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四肢关节和肾脏是其常见受累部位,常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性关节炎、肾功能损伤[1]。其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男性,发病原因主要和特殊的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嗜酒以及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痛风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高,并且向年轻化发展[2]。由于不规则治疗,患者反复出现关节局部周期性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急性发作期因剧痛影响正常生活,病程长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风湿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4年,Hench和Rosenberg[1]首次提出了复发性风湿症(palindromicrheumatism)的概念,他们描述了 34例患者表现出的一系列相似的症状:复发性急性关节炎、关节周围炎或关节旁炎,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发作后不遗留关节功能障碍等。由于症状多无明显规律地反复发作,故有人亦称之为回纹型风湿症。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推测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滑膜病理为滑膜炎症。发病年龄20~80岁,平均约 45岁。近期的研究显示其患病率大约是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的 1 /20[2] ~1 /8[3],女性与男性比为 1 7∶1~0 55∶1 [1 6]。…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脊柱旁的软组织为主,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以外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纤维性和骨性强直。我国AS的患病率为0.35%左右,男女患病的比例约为3∶1,女性发病的情况比较轻,并且发展较缓慢。发病年龄一般在15岁~30岁左右,高峰为20岁~30岁,8岁以前及40岁以后发病的患者较少见[1]。其给患者及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AS患者的痛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吕丽  荣淑英  张振有  白凤芝 《吉林医学》2009,30(16):1880-1881
幼年脊柱关节病是指16岁以前发病的一组以关节滑膜、肌腱端、腱鞘和滑囊症状为主的综合征[1-2]。表现为慢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最终致残。骶髂关节炎初期由于关节炎症病变可出现关节积气现象,故骶髂关节CT有积气时应注意此病。2007年我科收治了1例该病患儿,现将此例幼年脊柱关节病出现骶髂关节积气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滑膜炎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也是膝关节外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发病后患者非常痛,行走不便。老年人发病一般都是由于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增生性关节炎,发病缓慢,早期表现为关节疼痛和发僵,开始活动时较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晚期疼痛持续并可出现活动受限,关节积液和关节内游离体,但关节强直较少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外踝关节扭伤临床常见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1]。多数外踝扭伤可治愈,但部分患者未及时、正确治疗,使受损韧带反复受到刺激,形成创伤性骨关节炎,遗留长期慢性踝关节疼痛[2];部分患者对外踝扭伤危害认识不足,处理消极,最终发展为习惯性外踝扭伤[3]。本研究采用高频电针配合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习惯性外踝扭伤40例,疗效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建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49+1251
骨折后关节僵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患者在肢体创伤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关节固定手术,导致关节内外发生纤维性的粘连,或有关节囊挛缩、肌肉萎缩等情况,造成关节僵硬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3]。为了更好地给予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促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病形式和临床特点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形式、临床特点及对患者社会生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5月~8月门诊就诊的RA患者进行随机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关节表现、关节外表现、疾病对患者工作及生活的影响。结果:本组18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2,女性患者发病年龄41.8±13.4岁,早于男性的51.9±13.8岁。首发关节及病程中受累关节依次为近端指间、腕、掌指、膝、踝、跖趾及肘关节。晨僵时间持续〉1h者占43.6%。患者的平均病程为9.5±8.5年,出现关节畸形94例(51.9%)。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包括发热(30.3%)、类风湿结节(20.4%),并发症有继发干燥综合征(48.5%)、肺间质病变(30.3%)等。有家族史者占14.4%。因本病导致停止工作者占30.6%,病史长、关节畸形及未能在风湿免疫专科诊治为其危险因素。结论:本组RA患者多起病于中青年,患者的女性比例较高,晨僵时间较短,关节外表现常见,畸形的发生率较高,家族性发病者并不少见。患病后近1/3患者停止工作,未及时在风湿免疫专科诊治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对患者正常生活有很严重影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一旦发病,其自身主要表现为关节的功能障碍、肿胀畸形以及关节疼痛等不良症状。在发病早期,患者往往自身小关节会出现对称性发病,例如膝腕以及指关节等。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自身发病之前,往往会出现压痛、僵硬以及关节疼痛。骨关节病则是患者自身的关节软骨以及关节滑膜随着年龄增加而伴随出现的退化性病变。骨关节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膝关节以及手部关节。膝骨关节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单侧发病。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的发病群体常为中老年女性,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式,但是患者在早期疾病诊断过程中,单纯依靠一般影像检查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诊断难度,通过MRI及增强MRI检查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正确诊断,得到精准的诊断结果。现就此研究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关节病变,好发于中青年,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1],大多病例为单关节发病。以膝关节为主,少数患者可发生于单个髋、腕、肘、踝关节及脚趾小关节[2]。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发热,但不红,可有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其周围可触及大小不等、基底稍有移动的硬韧结节。穿刺可抽出血性或黄色积液,内含大量  相似文献   

11.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及高致残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1%[1]。有资料显示,RA患者发病2年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使患者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12.
魏敏 《重庆医学》2007,36(15):1561-1562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反复迁延导致进行性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由于病因不明,临床上尚缺乏阻断疾病进展及根治的有效方法.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云克注射液)主要由锝[99Tc]和MDP(亚甲基磷酸盐)螯合而成,99Tc能增强人体抗类风湿疾病的能力[1],MDP是一种盐类化合物,对破坏的软组织和软骨有修复作用,二者结合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抑制和修复骨组织的某些病理变化[2] ,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本科室于2005年10月底至今,对50例患者采用云克注射液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源于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一组疼痛被称为颈椎关节突疼痛综合征[1]。颈椎关节突关节疼痛综合征的疼痛多为慢性,难以缓解,发病无明显男女差别,年龄多在30-50岁。除表现为颈部疼痛外,还可向头端和尾端放射。有人将其分为两组:1.上颈椎综合征,多起源于C2/C3,向枕部放射,甚至向额部和眶上部放射,可引起颈源性头痛,C2神经似乎是颈源性头痛的最重要来源;2.下颈椎综合征,多起源于C5/C6,除颈项部疼痛外,还可向肩部、肩胛区、前胸、臂部甚至手部放射。Fukui[2]用化学物质刺激颈椎关节突关节,同时电击支配颈椎关节突关节相应节段的颈神经后支,引发颈椎关节突关节的疼痛症状。他得到的疼痛发生区域及对应的关节突关节和颈神经后支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本病主要发生于青壮年,绝大多数于40岁以前发病,以20~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一般认为主要侵犯男姓,男女比例约为10~4:1,且男性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女性较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1]。在发病的最初2年内,约有75%的患者会出现关节损害[2],如不及早给予有效的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3]。在20世纪的最后3~4年内,北美和欧洲先后批准了多种新的抗风湿药物上市,由于生物制剂比传统的改善病情的二线药物治疗更具有特异性,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进展,为类风湿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跖附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跖附关节损伤15例。[结果]本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为60min,切口长度平均为8cm,所有患者获平均14月随访。根据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平均82分,患者术后平均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附关节损伤,能有效治疗跖附关节复合体损伤。  相似文献   

17.
<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体,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结构的一类手术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而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延长,发病者高龄病人居多,我们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  相似文献   

18.
急性过敏性紫癜是以急性毛细血管炎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年龄2岁~8岁,常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紫癜或腹痛、便血、关节肿痛、血尿等为主要表现。症状较复杂,病情易反复,无特异性疗法。其病因和发病尚不完全清楚。一般儿重发病多于成人,急性发病多为实证。临床上可分为风热型和血热型,  相似文献   

19.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RA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不具备典型性,且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缺乏特异性,故临床上易出现漏诊、误诊[1]。相关研究表明,部分患者早期(病程<2年)即可出现关节破坏[2]。若病情控制不佳,RA可反复处于炎症活动期,引起关节破坏,严重者可出现“纽扣样”“天鹅颈”样畸形[3],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中老年人常见上下楼关节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膝关节酸疼、肿张,关节持续反复疼痛等……所有这些,都是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代表着关节的衰老。我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病患病率为46.3%。关节退变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日常中的不自觉行为可能加重关节的退变,导致关节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