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克洪  孙建伟  胡晓华 《新中医》2019,51(10):13-16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对抑郁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43,Cx43)的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中药组4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以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ility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各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对各组大鼠糖水消耗情况、旷场实验指标变化情况、大脑皮质神经阻滞细胞损伤情况及大脑皮质GFAP、Cx43表达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水平及垂直活动均明显减少,但神经损伤总评分、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GFAP、Cx43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及中药组大鼠2组糖水消耗量、水平及垂直活动均明显增多,神经损伤总评分、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GFAP、Cx43表达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与氟西汀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酸枣仁汤可显著减轻抑郁大鼠糖水消耗量及大鼠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减弱其自主活动,并降低其GFAP、Cx43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SCF、足三里穴局部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进行艾灸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旁开对照点,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胃窦SCF及穴位、穴位旁开对照点局部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SCF及穴区局部Cx4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穴位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艾灸非穴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艾灸非穴组相比,艾灸穴位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艾灸干预能够显著升高FD大鼠胃窦SCF及足三里局部Cx43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胃动力,调节胃肠道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SZRD)对抑郁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SZRD 15g·kg~(-1)组、SZRD 3.75g·kg~(-1)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观察大鼠糖水消耗、旷场实验指标的变化;HE染色检测大脑皮质神经组织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脑皮质GFAP和Cx4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水平和垂直活动明显减少(P0.05),神经损伤总评分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Cx43表达增强(P0.05),SZRD干预后GFAP和Cx43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P0.05),SZRD 15g·kg~(-1)组作用与氟西汀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ZRD能增加CUMS抑郁大鼠糖水消耗量和自主活动,减轻CUMS抑郁大鼠神经细胞损伤,降低CUMS抑郁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Cx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阳明经穴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及改善AR情感反应可能的作用环节。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R模型组及艾灸阳明经穴组(艾灸组),每组各10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观察大鼠鼻部症状以及躯体行为学的改变来评估情感变化;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sIgE)、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IFN-γ)含量;分离大鼠脑海马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肽P物质(SP)、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小胶质细胞(OX-42)的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R模型组大鼠搔鼻、流涕次数明显增多,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鼻黏膜上皮破坏明显,纤毛脱落,腺体增生及水肿,黏膜上皮深面固有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血清sIgE、IL-4含量升高(P<0.01)、IFN-γ含量下降(P<0.01),SP、GFAP、OX-4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AR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搔鼻、流涕频次明显减少,行为学评分改善(P<0.05);鼻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背根神经节(DRG)内卫星胶质细胞(SGCs)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术后痛或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沿大鼠颈正中线做一纵行切口并反复分离刺激,制作甲状腺区切口痛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1次/d,连续3d。检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脊髓颈(C)2-C 6DRGs内SGCs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onnexin 43(Cx 43)免疫荧光强度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Cx 43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颈部的热痛阈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大鼠热痛阈均较模型组和足三里-阳陵泉组显著延长(P0.05)。DRGs内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在模型组均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后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表达水平和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扶突组IL-1β、TNF-α与合谷-内关组IL-6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除IL-1β、TNF-αmRNA外,多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扶突""合谷-内关"穴可缓解大鼠颈部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 2-C 6DRGs内SGCs活性,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弱SGCs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散偏汤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硝酸甘油,10 mg·kg-1)、利扎曲坦组(0.89 mg·kg-1)、加味散偏汤高、中、低剂量组(12.96、6.48、3.24 g·kg-1)。腹腔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测试大鼠眼眶和足底痛觉敏感[机械痛阈值(MPT)]行为学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核(TNC)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TNC区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iNOS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TNC区iNOS、p38 MAPK和IL-1β mRNA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水提物及3个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对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丘脑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水提物(800 mg·kg-1)、总生物碱组(44 mg·kg-1)、总黄酮组(50 mg·kg-1)、总环烯醚萜组(80 mg·kg-1),连续ig给药7 d,每天给药1次。HE染色观察丘脑病理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丘脑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法检测丘脑谷氨酸脱羧酶(GAD65)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结果:中动脉栓塞7 d大鼠丘脑部分神经元变性,和假手术组相比,丘脑Glu,GABA含量降低(P<0.05),GAD65表达减弱(P<0.05),GFAP,Cx43表达增强(P<0.01)。黄连解毒汤水提取物及3个部位均可不同程度减轻丘脑神经元变性程度。总黄酮可明显上调丘脑GAD65表达,降低GFAP,Cx43蛋白表达,差异较模型组明显(P<0.01),促进丘脑Glu,GABA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黄连解毒汤水提取物、总生物碱组、总环烯醚萜组大鼠丘脑Cx4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上调(P<0.01),水提物组大鼠GAD65表达也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黄连解毒汤水提取物、总生物碱组、总环烯醚萜组大鼠丘脑GFAP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没有显著性差异,GABA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中动脉栓塞后,丘脑可出现神经细胞变性,递质氨基酸含量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GFAP,Cx43蛋白表达异常。黄连解毒汤总黄酮可减轻脑缺血后丘脑神经细胞损伤,其作用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调节GFAP,GAD65蛋白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T)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血清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效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28dCRS结合孤养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印堂"和双侧"三阴交"穴20min,氟西汀组予以氟西汀灌胃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8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海马、前额叶皮层GFAP及血清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较空白组均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海马中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氟西汀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可能是通过调节CRS抑郁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AST中GFAP的表达,改善海马、前额叶皮层AST的功能,并增加血清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谷氨酸(Glu)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用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法向大鼠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偏侧PD大鼠旋转模型。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穴,每次30min,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行为学测试观察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运用HPLC荧光法检测纹状体Glu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纹状体Cx 43蛋白活性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大鼠治疗后旋转行为较治疗前及模型组改善明显(P0.01,P0.05)。模型组大鼠Cx43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Cx 4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Glu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够抑制纹状体Cx 43的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Glu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方氏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方氏头针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方氏头针组针刺头部"倒脏上焦"(双侧)、"记忆"(双侧)、"思维"穴,每日1次。10d后,应用Morris智能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与抑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目,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抑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及2min内首次跨越原象限平台的时间比较,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方氏头针组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2min内跨越原象限平台次数比较,模型组明显少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方氏头针组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 1区GFAP/Bcl-2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方氏头针组GFAP/Bcl-2共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高,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方氏头针可显著上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从而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基础上艾灸、埋线、针刺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行为学、鼻黏膜炎性反应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刺灸方法的增效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注组、穴注加艾灸组、穴注加埋线组、穴注加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模型。穴位注射组于“印堂”“迎香”进行穴位注射,隔3 d治疗1次,共4次。穴注加艾灸组、穴注加埋线组、穴注加针刺组均在穴位注射基础上于“肺俞”“足三里”分别进行温和灸、埋线、针刺治疗,温和灸和针刺每日1次,共14次,埋线每周1次,共2次。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进行症状积分评定,HE染色法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鼻黏膜组织IFN-γ和IL-4阳性细胞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症状积分和鼻黏膜IL-4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鼻黏膜IFN-γ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症状积分和鼻黏膜IL-4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鼻黏膜IFN-γ阳性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阳明经穴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最轻持续性炎症(MPI)状态的调节,探索其改善AR发作期的症状及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艾灸阳明经穴组(20只)和鼻用激素组(10只)。对除空白组外的其余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联合滴鼻强化致敏制备MPI期AR模型,艾灸阳明经穴组及鼻用激素组进入MPI维持阶段后7d(致敏第43天)分别进行干预,艾灸阳明经穴组取手、足阳明经之迎香(双)、足三里(双)穴,鼻用激素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滴鼻,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均干预2个疗程。对空白组、模型组、艾灸阳明经穴组进行行为学评分,检测艾灸阳明经穴组、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改变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水平。艾灸阳明经穴组及鼻用激素组继续采用卵清蛋白滴鼻激发速发相反应,2周后评估2组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MPI期干预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喷嚏、流涕次数增多,行为学评分升高(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Th 2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束缚+冷水游泳的复合应激法制备CFS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关元""足三里"(双)穴,2个疗程(7d为1个疗程,1次/d,共14次)后,测量其体质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h 1(γ-干扰素,IFN-γ)和Th 2(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清IFN-γ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IFN-γ/IL-4比值下降(均P0.01);针刺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血清IFN-γ含量较模型组升高,IFN-γ/IL-4比值上升(P0.01,P0.05)。结论:针刺可调节CFS大鼠Th 1/Th 2失衡,可能是针刺治疗CFS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建  龙建飞  邹海艳  张秋霞  赵晖  王蕾  张楠  边宝林  赵海誉 《中草药》2014,45(13):1876-1882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水提物及其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对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水提物组(800 mg/kg)、总生物碱组(44 mg/kg)、总黄酮组(50 mg/kg)、总环烯醚萜组(80 mg/kg),连续ig给药7 d,每天给药1次。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FAP/Cx43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x43表达;实时RT-PCR检测Cx43基因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数目减少,GFAP、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黄连解毒汤水提物及其3个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均可增加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数目(P<0.05、0.01);降低缺血半暗带区GFAP及Cx43基因、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黄连解毒汤水提物及其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干预Cx43表达,保护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自闭症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及对前额叶皮层缝隙连接相关蛋白(CX)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长强"穴改善自闭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孕鼠予以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后所产子代,经睁眼试验、游泳试验筛选后,确定为自闭症大鼠模型,随机挑选30只,分为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Wistar大鼠子代随机挑选10只作为空白组。长强组针刺"长强",每次1min,10d为1个疗程,干预3个疗程;非穴组取胁下非经非穴点针刺。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CX 43、CX 32、CX 36蛋白的表达。结果:自闭症模型组幼鼠睁眼时间在出生后14d(PN 14)、PN 15、PN 16较空白组晚(P0.05),游泳能力在PN 13和PN 15时较空白组低下(P0.05)。治疗前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及平均速度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长强组较模型组及非穴组明显改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X 43、CX32、CX 36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长强组CX 43、CX 32、CX 36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长强"穴能通过提高前额叶皮层CX 43、CX 32、CX 36蛋白的表达来改善自闭症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三焦经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脑组织G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针刺三焦经穴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脑干组织G蛋白α亚基含量的变化。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硝酸甘油 (10mg/kg)建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 ,运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检测脑干组织Gia和Gsa的含量。结果 针刺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脑干组织中Gsa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Gi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Gsa/Gia蛋白比值降低。结论 偏头痛发作可能与大鼠脑干组织G蛋白信号转导系统功能障碍有关。针刺三焦经穴治疗偏头痛可能是通过介导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卢峻  金树英  包伍叶  户丽  梁佳  图娅 《中医杂志》2014,(15):1323-1326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内关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氟西汀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28天慢性不可预知的应激方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在造模同时针刺组选取百会、内关穴针刺10min,隔日1次,共28天;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0 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不干预。分别采用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和GFAP在额叶皮层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形态萎缩,模型组额叶皮层GFAP mRNA表达、GFAP积分光密度值(IOD)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明显改善,GFAP mRNA表达、GFAP IOD值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百会、内关穴可能通过上调额叶皮层GFAP表达,改善慢性应激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穴位和非穴位对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针刺组,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直接用空气栓塞法处死;针刺组大鼠选上肢"内关"穴,下肢"后三里"即"足三里"穴,背部"大椎"穴和腹部"关元"穴,对以上穴位、穴位旁1cm处及爪部"涌泉"穴,行手针针刺,留针30min后,空气栓塞处死。固定后,取两组大鼠穴位处及穴位旁开1cm处的组织块,涌泉穴只取穴位处,冰冻切片。采用Cx43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染色。结果:两组大鼠各穴位处Cx4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穴位旁(均P<0.01);针刺组穴位处Cx4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穴位处(均P<0.01)。结论:穴位和非穴位之间Cx43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穴位确实存在且有其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评估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假手术组只开骨窗,不进行模型制备;模型组和针刺组制备TBI模型;针刺组造模后即接受针刺治疗,每日1次。术后6 h、1 d、3 d、5 d 4个时间点每组均随机选出10只大鼠进行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和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m NSS)评分观察与检测。结果相较假手术组,模型组6 h即检测到血清GFAP和S-100B蛋白水平升高(P0.01)。伤后6 h、1 d检测发现针刺组GFAP水平比同期模型组降低(P0.05),伤后6 h、1 d、3 d检测发现针刺组S-100B蛋白水平比同期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4个检测时间点上,模型组大鼠m NSS评分均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针刺组评分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 TBI早期采用针刺干预可明显减轻大鼠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荧光双重标记Cx43在大鼠“足三里”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大鼠“足三里”穴的表达及其与穴位、经络的可能关系。方法: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非针刺组、针刺组,每组10只。应用荧光双重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成年大鼠皮肤肌肉组织的Cx43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皮肤肌肉组织中Cx43主要在表皮上皮细胞、皮下筋膜的肥大细胞中表达;非针刺组中穴位处Cx43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经非穴处,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针刺后Cx43表达显著增加,与非针刺组中穴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可使“足三里”穴区皮肤及肌肉组织中的Cx43表达明显增加,缝隙连接蛋白及缝隙连接可能在经络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