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乳腺纤维腺瘤诊治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乳腺增生症诊疗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2015 ESMO原发性乳腺癌诊疗指南概要与解读(郑新宇,王秋丽)乳腺良性疾病诊治中的共识与争议(段学宁)乳腺良性增生性及高危病变病理学新认识(李挺)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自然病程较长,确诊依据病理学检查,处理方法包括随访观察和外科干预。目前国内外对纤维腺瘤的处理方法选择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编写《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期望能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1]。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概念、分类、诊断和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存在诸多分歧。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组织专家、学者对乳腺增生症的规范诊疗进行了多次讨论,初步达成以下专家共识。1命名与概念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ANDI)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BBD)~[2],本质上是由于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  相似文献   

4.
Mammotome微创旋切刀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附4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Mammotome微创旋切刀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用Mammotome微创旋切刀对45例各种乳腺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及治疗.结果45例中良性疾病42例,均用微创旋切刀切除,手术时间9~45 min,平均16 min,术后随访2~4个月,平均3.2月,未发现手术部位肿块复发,乳腺癌3例,中转行根治术,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Mammotome微创旋切刀在乳腺疾病诊治中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方法对我科1995年1月到2003年1月收治进行二次手术的34例乳腺良性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4例,以主诉伴或不伴有症状的局部肿块为最常见,再发是二次手术主要原因,以纤维囊性乳腺病最多见,其次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结论乳腺纤维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癌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有恶变可能,局部切除病变并长期随访对这类患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区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及各种乳腺病变尤其是乳腺癌的患病情况,为今后的妇女病防治重点及周期性筛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诊断标准,统一问卷。乳腺检查以手诊、超声检查、钼靶X线检查及病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查出乳腺增生13390例;乳腺纤维腺瘤551例;其他乳腺良性疾病1878例;乳腺癌癌前病变3例;乳腺癌4例;在研究职业与乳腺疾病的关系中发现,企事业单位职工患乳腺疾病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为公务员和老师,其他以及农民。结论通过开展乳腺癌普查工作,普及了乳腺癌知识,提高了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乳腺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外科手术起着先导和基础性作用,是良性疾病和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技术进步,以真空辅助旋切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和整形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使我们面临着一些新的外科操作的相关并发症.乳腺良性肿物的切除手术创伤小,个别可出现伤口血肿、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较少有严重并发症出现.本文主要对乳腺癌相关的外科诊疗操作的并发症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良性乳腺疾病较为常见。良性乳腺病(BBD)包括临床和病理的大范围的失调,是指乳腺的非恶性状态。然而,一直以来,乳腺的良性状态概念模糊,某些学者甚至将所有的良性乳腺病等同于纤维囊性病,这与乳腺癌的详细清晰的框架形成显著的对比。为了对乳腺的良性状态提供发病机理和失常程度的全面框架,同时对良性乳腺疾病进行评估和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容易误诊为乳腺癌的乳腺良性疾病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9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50例术前诊断为乳腺癌的乳腺良性疾病。结果 乳腺炎性疾病、纤维囊性增生或/和积乳囊肿、纤维腺病或/和某些纤维腺瘤均易误诊为乳腺癌;此类乳腺良性疾病扪诊的准确性显著低于乳腺钼靶摄片和彩超检查(P〈0.005)。结论 乳腺良性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赖于病史、乳腺扪诊及乳腺X线摄片和彩超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1例乳腺癌患者和3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及12例健康人血浆中VEGF-C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组织中c-erbB-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示,乳腺癌组血浆VEGF-C(P-VEGF-C)阳性表达率为63.93%,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月经状况、雌孕激素受体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乳腺癌组VEGF-C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VEGF-C的表达水平在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EGF-C与乳腺组织中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1)。提示乳腺癌患者血浆中VEGF-C表达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钼靶X线及Mammotome微创旋切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治应用。方法2002~2003年应用钼靶X线及Mammotome微创旋切诊治73例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钙化灶病人,钙化灶切除后行冰冻切片检查。结果73例中发现乳腺癌10例(占13.7%),良性乳腺病变63例(占86.3%)。结论应用钼靶X线及Mammotome微创旋切诊治乳腺疾病安全可靠,术中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是诊治乳腺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许多良性疾病与恶性疾病相关,或对病人产生疼痛、影响美观等负面影响。因此,许多良性乳腺疾病需要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可能留下永久性的裸露瘢痕、乳头乳晕功能障碍和泌乳障碍,而腔镜乳腺手术在治疗乳腺良性疾病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减少或避免上述问题。目前,绝大多数良性乳腺疾病的手术均可在腔镜下完成,例如:多发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巨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纤维上皮性肿瘤扩大切除术、乳腺炎病灶扩大切除术、乳房体积整复、男性乳腺全切除术、奥美定取出术等。乳腺腔镜手术的准备不同于其他内镜手术,其在技术上也有其独特的操作要点。此外,还应注意准确定位肿物和切缘,减少感染,及时处理术中意外出血和术后血清肿、脓肿,切除乳房肿物而不造成乳房局部凹陷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所谓"特殊类型乳腺癌"一般涵括了以组织病理定义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以及临床约定俗成但并无准确定义分类的部分乳腺癌。后者由于发病率低,缺少有针对性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因此,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在内的临床指南和诊治规范并未单独列出其诊治流程,临床往往出现认识上的误区。笔者认为,无论组织病理定义,还是临床约定俗成,都是以达到对疾病更为深刻的生物学认识为基本目的。而所谓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中绝大多数的个体化诊治原则与非特殊型乳腺癌并无违背。在此基础上参考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与预后评价相关的特殊性,综合分析生物学行为和疾病分期,以达到更为科学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良性肿块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仅北京地区乳腺癌发病达54/10万,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麦默通乳腺旋切治疗系统为乳腺良性肿块进行微创治疗及早期发现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在诊治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及超声诊断为乳腺良性病变的153例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在乳腺微创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153例患者中共切除352处病灶,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腺良性疾病,术后1~6月B超检查,均未发现残留乳腺病灶。结论:用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疾病具有操作简易、定位准确、安全,病灶可进行微创完整切除,并能获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又符合美学观点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手持式Mammotome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乳腺实质病灶的诊治价值及操作技巧。方法对81例87处乳腺病灶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结果所有病灶均成功切除。87处乳腺病灶中,70处为纤维腺瘤,6处为腺瘤样增生,8处乳腺增生,1处为重度不典型增生,1处为乳头状增生活跃,1处为乳腺癌。结论手持式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可有效治疗乳腺纤维瘤;能明确诊断可疑病灶,降低良性病变手术率。若为恶性可确定癌组织生物学特性并据此进行新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本研究探讨MS在乳腺疾病病人中的发生情况,及与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的乳腺疾病病人,检测并收集病人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脂、血糖和临床资料,比较其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病人中的差异。结果:共有2 816例病人,乳腺良性和恶性病人分别为1 500例和1 316例,其BMI分别为(22.8±3.1)和(23.4±3.2)(P=0.018);伴MS人数分别有131例(8.7%)和191例(14.5%)(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MS和肥胖等代谢紊乱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ENCOR旋切术在乳腺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创旋切术对4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结果:40例患者的75个乳腺肿块被准确、完全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术后每3~6个月复查见切口小而隐蔽,瘢痕不明显,乳腺外形及皮肤感觉正常,超声未发现病灶残留、复发。结论:微创旋切术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安全、高效、符合美学观点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乳管镜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常见症状之一,多种乳腺的良恶性疾病均可表现为乳头溢液,发生率约3%~8%[1].常规乳腺检查时发现约10%的妇女存在乳头溢液[2].除全身性疾病、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多数溢液为乳腺本身病变所致.其中,约35%~48%的患者病因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4%~10.7%的乳腺癌病人出现乳头溢液,我院资料为3.7%.在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病例中乳腺癌占6%~18%;X线乳腺钼靶摄片阴性的乳头溢液病例中乳腺癌约占10%.多年来,针对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仍然主要为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选择性导管造影,但其诊断率低,不能直观反映病变情况,也不能提供有效帮助,因而需进一步手术活检以明确诊断.即使乳腺外科专家,对此类疾病的正确诊治也颇为困惑和倍感棘手.因此,寻找创伤小、病因诊断率高以及对治疗有帮助的直视下诊治手段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乳管镜应运而生,其临床应用基本上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威海地区30岁以上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乳腺疾病与各种发病因素的关系,为乳腺疾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08年3月进行乳腺普查的3 246例威海女性,将其按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进行分组,分析3种乳腺疾病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初潮年龄、哺乳史、饮食习惯及职业的关系。结果: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44.30%、9.67%和0.15%。乳腺增生症及乳腺纤维腺癌低年龄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P〈0.05)。初潮年龄早、无哺乳史、偏荤饮食及无固定职业者乳腺增生症发病率高(P〈0.05)。乳腺纤维腺瘤发病率与初潮年龄、哺乳史无关(P〉0.05),偏荤饮食者及教师发病率高(P〈0.05)。乳腺癌发病率与以上因素无关(P〉0.05)。结论:乳腺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变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使广大妇女远离乳腺疾病,甚至远离乳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