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居男性肿瘤发病的第4位和女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全球每年有100万例新发病例,每年有529 000例患者因结直肠癌死亡。7%~29%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急性或亚急性的肠梗阻[1]。高达30%的结肠癌性梗阻患者由于远处转移、广泛肿瘤浸润或严重合并症等问题无法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根据我国卫生部2002年的统计报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累积的复杂过程,其机制仍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3.
自制手术体位垫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之一,在欧美国家占消化道肿瘤的第3位,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引起死亡中占第2位。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5位,直肠癌又占全部结直肠癌的70%左右。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腹Miles和Dixon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我国较常见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肺癌的第三位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2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结直肠癌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并根据情况进行术后放化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临床疗效。为此,本文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位列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在我国位列第4位。分子靶向治疗是结直肠癌除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外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相似文献   

7.
结肠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女性位于第四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癌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和肝肺等转移是主要原因,其中15%-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现肝转移,25%-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切除术后3年内可发生肝转移。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治疗模式。本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2018年癌症报告显示,全球有18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88万死亡病例,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位居第2位[1]。在中国,结直肠癌是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3大癌症,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率增长[2]。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的应用推广,医院对于缩短平均住院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要求,使得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出院准备不足。研究表明[3-5],较好的出院准备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康复、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同时可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CRC的发病率居第3位,病死率居第4位。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高,在非洲和中亚地区发病率低。在西方人群中,CRC终身罹患风险约为5%[1],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追溯到特定的高危因素,如肿瘤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但85%的CRC患者追溯不到危险因素[2]。多种生物学代谢路径异常都可以导致正常细胞发展为恶性肿瘤细胞,很难对其进行检测及干预,但结直肠息肉是CRC的发生必经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居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近二三十年亚洲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稳步上升,男性尤为明显。长时间大样本的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可以降低26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16%。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1].在我国,中医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组成部分.大量的临床表明,中医治疗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放化疗的完成率,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在结直肠癌的根治术后预防复发和转移以及在提高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1]。据流行病学统计,在所有肿瘤引起的死亡中,结直肠癌的病死率已经直线上升到第三位,其中大约20%的患者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而其5年生存率小于10%[2]。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对于一些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逐渐被应用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有文献显示,表皮生长因子(EGF)在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有过表达的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根据我国卫生部2002年的统计报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累积的复杂过程,其机制仍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CRC)是中国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2位,近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结直肠癌的发生途径中,除了经典的染色体不稳定途径外,1993年Ionow和Aaltonen等首次发现,在几乎所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和12%~15%的散发性CRC中存在着微卫星上的突变,称作微卫星不稳定(MSI ),由此提出了另一条途径-错配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结直肠癌常见危险因素建立结直肠癌发病预测列线图用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美国前列腺、肺、结直肠及卵巢癌筛查数据库,该研究的基线问卷系统搜集了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史等信息。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采用R软件包建立结直肠癌预测列线图,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年龄、性别、吸烟、结直肠癌家族史、阿司匹林使用、规律结直肠检查、是否患糖尿病等为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变量建立的预测列线图预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时的c-index为0.626。结论 本研究通过简单易获取的变量建立了结直肠癌预测列线图,该模型可协助筛选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居第三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对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18F-FDGPET/CT显像在检出结直肠癌原发病变、发现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判断综合治疗后局部肿瘤复发或残留等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CRC)是中国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2位,近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结直肠癌的发生途径中,除了经典的染色体不稳定途径外,1993年Ionow和Aaltonen等首次发现,在几乎所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和12% ~15%的散发性CRC中存在着微卫星上的突变,称作微卫星不稳定(MSI),由此提出了另一条途径,即错配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RC 发病率在全世界男女性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3。在我国,CRC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处于恶性肿瘤和致死因素的第4位。早在1993年 Nemeth 等[1]就在人类结肠癌组织中检测到胃泌素原(progastrin),之后人们逐渐发现胃泌素原在 CRC 细胞的增殖、抗凋亡、侵袭、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 CRC 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重视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居全球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占我国所有癌症死因的23.2%;结直肠癌为全球第3位高发肿瘤,我国第4位常见肿瘤.近年来,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已从单一的外科治疗为主转变为重视多种治疗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因此无论是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或是放射治疗科医师均应重视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导致肠道疾病(如肠癌、肠息肉等)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资料统计,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达94万,每年近50万人死于结、直肠癌。肠癌死亡人数占癌症死因的第三位。大肠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占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