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最佳透析模式。方法采用单盲法交叉设计对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分别采取三种透析模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超滤(UF)曲线HD、钠梯度HD、低温HD这三种透析模式对透析中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预防作用,但这三种透析模式之间两两比较的结果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透析中低血压首选钠梯度HD,其次是低温HD,最后是UF曲线HD。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预防方法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可调钠血液透析(HD)、超滤(UF)曲线HD、低温HD与常规HD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情况。方法:对经常出现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依次实施常规HD、可调钠HD、UF曲线HD和低温HD,每人每种方式实施4周,观察比较4种模式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出现低血压实施升压措施的情况。结果:可调钠HD组与UF曲线HD组、低温HD组与常规HD组(对照组)相比,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及出现低血压的护理干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避免了因升高血压而注入其他溶液增加的容量负荷,以及采取积极升压措施后血压仍不回升,而被迫终止透析的情况发生。结论:在体重增长、超滤率大致相等情况下,可调钠HD组、UF曲线HD组和低温HD组均能较好维持血容量,可显著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对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以及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分别对30例普通透析(HD)患者、20例血液滤过透析(HDF)患者透析前后以及22例HD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时和血压正常时血浆NO和ET-1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HD、HDF透析后血浆ET-1水平升高(P<0.05),血浆NO水平降低(P<0.05),这种变化以HDF为著。HD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时血浆NO浓度降低、ET-1升高,与血压正常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影响血浆ET-1与NO水平,HDF影响较HD大。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后血浆ET-1升高、NO降低。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HD)是治疗终末期尿毒症的重要治疗方法。HD治疗中可发生多种并发症,透析中低血压(IDH)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20%-40%,常使患者难以达到干体重,导致透析充分性降低和超滤困难,甚至诱发严重心律失常,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我院血液透析室对同一人群采用常规HD与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HD,观察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原因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的健康。这不仅影响HD治疗的顺利进行,且降低透析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其发生率文献报道为20%~40%,并随着透析患者的老年化及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对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崔龙  胡凤琪  秦永芳  袁海 《海南医学》2013,24(20):2986-298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透析性低血压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例透析低血压患者,HD与HDF各进行10次,每组均加用盐酸米多君.监测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每搏输出量(SV)、及发生低血压的例次,并检测每种透析治疗模式后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HDF+盐酸米多君组治疗后MAP、SV均较同时间点HD+盐酸米多君组显著增加(P<0.05),低血压发生例次显著降低(P<0.05),患者低血压症状评分较前降低.两种模式在治疗前及治疗后HR、Hb、TP、Alb、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联合盐酸米多君较单纯HD加盐酸米多君治疗对透析性低血压的防治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用不同透析模式对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透析中低血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HD)、血液灌流组(HP)、血液透析滤过组(HF),每组患者均为20例。观察三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血液透析对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不同血液透析后其中HD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组与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与HF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行HP与HF进行透析,其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透析中低血压(IDH)是指血液透析(HD)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症状性低血压,其发生率在20%~50%,尤其容易发生在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和心脏病患者[1].低温透析在常规血透中被证明是减少低血压发生的一种正当干涉,且简单、有用、经济.特别对于透析时易发生低血压、年龄超过55岁、低体表面积以及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低温透析显得更有利[2].我院血透中心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应用低温透析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广泛存在于人体肾上腺、血浆、心脏、肾、肺、脑等组织,有扩张血管、利尿、利钠、降低血压等作用.透析慢性低血压是指患者的收缩压持续低于100 mmHg,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危险性较高,也给透析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目的是观察ADM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慢性低血压患者中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超滤量不变的条件下,分时段适当地调整超滤率或结合可调钠低温血液透析(HD)对降低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16例血液透析超滤量在体重5%~10%之间并在常规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自身分组对照,随机分为常规常温组和调整不同时段超滤率结合可调钠低温透析组,观察两种模式下按分时段发生的低血压统计分析,以及观察两组低血压发生率、超滤耐受情况。结果低血压多发生在3、4小时时段,常规常温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调整超滤率结合可调钠低温透析组。调整不同时段超滤率结合可调钠低温透析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超滤耐受更强。结论血液透析中超滤量过多是发生低血压的关键,在合理超滤量确定后,控制好不同时段的超滤量,结合可调钠低温透析可以大大降低 HD 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蒙洁英 《华夏医学》2009,22(6):1170-1171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3O%[1],常导致HD不能顺利进行,影响透析效果,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并增加护理工作量.笔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8例186次维持性HD患者采用低温高钠透析对血压的影响,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中改善低血压发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超滤量不变的条件下,分时段适当地调整超滤翠或结合可调钠低温血液透析(HD皿)对降低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16例血液透析超滤量在体重5%~10%之间并在常规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自身分组对照,随机分为常规常温组和调整不同时段超滤率结合可调钠低温透析组,观察两种模式下按分时段发生的低血压统计分析,以及观察两组低血压发生率、超滤耐受情况。结果低血压多发生在3、4小时时段,常规常温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调整超滤率结合可调钠低温透析组。调整不同时段超滤率结合可调钠低温透析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超滤耐受更强。结论血液透析中超滤量过多是发生低血压的关键,在合理超滤量确定后,控制好不同时段的超滤量,结合可调钠低温透析可以大大降低HD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HD)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 )水平 ,观察低血压与血浆ADM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6例有慢性低血压的HD患者及 2 1例非低血压的HD患者、 2 0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 .结果 :HD低血压及非低血压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 0 1,P <0 .0 1) ,HD慢性低血压组血浆ADM显著高于非低血压组 (P <0. 0 5 ) ,HD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ADM水平与平均动脉压 (MAP)呈显著负相关 (r =- 0 . 4 4 ,P <0 . 0 1) .结论 :HD患者血浆ADM升高 ,其中慢性低血压的HD患者升高更明显 ,HD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ADM与MAP显著相关 ,说明血浆ADM参与了HD低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低血压影响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宗玉 《当代医学》2010,16(20):81-8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 56例稳定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行HD、前稀释HDF、后稀释HDF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中每小时治疗末时血压及低血压的次数。结果前稀释HDF组、后稀释HDF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HD组;前稀释HDF组在治疗末的平均动脉血压(MAP)高于后稀释HDF组。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前稀释血液透析效果优于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HD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一般状况相似的维持性HD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4例,一组行HD治疗,一组行HDF HD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观察β2-MG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HDF HD组β2一MG清除率明显高于HD组(P<0.05).HDF HD组透析后BMI、Hb、Alb明显高于HD组(P<0.05).HDF HD较HD可明显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心绞痛、皮肤瘙痒、肌肉痉挛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 HDF HD比HD疗效好,能明显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30例流行出出血热(EHF)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行血液透析(HD).旨在预防低血压发生和减少出血,改善ARF患者预后.方法 时30万国旗列患者在保证充足血容量的情况下,发生对利尿剂拮抗的少尿,无尿24h,即开始HD治疗.透析过程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钠少量首剂量加低分子右旋糖酐灌注血路管,预防低血压、减少出血.结果 通过此方法 行血液透析很少造成志者低血压和加重出血,其中25例痊愈、5例死亡、无因为并发脑出血和DIC.结论 早期或预防性HD可以改善AR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DH)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透析中低血压患者3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各组均为10例。比较三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后,治疗24周后测定血清血β2-微球蛋白(β2-MG)、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血浆白蛋白(ALB)。结果 (1)HDF+HD、HP+HD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2)与治疗前相比,首次治疗后HDF能降低血β2-MG水平(P<0.05);治疗24周后,HP+HD、HDF组均可降低血β2-MG浓度(P<0.05),且HP+HD组下降更明显(P<0.05)。首次治疗及治疗24周后,HD组均不能降低NT-pro BNP水平,而HDF、HP+HD组均能有效降低血NTpro BNP浓度(P<0.05)。首次治疗和治疗24周后3组患者AL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期3组患者ALB水平的差异亦不显著(P>0.05)。结论 HDF或HP+HD能有效降低MHD患者IDH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病人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终末期的透析病人更易出现低血压情况。发生透析性低血压往往表现出一些前驱症状,如头晕、焦虑、胸闷不适、冷汗、恶心、呕吐、心率增快,少数可无前驱症状,突然血压下降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压,血液透析(HD)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5%~50%,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若不及时发现,会导致心跳骤停。HD引起的低血压可定为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4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12kPa)以下。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青莲 《医学文选》2004,23(4):523-526
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心律失常和组织血液灌流不良,频发低血压加速终末期肾衰病人残存肾单位减少,且透析中低血压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和存活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目前的低血压有以下两种类型:(1)血透(HD)中发生的低血压,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  相似文献   

20.
张莉森 《大家健康》2013,(22):151-15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0例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高低钠序贯透析,注射促葡萄糖及氯化钠,低温HD治疗。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克,每周三次,疗程12周。结果:患者经治疗后透析中及透析后平均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例次明显减少发生率明显改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充左卡尼汀能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