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介素10(IL-10)水平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该时段内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血清中CK-MB、cTnI、IL-10水平,观察3种因子水平随小儿心肌炎病情分期的变化,分析3种因子单项诊断和联合诊断小儿心肌炎时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K-MB、cTnI、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小儿心肌炎患儿血清IL-10水平高于迁延期,迁延期IL-10水平高于慢性期(P0.05);急性期、迁延期、慢性期小儿心肌炎患儿血清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CK-MB、cTnI、IL-10联合诊断AMI的曲线下方面积(AUC)为0.828,高于CK-MB(0.676)、cTnI(0.799)、IL-10(0.592)(P0.05)。结论:检测血清CK-MB、cTnI、IL-10水平对临床诊断小儿心肌炎有较大帮助,能体现病情发展不同阶段炎症反应的进展程度,3种因子联合检测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黎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98-99,102
目的 分析血清CK-MB及肌钙蛋白检测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普通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儿血清CK-MB和cTnI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血清cTnI与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中应用血清CK-MB及肌钙蛋白检测,可提高重症肺炎诊断准确率,为患儿提供有效的诊治方法,改善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1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在对照组一般治疗、保护心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心电图疗效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K-MB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后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肌功能,是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良好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水平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特异性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4例VMC患儿为VMC组,54例健康体检患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补体C3的水平。结果 VMC组CTnT、hs-CRP、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MC组补体C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cTnT、hs-CRP、和CK-MB水平明显降低(P〈0.05)。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TnT、hs-CRP、和CK-MB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5)。结论补体C3水平可以判定VMC患儿的病情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进一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病毒性心肌炎惠儿和36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检测血清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不同心功能级别VMC患儿h-FABP比较.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FABP与cTnI、CK-M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54,0.683,P<0.01).心功能分级不同,h-FABP水平不同,心功能愈差,h-FABP水平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判断心功能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CK-MB动态变化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5例为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121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血清CK-MB的变化。结果对照组CK-MB恢复较观察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观察CK-MB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占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55-2056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4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的cTnT及CK—MB并与同期45例非心肌炎小儿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人院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血清cTnT及CK-MB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心肌炎小儿(均P〈0.05);治疗2周后血清cTnT及CK.MB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意义。方法 4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无肾受累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测定入选人群的血清hs-CRP和MMP-9。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MMP-9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为(2.53±0.91)g,与患儿血清hs-CRP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440,P〈0.05);与患儿血清MMP-9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164,P〈0.05)。本次随访6月观察组患儿未出现肾衰竭,临床康复组和轻度尿异常组血清hs-CRP、MMP-9明显高于活动性肾脏病组(P〈0.01,P〈0.05),并且临床康复组hs-CRP、MMP-9明显高于轻度尿异常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和MMP-9可以作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病情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4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观察组,同期的46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小儿的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小儿,且观察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较大,且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水平差异也极为明显,可作为疾病监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s-CRP、改良快速偶氮偶联法检测NAP、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hs-CRP、N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患儿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在诊断支原体肺炎效能方面,NAP<hs-CRP<二者联合(P<0.05)。结论:血清hs-CRP、NAP水平变化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8例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MP)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将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心脏病变组(A组)33例和无心脏病组(B组)35例,比较cTnI、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P组与对照组血清(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TnI、CK-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诊断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中cTnI的敏感度(84.85%)和特异度(82.86%)均高于CK-MB的敏感度(66.67%)和特异度(77.14%)。结论 cTnI、CK-MB为诊断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但cTnI具有更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刘冰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11-361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两组均治疗14d。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x2=3.8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确,且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王方 《中国药房》2010,(44):4173-417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p分级、1年存活率、心血管疾病再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killp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1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hs-CRP、IL-6、CK-MB、LDH、AST和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辛伐他汀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综合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的改变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酶(CK-MB)与肌钙蛋白(cTnI)增高;并与同期住院的15例病毒性心肌炎(MP-IgM阴性)患儿疗效对照比较。结果:本组25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占同期住院支原体肺炎的72%(18/2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减少趋势。治疗前后治疗组CK-MB和cTnI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有小龄化的趋势,患儿除肺部改变外,常伴有心肌酶增高,发展为中毒性心肌炎。因此,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应监测心肌酶与肌钙蛋白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肺外脏器损害并及时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3例欲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试验组(1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晚),试验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加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次,tid),治疗3 d;随后分别行PCI。测定PCI术前及术后24 h的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脏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随访PCI后4周时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病人PCI术后24 h的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PO活性升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24 h的CK-MB活性和hs-CRP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3 d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PCI围手术期病人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09-2410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肌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并将血清hs—CRP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心肌同功酶(CK—M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cTnI、CK—Mb呈显著正相关(P〈0.05)。心肌梗死灶越大,血清hs—CRP水平越高,心肌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屈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2):1764-1765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科治疗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病毒,吸氧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最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①经比较,观察组CK、CK-MB、HBDH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心电图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心肌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临床使用能够减轻病情,缩短疗程,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27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LDH、CK-MB水平明显升高,其均值分别为(52.67±7.32)U/L、(265.23±101.34)U/L和(26.75±18.75)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cTnT及cTnI阳性率分别为70.4%和81.5%,与对照组相比,其比例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心肌酶谱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