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6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和常规细菌培养,然后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痰标本105份合格,合格率为30.3%。在合格的105份标本中,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80.9%。在涂片阳性的88份标本中发现45份在多核细胞内检出细菌的现象。结论:革兰染色痰涂片具有筛选合格培养标本,初步判定病原菌的种类,指导临床早期用药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634例痰标本进行分析前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的结果与其培养结果进行比较,了解痰培养标本分析前涂片镜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34例痰标本,肉眼观察痰标本分析前的性状、颜色等,然后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根据涂片镜检结果,将痰标本分为A、B、C三大类。同时对上述痰培养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分析比较镜检结果与细菌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634例痰培养标本中,涂片结果合格标本495例,占78.08%;不合格标本139例,占21.92%。共检出457株细菌。在495例涂片结果合格的标本中,检出408株细菌,细菌检出率为82.42%,合格痰培养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1.72%。在139例涂片结果不合格的标本中,检出49株细菌,检出率为35.25%。肉眼观察痰培养标本分析前的性状,黏性、血性和脓性痰的合格率和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水样或泡沫样痰;在不同颜色痰标本中,无色痰的合格率和细菌检出率低于其他颜色的痰标本。结论痰培养标本分析前做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以筛除不合格的痰标本,提高痰培养的细菌检出率,对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痰涂片结果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和培养阳性率。方法对2015年该院送检的431份痰标本作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2份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7.6%;145份可接受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49.7%;144份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27.8%。结论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合格的痰标本,病原菌检出率远高于不合格标本;痰涂片提高培养的阳性率,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对国内6组(共3210例)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及痰培养结果随机对照分析,评价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有6篇纳入研究,包括3210例,其中3030例为检索相关文献,180例为现收集标本。分析表明,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结果具较重要的临床价值,与临床诊断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应提倡进行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涂片镜检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室呼吸道感染痰液标本培养检验中病原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送检的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患者痰液标本,标本前处理后革兰染色涂片,并行接种培养.分析革兰染色涂片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阳性率与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有效性.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格痰标本革兰染色镜检找到白细胞吞噬细菌对临床检验工作的意义。方法从日常送检的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中随机选择75例合格痰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革兰染色镜检找到有白细胞吞噬细菌现象的标本作为吞噬细菌组,未找到的作为对照组,所有镜检的标本同时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临床资料的查询,最后统计分析各组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和临床资料的符合情况。结果75例合格痰标本中有41例检出白细胞吞噬细菌现象。吞噬细菌组中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一致的有24例(58.5%),对照组中有27例(79.4%),两组间镜检结果培养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吞噬细菌组中镜检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符的有35例(85.4%),对照组中有14例(41.2%),两组间镜检结果培养结果与临床资料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25,P=0.00)。结论革兰染色镜检找到白细胞吞噬细菌现象的合格痰标本有较高的临床资料符合性,这样的痰标本有助于临床检验工作者有目的、有依据地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工作,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价值的痰培养检验报告,因此痰培养的同时做革兰染色镜检的工作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小儿经鼻腔取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1至3月疑似CAP的患儿经鼻腔取痰样本596例,行细菌培养和革兰染色镜检,比较2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送检痰样本596例,其中合格样本389例,合格率为65.27%;共培养出病原菌368株,培养阳性率为61.74%(368/596),检出率排在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痰样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与细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86.24%(514/596),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 0)。结论小儿经鼻腔取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经济、快速,能在早期为C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涂片检出白细胞(WBC)吞噬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175例住院患者的合格痰标本,通过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WBC和细菌之间的免疫病理现象(吞噬或伴行),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痰涂片结果与患者临床情况、培养一致性对于鉴别致病菌和定植菌的辅助诊断作用。结果 175例患者中,56.6%年龄在70岁以上,85.1%具有一定的感染症状,而91.4%在留取痰标本之前接受过抗菌治疗,痰涂片可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51例(30%),与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84.3%)显著高于未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58.1%,P0.05),且对致病菌的鉴别率(92.2%)也明显高于未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38.7%,P0.05)。结论痰涂片检出WBC吞噬或伴行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含高浓度蛋白穿刺液洗涤处理前后检菌效果的对比观察。方法对2015年7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所有粘稠脓性穿刺液标本118例进行细菌学的常规涂片和培养,同时对118例标本进行洗涤、离心集菌后涂片镜检,并平行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结果 118例粘稠脓性穿刺液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细菌36例,抗酸染色镜检无1例阳性。118例标本经洗涤、离心后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检出细菌82例,检出抗酸杆菌2例。洗涤、离心集菌涂片法镜检还发现漏检了G-杆菌8例和G+球菌4例。洗涤、离心集菌涂片法的镜检阳性率与细菌培养具有高度的符合率。结论洗涤、离心集菌涂片法可提高细菌检出率,并避免漏检,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脓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与最终培养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方法对123位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和常规需氧培养,并对培养出的8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23例脓液标本涂片检出细菌103例,与培养结果一致率为92. 2%;涂片未检出细菌20例,与培养结果一致率为55. 0%。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9株,占培养阳性例数84. 0%,且各年份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培养阳性的比例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的一致性较高,且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稳定,本研究可以给临床医师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协助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形态学检查方法的标准化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形态学检查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中更重要体现在标本直接制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对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痰标本涂片中的白细胞数和鳞状上皮细胞数决定了这个标本是否做培养。同时,菌体形态及是否在白细胞内等信息为痰标本培养出的微生物是否为致病菌提供了重要线索。各种标本的抗酸染色是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经典方法。引起急性腹泻细菌从致病机理上分为两类,产毒素性细菌和组织浸袭性细菌。粪便标本直接染色镜检找到大量多核白细胞,提示组织侵袭性致病菌感染,如果肠道菌群紊乱腹泻革兰染色结果可以提示是酵母菌或者是葡萄球菌引起的,水样粪便标本暗视野观察穿梭运动,如果抑动试验阳性,对于霍乱快速诊断有很重要价值。如果脑脊液标本墨汁涂片见有厚荚膜圆形酵母样菌体,给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提供了快速的诊断方法。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对于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其重要,现已有标准方法通过革兰染色涂片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痰涂片革兰染色在真菌的真假菌丝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718例痰液标本进行痰涂片革兰染色,之后对痰涂片上发现真菌菌丝的370例痰液标本进行常规的真菌培养鉴定,观察和记录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718例痰液标本中,有318例发现革兰阳性假菌丝,52例发现革兰阴性菌丝,其他标本未发现真菌菌丝;对370例痰液标本的培养鉴定结果显示,318例革兰阳性假菌丝痰液标本生长的菌落均为假丝酵母菌,52例革兰阴性菌丝痰液标本生长的菌落均为曲霉菌。结论痰涂片革兰染色可作为真菌的真假菌丝鉴别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涂片镜检对痰液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38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与培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理想合格标本96份,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68.6%;可接受合格标本123份,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58.9%;不合格标本119份,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33.7%。结论痰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对于痰培养结果的可靠与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痰标本涂片镜检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口痰标本原始涂片镜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901份肺部感染病人下呼吸道口痰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判断标准,进行培养前的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口痰标本792份合格(合格率为87.9%),109份不合格,以呈纯培养或优势生长为阳性,两者培养阳性率(78.0%与14.7%)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格标本共检出致病菌701株,检出率为88.5%;涂片所见细菌与培养结果总符合率为80.2%。结论:痰标本培养前进行涂片镜检对于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涂片镜检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的意义。方法用生理盐水涂片直接镜检结合革兰染色与培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71例标本中,细菌培养的总阳性率为21.6%(37/171),革兰染色找到细菌的阳性率为27.5%(47/171),有较多活动细粒和白细胞的阳性率为75.4%(129/171);在129例观察到有较多活动细粒和自细胞的标本中,革兰染色找到细菌的阳性率为36.4%(47/129),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9.5%(37/129);在革兰染色未找到细菌的82例标本中,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2%(1/82)。结论涂片直接观察结合革兰染色检查,可以对标本的性质(是细菌性的还是非细菌性的)作出快速的初步判断;涂片直接观察还可以对黏附力差的标本的革兰染色是否成功作出判断;盐水涂片直接镜检还有利于发现异形细胞、活动的原虫、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上微生物送检标本在培养前进行涂片镜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5例临床送检的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先进行涂片染色检查,再接种进行培养,分析二者的符合率。结果 365例送检标本中,有痰液标本211例,尿液标本40例,分泌物标本76例,其他标本(主要是脓液及胸腹水标本)38例,其中有不合格标本17例。348例合格标本中培养阳性93例,其中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和其它标本的涂片与培养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符合率分别为76.6%、62.5%、87.1%和80.0%。结论微生物标本培养前的涂片镜检不仅可以检查送检标本的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有效提高标本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在实际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痰标本前处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住院患者痰标本124例,采取肉眼观察和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等前处理,分析其对痰标本分离鉴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124例痰标本中,合格痰标本90例,不合格痰标本34例;无色痰标本合格率(30%)低于黄色痰标本合格率(94.7%)、铁锈色痰标本合格率(100%)、红色痰标本合格率(100%)和白色痰标本合格率(87.5%);泡沫或水样痰标本合格率(22.2%)低于脓性痰标本合格率(96.2%)、血性痰标本合格率(100%)和黏液痰标本合格率(83.3%);34例不合格标本培养结果为口腔、咽部正常菌群,均有杂菌生长;90例合格标本中,58例标本呈纯培养或呈优势生长,32例标本有杂菌生长。结论痰标本前处理是提高痰液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较好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358例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标本作细菌培养前涂片镜检,分析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送检的358例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将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58例标本中培养阳性的有127例,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4例,革兰氏阴性杆菌56例,真菌47例。痰标本、尿标本、胸腹水标本、其它标本的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4.2%、73.9%、97.2%、93.8%。经X^2检验痰标本、尿标本、胸腹水标本、其它标本的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70值均分别为0.014、0.017、0、0,P值均〈0.05)。结论标本培养前的涂片镜检减少了培养结果的误差,有效的提高了标本培养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腹泻患者粪便病原微生物培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加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8):924-925,927
目的探讨腹泻患者粪便中肠道致病菌培养的方法。方法粪便标本由微生物检验人员常规做粪便性状观察和盐水涂片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镜检,用5%血琼脂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作一般细菌培养。结果 200例腹泻患者粪便病原微生物检验诊断回顾性分析,传统培养方法分离的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已不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结论传统的单一使用一种SS琼脂平板已经难以适应肠道致病菌发生的重大变迁,用5%血琼脂平板、中国兰平板、SS琼脂平板、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对腹泻患者粪便培养,并在培养之前,由微生物检验人员常规做大便性状观察和盐水涂片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镜检,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