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手足部骨折患者84例,根据奇偶数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可吸收螺钉予以治疗,研究组应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予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痊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痊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足部骨折患者采取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或可吸收螺钉进行治疗均达到良好效果,均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勇纲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72-2173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2例手足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感染发生率为2.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感染发生率为19.5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在治疗手足部骨折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吸收螺钉与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在手足部骨折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手足部骨折患者,包括对照组50例,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50例,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回顾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小于对照组16.00%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部骨折使用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指标,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内固定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52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则采用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术后对两组的优良率、患者满意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两组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6.2%、8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5.3±11.4)min,对照组为(142.7±12.5)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41,P<0.05)。结论:可吸收钉/棒内固定与钢板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但可吸收钉棒固定免去了第二次手术,减少了感染机会,减轻患者痛苦,特别是关节内骨折避免再次手术影响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手足短管状骨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68例(101处)手足短管状骨骨折,并分析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定期随访,骨折均在术后8周临床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关节活动良好。X线结果显示多数病例在8-10个月后痊愈。结论本法用于短管状骨骨折治疗,固定牢靠,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效果理想,避免了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赵海建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499-3500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对踝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6例踝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以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估足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3.5±11.3)min、手术切口长度(3.2±1.3)cm、住院天数(7.6±1.2)d、骨折愈合时间(86.4±11.3)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0%低,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88.4%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踝部骨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足部功能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自身增强聚丙交脂(SR-PLLA)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采用波兰进口SR-PLLA螺钉、棒、线治疗四肢松质骨骨折22例,随访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检查关节活动功能。结果 术后有两侧出现并发症,一例局部少量积液,经2次穿刺抽液加压包扎痊愈;一例患者过早去除石膏功能锻炼,螺钉松动滑出,经手术复位石膏外固定治愈,无感染或过敏等情况发生。结论 掌握可吸收材料的生物力学特点,并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BIOFIX公司生产的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对33例手、足部闭合性骨折实行内固定治疗,术后石膏外固定3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9月-3年,33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松质骨8.8周,管状骨为11周,功能完全恢复,无并发症.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可以替代金属材料治疗手足部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手足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进行手足部骨折治疗的闭合性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金属材料行内固定治疗,试验组使用产自BIOFIX公司的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愈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做为金属内固定材料的替代物,对手足部骨折的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葛维斌 《医学综述》2014,(23):4406-4408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定兴县医院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21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而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则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2%vs 5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对骨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且避免患者再次实施手术所造成的身体、心理以及经济损失,减少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概率,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祖德玉  张立岩  聂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4):2228-2228,2230
目的 探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特点及体会。方法 对20例骨折应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手术内固定,术后采用外固定物进行患肢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年,20例关节内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均无移位,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是关节内骨折较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兰考第一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骨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内固定治疗的47例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情况,术后8周,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情况展开评价,分析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定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内固定法比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骨关节骨折效果更好,且能改善患者关节活动情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各种骨折内固定均需二次手术取出其金属内固定物,而可吸收内固定物的临床应用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而显示其优越性。我院自1994~1995年应用自身增强聚丙交酯(SR—PLLA)可吸收螺钉、固定棒治疗踝关节骨折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曹豫江  李明  张德文  覃佳强  刘传康  刘星  周海 《重庆医学》2009,38(22):2883-2884
目的 探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17例严重移位(Judet分级Ⅲ级36例,Ⅳ级81例)的桡骨颈骨折,采用麻醉下切开复位,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8个月,根据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分,术后患儿无肘关节僵硬发生,前臂旋转功能绝大部分未丢失,无桡骨颈骨骺坏死及肘外翻等情况出现.优107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5%.结论 儿童严重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选择不恰当会造成肘关节及前臂功能障碍,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严重移位儿童桡骨颈骨折固定确实,避免了骨折术后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严重移位桡骨颈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雪冰  于燕春  刘永 《吉林医学》2009,30(21):2615-2616
目的:讨论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麻醉及手术切口,显露骨折断端及损伤关节,解剖复位后,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固定骨折,制动5min,止血后逐层缝合,石膏托外固定6周。结果:以术后局部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疗效。优:79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7%。术后无伤口感染和骨折再移位现象。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尤其减少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可吸收内固定物在肘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韩春祥 《中原医刊》2000,27(10):38-39
作者于1995年3月~1998年9月采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及内固定棒治疗肘关节内骨折18例,其中尺骨鹰嘴骨折3例,桡骨小头骨折2例,桡骨颈骨折4例,肱骨外髁骨折9例,采用可吸收螺钉15枚,可吸收棒3根,术中复位满意,术后刀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豚刀口积液发生。经6个月~48个月随访,骨折一期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及双股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58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髌前横弧形切口切开暴露髌骨骨折,手法复位后大巾钳或点式复位钳暂时固定,然后分别采用双股钢丝及可吸收螺钉加1号可吸收缝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5个月,双股钢丝组全部于术后一年左右二次手术取出钢丝,有22例钢丝未能完全取出。可吸收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双股钢丝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加1号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效果优于双股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18.
龙安雄 《大家健康》2016,(8):120-120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在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于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关节骨折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固定,对观察组患者行可吸收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67%,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1.39%,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可吸收螺钉不仅具有较强的内固定特性,而且组织相容性较为显著,在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可吸收螺钉,不仅吸收效果显著,还能加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简单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IOFIX”(芬兰产)可吸收螺钉用于90例简单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骨折解剖对位,愈合率100%,患者感觉满意。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简单关节内骨折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周龙友 《中外医疗》2009,28(8):42-4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胫骨髁间棘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10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年。膝关节活动正常9例,1例活动稍微受限,屈曲〉90%。术后X线检查,所有患者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2例,可1例,差0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在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中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