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在医学与哲学方面的重大贡献。痰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了指导性作用,而且也为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关键思路。近年,淋巴管系统的研究在医学基础研究中逐渐成为热点,尤其在脑部淋巴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脑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施杞教授项目组深入探讨痰瘀理论指导骨伤科临床治疗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发现关节旁淋巴管系统对于关节病的治疗康复具有关键作用,阐释了痰瘀型关节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及有效治疗方剂加味牛蒡子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种以弥漫性肺实质的炎症和肺纤维化改变为特征的疾病。淋巴管系统在炎症和纤维化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知在炎症性疾病和纤维化疾病中淋巴管系统具有重要功能。但在间质性肺疾病中淋巴管系统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发现了间质性肺疾病中肺淋巴管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且近年来运用中药疗法干预淋巴管系统来治疗疾病成为研究热点。现将基于肺淋巴管系统与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相关性来探讨中医药对间质性肺疾病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和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性关节疾病,以发病率高、难治愈为特征。如果治疗不当,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畸形,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刺激关节周围组织和局部转运淋巴结的淋巴管增生的同时,也会造成集合淋巴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并导致关节周围淋巴回流功能障碍。类风湿关节炎炎症下淋巴管回流功能障碍,促进淋巴回流,减轻关节炎症的观点,与中医“痹”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观点相一致。另外,中药复方独活寄生汤可以改善淋巴回流功能,促进淋巴管生成,减轻关节炎症。中药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减轻一氧化氮对淋巴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改善慢性炎症下的淋巴回流功能,从而减轻关节炎症。有效组份三七总皂苷可以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VEGF-C促进淋巴管生成。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起蠲痹作用的中医药很有可能通过调控淋巴回流功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本文回顾了淋巴回流功能与炎症性关节炎相关性,讨论现阶段中医药调控淋巴回流功能改善炎症性关节炎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为基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为中医痹证理论提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脂肪组织在机体的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脂肪细胞的糖脂代谢功能紊乱和分化异常可诱发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中药有效成份对脂肪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影响做了一系列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这些成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药抗糖尿病作用的机制,提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实验依据和临床运用指导.  相似文献   

5.
铁稳态在维护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的平衡极为重要,缺铁和铁超载均对机体有害,铁稳态失衡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优势,在铁代谢的调控以及相关疾病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铁代谢的吸收、代谢及调控相关机制,总结了铁缺乏、铁过载等不同铁稳态失衡条件下中医药证型的分布以及与证素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对铁代谢调控的研究成果,为不同疾病铁代谢失衡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蠲痹汤(JBT)对膝骨关节炎(KOA)小鼠模型淋巴管回流功能及关节病理退变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成JBT,莫比可(MOBIC)与PBS组。小鼠右膝接受内侧半月板失稳(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手术以诱导KOA模型,左膝作为假手术对照。使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评估关节淋巴管回流情况;ABHO染色评估关节软骨的面积及OARSI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膝关节II型胶原含量及软骨细胞退变指标蛋白聚糖降解产物(Nitege)的积累。结果 与PBS、Mobic组比较,JBT组小鼠膝关节的ICG清除率在术后4周和8周明显增强,OARSI评分较低;JBT组关节软骨中Nitege的表达低于PBS组,但是II型胶原表达高于PBS组。结论 JBT可以促进早期KOA小鼠膝关节淋巴管回流功能,并且延缓KOA的病理进程。蠲痹汤是一种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经典方剂,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关节淋巴回流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陈荣荣  郭浩  徐砚通  贺爽  朱彦 《中草药》2013,44(23):3413-3421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在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和抑制血管新生已分别成为治疗缺血性血管损伤疾病和抗肿瘤的新策略。中医药在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发现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一些中药复方是通过影响血管新生来发挥药效的,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正/反双向调节。总结归纳近年来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相关中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可能是EMT的发病机制之一。中医药抗氧化药物可多靶点、多途径发挥疗效,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西医靶向药的良好替代和补充。本文通过归纳分析中医药抗氧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抗氧化疗法可以有效缩小病灶体积、抑制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和血管新生,并且通过调节激素水平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遏制EMT的疾病进展。同时还可明显改善EMT相关盆腔痛、不孕等临床伴随症状,有效延缓EMT恶化。因此中医药抗氧化疗法是一种既能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进展,又能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伴随症状的潜力疗法。  相似文献   

9.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纷繁复杂,疾病之间相互关联,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细胞自噬是维护胃黏膜细胞稳态的重要因素,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的重要环节。中医药作为临床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其防治作用及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重点从ULK1蛋白激酶复合体、Vps34-Beclin1和Ⅲ型PI3K复合体、mAtg9、Atg5-Atg12-Atg16连接系统和LC3连接系统中具体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分析近年来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细胞自噬的调控的研究现状,以期发现中医药调节自噬对于细胞保护的作用,从而对于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钢  周华  吴伟 《新中医》2016,48(2):218-221
正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在机体多种病理、生理(如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创伤愈合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为共同的机制,已经引起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度重视。中医药在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诊治中有着丰富的经验,许多中药及其复方等具有调节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对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双向调节。1血管新生的概念机体血管系统的生长形式主要分为两种: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西医对照的方法研究经络的实质,认为中医学的经脉、营血、经筋、卫气和皮肤是经络实质。西医学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是经络实质的主体;肌肉和皮肤属于经络实质次要部分。中医学的脉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管和淋巴管;中医学的经筋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肌肉和神经;中医学的营血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液和淋巴液;中医学的皮肤是西医学的皮肤。卫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与多种神经功能相仿,其位置又与神经血管相傍行一致。  相似文献   

12.
Molecular-level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lymphatic system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importance of this second circulation system, especially in connection with cancer metastasis and inflammation. Recently, a third circulatory system,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PVS) was found in various parts of an animal's body, especially as threadlike structures floating in the lymphatic flow in lymph vessels. Although the med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emerging system will require much work in the future, at present, several important sugges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immune cells, stem cells, and cancer metastasis have already appeared. Experiments to observe the PVS in the lymph vessels near the caudal vena cava of rabbits and rats have been performed by several independent teams, but reproduction requires considerable skill and technical know-how. In this article, we provide a detailed protocol to detect the PVS inside the lymph vessels of a rabbi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are the first steps in unraveling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PVS, which awaits intensiv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尿液和胃肠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由肠道菌群和其寄居的环境组成,具有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吸收、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作用,与机体生理及病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人体微生物群落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等组成,他们之间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肠道微生物生物量占人体微生物总生物量的78%,约有400~500种肠道细菌。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具有稳定性,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种细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在质量和数量上形成生态平衡。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及结构,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杆菌受到抑制,会发生各种肠道疾病和肠外疾病。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人类抵抗肠道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关系密切。关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中医药也成为打开肠道微生态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着手,系统论述了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水通道蛋白一族是位于细胞膜上具有特异性、选择性、高效性的一种以转运水液为主的水孔蛋白,其主要表达于液体吸收分泌相关的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中,参与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对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与之失常有关。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深入发现,中医水液代谢与水通道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利用中医药调节AQPs的表达将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本文主要对水通道蛋白的亚型、分布、功能及中医药调节AQPs防治临床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脑屏障是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屏障系统,它可以有选择地阻止某些物质进入大脑,从而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这也成为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制约因素。中药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这说明其有效成分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或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本文归纳和总结了目前中药作用于血脑屏障的药理和临床试验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生物活性多肽是小分子活性物质的最大家系,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多种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药在治疗大多数慢性疾病中效果良好,可以通过调控不同的生物活性多肽治疗多种慢性疾病。该文综述了中药调节相关疾病中尾加压素Ⅱ、胃饥饿素、血管紧张素Ⅱ、脑型钠尿肽、瘦素等生物活性多肽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防治慢性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虽然近年来靶向和免疫疗法逐步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但亦存在不良反应大、易耐药等问题。目前,化疗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常导致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反应等药物毒性。虽然现代医学治疗化疗药药物毒性有一定疗效,仍存在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历史悠久,认为化疗为药物毒邪侵袭机体,加重机体"虚""毒""瘀",致使气血脏腑损伤,以脾胃、肝肾最为明显,导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研究证实运用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因此,需要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探寻新的治疗方法。藏象理论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与中医学的望、闻、问、切相联系,不断发展完善,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指导,以中医病因病机为基础,从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口腔黏膜反应等化疗药常见药物毒性的临床表现着手,即化疗药药物毒性的外在征象,将脏腑的病理表现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由象及藏,系统归纳了各类常见化疗药的药物毒性的脏腑特点,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化疗药物毒性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医藏象理论在诊治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衡旭君  倪诚 《天津中医药》2020,37(2):144-147
中医体质学认为,不同的个体体质对某些疾病具有易罹性、倾向性。现代研究表明,血瘀体质的易患疾病涉及冠心病、黄褐斑、子宫肌瘤、肝癌等诸多疾病,改善和调节血瘀体质可起到防治相关疾病的作用。文章提出活血化瘀、调畅血脉为主,益气行血、理气行血、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为辅的血瘀体质调体法则,并根据血瘀体质的稳定性和调体的长期性,阐述活血调体主药的适中性与调体辅药的前瞻性筛选原则。进而结合血府逐瘀汤的原方主治,并深入分析其组方结构和加减运用,将血府逐瘀汤移植作为血瘀体质的调理主方,以期对临床血瘀体质的调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细胞自噬已成为近年来基础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以自噬为切入点,总结并分析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项目研究申报特点及方案设计,探讨其国内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据库中以“自噬”为主题词,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中医学科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基金三大资助项目,提取并分析其研究特征。结果 近年来,以自噬为切入点的中医学领域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自噬已成为中医内科与中医针灸研究中的重要热点;研究涉及的病种以神经系统疾病(50,16.50%)、消化系统疾病(49,16.17%)、循环系统疾病(35,11.55%)、内分泌与代谢疾病(32,10.56%)为主;就研究关注的作用点来看,PI3K/Akt/mTOR通路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线粒体自噬平稳发展,细胞及基因近年来发展潜力较大。结论 细胞自噬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其相关研究涉及的疾病范围广,关注的作用靶点多。但目前对自噬相关的某些重要作用点以及诸如肥胖、肿瘤等与自噬密切相关的临床常见疾病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