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昼夜节律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0例急性脑梗塞和40例脑动脉硬化症病人的外击血白细胞进行了动态观察,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二者闰人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三者均表现出以晨8时为最高峰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且三者之间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核孔膜滤过法分别对31例急性脑梗塞、30例脑动脉硬化症和23例健康查体者的白细胞总数及其流变学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脑梗塞组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滤过堵塞的粒子浓度及变形指数均校对照组明显增高。而脑动脉硬化组较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也有增高趋势,提示白细胞流变学异常在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只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急性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进行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观察其与意识障碍及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意识障碍组和死亡组白细胞计数均值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较各自神志清楚组和生存组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组意识障碍发生率和近期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各自白细胞计数正常组.结论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脑卒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参考因素之一,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4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进行测定。发现病人组血浆中GMP-14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组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恢复期上述数据逐渐下降,接近脑动脉硬化症组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120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早期血白细胞数、血糖值及病死率,发现三者在多叶脑梗塞病人中,均明显增高。并指出脑梗塞病人早期的白细胞数、血糖值,可作为估计脑梗塞范围及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4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进行测定。发现病人组血浆中GMP-14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组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P<0.01)。恢复期上述数据逐渐下降,接近脑动脉硬化症组水平。结果提示GMP-140的检测可作为脑血管病发病、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全血形态法、致敏羊红细胞花环直接法、琼脂单扩散法、死活菌鉴别染色法及聚乙二醇浊度法,对3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及4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免疫学研究。结果表明,SAE患者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外周血PHA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辅助性T细胞(CD4)显著降低;SA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率显著降低,而血清IgA、IgM、C3、C4、CIC水平显著升高;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IgG、IgA、C3、C4水平亦显著增高。结果提示SAE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确实存在免疫紊乱现象,且SAE患者较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紊乱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膜脂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51例急性脑梗塞,1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和51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脂质含量以及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了测定和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Na+-K+ATP酶及C++-Mg++ATP酶活性降低,膜胆固醇含量增高,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升高;ATP酶活性与红细胞滤过指数(IF)、胆固醇及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膜磷脂含量呈正相关。脑动脉硬化患者酶活性、膜脂质与磷脂比值和红细胞变形性与对照组相差显著。提示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着能量代谢障碍,脂质成份改变,且在卒中发生前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治疗脑动脉硬化对预防卒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48例脑梗塞、2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RBC)膜胆固醇(CHO)、磷脂(PL)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并根据梗塞灶的大小、病程的长短将病人分为2组。发现脑梗塞病人RBC膜CHO、LPO、CHO/PL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脑动脉硬化组;膜PL低于正常组与脑动脉硬化组;上述结果在恢复期病人与脑动脉硬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脑梗塞的大小与膜CHO、PL、CHO/PL、LPO有显著相关性。本实验结果提示红细胞膜脂质成份与脂质过氧化改变和脑梗塞密切相关,且主要在急性期明显,梗塞面积越大,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了阿斯匹林不同剂量对113例脑动脉硬化症和11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血小板聚集和前列腺素及血栓烷素A_2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阿斯匹林对脑动脉硬化症和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是一致的;临床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以50mg/d为最适剂量。小剂量阿斯匹林抗血小板功能和抑制前列环素合成的作用有显著的累加性,但无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36例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急性期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01),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01),两者呈负相关(P<0.01)。提示脑梗塞急性期测定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对帮助了群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方法:19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经检测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抗原证实呈HCMV活动性感染状态,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应用膦甲酸钠(PFA)抗病毒治疗,每次3.0克,每日一次,静脉点滴。结果:疗效显著,有效率达89.5%(17/19),治疗10~18天后复查HCMV-PP65抗原转阴率78.9%(15/19),治疗结束后均转阴。6例复查颈动脉超声,4例软斑消失,1例软斑较前略变小。结论:抗病毒药物应用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h只.b测定 大剂最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和人dJ妞b 侧定(峨祥青等),85阿斯匹林 小荆量阿斯匹林加苯唾吹治疗伯头痛130例临床观察(朱 保f长),r63 阿斯匹林对脑动脉硬化症、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血小板聚集 和Pol,及Tx人:合成的影响(李义召、李大年),2“冉皿R 人BR对小儿脑性瘫痪脑干损害的侧试(史宇、迟放鲁).229妞甚. 30例肺性瘫疾患儿血浆游离氛基酸分析(邵灿某等) .233 B白细饱 急性期脑梗塞面积与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张秀清等),20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一2受 休的测定(张晨等),224田…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含盆的研究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匀浆钙调蛋白游离脂肪 酸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脑出血急性期的血糖测定脑梗塞患者血小板5一经色胺、5一经叫噪乙酸 水平变化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波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多发性脑出血n例报告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一 I、B水平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肺水肿76例分析大鼠实验性脑梗塞的定量检测29例脑梗塞MRI与CT诊断对比的初步 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Al、B 100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搪水平与梗塞灶大小的临 床观察肾性高血压大鼠脑血…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黎发本,刘华君,齐丽莎,张植学,邓志宏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39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脑动脉硬化症139例,男7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及部分炎症因子间的关系。方法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三组:正常动脉型、稳定型颈动脉硬化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三组病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存在率。同时也比较了三组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结果 三组病人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及部分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及部分炎症因子间的关系。方法 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三组;正常动脉型、稳定型颈动脉硬化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三组病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存在率。同时也比较了三组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结果 三组病人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及部分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动态观察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变化。结果发现:CI病程3天内及10~14天,血浆CGRP高于病程25~28天者及脑动脉硬化组,CI整个病程中血浆CGRP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Ⅱ在CI病程3天内及10~14天均高于25~28天,脑动脉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病程25~28天者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塞伴高血压者,血浆AⅡ高于不伴高血压者,而CGRP低于不伴高血压者。提示血中CGRP不足及AⅡ增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动态观察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管紧张素Ⅱ(AII)的变化。结果发现:CI病程3天内及10~14天,血浆CGRP高于病程25~28天者及脑动脉硬化组,CI整个病程中血浆CGRP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II在CI病程3天内及10~14天均高于25~28天,脑动脉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病程25~28天者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塞伴高  相似文献   

20.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了解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的发作类型及有关因素。方法:本文收集我院自1993~1998年住院病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83例,就其发作类型、发病年龄、梗塞后癫痫发生的时间、及梗塞部位、体积与癫痫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痫以老年人多见,常于梗塞6个月后发生,与脑梗塞的部位、体积有关。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多发生于脑叶梗塞和较大体积的脑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