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梅毒在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群中的感染和流行特点,为传染病监测和积极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1—2013年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实验同时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PA)3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2011—2013年连云港口岸共监测出入境人员33914名,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71例,阳性率0.51%.男性感染率为0.50%,女性感染率为0.52%,男女之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324,P〉0.05)。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20~49岁年龄段,占感染总人数的94.74%。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表明劳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感染总人数的82.46%,其次为交通员工,占感染总人数的11.11%。结论切实加强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的同时,应积极做好预防保健咨询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出入境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从源头上切断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中山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中山口岸出入境人群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全面了解梅毒在中山口岸出入境人群中的感染和流行特点,为加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同时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中山口岸出入境人群中,梅毒感染率为1.16%,男性感染率(1.52%)显著高于女性感染率(0.33%);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40-60岁年龄段,占感染总人数的59.23%;梅毒合并乙型肝炎感染率为0.22%。[结论]中山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多以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为主;梅毒合并乙型肝炎感染是传染病监测要面对的课题;采用TPPA和TRUST同时检测,可以提高梅毒的检出率,从而切实加强出入境人群的传染病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为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L)、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PA)对深圳地区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测出入境人员25783人,检出梅毒感染120例,总感染率为0.4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0.49%,女性感染率为0.20%,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感染率;从不同类别人员感染情况看,出国劳务人员梅毒感染率最高;梅毒感染率随着年龄组的增长而呈显著递增趋势。[结论]应对出入境人员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进行行为干预,以降低梅毒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梅毒在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中的感染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预防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初筛,使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阳性者进行确认,同时使用TRUST或RPR法进行滴度测定。结果3636名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中,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6例,阳性率1.27%,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男女之间梅毒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X^2=0.32,P〉0.05)。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31~50岁年龄段,占总感染人数的78.26%。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表明劳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感染人数的69.57%,其次为商务人员,占总感染人数的21.74%。结论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梅毒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感染情况,掌握其流行特点,为传染病监测和积极作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实验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对阳性结果进行复检并测定滴度;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HA)进行确认。〔结果〕21183名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表明,检出梅毒抗体阳性81例,阳性率0.38%,其中男性42例,女性39例,男女之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2,P>0.05)。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20 ̄49岁年龄段,占感染总人数的86.42%,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表明劳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感染总人数的55.56%,其次为港澳台胞人员,占感染总人数的16.05%。〔结论〕切实加强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是控制梅毒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卫生检疫执法和卫生保健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中的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深圳口岸2002~2004年16519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一般检A和实验室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HIV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交通人员最多,占体检总人数的59.42%。共检出各种传染病16497例,检出率为99.86‰。其中HBsAg阳性15755例;梅毒659例;肺结核88例;HIV抗体阳性15例。[结论]HBsAg阳性和梅毒是影响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肺结核和HIV阳性也在逐年升高;商务人员、交通人员、劳务人员是传染病的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口岸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加大传染病的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泉州口岸各类出入境人员中疾病分布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泉州口岸2001—2007年3637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一般检查、X线检查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肝功(ALT)、梅毒(RPR、TPPA)、HIV抗体检测。[结果]泉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船员最多,占体检总人数的60.29%。共检出各类传染病6239例,检出率为17.15%。其中HBsAg阳性6089例,梅毒101例,肺结核40例,HIV抗体阳性9例。[结论]HBsAg阳性、梅毒、肺结核是影响泉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HIV感染者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交通员工,境外人员,劳务人员,公务,商务人员是本口岸传染病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口岸传染病的监测工作,普及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控制传染病传人传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烟台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的流行分布状况和趋势,确定重点监测对象,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受检者血清样本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实验法(TPPA)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在检测对象中检出的74例梅毒感染者,梅毒感染率为0.20%,男女感染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于21-50岁的中青年感染者构成比为78.39%,入境人员梅毒感染率较往年显著增高。传播途径依然以性传播为主,临床表现不明显,感染以潜伏梅毒居多。结论做好传染病监测的同时,应积极做好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宣传工作和咨询工作,加强对远洋船员、劳务人员等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做好入境人员的疾病监测和监管,提高出入境人员的防病意识,降低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梅毒在二连口岸出入境人群中的感染和流行特点,为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实验通过采用艾康梅毒螺旋体抗体金标试纸条初筛,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2011-2012年经二连口岸出入境的41971名人员梅毒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971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59例,检出率为0.62%,感染者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段,为198例,占感染者的76.45%.感染者的职业分布主要是劳务人员.结论 应积极做好预防保健咨询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出入境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从源头上控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本地区近二年内出境劳务人员和归国劳务人员梅毒感染者进行病学调查分析其感染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方法 对出入境人员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时,检测梅毒(RPR)抗体,确认梅毒感染者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归国劳务人员中梅毒感染率(4/736)大于首次出境劳务人员(8/4752);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在做好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的同时,应依靠政府认真履行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的工作力度,防止感染的传入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及与梅毒、艾滋病病毒(HIV)、乙肝、丙肝共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2011年在重庆口岸出入境的人群开展HIV、梅毒、乙肝、丙肝检测,对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重庆口岸共监测出入境人员54100名,梅毒抗体阳性963例,检出率1.78%。合并感染情况为:963例梅毒阳性感染者中,乙肝合并感染91例;梅毒与HIV合并感染4例,占HIV感染总数的10%(HIV阳性40例);梅毒与丙肝合并感染10例;梅毒、乙肝、丙肝三种合并感染2例;梅毒、乙肝、HIV合并感染1例;总合并感染率0.20%。结论应加强我国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监测工作,尤其是劳务人员的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以防止梅毒通过国境口岸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威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梅毒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HIV、梅毒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威海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五年中共监测出入境人员57343人次,检出HIV感染者6例,梅毒感染者42例。HIV感染者检出率为0.01%,其中5例为输入性病例。梅毒检出率为0.07%,其中劳务人员检出病例数最多为26例,占61.90%,旅游探亲人员检出率最高为0.18%。各不同职业人群间HIV、梅毒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357.28,P<0.05)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HIV、梅毒监测体检,并加大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控制性传播疾病对出入境人员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喀什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流行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喀什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检出的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15 825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共检出HIV感染者14例,感染率为0.088%。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占94%;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占57.14%;年龄分布以20~39岁年龄组的青壮较多,占71.42%;职业分布以干部较高,感染率为0.181%。结论必须加强对口岸出入境高危人群的HIV监测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艾滋病的传入和传出,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二连浩特口岸17 072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各类传染病感染者1 319例,检出率为7.73%。其中HBsAg阳性者1 262例,检出率7.39%;梅毒31例,检出率0.18%;活动性肺结核23例,检出率0.13%;HIV抗体阳性3例,检出率0.02%。结论HBsAg阳性是影响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应加强传染病宣传和监管,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监测体系,且劳务人员、旅游探亲人员、商务人员应作为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丽水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的流行分布状况与趋势,以确定重点监测对象,为出入境卫生检疫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的18848名丽水出入境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2005~2006年间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进行初筛,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疑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2007年起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疑集试验(TPPA)进行普查,TPPA阳性者再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进一步检测。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对梅毒感染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梅毒感染者211人,检出率为1.12%,其中男性检出率为1.17%,女性检出率为1.07%,各年龄组中以6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8.87%: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要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行为干预,特别是加强性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降低这一人群的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番禺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8年番禺口岸11 399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各类传染病感染者1 210例,检出率为10.61%,其中检出HBsAg阳性者1151例,检出率为10.10%;检出梅毒患者47例,检出率为0.41%;检出开放性肺结核9例,检出率为0.079%;检出HIV抗体阳性3例,检出率为0.026%。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员、交通员工的检出率明显高出其他监测人群。结论HBsAg感染是番禺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应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咨询力度,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控意识,防止传染病通过国境口岸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近况、流行趋势,为口岸传染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初筛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初筛实验阳性标本,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室验(TRUST)确认实验。结果2008年3358名出入境人员中,梅毒感染者36人,感染率1.0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11%,女性为0.49%。40~49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1.73%。劳务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结论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的同时,还应作好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从源头上控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艾滋病、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出境人员中,艾滋病、梅毒感染以劳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26%和91.56%;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以商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8.8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结论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劳务人员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并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同时应在法律上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加以严惩,从而保证艾滋病防治基本策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