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PO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生殖激素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89例POF患者作为POF组,健康体检合格的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TNF-α、IFN-γ、IL-2及生殖激素水平;对比治疗前后POF组的血清TNF-α、IFN-γ、IL-2及生殖激素水平。同时,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探讨TNF-α、IFN-γ、IL-2及生殖激素水平与改良Kupperma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OF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OF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OF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2、FSH、LH、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POF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2、FSH、LH、E2水平与改良Kupperman评分呈负相关(P<0.05),POF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与改良Kupperman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POF患者存在显著的免疫功能紊乱、生殖激素水平降低,并且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对象为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收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与病情进展的资料。结果全部患儿中,其中治疗显效43例,有效13例(均为停机后病情加重再次进行NCPAP治疗,其中有4例为家属拒绝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只进行NCPAP治疗,效果不佳后再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总有效率93.3%。结论早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表现与体征基本完全消退,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决定移植日与移植当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及形态转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评价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形态变化与否能否用于预测临床妊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12月生殖医学中心冻融胚胎移植共482周期,除常规分析外,记录并比较决定移植日及移植当日内膜厚度、形态。结果:482个周期中比较决定移植日及移植当日子宫内膜,人工周期组内膜转化率高于其他两组,形态转化充分组妊娠率较高(P<0.05);移植当日为C型内膜者妊娠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膜转化充分组临床妊娠率高于转化不明显组,提示充分转化内膜更有利于胚胎着床,移植日内膜情况更接近胚胎着床时状态,并认为增加移植日的超声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重新认识外风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中医学对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大抵历经三个阶段,而自唐宋以后,“内风”致中现占据学术的主流。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分析,结合现代认识,仍认为中风病发病有外风因素的参与。从临床看,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等作为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治法,其常用代表药物如天麻、钩藤、羚羊角、菊花、防风具有明确的祛除外风作用,而活血化瘀则可通过活血达到祛除外风的目的。二、对缺血性中风内生毒邪致病观的反思:新近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与高血压同样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感染性疾病等不仅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肺清化膏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360例I~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4例和对照组176例。两组ⅠB~ⅢA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顺铂或卡铂联合长春瑞滨或紫杉醇或吉西他滨,化疗4个周期;ⅢA期及切缘阳性患者术后辅助胸部放疗。治疗组再给予口服益肺清化膏口服,每次20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时间为2年。采用美国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中文版)评价生存质量,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卡氏评分、体重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剔除脱落及缺失病例后,治疗组117例中中医证候疗效显效22例,有效81例,无效14例,对照组91例中显效8例,有效53例,无效3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开始FACT-L中文版量表身体状况领域评分开始较治疗前逐渐降低,治疗6个月开始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领域评分开始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各领域评分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对照组,以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功能状况最明显(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变化、体重变化及免疫功能变化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肺清化膏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临床症状,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熊露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71-171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和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新法复苏的推广和使用,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窒息发生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肺瘤平膏合并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例健康受试者和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DC亚群、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所有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n=18)和化疗组(n=19),中医组即在化疗的同时接受中药肺瘤平膏治疗,化疗组为单纯接受化疗。[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髓系树突状细胞(MDC)较正常人低表达(0.72±0.08VS0.56±0.18)(P〈0.01),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中医组患者MDC含量(0.93±0.23VS0.33±0.24)、MDC/LDC比值(2.97±1.56VS1.39±0.57)较化疗组提高(P〈0.01),中医组CD3^+(72.53±6.25VS65.26±10.66)、CD4^+细胞数量(41.44±10.86VS31.56±7.58)、NK细胞含量(25.23±13.45VS16.5±11.30)及CD4^+/CD8^+比值(1.92±0.64VS1.07±0.49)均提高,CD8+细胞含量(25.60±9.46VS32.19±8.67)则下降(P〈0.05)。[结论]中药肺瘤平膏结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调整体内免疫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从而调动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肺瘤平膏对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干预体外培养体系中树突状细胞(DC)抗原递呈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体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分化成熟DC的诱导培养体系,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PBMC,采用多种细胞因子(TNFα、IL-4、GM-CSF)联合诱导,获得了分化与功能相对成熟的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干预DC与抗原递呈功能相关表面分子表达,及其对DC分泌IL-12含量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肺瘤平膏可上调DC与抗原递呈功能相关膜分子MHC-Ⅱ、CD80、CD83、CD86及CD40的表达,并促进DC分泌IL-12含量。结论肺瘤平膏能够调节DC抗原递呈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脑脉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DNF、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系脑内分布最为广泛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1、4],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一样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以及新生血管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脑内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均呈现高表达,与缺血后脑组织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探讨中药复方脑脉康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遗传学诊断在胚胎移植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生殖中心2009年2月—2012年1月期间的废弃胚胎,由D2期培养到D3期,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胚胎固定后细胞核内的X、Y、13、18和21号染色体异常情况,采用高形态学评分的D3作为对照。结果 A组D2期胚胎为多核(卵裂球核≥2个)共22枚,染色体数目异常胚胎16枚,异常率为71.9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胚胎D2期多核(卵裂球核=2个)21枚,胚胎染色体变异数目15枚,异常率为72.2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D2期多核胚胎发展到D3期异常率高,不建议使用此类胚胎进行临床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