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针刺加激光照射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吕振香 《中国针灸》2006,26(7):475-476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面肌痉挛方便、安全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9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药物组20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激光组190例,采用针刺加激光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总结疗效。结果:针刺激光组总有效率93.7%,治愈率64.7%,6个月复发率6.7%;药物组总有效率62.0%,治愈率32.0%,6个月复发率3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激光照射是治疗面肌痉挛方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红星 《山西中医》2009,25(5):40-4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取人中、风池、内关、合谷、太冲、头维、攒竹、太阳、牵正为主穴,配合阿是穴刺络拔罐。结果:46例中治愈24例,占52.2%;显效13例,占28.3%;好转6例,占13.0%;无效3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翳风穴及翳风下刺络拔罐加手法整复治疗环枢关节紊乱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环枢关节紊乱眩晕症9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翳风穴及翳风下刺络拔罐加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手法整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的改变及环枢关节整复的效果,并时2组临床治愈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4.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1.0%,总有效率为78.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临床治愈患者6个月内眩晕症复发率分别为8.1%和41.7%,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刺络拔罐加手法整复治疗环枢关节紊乱眩晕症疗效优于单用手法整复,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刺络放血疗法加温针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10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刺络放血疗法加温针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治疗效果。治疗组108例患者和单纯温针治疗之对照组108例患者均以穴位针刺加TDP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放血疗法。结果: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9.09%,治愈率83.36%,两年复发率10%。对照组108例,总有效率79.63%,治愈率53.70%,两年复发率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面部挂针加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面部挂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8.6%,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面部挂针加刺络拔罐对痤疮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总32例(对照组1,2各16例),治疗组用挂针为主配合拔罐,对照组1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配合拔罐;对照组2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6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挂针为主配合拔罐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任玉娟 《陕西中医》2006,27(4):480-48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9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同时急性期在耳后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第1疗程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能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很快消退,减轻面神经损害程度,利于面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93.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愈显率治疗组60.00%、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泽荣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06-907
目的观察筋结点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筋结点电针加剌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加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7.5%,对照组为37.5%,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第1疗程治愈占70.4%,对照组为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筋结点电针加刺络拔罐无论在治愈率还是疗程方面都优于常规取穴针刺加拔罐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综合治疗急性腰肌扭伤1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谊 《山西中医》2009,25(1):26-26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后活动腰部及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腰肌扭伤的疗效。方法:运用放松手法结合针刺后活动疗法并刺络拔罐综合治疗急性腰肌扭伤患者164例,疗程5天。结果:痊愈106例,占64.6%;好转48例,占29.3%;无效10例,占6.10k;总有效率93.9%。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腰肌扭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缪刺法和常规局部针刺,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P〈0.05)。结论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局部针刺。  相似文献   

12.
Facial spasmis a common disease present especiallyinthe middle and agedfemale marked by paroxysmal ,invo-luntarytic which starts fromthe eyelid orbicular muscle like eyelid twitching at the beginning,and developswith other facial muscles involved graduall…  相似文献   

13.
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晓霁 《中国针灸》2007,27(7):509-510
目的:比较火针与毫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7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火针治疗,穴取太阳、攒竹、颧;对照组48例采用毫针治疗,取穴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4.6%、有效率92.4%,对照组治愈率45.8%、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火针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且疗效优于毫针针刺。  相似文献   

14.
针刺后溪穴治疗面肌抽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针刺后溪穴治疗面肌抽搐175例(治疗组),与穴位注射维生素B_(12)治疗45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8. 8%和 75. 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果表明:病程短,治愈率高,病程长,治愈率低。另外,经随访还发现:病程短,复发率低,病程长,复发率高。本治疗方法独特,损伤小,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中有10例脱落,余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隔姜灸组31例和针刺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隔姜灸组单用隔姜灸治疗,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隔姜灸组77.4%、针刺组81.3%,后两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地巴唑10 mg,3次/d,维生素B1 10 mg,3次/d;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0.1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都以7 d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结果:4疗程后,治疗组痊愈58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3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有效率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 38 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9 例。治疗组采用毛刺法针刺痉挛剧烈的部位并配合辨证取穴(眼周痉挛者主要取攒竹、阳白、童子 、鱼腰、太阳;口角周围肌群痉挛者主要取地仓、颊车、承浆。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加用辨证取穴,实证加风池、翳风、太冲三穴;虚证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三穴),采用 1 寸毫针,针刺深度为0.8-1.0 寸,不施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 次,12 d 为1 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对照组行 A 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4.2% ,治疗组有效率为94.7%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毛刺针法方法治疗面肌痉挛具有显著疗效,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通针刺配合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利用普通针刺配合火针治疗面肌痉挛57例。结果:4个疗程后,痊愈17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7.7%。结论:普通针刺配合火针是治疗面肌痉挛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林敏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0):1275-1276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取电针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1月后分别在0月、3月对照观察两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0月并发症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3月后治疗组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3月后治疗组面肌纤维性痉挛和面肌痉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个月后治疗组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老年人急性期电针治疗后期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