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微柱凝胶法对ABO定型中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前正确鉴定患者和献血者AB0、RhD血型.对保证输血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鉴定ABO、RhD血型常用试管法,由于该法在操作过程中使用试管较多.在标记试管、加入试剂或血液标本时尤其是检测ABO疑难血型时易出现差错.导致患者或献血者的血型误定.给输血治疗带来不安全因素。微柱凝胶法(MG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免疫学检测新技术,本院自2001年1月开始对患者采用MGT法进行AB0、RhD血型鉴定.同时用试管法做复查对照。对MGT法检测ABO血型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检测内容包括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和RhD血型测定,受血者的抗体筛选,受血者与献血者间的血液交叉匹配试验[1-5].建立本标准流程旨在规范输血前相容性试验采用的实验室检测程序,确保受血者的ABO及RhD血型抗原抗体与献血者的相容,确定受血者血清中是否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受血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是否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alileo全自动血型仪用于献血者血型鉴定的可行性。方法用Galileo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U型微板法正定型和梯形板法反定型进行平行实验,进行AB0血型及RhD血型检测,正反不符、o细胞凝集及RhD阴性标本送往武汉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进行结果鉴定。结果对该中心6819名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平行检测,Galileo全自动血型仪对AB0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为99.78%;RhD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为99.82%;ABO血型一次判读不可定型率为0.22%;RhD血型一次判读不可定型率为0.18%。结论Galileo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实现了血型检测的自动化、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凝集图像直观,结果可靠,方便人工核对,减少了试剂的用量,适合血站对献血者进行批量化血型检测。  相似文献   

4.
<正>输血前试验是临床避免输血反应的最后一道实验室关口,关乎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输血前试验的项目——ABO和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明确,试验操作并不困难,难的是遇到特殊情况或疑难标本时如何正确处理。1 ABO和RhD血型鉴定常规采用的试验方法有血清学凝集试验、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等。1.1 ABO血型鉴定要求同时作红细胞定型(正定型)和血浆/血清定型(反定型)试验并要求正、反定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ABO和RhD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收的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和试管法法鉴定的65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ABO和RhD血型鉴定、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等,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卡式微柱凝胶技术ABO和RhD血型鉴定一次准确率分别为99.72%、99.83%,均显著高于试管法98.78%、99.57%,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检出率1.05%,试管法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54%,差异显著,P0.05;两种方法共检出11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其中血液科36例、肾病科30例、感染科31例、其他科室16例;其中输血史98例。结论在ABO和RhD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具有较高的价值,操作简单且准确率高,确保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检验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36例ABO血型亚型检测及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2008~2011年36例ABO血型亚型患者及献血者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以探讨ABO亚型的分布状况及亚型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试管法检测ABO正反定型,通过检出血清中不规则抗-A、抗-B,吸收放散试验等方法进行ABO血型亚型的鉴定。结果 36例ABO血型亚型中有12例A亚型,23例B亚型和2例cisAB亚型。结论准确鉴定ABO血型亚型对于降低亚型患者输血治疗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型检测不仅是筛选出健康、安全血源的1项重要指标,而且实际上也是输血前检验,所谓血型相容性试验的一部分,准确测定献血者(亦即采供血机构供给医疗机构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的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筛检出带有不规则抗体的献血者[1],同样是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而对一个地区献血者血型分布的调查可以让采供血机构对本地区各型血血源的现状心中有数,使临床供血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周口地区RhD阴性献血者血型抗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磊  朱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37-3337
周口地区2002—10/2007—12无偿献血97341人次,共鉴定出184名RhD阴性血型献血者。我们结合ABO血型对这些献血者的其他Rh血型抗原加以鉴定和分析,并结合ABO血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掌握其分布规律,指导对稀有Rh血型的保存和实用型稀有血型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洛阳地区无偿献血者主要血型系统抗原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本地区献血人群ABO、Rh、MN、P等主要血型系统的抗原分布情况,为献血者招募及科学合理储存血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U型120孔微量板法,对献血者血样进行ABO(包括A2、A2B正反定型)及Rh、MN、P血型检测,结果可疑者用试管法进行抗球蛋白试验确认。结果 ABO血型表型分布B>O>A,基因频率分布O>B>A;A2亚型在AB型中的检出率(4.23%)大于在A型中的检出率(1.16%);RhD(-)频率为0.46%,与大部分地区RhD(-)频率分布相比偏高;MN血型表型分布MN>N>M,基因频率M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区RhD阴性献血者血型抗原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西安地区1999年4月-2006年9月无偿献血62万4千人次,共鉴定出1215名RhD阴性和50名D(弱D)血型献血者,共献血1876次;2005年5月-2006年1月的225名RhD阴性献血者中筛查出13名D“型猷血者。我们结合ABO血型对这些献血员的其它Rh血型抗原加以鉴定和分类,并结合ABO血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掌握其分布规律,以便于指导对稀有Rh血型的保存和实用型稀有血型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ABO血型的分布.并探讨本地区Rh血型和ABO血型分布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Rh血型和ABO血型.并采用血型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选择汉族献血者进行ABO血型基因频率检测研究。结果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无偿献血者197438例ABO血型分布为0(36.26%)〉A(31.45%1〉B(24.14%)〉AB(8.15%)。其中187397例汉族献血者ABO血型分布0(36.27%)〉A(31.49%)〉B(24.11%)〉AB(8.13%),ABO基因频率:p(A)为0.2228,q(B)为0.1766,r(O)为0.6006;共确认RhD(-)660例,占0.35%;RhD抗原在O、A、B和AB血型中分布分别为99.66%,99.65%,99.63%和99.64%。结论ABO和Rh血型系统间无相关性,为独立遗传的两个血型系统是完全正确的:进一步了解南昌地区ABO血型分布的特点.为本地区科学管理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浮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规律,建立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以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输血安全。方法采用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87 000例无偿献血者血标本进行RhD血型鉴定,经初筛和确证试验为RhD阴性的血标本用抗-C、抗-c,抗-E、抗-e进行Rh血型抗原分型;并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资料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对确认为RhD阴性的血液分别制备成悬浮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普通冷冻血浆,冷沉淀,浓缩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并贮存及时应用于RhD阴性受血者。结果经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鉴定为RhD阴性献血者235例(0.27%),其中O型93例(39.57%),A型65例(27.66%),B型62例(26.38%),AB型15例(6.38%);Rh抗原表型为ccdee和Ccdee者占84.26%;5年来共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供应RhD阴性血液248 U,未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及产生同种抗体。结论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提供Rh血型抗原表型相配合献血者的血液,不仅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而且可以避免产生同种抗体,并提高血液输注的疗效;还可为云浮地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奉节县和巫山县地区无偿献血者RhD血型分布规律,建立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以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输血安全。方法采用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对2004年3月15日至2011年6月30日,共103例无偿献血者血标本进行RhD血型初筛和确认鉴定,并建立了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采用纸质记录,计算机管理系统记录,对资料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与献血者常保持联系和沟通,一旦医院需要和血站预约后,便和献血者进行联系,请他们来献血,邀请的献血者采用先近后远的原则,采集的血液经初复检合格后再发往所需的医疗机构。结果经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鉴定为RhD阴性献血者,7年间49 000人次,再次献血30%(49 000~14 700)初次献血者34 300人,共103例,占献血人次的3‰。其中O型43例(41.7%),A型28例(27.2%),B型24例(23.3%),AB型8例(7.70%);7年间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供血9 400mL,未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及产生同种抗体。结论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提供RhD血型抗原表型相配合献血者的血液,不仅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而且可以避免产生同种抗体,并提高血液输注的疗效;还可以为采供血辖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研究菏泽市ABO、RhD(-)血型分布特征。结果 24286例首次自愿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分布大致为A型占0.2659,B型占0.3235,O型占0.3271,AB型占0.0835;检出稀有B亚型3例,抗-M抗体两例;检出RhD(-)血型献血者102名,阴性率为0.42%,抗体筛选均阴性。结论 菏泽市ABO、RhD(-)血型人群分布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比例有一定差异,RhD(-)血型自愿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与相关文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型嵌合体的血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确认方法。方法 对4例医院输血科送检做ABO和RhD血型的患者,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毛细管离心分离新生红细胞、吸收试验、DTT处理凝集红细胞试验,同时对患者1的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患者1:ABO血型为AB/B型嵌合,Rh血型为RhCE基因嵌合;患者2:Rh血型为RhD基因嵌合;患者3:ABO血型为AB/B型嵌合,Rh血型为RhD基因嵌合;患者4:ABO血型为O/B型嵌合,Rh血型为RhCE基因嵌合。结论 在血型血清学上,排除患者有近期输血史,同时又不存在使患者抗原减弱的疾病情况下,ABO和Rh血型出现混合外观现象是其主要特征,实验人员可依据此怀疑患者是有血型嵌合体的可能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掌握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和Rh血型分布规律,满足无偿献血招募和临床安全输血的需要。方法收集2003~2010年间海南地区244 747名次汉族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和Rh血型分型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地区244 747名次汉族无偿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ABO亚型25例,检出率为0.010%;RhD阴性比率为0.34%,RhD阴性确认非阴性检出率为2.26%。结论海南地区汉族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ABO亚型检出率为0.010%,与上海地区0.015%ABO亚型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RhD阴性比率与中国汉族人群RhD阴性频率相吻合;RhD阴性确认非阴性检出率低于张家口地区。RhD阴性确认试验存在较大的漏检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盐水介质试管法(试管法),ABO正反定型/RhD定型卡(血型卡)和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LISS/Coombs卡)在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安全输血.方法 以血型卡、试管法和LISS/Coombs卡对24例ABO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型抗原、抗体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Rh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也是最主要的血型系统之一,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1,2]。对于RhD阴性患者,为保障其输血安全,需输注ABO同型RhD阴性血液。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者仅占0.2%~0.5%[3,4],常出现临床供应短缺现象。因此,检测献血者Rh  相似文献   

19.
推荐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行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只要求输血前试验常规检定ABO、RhD血型,而无需检定其他血型[1].只有在患者有不规则抗体,需要选择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血时,才会涉及其他血型.因此,临床输血中,一般只涉及ABO、RhD的疑难血型,不涉及其他血型系统的疑难血型.我们现仅就ABO疑难血型配血问题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驻马店地区献血者ABO血型鉴定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结果准确性,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比血型初筛与复检、正定与反定结果,对血型不符者采取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谱细胞等实验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82486例样本ABO血型不符41例,其中19例为初筛与复检正定不符,17例为人为因素导致;24例为复检正定与反定不符,17例为非特异性凝集,4例为特异性凝集,抗体减弱1例;抗原变化2例.结论:人为因素导致的血型初筛结果错误仍占较大比例,应加强责任心;对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应进行细致的鉴定,确认每个献血者的正确血型,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