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皮为常用中药,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历代本草学家都认为以陈久者为良。梁·陶弘景田:“橘皮疗气大胜,须陈久者良”;宋·苏颂云:“以陈久考入药良”;元·李东垣《六陈双》载日:“权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狠毒与莱莫,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王好古田:“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口红皮陈皮”。另外,我们还走访了一些老中医,多数认为以陈久为好。但现代亦有不少人认为,陈皮贮存期越长,有效成分(指挥发油)损失越多,其药效必定越差。然而,中医药理论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用药经验积累,认为陈皮陈者为良必有…  相似文献   

2.
焦四仙:神曲、麦芽、山植、槟榔 焦三仙:神曲、麦芽、一山碴- 四大怀药:地黄、山药、牛膝、」菊花 四大菊花:杭菊花、怀菊花、滁菊花停菊花 “六陈”一药:吴茱黄、半夏、陈皮、狼毒、积壳、麻黄 伙新”药:紫苏、薄荷、菊花、款冬花、桃仁、 浙八味:赤小豆、一泽兰、槐花白芍、白术、玄参、菊花、麦冬、温郁金、延胡索、浙贝母二冬:二地:麦冬熟地焦二术:全紫苏:全瓜篓:焦苍术紫苏叶、紫扔;子瓜萎子二丑,黑丑、白丑中药常用并开药集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吴茱萸饮片的贮藏稳定性及指标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含量在不同干燥、光照、避光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采用牛皮纸袋、真空和非真空聚乙烯塑料袋包装12批吴茱萸饮片,分别在温度为16~17℃、相对湿度为50%~60%的药品阴凉柜中贮藏0~3年,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方法测定性状、水分、浸出物,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片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分别在0,60,80,105℃干燥,159 lx照射0,4,8,16,32 h,室温避光放置0,1,3,5 d条件下的含量。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吴茱萸饮片的性状均无显著变化,水分为9.34%~14.13%,浸出物为42.75%~51.15%;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含量为0.35%~5.02%,整体呈升高趋势;柠檬苦素含量为0.08%~1.81%,整体呈降低趋势,其中2批含量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得少于0.20%)。含量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在不同干燥及避光条件下的含量分别为0.94%~0.96%、0.56%~0.57%、0.52%~0.54%和0.96%~0.97%、0....  相似文献   

4.
根据药材切制后产生的不同形状的片料,并能从外观上分辨出药物的品种者称"规格"。中药饮片规格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陈皮一条线,枳壳赛纽绊,半夏不见边,木通飞上天"、"川芎蝴蝶片,附子不见边,半夏如菱镜,苏梗飞上天,麻黄鱼子样,桂枝不见边,槟榔一百零八片"等都表明了中药饮片规格的别致和独特的工艺要求,它不是一味追求外型的美观,而是取决于药材固有的特性和医疗对中药饮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风散寒除湿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古方五积散(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麻黄、桂枝、白芍、当归、川芎、干姜、枳壳、桔梗、白芷等)治疗本病36例。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结论本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病情,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药在应用中有的须用鲜的,但是有少量是用陈的.陈药的应用也是中药的一个特色.陈药即存放时间陈久的中药.陈药的应用有上千年的历史,陶弘景提出陈皮、半夏宜陈久用之,如著名的方剂"二陈汤"即使用陈皮、半夏.本草中收载的陈醋,陶弘景曰"愈久愈良";苏颂曰"醋二,三年者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有古宣州将陈木瓜进贡御药房,"取具陈久无木气".北京的老药店如同仁堂、鹤年堂新中国成立之前生产加工的"紫金锭"(由山慈菇、红大戟、五倍子、千金子霜、朱砂、雄黄、麝香等七味药组成)制成后要存放5年才能出售.  相似文献   

7.
麻黄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中麻黄(E.intermedia)或木贼麻黄(E.eguisetina)的干燥草质茎。为常用中药,主要用于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过去人们对中药的研究多限于有机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而对于所含微量元素(TE)的研究甚少。当代研究结果证明,微量元素是药物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也可能是地道药材的特征成分。朱梅年等提出用地道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图识别药材的真伪,据此,作者将内蒙古六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中药所含成分对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收载的成药处方中是否含有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2种化学成分的中药为条件,对药典收载的成药进行归纳。结果:药典收载含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2种化学成分的常用中药吴茱萸、黄柏、陈皮、青皮、枳实、枳壳和橘核等7种中药的口服成药123种,约占药典成方和单味制剂目录中收载口服制剂总量28%(123∶440)。结论:临床中使用(特别是长期使用)含有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两种化学成分的中药与CYP3A4底物药物(特别是治疗窗浓度较窄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应加以考虑引起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李园园  刘飞  石磊 《中国药师》2015,(2):335-337
目的:考察枳苓六妙口服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别,同时考察性状、相对密度、pH、微生物限度等指标。结果:枳苓六妙口服液有效成分含量含可受强光影响,但在质量标准范围之内,同时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各项考察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枳苓六妙口服液工艺及包装等设计合理,符合制剂稳定的要求,暂定有效期定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陈皮压制饮片的煎煮质量。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法,以橙皮苷含量和干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陈皮压制饮片和普通饮片的煎煮溶出情况及二者在中药复方中的煎煮溶出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采用相似因子f2法比较二者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在单味饮片和复方的煎煮中,压制饮片的干膏率和橙皮苷含量均高于普通饮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2相似因子比较结果f2=82,表明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溶出行为相似。结论:陈皮压制饮片不影响陈皮的煎煮溶出效果,且有效成分橙皮苷的含量较高,并具有易于运输、贮藏等优点,符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韩松  郑文杰  刘建平 《药学进展》2009,33(9):424-428
目的:考察中药麻黄软胶囊的溶出稳定性及影响因素,探讨中药软胶囊溶出迟缓机制。方法:采用加速试验,评价麻黄软胶囊的溶出稳定性;以平衡溶胀量和ε-氨基酸残基含量为指标,评价明胶囊壳的交联程度;应用红外光谱和醛类专属反应,鉴定麻黄提取物中醛类成分,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在加速试验条件下(40℃,75%相对湿度),放置30天后,明胶囊壳的平衡溶胀量和ε-氨基酸残基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其交联度显著增加(P〈0.01);放置60天后,麻黄软胶囊溶出度显著下降(P〈0.01)。环境因素(高温/高湿)、溶媒介质(聚乙二醇)和药物成分(麻黄提取物)均可导致明胶交联度显著提高(P〈0.01),其中麻黄提取物的作用明显大于另两种影响因素。麻黄提取物中醛质量分数达约1.6%。结论:麻黄软胶囊溶出迟缓与囊壳明胶发生交联反应有关,而麻黄提取物中醛类成分是促进软胶囊发生交联反应、导致其溶出迟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柴黄咀嚼片的稳定性,初步确定其包装、贮藏条件和有效期限。方法:以性状、鉴别、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含量为质量指标,通过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试验观察其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各项考察指标符合药品质量规定。结论:柴黄咀嚼片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下稳定,因长期试验12个月内其含量无明显变化,可初步确定该制剂有效期为2年。  相似文献   

13.
医院制剂生产过程中陈皮粉碎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雄华  张大舜 《中国药房》2006,17(23):1784-1785
目的:优选医院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陈皮的粉碎工艺。方法:以粉碎细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可变因素,以挥发油含量、橙皮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表进行试验。结果:陈皮粉碎的适宜工艺为在50℃条件下干燥2h,粉碎成100目的细粉。结论:以该工艺制备的陈皮细粉适用于大多数需保留陈皮为中药原粉的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陈夏疏风解毒颗粒贮存期间的质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加速6个月试验和长期12个月试验,分别对该制剂的外观性状、薄层鉴别、粒度、水分、溶化性、微生物限度等6个项目进行检测,并与0个月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检测指标在稳定性考察期内均符合该药品质量标准规定,颗粒所含水分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 陈夏疏风解毒颗粒以现有包装贮存12个较稳定,但颗粒有逐渐吸潮迹象,提示药品生产企业注重该药贮存期间的质量追踪,考虑改进干燥技术、包装工艺,同时,在贮存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湿度,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抗病毒咀嚼片(薄膜衣片)的稳定性,检验确定其贮藏条件和有效期限。方法:以性状、鉴别、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含量为质量指标,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试验观察其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各项考察指标符合药品质量规定。结论:抗病毒咀嚼片在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下稳定,因长期试验24个月内其含量无明显变化,可初步确定该制剂有效期为2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恒温加速试验法对复方金线莲口服液进行稳定性试验,以此测其有效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金线莲口服液主要有效成分牛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在恒温条件下加热时间与含量变化呈线 性关系,符合一般降解反应。结论:复方金线莲口服液有效期为460天(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马齿苋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中药注射液的常规制法,对提取时间、次数、加水倍数、醇沉浓度等因素进行试验,按上述因素条件制成的样品,进行灭菌后及加速(40℃)1个月的外观性状、pH、有效成分含量考察,确定了制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 按此条件制备的3批中试产品,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符合规定。结论 制备的马齿苋注射液工艺成熟,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包括药材粉碎方法、黏合剂以及透皮吸收剂对穴位贴敷有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裸鼠腹部皮肤为体外透皮实验材料,以吴茱萸碱为指标成分,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建立透皮吸收试验方法,收集穴位贴敷的透皮接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吴茱萸碱的含量,计算其累积透皮量、透皮速率和皮肤滞留量.结果:吴茱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寻新会陈皮蜜熏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蜜熏制炮制工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质谱联用仪检测熏制前后的新会陈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不同陈化年份陈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熏制后挥发性成分种类约减少了35%,但是在熏制前后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中,12个成分在蜜熏制后其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成分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γ-萜品烯相对含量均较蜜熏蒸前增加约40%。结论 熏制后陈皮挥发性成分种类减少,一部分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降低,与传统炮制理论中所认为的降低辛燥之气,缓其药性相吻合;另一部分相对含量增加的挥发性成分均具有化痰平喘、消炎等药理作用,因此本研究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变化的角度,能为其不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制芪术归胃散,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 方法 以白芍、白及、三七等17味中药为主料,制备芪术归胃散.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陈皮进行鉴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主要成分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该制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 结果 本品制备简单,在TLC图谱中可检出陈皮的特征色谱;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可行. 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方法 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