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出于该阶段心理、生理变化较大的特殊性,使得中学生容易发生情绪障碍等问题。而抑郁作为常见而严重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卫生、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调查旨在了解邹城市普通中学生中抑郁症状的发生频率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或称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以发作性的持续性心境(或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1].主要临床表现为消极、悲观、情绪低落、缺乏兴趣等.我国中学生抑郁发生率为25.5%~44%,西方青少年自我报告的发生率为25% ~ 40%[2].抑郁问题已成为困扰中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之一.Wiehstrom[3]认为,青春期发育、学校、家庭压力与自身发展等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危害因素.刘贤臣[4]研究发现,睡眠状况、学习生活满意感、总生活事件、父母文化程度、体育活动、健康自评、饮食习惯和母亲职业与中学生抑郁情绪有关.该研究旨在了解农村中学生的抑郁症状现状,并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等方面分析抑郁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七城市铁路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与卫生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地处不同地理位置的七城市铁路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调查资料,描述和分析了各地中学生的主要生理心理卫生行为问题。男生的吸烟率、饮酒率、早恋率、手淫及性冲动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P<0.001),男生遗精发生率和女生月经发生率分别为53.4%和86.4%。控制吸烟和性教育是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学生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正规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30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124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其中男生为21.2%,女生为24.9%。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5%,高中生为25.8%。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学生、女生、年级升高、父母关文化程度低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 应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在校中学生抑郁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白下区5所中学2 183名学生,采用SDS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SDS定义下的抑郁发生率为46.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的保护因素有平均每天睡眠时间长、学习成绩较好、对学习不厌恶、与家人及同学相处好等;危险因素有每天上网时间过长、有意外伤害史、学习任务过重。结论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区中学生自杀未遂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从成都市区中学中抽取重点中学2所,普通中学1所,职业中学2所,共1393名中学生,用自编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筛选出自杀未遂者后再调查其原因及方式。采用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93名青春期中学生中,曾有自杀未遂者36例(2.6%),男女之比1:2. 遂者中33.3%为反复自杀未遂。中学阶段自杀未遂原因以家庭矛盾居多(34.4%),方式以过量服药或服毒居多(50.0%)。青春期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可疑幻听、吸烟、受同伴欺侮、想成为异性、父母再婚、女性、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生活事件等。保护因素有家庭和睦。结论:自杀未遂在中学生中并不罕见,临床医生与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其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7.
分析江门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江门市4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3 669名中学生进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Ⅱ)调查.结果 江门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3.90%,其中中重度抑郁症状发生率为9.68%;是否独生子女之间抑郁症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75,201.400,P值均<0.01),女生(25.58%)高于男生(22.41%),高中生(28.66%)高于初中生(19.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级、父母关系、家庭经济与中学生抑郁产生有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意外伤害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百色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855名百色市中学生,对其意外伤害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状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1.81%,初中生伤害的发生率高于高中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年龄及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心理因子有关。结论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应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训练,预防和控制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研究上海地区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与网络成瘾行为的相关性,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11-12月间抽取上海市3个城区和3个郊区共计5 876名初、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和网络成瘾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上海地区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率为2.3%,其中男生(2.9%)高于女生(1.8%),职业高中学生(6.7%)高于初中生(1.2%)和高中生(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6.1%,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9.5%,肯定存在抑郁症状的为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学生、住校学生以及存在网络成瘾行为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更高(P值均<0.01).进一步矫正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行为是影响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OR=4.60).结论 上海地区高中学生、城区学生、存在网络成瘾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住校生网络成瘾行为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都较高.控制中学生尤其是住校生网络使用、避免出现网络成瘾行为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快速发展阶段,面对自身剧变与外界压力时,易产生多种心理行为问题.焦虑情绪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发生率较高,表现隐匿,持续存在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育[1].为了解中学生焦虑情绪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展开合理有效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湖北省2所中学的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春期女性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子,为促进青春期女性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月经情况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对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的湖南省10~19岁青春期女性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2 575名青春期女性。研究对象焦虑症状检出率为9.6%,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整体青春期女性,未在校读书、未遭受过身体/精神暴力、较长的睡眠时间、月经未来潮是焦虑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焦虑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未在校读书、未遭受过身体/精神暴力、月经未来潮是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对于月经已来潮的青春期女性,未在校读书、未遭受过身体/精神暴力、较长的睡眠时间、近6个月未出现痛经是焦虑/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近6个月月经不规律是焦虑/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湖南省青春期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鉴于青春期是个体发展的过渡和关键期,不良的心理健康可能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质量。因此,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分析环境、社会心理以及行为方式和体质健康等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发现青春期早期甚至儿童期是抑郁症状预防和干预的关键期,提出未来研究应结合中国现实情况,积极探索抑郁症状早期预测因素及不同时期的保护因素,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抑郁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中学生抑郁状况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以便为中学生抑郁问题的理论研究和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抑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应对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整体抑郁水平较低,但有32.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问题,男女生在抑郁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在中学生抑郁上表现十分明显,高中生的抑郁状况要高于初中生。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十分显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因素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十分明显,具体为不良情绪应对、内外向、学习压力、退避、神经质、父理解型教养方式。结论 中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天津铁路地区中学生青春期卫生现状,为青春期卫生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中学生31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青春期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5.8%;94.5%的学生有了解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愿望;获得青春期卫生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学校讲授(占54.5%)。月经初期发生率为94.5%,平均发生年龄为12.79岁;遗精发生率为46.3%,平均发生年龄为13.80岁。结论:在天津铁路地区中学生中加强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提早进行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5.
王志勇  李解权  梁亚琼  洪忻  徐斐 《职业与健康》2007,23(14):1188-1190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逃学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联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南京地区13个区县的56个学校的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的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结果 该样本人群中逃学行为总的发生率为6.2%,逃学行为在性别、年龄和年级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障碍现患率为14,8%,男性抑郁障碍的现患率(16.4%)显著高于女性人群(13.0%),但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年级和城乡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患有抑郁障碍发生有逃学经历的风险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调整优势比为:OR=18.6,95%CI=1.39—2.48)。结论 抑郁障碍者可能是逃学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逃学行为的发生、抑郁障碍已成为中学生人群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关职责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成都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探究中学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分层整群随机方法对成都市9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被调查初中、高中和职高学生中,抑郁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9.1%、60.7%和60.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健康状况、吸烟经历、学习成绩和学习压力与中学生抑郁产生有关. [结论] 中学生抑郁状况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校间不同.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健康状况、是否尝试吸烟和学业压力.应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增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生抑郁症状变化趋势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关系,为制定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及2010年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京市5所学校53个班级初一和高一年级2 20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2次问卷调查。基线调查2 160名中学生,1 a后随访调查2 118名中学生,随访率为98.1%。结果随访共检出抑郁症状学生974名,检出率为46.0%,其中轻、中、重度抑郁的比例分别为29.4%,13.4%和3.3%。父母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中学生SDS标准总分、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最高,且中度及重度抑郁症状所占比例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均与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呈负关联,仅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母受教育程度尤其是父亲受教育程度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编制调查问卷,调查深圳市4所中学1 156名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0.47%。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2.54%,初中学生为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男女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分别为14.41%和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情况、学习压力、抑郁、看电视和玩游戏时间等因素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而女生、学习成绩好等因素为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不仅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和性格特征有关,也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有关,需要多方合作进行全面干预,才能有效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率尚不确切,但至少2/3对口服避孕药(OCP)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无效的痛经或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在腹腔镜检查时发现EMs。与成人EMs相比,青春期EMs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伴有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等症状,约48%的青春期EMs患者发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或抑郁等。青春期EMs的高危因素包括生殖器官畸形、月经初潮早、家族史及母亲妊娠期相关疾病等。诊断时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妇科检查、盆腔超声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等,确诊仍需腹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青春期EMs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分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应长期管理。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莹  武丽杰 《中国校医》2009,23(2):137-140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中学生的网络成瘾(IAD)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在校初、高中生共1362名,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GSQ)、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进行测查。结果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82%,其中网瘾的发生在不同性别之间、初高中之间、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教育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中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艾森克各项人格特征得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抑郁等6项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结论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性别、年级、家庭和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对其防治应从多方面出发,采取综合措施并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