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对钛种植体-羟基磷灰石(Ti-HA)在早期修复下颌骨缺损中与骨结合的界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和X线能谱观察分析。通过对9只健康狗下颌骨缺损区植入Ti-HA2、6及12周后Ti-HA/宿主骨界面及Ti/HA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和X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Ti-HA植入骨缺损区,不引起正常的骨矿化过程改变,与宿主骨形成骨性结合;Ti/HA界面有新骨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和X线能谱分析在研究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骨形成蛋白(BMP)促进钛种植体(Ti)植入产疗颌骨后种植体与宿主骨间界面的骨结合作用。方法 16只经过60Gy^60Co照射下颌骨后6个月的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8只植入BMP-Ti复合型种植体为实验组,8只植入Ti种植体作为对照组。于植入术后2、4、8周和12周对种植体-宿主骨界面进行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分析观察。结果 实验组植入界面新骨生成较对照组早。12周时,实验组植入界面呈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carbonfiberreinforcedcarbon,C/C)与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复合形成新型种植体(CCH),研究它们与骨结合界面的性质,为开发新型种植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C/C和CCH种植体植入14只兔胫骨内,分别于术后4、8、16周处死动物。对种植体骨界面作扫描电镜观察、X线能谱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16周时C/C、CCH与植床骨组织结合紧密,未见胶原纤维,CCH孔内的HA部分被吸收,有骨组织长入。X线能谱结果表明C/C、CCH种植骨界面处有Ca、P元素的富集。结论:C/C、CCH与骨形成骨性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种脱钙骨颗粒(HDGB)与天然型无机骨(NNB)复合植入下颌骨缺损后的修复过程、成骨能力及免疫排异反应,比较这种复合材料与NNB的差异。方法:将18只中国白兔下2颌骨造成缺损,分别植入HDGB/NNB与NNB,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取材,进行X线摄片、组织学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BDG/NNB组出现较强烈的免疫排异反应,新骨形成极少。NNB组术后4周已有新骨出现于缺损区,20周骨缺损完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修复家兔桡骨缺损,扫描电镜观察新骨形成并用X线衍射能谱分析新骨形成界面钙、磷、硫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36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成3组,均造成双侧桡骨外侧中1/3段长8 mm,宽2 mm,深1 mm的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纤维蛋白胶与BMP-2的复合物对骨缺损进行修复;对照组:在骨缺损区单独植入纤维蛋白胶进行修复;空白组:骨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骨缺损自然愈合.于术后2周、4周、8周分期处死动物,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X线衍射能谱分析钙、磷、硫含量.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成骨活跃程度、骨愈合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X线衍射能谱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新骨生成界面的Ca、P含量旱增加趋势,S含量旱减少趋势.术后第2、4周各组的Ca、P和S元素的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8周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纤维蛋白胶/BMP-2复合物能够促进早期成骨,促进骨缺损区骨组织的再生和钙化,加速骨缺损的愈合.钙、磷、硫元素的动态变化基本可反映出新骨形成界面愈合的基本进程.  相似文献   

6.
曾小凡  陈治清 《海南医学》1999,10(2):126-127
在家犬的下颌骨分别植入单纯植酸钙镁、HAP复合并作空白对照。采用常规组织学、X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线能谱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植酸钙镁具有生物相容性。在材料和组织间不存在纤维分隔,其体内吸收速度和组织长入速度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在植入初期,效果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淫羊藿苷与固邦人工骨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的缺损区.分别在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现察、X线检测、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以及新骨的形成观察.结果:时间点大体观察、X线、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及新骨的形成,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具有明显加速颜面部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子材料和种植体同期植入缺损区进行同步骨缺损修复和牙列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以4只杂种狗为研究对象,制备下颌骨长约2.5cm的缺损的动物模型(保留下颌骨下缘),将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酯)植入骨缺损,同时将牙种植体植入骨水泥中并调整长轴方向,立即关闭术创。至术后3个月摄X线片,然后处死动物,局部巨检以了解骨水泥同骨组织的结合情况,并制备骨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以了解植入材料周边骨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植入材料的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X线检查见骨缺损区充满骨水泥,骨水泥周边的骨小梁清晰,未见骨吸收或炎症表现,形成良好的骨-骨水泥界面,种植体则依赖其表面的螺纹结构与骨水泥间紧密的机械性嵌合而牢固的成为一体,植入的骨水泥块与周边天然骨结合紧密,无松动现象。植入材料周边局部脱钙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见骨结构正常,同时骨-骨水泥界有新骨形成。结论:骨水泥作为颌骨修复替代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用离子镀技术在金属钛表面镀上一层氮化钛薄膜,制成氮化钛—钛复合体,并以纯钛及医用不锈钢作对照,植入12条狗的下颌骨内。经X线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氮化钛—钛复合体及纯钛形成骨整合及纤维骨整合界面,均可作为种植材料。氮化钛—钛复合体新骨生成启动早,成骨活跃,骨性结合界面形成早。  相似文献   

10.
家兔骨生长诱导修复腭裂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评价牛骨形成蛋白(bBMP)-白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材料修复腭裂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家兔腭骨缺损模型,将固化的bFGF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区,通过其骨诱导作用,诱导新骨生成,修复骨缺损。经X线、组织学观察和钙含量测定。结果 bBMP-白蛋白-bFGF有很强的骨诱导作用,可以诱导骨形成、实验组与对照组X线骨修复分数评估分别为12分,0分,组织学检查实验组骨修复完成,  相似文献   

11.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对假体-骨界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an MN  Tang TT  Zhu ZA  Zhou XS  Jia QW  Yu CF  Lou JR  Dai KR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21-1525
目的观察假体周围骨缺损重建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治疗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影响。方法14条成年Beagle犬,于双侧股骨外髁造成横向骨缺损,植入光滑面钛合金假体后保持假体周围3mm骨缺损。共28侧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2侧),缺损区未行处理;其余分3组为无细胞组(8侧)、细胞组(8侧)和基因组(10侧),采用压缩植骨技术重建股骨髁假体周围骨缺损,分别植入犬异体冻干骨、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冻干骨以及复合转BMP2基因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冻干骨。通过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评估假体骨界面的愈合和整合。结果术后6周,基因组假体表面明显较多的新骨沉积,可见散在的假体与新骨间点状接触,假体骨接触率(BIC)达10%左右,而空白对照组、无细胞组和细胞组界面为厚薄不一的软组织,BIC为0;12周时,空白对照组界面仍是较厚的软组织,无细胞组和细胞组的界面主要为结缔组织纤维膜,少量点状骨接触,BIC均未超过10%,基因组的假体骨界面主要为骨组织,假体骨界面可见连续性骨接触,部分BIC达50%,远高于前两组(39.2±7.5比8.4±1.3、7.2±1.5,均P<0.01)。各组的界面推出强度随时间增加,基因组的强度在各个时间段均远高于前两组(1.40±0.22比0.09±0.04、0.08±0.04,均P<0.01)。结论BMP2基因治疗可明显提高假体骨界面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性化钛模板在兔上颌牙槽骨缺损区即刻牙种植后对其周围垂直向骨增量的作用。方法 将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6侧上颌牙槽骨随机分为实验组(8侧)和对照组(8侧)。全麻下拔除2个上颌前磨牙,制作5 mm×10 mm牙槽骨缺损,植入直径2 mm,长8 mm的螺纹钛种植体3 mm,周围植入nHAC,实验组覆盖个性化钛模板,微螺钉固定,对照组不覆盖。术后4周及8周时观察2组种植体周围新骨高度扩增情况,了解X线照片及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染色牙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结果 术后4周和8周时,大体标本、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染色及X线片均显示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良好,但覆盖个性化钛模板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增加较对照组多。 结论 个性化钛模板具有屏障功能和支撑作用,对种植体周围缺损区可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有利于兔上颌牙槽骨高度的扩增。  相似文献   

13.
BindingmechanismofinterfaceofporouscoatedtitaniumalloyprosthesesZouHongen(邹宏思);YeJun(叶军);TangNongxuan(唐农轩);YuanCunhua(袁存华)(De...  相似文献   

14.
微孔人工假体界面“捆绑”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宏恩  叶军 《医学争鸣》1995,16(5):338-341
  相似文献   

15.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即刻加载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即刻负载的稳定性. 方法 以两只绵羊作为实验动物,分别于两侧下颌骨各植入4枚微螺钉种植体,共计16枚,随机选择一侧即刻加力200 g为实验组,对侧不加力为对照组,通过测量种植钉-骨界面的剪切力,评价即刻负载对支抗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 实验组种植体的剪切力平均137.53 N,对照组种植体的平均161.48N,两组剪切力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中随着载荷的增加种植体颈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 结论 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前提下适当力值的即刻加载不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定,可以满足正畸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丽  范晓枫  魏娜  王芳  魏乐 《海南医学》2012,23(14):24-25
目的研究碱热处理粗糙钛种植支抗表面对钛种植支抗骨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从界面生物力学角度证实碱热处理钛表面在钛种植支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将粗糙表面钛种植支抗与碱热处理粗糙钛种植支抗随机植入兔两侧上颌颌骨内,分别于植入后2周、4周、10周取材,Instron电子拉伸试验机检测种植体骨界面的剪切强度。结果碱热处理组骨界面剪切强度明显高于粗糙组,约高出3倍,且植入2周即已获得超出粗糙组4周所能达到的最大强度。结论碱热处理钛表面所获得的粗糙表面可以大大地提高种植支抗骨结合界面的剪切强度,有助于临床正畸治疗种植支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微孔钛与骨界面疲劳损伤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邹宏恩  叶军 《医学争鸣》1997,18(4):313-315
观察微孔涂层假体与骨界面疲劳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微孔涂层的钛合金假体植入犬股骨近侧,4,8周后取标本,干燥,在配置产皮劳台的扫描电镜下动态观察在周胶变载吓界面损伤机理。结论:微孔内骨组织改建状态对于界面疲劳损伤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应用于即刻垢骨界面形成。方法:将Ti75种植体植入犬新鲜拔牙创,左侧置GTR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12周组织切片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GTR技术能促进骨再生及完全性融合。结论:GTR技术是提高即刻种植成功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动物体内促组织工程骨成骨及血管化手段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能否修复大动物大段负重骨骨缺损,筋膜瓣能否及如何促进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及血管化的过程。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作为空白组,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肌缺损,缺损内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检查、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27只中国青山羊根据骨缺损植入物的不同分为3组:单纯材料组(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P)、组织工程骨组(CHAP 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BMSc)、筋膜瓣组(筋膜包裹CHAP 经诱导分化的BMSc)。组织工程骨组和筋膜瓣组分别取9只山羊的BMSc体外进行诱导分化,之后与CHAP复合。制备皮下带蒂深筋膜瓣。各组按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植入到骨缺损内。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组织学(V-G染色)检查,12周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术后各项检查结果表明,空白组山羊胫骨2cm的骨缺损是其自身无法修复的,因此是一个理想的骨缺损模型。单纯材料组未能修复骨缺损,仅表现出一个缓慢的爬行替代过程;组织工程骨组可基本修复骨缺损,在成骨质量和血管化过程方面表现出较理想的结果;筋膜瓣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为满意,成骨质量和血管化程度亦高于组织工程骨组。结论:山羊胫骨2cm缺损模型不能自主成骨,符合骨组织工程实验的要求。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的能力。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成骨的作用是通过其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这一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陆学伟 《黑龙江医学》2004,28(8):614-615
目的 应用天然无机牛骨Bio -oss结合自体骨修复拔牙后即刻种植中的骨缺损 ,解决种植区的骨量不足问题。方法 在种植术中将Bio -oss和自体骨混合物充填在拔牙后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 ,6~ 9个月后进行 2期手术。暴露骨缺损区 ,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其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2期手术时发现骨缺损区都获得了高水平的新骨形成 ,术后负重 8~ 4 0个月的跟踪随访 ,结果显示 5 4颗植入骨缺损区的种植体 ,有 2颗脱落 ,种植体存活率达 96 %。结论 Bio -oss与自体骨联合应用于拔牙后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可以成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 ,重建缺损的骨组织 ,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