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志群  吴定 《广东医学》2004,25(8):952-953
目的 研究绝经前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 (a)及血脂变化的特点 ,探讨其对女性冠心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18例 ,绝经前 6 0例 ,绝经后 5 8例 ,测定脂蛋白 [LP(a)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对比绝经前后LP(a)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并与健康体检女性 118例作对照。结果 高血压组LP(a) ,TC ,TG ,LDL -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HDL -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绝经后患者LP(a) ,TC ,TG ,LDL -C明显高于绝经前患者 ,而HDL -C则前者低于后者。结论 女性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P(a) ,TC ,LDL -C ,TG均明显高于绝经前患者 ,提示血脂水平的变化是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胡琳琳 《中原医刊》2005,32(16):38-39
目的观察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脂蛋白(a)[Lp(a)]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女性冠心痛发病情况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1例,测定L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比绝经前后Lp(a)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与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组Lp(a)、TC、TG、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I)L—C及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绝经后的患者Lp(a)、TC、TG、LDL—C显著高于绝经前患者,而HDL—C/TC则前者低于后者。结论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p(a)、TC、LDL-C均明显高于绝经前患者,而HDL—C/TC则低于绝经前患者,提示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p(a)及血脂水平增高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是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的变化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LDL-C、FPG、2hPG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糖、血脂异常有关,它们共同参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壮年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变化,并讨论其临床其意义。方法:将320例青壮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0~35岁和36~50岁两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对原发性高血压20~35岁和36~50岁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TC、TG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和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36~50岁TC、TG和LDL-C水平高于20~35岁(P<0.05),而HDL-C和HDL-C/TC则低于20~35岁(P<0.05)。结论:青壮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C、TG和LDL-C增高,而HDL-C和HDL-C/TC降低,且大于35岁更为明显,提示青壮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脂水平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C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脂异常有关,它参与绝经后女性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LP(α)]、UA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cy、FBG、TC、TG、HDL-C、LDL-C、LP(α)、尿酸(UA)等指标,并根据Hcy升高与否分为Hcy升高组(A组)和Hcy正常组(B组),比较2组各项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FBG、LP(α)、UA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TC、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G、Lp(a)、UA与血清Hcy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两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以及高血压患者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TC、TG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和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老年期组TC、TG和LDL-C水平高于老年前期组(P〈0.05),而HDL-C和HDL-C/TC则低于老年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C、TG和LDL-C增高,而HDL-C和HDL-C/TC降低,且老年期变化更为明显,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追踪观察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L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的TC、TG、LDL-C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和ApoA1/Apo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有血管病变组的TC、TG、LDL-C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而HDL-C和ApoA1/ApoB水平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在糖尿病发生血管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 例,给予替米沙坦40 mg/次,1次/d,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TC、TG、HDL-C、LDL-C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LDL-C 、T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替米沙坦可增高HDL-C水平,降低TC、TG、LDL-C水平,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脂单项指标和血脂指标比值在不同病情程度冠心病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情况分为A组(1支,25例)、B组(2支,34例)和C组(3支及以上,61例),另选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血脂指标比值(TC/HDL-C、TG/HDL-C、LDL-C/HDL-C),分析其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TC/HDL-C、TG/HDL-C、LDL-C/HDL-C均高于对照组(均<0.05)。C组HDL-C低于A组和B组(均<0.05);B组和C组的TC/HDL-C均高于A组(<0.05),C组的TC/HDL-C高于B组(<0.05);C组的TG/HDL-C低于A组和B组(均<0.05);B组和C组的LDL-C/HDL-C均高于A组(均<0.05)。HDL-C与冠心病病情呈负相关(<0.05),TC/HDL-C、LDL-C/HDL-C与冠心病病情呈正相关(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指标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TC/HDL-C值是预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脂蛋白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科90例高血压住院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时以90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及B(apoA1、apoB),脂蛋白(a)[Lp(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人血清TC、TG、LDL-C、apoB、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异常检出率指标也多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以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SYNTAX Score(S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潮汕地区绝经后的女性患者260例,均进行SS评分。将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冠脉血管正常;低危组:0分SS≤22分;中危组:22分SS≤32分;高危组:SS32分。比较四组血脂异常患病率、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将血脂水平与SS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低、中、高危组年龄、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79.4%,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8.9%、20.6%、11.1%、5.6%。中危组LDL-C、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危组(P0.05)。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LDL-C与SS评分呈正相关(r=0.309,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LDL-C、年龄、糖尿病与SS呈正相关(R2=0.317,F=39.556,P0.001)。结论:潮汕地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潮汕地区绝经后女性LDL-C与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提示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对脑梗死的影响以及同型半胱氨酸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2012年间住院的247例脑梗死患者(试验组)和健康体检者186例(对照组),同时分别测定两组血清中的HCY、FBG、TC、TG、HDL-C、LDL-C、LP(a),比较其结果。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与FBG、TC、TG、LDL-C、LP(a)具有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且与FBG、TC、TG、LDL-C、LP(a)的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生化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雌二醇(B)等生化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5例绝经后女性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排除其他与CRP升高相关疾病后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受检者于清晨空腹卧位抽取肘静脉血,分析TG、TC、HDL-C、LDL-C,同时测定了CRP和B含量,分析他们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水平(6.01±2.58mg/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1.69±0.93mg/L);冠心病组TG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但两组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冠心病组B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CRP水平的升高可作为预测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它与血脂、血清雌二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血清雌二醇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血型及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359例绝经后女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9例及对照组180例。两组分别在固定时间下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型、性激素五项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的FSH、TC、HDL-C增高(p<0.01),E2、HDL-C下降明显(p<0.01)。冠心病组的 ABO 血型分布为 A > B> O >AB,与对照组为 O > B>A > AB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组间O 型与A 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2与TC、LDL-C、A型血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性(p<0.01),与HDL、O型血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体内E2水平、血型与LDL-C水平一样同为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选择60岁以上绝经后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97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以同期同年龄范围的健康女性83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TG,LDL-C及Lp(a)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减低。冠心病组的血清TC水平仅轻度升高。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TC、LDL-C升高,HDL-C降低,均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Lp(a)在老年女性冠心病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疗6月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广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对照组为30例血脂检查TC均≥5.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12个月(P<0-01),而HDL-C和Lp(a)没有显著变化.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线水平的TC、TG、LDL-C和HDL-C在其癌症确诊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Lp(a)却增高(P<0.05),术后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p(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C和LDL-C显著高于癌症组(P<0.05),后者Lp(a)显著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癌症组LDL-C和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和Lp(a)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抗肿瘤效应有关,合并冠心病的直结肠癌患者血脂谱的变化为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课胚.  相似文献   

18.
沈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70-2071
目的:统计血脂常规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清标本中脂蛋白(a)[LP(a)]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检测的血脂标本中筛选5 470例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正常的血清标本,分析其LP(a)水平,并比较高LP(a)组(浓度>300mg/L)和正常LP(a)组TC,LDL-C浓度.结果:在5 145例TG,TC,HDL-C,LDL-C浓度正常的血清标本中,高LP(a)标本占22.9%,高LP(a)组比正常LP(a)组TC,LDL-C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目前LP(a)不作为临床常规监测项目,有可能使高LP(a)患者漏检,值得注意.高LP(a)组,其TC,LDL-C水平也较对照组高,虽不能认为一定会患AS,但属于AS的高危人群,其个人可能得不到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田凯 《新疆医学》2014,(4):50-51
目的:研究高血压肾病患者与脂质代谢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高血压肾病标准的患者60例,同时选取健康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结果:高血压肾病患者普遍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在高血压肾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与TG、LP(a)、LDL-C的浓度均呈密切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普遍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其患病组TG、LP(a)、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高血压肾病疾病进展的过程中,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22%)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HDL-C及L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药物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