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PMA急性刺激组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PKC参与调节JAR细胞hCG的分泌,活性升高时,下调MAPK磷酸化,使JAR细胞hCG分泌减少,而活性降低时,增强MAPK磷酸化,JAR细胞hCG分泌量增加。MAPK通路激活是PKC介导的JAR细胞分泌hCG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TNF-α对大鼠Leydig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Leydig细胞纯化后进行原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鼠TNF-α(0.1、1、10ng/m1),hCG(50IU/ml)处理。放免方法测定上清液的睾酮含量。结果 TNF-α在0.1、1、10ng/ml浓度时,能够以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睾丸kydig细胞睾酮的基础分泌及hCG刺激的分泌,差异显著。结论 大鼠TNF-α对睾丸Leydig细胞睾酮的基础分泌及hCG刺激引起的分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南刘寄奴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正交设计表L9(34)优化南刘寄奴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提取物中南刘寄奴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总黄酮提取工艺中乙醇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提取时间次之,溶媒倍数影响最小,最佳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5倍量、浓度为85%的乙醇提取4 h。结论:用上述工艺提取,南刘寄奴中总黄酮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睾九间质(Leydig)细胞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的反应。方法:随机选择人离体睾九20份进行Leydig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同一人份Leydig细胞分成4组,不同时间用hCG刺激,连续收集培养上清液,用磁性分离免疫酶联测定法测定睾酮含量。结果:原代细胞对首次hCG的刺激反应敏感,连续刺激则睾酮的分泌受抑制,间隔2天再次刺激时虽有反应,但明显减弱。传代后的Leydig细胞对hCG的刺激几乎无反应。结论:原代Leydig细胞对hCG刺激的反应受刺激时间、刺激次数的影响,临床使用hCG治疗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3.
乳痈是外科常见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妇女,以产妇多见,孕妇次之。临床分为两类,即乳汁郁积型与肝郁胃热型(急性感染型)。临床以内治为主,用药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我在临床上运用刘寄奴汤外敷治疗乳痈,根据不同类型只是在剂量上加减变化,效果非常满意。 组成:刘寄奴30—60g红花10—30g赤芍30—40g甘草10—30g等。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法:每付药水煎两次,去渣,倒药汁于一起,外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每付药可用两天。  相似文献   

14.
赵玉萍  屈海蓉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1049-1050
目的观察刘寄奴散治疗妇科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口服刘寄奴散;对照组100例,口服云南白药。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刘寄奴散治疗妇科血证疗效显著,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妇科验方选     
通经散组成: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炮山甲、乌药、刘寄奴、川牛夕、、三棱、莪术各10克,肉桂3克,川芎5克,丹参12克。功用:理气活血,逐瘀通经。主治:月经后期、闭经。方义:芎、归、赤芍活血调经;肉桂、乌药温经理气;桃、红、棱、莪活血通经,逐瘀消瘕包块;山甲、牛夕通经祛瘀达下;刘寄奴辛苦微温,破血行瘀,下气兼逐水;丹参功同四物,祛瘀生新,疗经闭  相似文献   

16.
取早孕绒毛组织,消化分散后制备滋养细胞悬浮液,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滋养细胞分泌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EGF能明显增加滋养细胞的基础孕酮和雌二醇的分泌,但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的孕酮分泌无明显促进作用。揭示EGF对胎盘的内分泌活动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学科学院内分泌中心采用不同的免疫方法及用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作为融合剂、将人胰岛素(hI)和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2株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个拷贝人源分子佐剂C3d(hC3d3)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hCGβ)的融合蛋白hCGβ-hC3d3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hCGβ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用L-亮氨酸甲基酯(L- LME)或B细胞磁珠阴性分离试剂盒对人PBMC进行细胞分离纯化;实验分成B细胞、B T细胞、PBMC和Raji细胞4组。分别应用1、10及100 nmol/L不同浓度的hCGβ、hCGβ-hC3d3及美洲商陆(PWM)等抗原体外作用于以上细胞10~12 d,采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了解不同抗原刺激后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抗hCGβ抗体的分泌水平;而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可测定各种抗原刺激后特异抗体分泌的细胞数量。结果与hCGβ相比,融合蛋白hCGβ-hC3d3能使各组细胞增殖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应用100 nmol/L的不同抗原培养12 d后,取培养上清液进行ELISA检测,经hCGβ及PWM刺激后,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到抗hCGβ特异性抗体;经hCGβ-hC3d3培养后则在B T细胞及PBMC组中见低水平抗hCGβ抗体。采用ELISpot法分析抗hCGβ特异性抗体生成细胞,经hCGβ刺激的细胞仅有数个散在的阳性细胞;而经hCGβ-hC3d3刺激后,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hC3d3明显促进人免疫活性细胞对hCGβ抗原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治扭伤验方     
曹学丹 《大家健康》2014,(10):13-13
组成:大黄、川芎、红花各15克,栀子、白及、三七、白芷各12克,透骨草30克,刘寄奴、官桂各15克,丹皮10克,七鳖虫15克。功效: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跌打损伤,瘀滞作通,骨折脱节,软组织损伤诸症。  相似文献   

20.
异位hCG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肠腺癌组织异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表达及其规律,为肿瘤的生物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6例大肠腺癌组织异位hCG的表达。结果 有31.25%(30/96)的大肠腺癌组织表达异位hCG,所有癌旁正常组织不表达异位hCG;异位hCG的表达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转移和浸润有关;异位hCG既有分泌型,也有膜结合型。结论 大肠腺癌表达的异位hCG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异位hCG是较理想的肿瘤生物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