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肾脏组织表达蛋白质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与正常大鼠肾脏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寻找和鉴定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肾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和垂直SDS—PAGE为第二向,分别对正常对照大鼠和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的肾脏组织蛋白质样品进行二维分离,2-DE图谱经ImageMaster 2D Plafinum v5.0软件分析,选取4个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2-DE图谱蛋白斑点的匹配及对比分析,与慢性间歇性缺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斑点112个;经质谱鉴定出2个有意义的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慢性间歇性缺氧组表达量下调的差异蛋白质点1个,即线粒体ATP合成酶8亚基;上调的差异蛋白质点1个,即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一1。结论:初步鉴定了与大鼠肾脏组织慢性间歇性缺氧损伤相关的差异蛋白,其表达的变化可能通过多种途经影响肾脏功能.该结果为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外刊     
《中国医院院长》2014,(22):23-23
近日,由1300万张图片组成的“人类蛋白质图谱”问世,图谱包括了组成人体所有器官的蛋白质,对于研究人员从分子水平了解组织器官差异意义重大。器官的生物学功能由蛋白质所赋予。因此,细胞所含的蛋白质组合决定了细胞的功能。由于该图谱还包含了20种恶性肿瘤的蛋白质图片,因而还能协助辨别癌变组织缘何由健康组织病变而来。据悉,泫图谱由瑞典皇家工学院Mathias Uhlen率领研究人员绘制而得,他们还发现有3500个人类基因编码所产生的独特蛋白质集中在一或两个组织中,位居前两位的分别是睾丸和大脑皮层。  相似文献   

3.
四种胶类药材及蜂王浆的高效电泳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阿胶及次品、龟胶、鹿角胶及两种蜂王浆进行电泳鉴别:方法利用SDS—PAGE技术和IFE技术对各样品进行电泳鉴别:结果各样品蛋白质的SDS—PAGE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并由此确定各样品特征的蛋白质分子量,而IFE图谱既可用于鉴别药材真伪,也可用于确定样品所含主要蛋白质的等电点(PI)。结论本法能为胶类蜂王浆等动物类药材的鉴别、生产储藏,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大鼠肝组织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图谱,并对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正常大鼠和肾上腺切除造成的肾阳虚模型大鼠,肝组织匀浆后提取总蛋白,用Cy3或Cy5标记,每一个Cy3标记样品和一个Cy5标记样品与一个Cy2标记的内标等量混合,上样于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波长单色光激发下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所获得的图谱用DeCyde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肾阳虚大鼠肝组织,有8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加,9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分析所得的17个差异蛋白质可能与肾阳虚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孙世仁  陈光磊  宁晓暄  陈威 《医学争鸣》2006,27(11):961-963
目的:制备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大鼠模型,建立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和正常大鼠肾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从而展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筛选介导马兜铃酸毒性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奠定基础. 方法:应用马兜铃酸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提取其肾组织中总蛋白质,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模型组和正常组肾组织中蛋白质进行差异展示. 结果:成功制备了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并建立了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肾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发现了差异蛋白质. 结论:马兜铃酸导致大鼠肾组织中蛋白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介导了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凝胶电泳对SD大鼠青光眼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组织的蛋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分离大鼠青光眼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组织,以对侧眼视网膜组织为对照,经样本初处理后,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和凝胶银染色,然后分析电泳图谱,观察蛋白的分离效果,对比、分析其表达蛋白质点的差异,寻找SD大鼠视网膜中与慢性高眼压相关的蛋白质.结果用化学裂解法结合超声波粉碎,可以裂解视网膜神经组织,使其大部分蛋白质得到溶解,成功建立对大鼠青光眼慢性高眼压眼及对照眼视网膜组织进行样本处理、二维凝胶电泳的基本方法和条件,得到两组视网膜组织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各组织蛋白在小胶上均能显示120~290个左右的斑点.两组视网膜组织的凝胶图谱呈现出9个斑点的差异.结论二维凝胶电泳可以有效分离、显示视网膜特异表达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我们发现SD大鼠视网膜蛋白质表达与对照眼相比有质和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与正常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为研究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再生内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切割双侧穹窿海马伞大鼠动物模型,术后7 d分别取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通过双向电泳软件分析,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经匹配比对后发现有7个蛋白点仅在切割穹窿海马伞海马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表达,35个蛋白在两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含量发生了2倍以上的变化,其中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组上调31个,下调4个。结论:初步建立了切割海马伞大鼠海马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切割穹窿海马伞后7 d大鼠海马与正常海马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差异点的发现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再生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与正常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为研究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再生内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切割双侧穹窿海马伞大鼠动物模型,术后7 d分别取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通过双向电泳软件分析,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经匹配比对后发现有7个蛋白点仅在切割穹窿海马伞海马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表达,35个蛋白在两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含量发生了2倍以上的变化,其中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组上调31个,下调4个。结论:初步建立了切割海马伞大鼠海马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切割穹窿海马伞后7 d大鼠海马与正常海马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差异点的发现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再生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观察针刺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穴前后肾脏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的变化。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非经非穴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非经非穴组每日针刺非穴点,针刺组每日电针双侧"太溪"穴,空白组大鼠在相同时间只予固定,不予针刺。1周后取出各组大鼠肾脏组织,提取肾脏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分析各组肾脏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和非经非穴组肾脏蛋白质未发现差异蛋白点;针刺组较空白组肾脏蛋白质显示9个3倍以上上调差异蛋白点,未发现下调蛋白质。结论:初步建立了大鼠肾脏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技术方法;针刺组大鼠蛋白质与空白组、非经非穴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点的发现为下一步进行质谱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吗啡耐受大鼠腰段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 谱,比较分析吗啡耐受大鼠腰段脊髓组织中蛋白质组的变化和差异表达,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进行验证。 方法:将16只鞘内置管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耐受组(MT组,n=8)和生理盐水组(NS组,n=8),取其腰段脊髓组织 蛋白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immobilized pH gradients isoelectric focusing,IPGIEF)为第一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oresis,SDS-PAGE)为第二向进行2-DE,应用PDQuest分析 软件对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图谱进行图像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并利用Mascot查询软件搜索Swiss- Prot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结果:MT组和NS组大鼠脊髓组织2-DE图谱 中各分离出约1 000个清晰的蛋白质点,其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有36个。采用MALDI-TOF-MS分析,并利用Mascot查 询软件搜索Swiss-Prot数据库,共搜索到14个蛋白质,与NS组比较,MT组中表达下调的蛋白质点有2个,表达上调的 蛋白点有12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其中的NADH脱氢酶及伽玛烯醇化酶蛋白质点进行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 果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证明吗啡耐受可以引起脊髓中多种蛋白 质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蛋白质表达规律及其与胚胎发生的联系,方法 取引产19周龄胎儿的7种脏器,即肝、脾、肾、胃、皮肤、肺和胸腺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胚胎7种器官对着21种抗体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复染,依据显微照相和镜下观察确定细胞类型、抗体染色强度及部位;观察分析胚胎不同器官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及其和分化的联系。结果 蛋白质组合实际表达频率高于其随机表达理论值,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起源相同但分化不同的细胞,往往带有相同的一组蛋白质。结论 多组蛋白质有成组表达倾向,蛋白质的成组表达与细胞发稿基有关,但是细胞发生的同源笥不是蛋白质成组表达的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五种多药耐药性基因在正常人体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五种多药耐药性(MDR)基因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二重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检测(90例,共15种)正常人体组织中5种MDR基因的表达。结果:五种MDR基因在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均有表达。同时表达5种MDR基因的器官和组织有肝脏、肺脏、肾脏、食管、结肠、小肠、胰腺、甲状腺、前列腺及胎盘。皮肤组织中未发现LRP基因表达(0/5)。乳腺和卵巢组织未发现MRP基因表达(0/5)。不同MDR基因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别。结论:正常情况下,五种MDR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以在肝脏、肺脏、肾脏、结肠、小肠和胰腺组织中表达较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损伤后各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18)、SAP组(n=18),分别于24h、48h、72h三个时间点处死,每时间点6只。动物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诱发SAP,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5%牛黄胆酸钠行假手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检测大鼠不同组织(胰腺、肝脏、胃肠道、肺脏和肾脏)的HMGB1表达情况。结果 HMGB1在假手术组大鼠的胰腺、肝脏、胃肠道、肺脏和肾脏各组织中表达很弱甚至不表达。HMGB1在SAP大鼠上述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表达增高:①除胰导管外,胰腺腺泡和胰岛周围HMGB1表达增高;②胃肠道HMGB1在3个不同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主要表达的部位集中于黏膜深部;③在不同时间点肝细胞HMGB1轻度增高,但其它部位细胞未见表达异常;④肺支气管上皮HMGB1在24h时间点轻度增高,48h、72h达到表达高峰;⑤肾脏远曲小管HMGB1在SAP不同时间点表达增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HMGB1可能参与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SAP的发病过程,而血清中增高的HMGB1可能由这些受损的器官组织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发病过程中不同脏器 NO 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8周末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检测各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组织学切片 HE 染色进行巨噬细胞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大鼠血浆 ET、TNF-α、ALT 水平明显升高,肝、肺、心、脑、肾组织中巨噬细胞计数及匀浆中 MDA、NO、iNOS 含量升高,除脑组织巨噬细胞计数以外,其它指标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发病过程中,肠源性内毒素及其诱导产生的 TNF-α,是不同脏器 NO 表达差异的重要原因;而巨噬细胞在各个脏器分布的特点,是导致 NO 表达差异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裸鼹鼠与C57BL/6J小鼠组织中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差异,并分析p53基因在不同年龄裸鼹鼠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生裸鼹鼠与C57BL/6J小鼠肝脏、肺脏、脑、肾脏中p53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年龄裸鼹鼠肝脏、肺脏、脑、肠道中p53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检测了裸鼹鼠肝脏、肺脏中p53基因的转录水平.以及低氧处理裸鼹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新生裸鼹鼠肝脏、肺脏、脑、肾脏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低于新生C57BL/6J小鼠组织,成年裸鼹鼠肝脏、肺脏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量亦显著高于幼年裸鼹鼠.裸鼹鼠成纤维细胞在低氧条件下p53蛋白的表达量较高,并且随着低氧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进一步升高.结论 新生裸鼹鼠组织中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57BL/6J小鼠,并且p53基因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机体主要能量代谢器官(肝脏、胰腺、肌肉和肾脏)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表达,探讨Nampt表达和分布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分泌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胰腺、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Nampt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糖尿病组大鼠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大鼠肝脏组织Nampt表达明显增高,Nampt蛋白充满全部细胞质;骨骼肌Nampt蛋白表达使整个细胞呈浓染;肾脏细胞Nampt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表达蛋白主要分布于胞浆;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Nampt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糖尿病组大鼠胰腺组织几乎未见Nampt表达,Nampt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ampt在糖尿病状态下大鼠主要能量代谢器官中的表达发生明显改变,且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提示Nampt可能成为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一种特异的指示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龙胆酒制前后龙胆苦苷在大鼠主要器官组织中的浓度分布,为进一步研究龙胆药材的炮制方法与其功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龙胆生品组和龙胆酒制品组,分别灌胃给药龙胆生品及龙胆酒制品(0.63 g·kg-1),于6个不同时间点(15、30、60、120、240和360 min)处死大鼠,每时间点每组各5只大鼠。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龙胆苦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和脑组织中的质量浓度。结果:龙胆苦苷在50~200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69);该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回收率为77.4%~87.2%,RSD小于15%,符合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HPLC-MS法检测,龙胆苦苷在大鼠体内分布比较广泛,在大鼠心、肝、脾、肺、肾和脑等组织中均有分布;30min时龙胆生品及酒制品中龙胆苦苷质量浓度在大鼠心脏组织中达到峰值,60 min时在肝、脾和肺组织中达到峰值;与龙胆生品组比较,龙胆酒制品组龙胆苦苷在大鼠肝、肺和肾组织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0min)明显增加(P<0.01),在脑组织中小幅增加(P<0.01),在心和脾组织中稍有降低(P<0.05)。结论:龙胆酒制后能够促进龙胆苦苷在肝和肾等器官中的吸收利用,改变龙胆苦苷在大鼠主要器官组织中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大鼠重要器官组织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90日龄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ID)和糖尿病组(D),每组8只,取大鼠器官组织用比色法测定GSH-Px、GSH和GR水平变化。结果:D组与C组比较大鼠 心、肾、胰腺组织GSH-Px水平升高(P<0.05或P<0.01),D组与ID组比较肝组织GSH-Px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脾组织GSH-Px水平无变化;而大鼠心、肝、肾、胰、脾组织GSH、GR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经胰岛素治疗后,5个器官组织中GSH-Px、GSH和GR水平均有改善。 结论:经胰岛素治疗后,糖尿病大鼠重要器官组织抗氧化水平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胡芦巴中皂苷、黄酮和多糖组分配伍给药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胡芦巴3种组分降血糖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从胡芦巴中提取皂苷、黄酮和多糖,采用柱分离色谱和水提醇沉法得到3种纯化组分;利用均匀设计法及3种组分在胡芦巴中比例确定配伍比例及分组,分别为低剂量多糖配伍组(多糖:皂苷:黄酮=3:6:1)、中剂量多糖配伍组(多糖:皂苷:黄酮=12:8:1)和高剂量多糖配伍组(多糖:皂苷:黄酮=10:4:1)。采用链脲佐菌素(STZ )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35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阳性药组(7只)及低、中、高剂量多糖配伍组(分别为7、6和7只),同时设正常对照组(11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10 mL·kg-1·d-1纯净水,阳性药组大鼠给予0.018 g·kg-1·d-1盐酸二甲双胍,各剂量多糖配伍组大鼠按照比例给予0.45 g·kg-1·d-1胡芦巴组分,共灌胃28 d。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测定大鼠尿液中尿蛋白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HE染巴观察大鼠胰腺和肾脏组织形态表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尿蛋白、TG、TC和AGE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多糖配伍组和阳性药组大鼠FBG水平逐渐降低,给药28 d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尿蛋白、TG、TC和AGEs水平明显降低(P<0.01);其中低剂量多糖配伍组大鼠FBG、尿蛋白、TG、TC和AGEs水平降低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多糖配伍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胰腺与肾脏损伤组织均有改善。结论:胡芦巴组分多糖:皂苷:黄酮=3:6:1的配伍比例能更好地调节1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保护大鼠的胰腺与肾脏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复合蛋白锌(CPZ)对大鼠生长发育及组织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缺锌饲养大鼠5周,复制缺锌性生长抑制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CPZ(15.0、30.0g/kg,ig)和硫酸锌(3.75、7.5mg/kg,ig)4周,并在补锌治疗的前、后检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CPZ剂量组在增加大鼠血浆及器官锌含量、体重及活动性、血浆及组织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应剂量的硫酸锌组。结论 CPZ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促进大鼠的生长发育,其疗效显著优于硫酸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