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脉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DNF、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系脑内分布最为广泛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1、4],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一样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以及新生血管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脑内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均呈现高表达,与缺血后脑组织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探讨中药复方脑脉康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2.
肺癌中医抗血管生成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医尚缺乏公认的适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与标准,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临床研究报道更为罕见.主张结合现代肿瘤微环境理论、中医肺癌络病说,应用影像学血管功能多参数评价新技术与方法,深化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临床与基础研究,探索适用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与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脑血管痉挛(CVS)是其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31.6%~66%[1],死亡率高达25%,因而阐明SAH及CVS的中医学病理机制、积极防治CVS,是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目前中医学在此领域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笔者梳理历代文献,结合多年临证心得,从络、水、瘀、毒入手,对本病辨治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析.  相似文献   
4.
“血管正常化时间窗”的发现是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将现代肿瘤微环境学说与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研究热点相结合,提出应用扶正培本治则方药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与血管的正常化的理论构想,主张通过扶正培本为主导的中药复方对肿瘤“微环境免疫与血管正常化”的调节作用与机制研究,探索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抗血管生成治疗“血管正常化时间窗”,为阐明扶正培本方药为主导的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机制,联合放化疗最佳时机的选择,中医药抗血管生成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初步的理论与实验依据,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细胞免疫应答是机体抗肿瘤主动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途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尤其是分化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向T细胞(包括CD4^+、CD8^+细胞)有效地递呈肿瘤抗原,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现已证实DC数量的多少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DC参与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  相似文献   
6.
神经功能重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新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国内外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诱导分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水瘀毒邪、害络损髓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抑制NSC诱导分化的关键性病理因素.肝肾精血之盛衰与缺血性中风后NSC的诱导分化有密切相关.水瘀毒邪、害络损髓是抑制缺血性中风后NSC诱导分化的关键性病理因素.主张以中医药干预内源性NSC诱导分化为切入点,发挥中医药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治疗优势,探索出一条应用中医药进行神经功能重建的全新治疗策略.可望为揭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深层次的作用机制,研制和开发新药开辟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1 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1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科学家发现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和两栖类的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都能再生。 195 8年Liu和Chamber等证明 ,成年哺乳动物的CNS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特别是近 10年来 ,研究发现当给损伤的中枢神经提供适当的条件后CNS亦能再生[1] 。 1992年 ,Reynolds等从成年小鼠纹状体分离了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 ,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 ,并提出神经干细胞的概念[2 ] 。Kirschenbaum等将手术中从癫痫患者脑内取出的海马和脑室壁组织进行培养 ,结果发…  相似文献   
8.
脑脉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急性期神经元损伤以坏死为主,凋亡为辅,坏死一般位于缺血核心区,而凋亡多位于周边半暗区,且与梗塞灶的进一步扩大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缺血再灌损伤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其本质就是凋亡[1].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及bcl-2表达的变化,探讨脑脉康抑制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结合经络学说和瘀血理论,从络、水、瘀、毒立论,提出督络热滞是缺血性中风病重要的发病学基础,督脉气血逆乱是其重要的始动因素;提出缺血性中风外生毒邪假说及内生毒邪辨证观,主张针对其络、水、瘀、毒之病机特征,采用通腑解毒、化瘀利水、祛痰通络之法,使邪去正安,于此对保护神经细胞,促进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激发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从络、水、瘀、毒辨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脑血管痉挛(CVS)是其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31.6%~66%,死亡率高达25%,因而阐明SAH及CVS的中医学病理机制、积极防治CVS,是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目前中医学在此领域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