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正>肾性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肾脏一系列病变而使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白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吸收能力而从尿液排出体外[1],持续或反复蛋白尿不仅加重肾小管缺血、缺氧和肾小球硬化,并最终导致肾小管、肾小球萎缩,肾功能衰竭,使整个机体产生不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且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糖尿病肾病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肾体积增大,肾小球率过滤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会逐渐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是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糖尿病肾病是糖  相似文献   

3.
蛋白尿是肾脏疾患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持续或大量蛋白尿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而致肾小球硬化,最终出现肾功能衰竭;长期大量蛋白丢失,还可以引起水肿、继发性贫血,身体逐渐虚衰,或产生其他病症。因此,减少尿蛋白的泄漏,降低肾小球内压和滤过,对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吉林中医药》2002,22(4):17-17
糖尿病肾病指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肾脏合并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晚期可发生肾功能衰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本文所讨论的病例属于Ⅵ期即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期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此时肾功能在正常范围,但肾小球滤过率已下降,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合的综合征。通俗来说,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肾脏受损、肾脏滤过能力下降,进而导致体内的一系列代谢废物蓄积,引起的一连串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性蛋白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震春  马跃飞  张珮 《河北中医》2011,33(12):1896-1898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致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白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吸收能力而随尿液排出体外[1]。蛋白尿的持久或反复存在不仅加重肾小管缺血、缺氧和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小管、肾小球萎缩,肾衰竭,而且对整个机体都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液中自蛋白含量超过健康人参考范围,但常规尿蛋白试验为阴性的低浓度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为20~200μg/分),主要以尿白蛋白排泄率来表示。尿自蛋白测定敏感性明显优于尿总蛋白测定,可用于早期肾损伤和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预测和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的。肾功能监测指标是血肌酐、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 ,其发病率相当高。早期可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 ,以后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 ,甚或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一旦进入肾衰阶段 ,则为治疗带来相当难度 ,并且常成为糖尿病致死原因。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 ,蛋白尿本身可成为慢性肾脏疾病进展 ,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单一恶化因素 ,因而如何降低DN患者蛋白尿 ,延缓肾功能减退进程 ,就成为众多医生治疗DN的着眼点。近年来 ,许多研究表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能缓解肾脏高压、高滤过高灌注状态 ,降低DN患者蛋白尿 ,有保护…  相似文献   

9.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之一,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及增高是肾脏早期损伤的标志.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在糖尿病肾病分期上属于早期,所以在糖尿病尚未出现蛋白尿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肾功能减退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以白蛋白尿持续性增加及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白蛋白尿主要依靠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为主的药物治疗[1],但其对于白蛋白尿及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且许多药物的疗效性及安全性还有待进...  相似文献   

11.
方玉梅 《国医论坛》2006,21(5):40-40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病程迁延,常超过1年甚至长达10年以上.临床上以尿异常改变(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为其特征.疾病晚期,因肾小球大部分被损坏导致肾功能衰竭,多数预后较差.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致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 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排出体外,长期蛋白尿可加重肾小球的损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蛋白尿4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脏的排泄、内分泌及代谢三种基本功能出现异常而出现的氮质血症和尿毒症。氮质血症是因为血中堆积一定量的含氮的代谢产物,而尿毒症是氮质血症与临床症状结合的表现,一些肾脏病随着病情恶化,有效肾单位逐渐减少,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降低,当降至正常值的5%时,甲状腺素可升高,肾脏调节水电解质功能下降,肾小管吸收能力下降,而使血钙下降,血磷升高,  相似文献   

13.
董飞侠 《气功》2013,(12):I0001-I0001
微量蛋白尿是指尿中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这种微量的变化。白蛋白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到体外,因白蛋白很难通过肾小球基底膜。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特征性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和糖原反应物质沉着,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如果糖尿病发生尿微量清蛋白增高时,其肾脏损害和全身微血管病变已达到相当程度.按丹麦学者Mogensen于1989年提出的分期标准将DN分为5期:Ⅰ期为肾小球高过滤期;Ⅱ期为"寂静"期;Ⅲ期为持续性微量清蛋白尿期;Ⅳ期为临床蛋白尿期;Ⅴ期为肾功能衰竭期.早期糖尿病肾病(IDN)包括Mogensen分类Ⅰ-Ⅲ期,Ⅰ-Ⅱ期适用于作基础研究,临床应用通常是指Ⅲ期.  相似文献   

15.
蛋白尿从络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丽 《河北中医》2009,31(5):692-693
蛋白尿是原发性或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肾脏病实验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对肾脏病的病程、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多数肾脏病患者在病变过程中,会反复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蛋白尿,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滤过屏障破坏,。肾小管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异常血浆蛋白滤过增加,超过了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蛋白尿特别是大量蛋白尿可促进肾小管细胞、间质损害及肾功能减退,所以控制蛋白尿是治疗肾脏疾患、保护肾功能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蛋白尿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卿  孙伟 《四川中医》2013,(7):160-164
在全球范围内,慢性肾脏病已经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过程中,蛋白尿作为一个肾脏病理学改变的监测指标,可以反应肾脏病严重程度并预测远期的发展。目前中西医学者均对蛋白尿有大量的研究,发现蛋白尿的轻重程度能够揭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转归及预后,需对蛋白尿进行监测,并在近期发现ACEI及他汀类对降蛋白的作用,尤其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的控制有益。中医认为“精微物质”失于封藏,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可形成蛋白尿,并根据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症状,将其进行分型,并根据其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逐渐出现间隙性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蛋白尿不仅是肾脏损害的结果,同时也能加速肾脏病的进展。因此减少蛋白尿的排泄,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早中期,将有利于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及减少并发症。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文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死的原因.而尿蛋白及血清肌酐、尿素氮的异常则是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尿蛋白测定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滤过排除体外.尿素氮是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血中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必将上升.因此,本实验观察了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及尿蛋白及血肌酐、尿素氮的动态变化,以及消渴颗粒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及尿蛋白及血肌酐、尿素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lgA肾病、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性肾炎、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迁延难愈,发病时间超过三个月,病人尿液和相关的血液指标出现异常,肾脏病理学、影像学发现异常,或肾脏的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低于60%,统称为“慢性肾病”。如未能及时有效救治,导致病情恶化进展,随病程迁延,慢性肾病患者将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  相似文献   

20.
肾病综合征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严重损伤造成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严重的合并症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蛋白尿、严重水肿、血浆蛋白过低、血胆固醇过高、尿蛋白高达每日10克以上的任何肾脏疾病,都可发生肾病综合症。临床可见每天尿蛋白最高可达20克以上,丢失的蛋白以白蛋白为主。血清总蛋白降低也以白蛋白降低更为明显。球蛋白正常或稍高,血浆蛋白除了与尿蛋白有关外,也与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及肝脏合成蛋白及其他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