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肾病蛋白尿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蒙木荣 《中医杂志》2004,45(8):623-625
肾病蛋白尿既是肾脏疾病较常见的病理变化漏出物,也是一组肾脏发病过程中的微观证候.其病因复杂,伴随出现的证候变化多端,病情顽固,辨治颇为棘手.中医文献虽无蛋白尿的记载,但根据其伴随相关证候表现,可归属水肿、腰痛、虚劳范畴.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基础研究方面,应用国内外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研究成果,提出应用中医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康复治疗的突破口之一.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结合多年临床心得,提出"外毒"致中假说及水瘀毒邪致中的病机观.临床研究方面,提出缺血性中风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理念.并主张重新认识外风在缺血性中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先父陈建华,行医五十余载,1978年病逝.自幼习医,毕生从事临床,在乡里小有声誉.对《伤寒论》、《金匮》的研习,几十年陈书案头,临证读书,可谓是勤馈于长沙.临库习用经方,对时方的运用,亦能别出心裁.中年又从师学针灸、痘科.在临证中常针药并用,疗效尚称满意,邻近县乡,求医者甚众.出于医务繁忙,少于笔耕,医案不详,所存者  相似文献   

4.
冯延祥 《中医杂志》2005,46(10):771-771
1病历摘要 周某,男,43岁,农民,因上腹胀痛、双下肢浮肿3个月,于1999年9月1日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胀痛,纳差乏力,自认为饮酒过量而致,未予注意.继而自扪及上腹部有块状物,双下肢渐至出现水肿,于8月份就诊于某医院.B超检查示:肝尾状叶强光团及肝内弥漫性回声增强,甲胎蛋白(AFP)>400μg/L,考虑为肝内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确诊,于8月26日到另一医院检查,B超示:肝尾状叶见4.1cm×5.4cm×11cm强光团,其他见弥漫性增强,腹腔少量液体,肝功能等检查除HBsAg( )、抗HBc( )之外,余均阴性,返回后求治于中医.  相似文献   

5.
“高者抑之”语出《素问·至真要欠论》,是指选取有潜阳、降逆、泻下、渗湿、清热、收敛功效(即具沉、降作用)的药物组合为方。遵“逆其病而治之”的理论.广泛用治因肺,胃、肝、肾诸脏腑之气的逆冒,甚至化火上炎所导致约多种疾病的一种治疗原则。在对中风、厥证、痛证,缸证、热证5大急证的抢救中,亦极有实用价值。现不揣浅陋,简介余运用此法的休会。一、潜阳平肝治头痛傅女,头痛3年余,每发  相似文献   

6.
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黄秉良老中医行医任教五十余载,对脾胃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疗效显著,现仅择其经验四则,简述于后.一、补任通维,止溃疡病慢性出血病例:汤某,男,28岁,1984年5月9日初诊.患者因患胃溃疡病于1984年4月曾住院三周,出院后仍感胃痛隐隐,休作不时,头晕  相似文献   

7.
哮喘缓解期从肾虚体质辨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485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和519例不患哮喘的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提出了哮喘患者存在"肾虚质"的新观点,认为传统"辨证论治"的方法对全面、有效地指导哮喘的防治,实难以偏概全,而应该从补肾立法进行"辨体质施治",这才是哮喘缓解期中医药防治的上上之策.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鲜  王菲  周英武 《中医研究》2004,17(5):50-50,53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肝脏纤维化发展的最后阶段.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血吸虫病、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疾病、其他(如药物、毒物、营养障碍、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尚有部分原因未能查明.它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而诱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为特征,包括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和肝癌等.肝硬化腹水是其中最常见最早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腹水的出现是肝病发展到晚期的一个重要标志.肝硬化腹水可归属于中医学的"鼓胀"范畴,有"气鼓"、"水鼓"、"蛊胀"等名称.目前临床疗效多不理想,预后欠佳.下面谈谈对肝硬化的中医治疗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鄢卫东 《中医研究》2012,25(6):55-57
本文对水肿、消渴、目劄、胃脘痛4则杂症进行分析,总结了临床辨证理念与论治方法,同时对各病例之致病机制、处方用药加以阐述,以深入探讨对疑难杂症的中医有效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结石又称尿路结石,是常见泌尿外科病之一,属祖国医学“石淋”、“砂淋”、“血淋”、“腰痛”范畴。笔者自1986年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4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本组共4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18岁,以青壮年为主;肾结石15例,输尿管结石23例,多发性结石3例,膀胱结石1例。2.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腰腹部疼痛,向同侧腹股沟  相似文献   

11.
李济从  程龙领 《中医杂志》2005,46(11):843-844
1病例简介 陈某,女,38岁.因咳嗽气喘、胸闷气急、呼吸困难月余,于2004年4月26日入院.1个月前因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在某医院给予吸氧、抗感染、强心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逐渐加重,致卧床不起、心慌、喘息不止,来我科求治.既往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史,曾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68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敏 《中医研究》2005,18(4):47-48
支气管扩张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称为咳血.笔者于2000-10-2003-10用中药辨证治疗本症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风失语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疾病.中风失语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据统计,我国脑血管病患者约70%~75%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1];国外有报道,在15~50岁卒中患者的神经心理障碍中,诊断为失语症者约为65%[2].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牛膝、桔梗组成.方中用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疏肝,桔梗开宣肺气而上行,牛膝通引血脉而下行.全方合用有气血兼顾,活中寓养,升降兼施的配伍特点,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胸痛,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疑难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睡眠障碍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与西药舒乐安定治疗,并观察睡眠障碍量表(SD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A)等指标治疗前后及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判断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对入睡困难的疗效明显,并能改善睡眠质量,其有效率为76.3%,总体疗效高于舒乐安定组(有效率69.1%).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及反跳性失眠均明显少于舒乐安定.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疗效优于舒乐安定.  相似文献   

16.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元粉 《中医杂志》2004,45(9):710-712
中风后抑郁症(PSD)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多选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及特异性、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百忧解等),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安娜  丁有钦  傅志慧 《中医杂志》2005,46(10):791-79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解剖研究发现,AS有局限于某些动脉的倾向,它侵及动脉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Wills环[1].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全身AS中出现较晚,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全身AS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1977年以来我院用中草药爵床、绒毛(包括胚胎)、茯苓、炒白术、鸡内金等治疗小儿Ⅱ、Ⅲ度营养不良,先后共184例,满疗程者84例(包括对照组)。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病例选择 84例均按“实用儿科学”营养不良诊断标准,选择6个月至3岁Ⅱ、Ⅲ度营养不良患儿住院治疗和观察。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临床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引起的感冒、月经不调、泄泻等症,多有奇效.介绍如下. 1病案举例 1.1气虚外感 患者黄某,女,51岁,行政工作人员.患者面白形丰,微微气短.自述经常感冒,这次感冒近月余,久治不愈.头晕,耳鸣,鼻塞,疲乏,下午自觉发热.按脉:左脉濡细.察舌:舌色正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白.查体温正常,按肌肤微发热,问月经这两月正常.证属"气虚外感".法当补中益气,调和营卫.予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12 g,炒党参10 g,焦白术6 g,陈皮5 g,甘草4 g,当归10 g,柴胡4 g,升麻6 g,白芍10 g,防风10 g,辛夷10 g.4剂,水煎服.4剂服完感冒痊愈.患者面白形丰,气短,疲力,头晕,耳鸣,脉濡细,舌胖大有齿痕,苔薄白.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药治疗思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建平 《中医杂志》2005,46(4):303-304
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的中医药治疗思路.(1)粥样斑块病理与中药现代药理:认为应将中药传统药性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稳定斑块的疗效优势.(2)粥样斑块病理与微观辨证:强调动态观察现代医学的某些微观辨证指标,将有助于AS的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3)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主张临床可分期进行辨证论治,即斑块稳定期、斑块易损期、斑块破裂或糜烂期、好转恢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