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志贺氏菌除引起肠道感染外,有时还可引起肠外症状或感染。本文报道1例患儿由宋内氏志贺氏菌引起的化脓性髋关节炎。 患儿男,19月龄,因左腿疼痛1天,拒绝走路及发烧入院。1周前患过感冒和腹泻,未经治疗而消失。入院检查:营养良好,中毒貌,体温38.5℃,心率128次/分,呼吸44次/分,血压103/75mmHg,左髋关节处有发热、运动有剧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8g/dl、红细胞压积40.9%、白细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情况及对12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细菌经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确诊的95株铜绿假单胞菌,记录其感染部位,标本来源,采用GNS-QB卡的12种药物进行耐药性统计分析. 结果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7株(70.5%)来自于上呼吸道(痰液及咽拭),其次是伤口分泌物21株(22.1%);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具有较高的敏感率.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上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应引起临床与实验室人员的重视,选择敏感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凯 《现代预防医学》2014,(21):3999-4001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类型、临床分布特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共93株,痰液标本占70.97%,其他各种标本占29.03%;菌株分布于多个病区,其中神经外科占33.33%,重症监护病房占22.58%;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氟哌酸、左氧氟沙星及泰能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呼吸道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神经外科、ICU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性,应及时检测和掌握区域性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中的代表菌种。因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溶性兰绿色的色素,在被感染的伤口上产生绿色的脓液,故称铜绿假单胞。从此例患者血中培养的细菌菌落似水滴状,生化反应符合铜绿假单胞菌,故称水滴状铜绿假单胞菌。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岁。因近半年来反复发热、咳嗽、轻度腹泻,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度我院分离出的16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基本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院2010年度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8.95%,居本年度检出病原菌的首位;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检出的主要科室是呼吸科。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分别为8.6%、16.7%、19.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情况严重,应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多药耐药菌(MDRMs)的分布与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6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进行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以发生MDRMs24例为病例组,以敏感菌感染3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6例患者糖尿病足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阳性56例,阳性率为58.33%,MDRMs阳性者24例占42.86%,32例为敏感菌占61.14%;病例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6株,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分别占47.22%、27.78%、16.67%;主要MDRMs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对美罗培南相对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及肠杆菌科对氨曲南相对敏感;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合并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因同一伤口住院>2次/年是引起MDR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合并MDRMs感染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多见,对多种头孢类药物普遍耐药,存在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合并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因同一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是导致MDRMs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趋势,为临床治疗和控制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1年1月-2013年12月某三甲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及其对临床常用的20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并对它们的耐药性及其变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5%、13.7%、15.2%,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8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1.1%、66.7%、74.5%,呈现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并日趋严重,多重耐药的情况正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能够引起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住院时间超过2周,机械通气并超过1周,中心静脉置管并超过1周和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多重耐药组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卡拉维酸等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是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且持续时间超过1周和中心静脉置管且持续时间超过1周;临床治疗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1998~2007年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动态变迁,为临床治疗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0年中医院感染患者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751株,标本来源以痰、创口分泌物和尿为主;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老年科(26.8%)、重症监护病房(18.6%);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2005年前有逐年增高趋势,2005年后有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总耐药率为22.6%、23.9%、26.9%,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总耐药率分别为31.4%、33.6%、33.7%、36.9%、39.0%、40.0%、63.1%;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18株.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严重,治疗棘手,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医院分离的22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基本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2.83%,居第2位;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检出的主要科室是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是老年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该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分别为20.96%、17.90%、10.9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结论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和耐药性的监测,以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和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并发不同部位感染,且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整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28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50株占21.93%。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达到90.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为14.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格拉斯哥评分、留置导尿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一定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类型,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对应的防治方案,以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医院监测控制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同顾分析,并记录其感染部位、标本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性,1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为90.4%,其他是亚胺培南为87.2%、氨曲南为69.2%等.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与实验人员的重视,临床用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了解基层医院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E)引起的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控制医院感染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医院感染病例的选择、录入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感染细菌的标本采集、细菌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卫生部编写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评价采用WHO和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所有数据的处理采用WHONET5.3-5.5软件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年龄>70岁,占85.2%;283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占50.6%、泌尿道占19.4%、皮肤黏膜感染占12.0%;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耐药率<15.0%的抗菌药物是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结论 老年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概率很高,而且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益增强,检验科应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加强监控措施,提高病原学检测水平,预防与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医院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老年患者感染的338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细菌感染标本的无菌取材、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种型鉴定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评价采用WHO和CLSI推荐的K-B法和最新折点进行;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4-5.5软件分析。结果 338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3.0%和20.7%;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好发年龄>70岁,占86.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1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检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9株,检出率为8.6%。结论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概率很高,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检验科应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联手,加强跟踪监测措施,以预防与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15.
鼻疽假单胞菌足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人类感染少见,我科在一外伤后感染患者的分泌物中分离到该菌,现报道如下. 1 病例 患者,男,65岁.因右手中指外伤后红肿、疼痛4 d,发热2 d于2009年2月19日入院.  相似文献   

16.
血液系统一、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或有弥散性红斑 (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3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 ,发热 >3 8℃ ,局部有压痛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病原学诊断 导管尖端培养和 (或 )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 :(1 )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 5 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 ,细菌菌数≥ 1 5CFU/平板即为阳性。 (2 )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 ,细菌菌数≥ 1 0 0 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儿男,7个月,15 d前出现左小腿后侧皮肤红疹,家长未予注意.5 d后左小腿皮疹范围较前明显扩大且右小腿、颜面部、前躯干及右上肢出现同样性质皮疹,伴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5 ℃~39.0 ℃)、双下肢肿胀和少尿.就诊于本院儿科并入院治疗.入院后体温38.6 ℃,呼吸36次/分,患儿神志欠清,三凹征阳性,双下肢红肿明显,伴有发热,双下肢远端皮温低.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25.1×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 %,淋巴细胞百分比20 %,单核细胞百分比18 %).肝功能检查:总蛋白42.6 g/L,白蛋白20.5 g/L.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血培养,3 d后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双下肢切开减张等处置.入院2 d后复查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3 d后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入院经治疗10 d后患儿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8.0 ℃~39.3 ℃),呼吸急促及少尿未见好转(具体尿量不详),且出现下腹部、双髂部、双下肢多处皮肤坏死以及进行性腹胀,遂转入本院烧伤外科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情况并对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铜绿假单胞菌550株,用血清凝集试验分析其院内感染情况同时进行耐药性分析,对亚胺培南耐药者采用EDTA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酶β-内酰胺酶(MBL)。结果 550株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以G、E、B型为主,分别占26.2%(144/550)、14.4%(79/550)、13.5%(74/550)。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有45株,产MBL有16株占2.9%(11/550)。结论禅城区中心医院两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以G、E、B型为主。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易引起院内感染,必须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防止产MBL的铜绿假单胞菌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19.
方金艳 《现代保健》2009,(11):106-106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在脓汁、呼吸道及分泌物中所占比例较高,及时准确地检出对临床治疗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临床分离假单胞菌属中荧光假单胞菌DNA同源群中的一种。该菌在普通琼脂和SS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在临床标本中,培养出现多种形态菌落。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检测患者分泌物细菌巾,铜绿假单胞菌占有很大比例,下面将笔者所在医院常见铜绿假单胞菌50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0岁,因发热、面部红斑2个月,1988年4月13日入院。病初觉乏力,食欲不振,时有恶心,颜面及两下肢末端出现暗红色皮疹,膝肘腕等关节疼痛,无红肿。发热多于下午,最高39℃。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体检: T37.8℃,P100次/分,消瘦,面色稍晦暗,皮肤巩膜无黄染,两颊蝶形红斑。全身散布充血性红斑,四肢末端较多,无搔痒,心肺(一),肝右肋下3cm.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