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轻或中度症状的患者。Mobley DF等分析了两项为期16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比较轻、中和重度患者对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的反应性。其中一项研究(A)入选了163名合并高血压的BPH患者,依据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另一项研究(B)入选了82个无合并高血压的BPH患者,通过基线AUA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修正的Boyarsky烦恼症状评分进行分类。研究A结果表明,多沙唑嗪比安慰剂更能显著改善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研究B结果表明,多沙唑嗪也能显著改善AUA症状评分和修正Boyarsky烦恼症状评分。轻、中和重度患者之间对治疗的反应有显著差异,表现在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和修正Boyarsky烦恼症状评分改善的不同,而在AUA症状评分的改善却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表明了药物治疗对大多数BPH患者均适用,而不管其疾病的基础状态如何。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多沙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的膀胱流出道梗阻的有效性和耐受性。Chapple CR等进行了一项安慰剂对照研究。入选了135名有症状且经尿流动力学证实的BPH患者,经过最初2周的基线评价后,其中67名患者和68名患者分别给予多沙唑嗪和安慰剂治疗12周。以尿流动力学和症状为主要指标评估有效性,同时监测血压和药物不良事件。共122名患者(多沙唑嗪组60名,安慰剂组62名)的临床资料可供分析。多沙唑嗪组平均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分别增加达1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在白天和夜间的主要症状一般有所不同,而多沙唑嗪不同的给药时间是否会产生不一致的效果呢?Kirby RS对此进行了研究[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1998,1(3):163—171]。入选了353名有症状的BPH患者随机分为多沙唑嗪组和安慰剂组,清晨或夜间服药以比较用药时间对多沙唑嗪治疗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经过24周的治疗,多沙唑嗪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PS)平均下降6.8分,而安慰剂组平均下降4.5分(P=0.003),最大尿流率分别提高2.03mL/s和0.30mL/s(P〈0.001)。  相似文献   

4.
已知选择性α受体阻断剂是通过作用于BPH尿动力环节来消除BPH症状和改善尿动力学参数。Akan H等进行的研究采用IPSS评分和尿动力学参数检查评价多沙唑嗪治疗BPH的疗效。入选24例患者服用多沙唑嗪4 mg/d,19例患者服用安慰剂。在3周用药期内进行IPSS评分和尿动力学参数检测。3周后,多沙唑嗪组IPSS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47%/12%,P<0.05),但尿动力学参数两组间无明显改善(最大尿流率24%,16%,P>0.05)。6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多沙唑嗪组IPSS评分继续改观,并且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中初始前列腺总体积(TPV)与药物疗效的关系。Kaplan SA等分析了药物治疗前列腺症状(MTOPS)研究得到的数据。入选的3047位伴有LUTS的BPH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安慰剂组,4mg到8mg多沙唑嗪组,5mg非那雄胺组,多沙唑嗪及非那雄胺联合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4.5年。一级终点为BPH总体临床进展,定义为出现AUA症状评分(AUA SS)增加≥4分、急性尿潴留、尿失禁、肾功能不全或反复尿路感染。二级终点是需手术介入治疗BPH,AUA症状评分及最大尿流率随时间而变化。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用经直肠B超测量TPV。结果显示,对于前列腺体积较小患者(TPV<25ml),在减少BPH临床进展的风险和需手术介入的机率以及改善AUA症状评分和最大尿流率方面,联合治疗组与多沙唑嗪单独治疗组无差异。但是,当患者前列腺体积为中度(25ml~40ml)或更大(≥40ml)时,在上述观察指标上,联合治疗带来的临床受益要高于单用多沙唑嗪或非那雄胺。因此得出结论,在伴有LUTS且TPV≥25ml的BPH患者中,多沙唑嗪和非那雄胺联合治疗较之各自单独使用更能延缓BPH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6.
Goldsmith DR等人对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同顾。多沙唑嗪作为一种治疗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成熟药物,目前已经有多沙唑嗪缓释剂型上市,即多沙唑嗪胃肠道治疗系统(GITS,多沙唑嗪控释片)。与传统剂型相比,多沙唑嗪控释片在药代动力学上有所改进,实现了更大首次剂量和更少的剂量调整以更快地达到临床有效剂量。在2项对BPH患者的大型、双盲、随机研究中(其中1项为安慰剂对照),多沙唑嗪控释片(4~8mg,1次/d)与传统剂型(2~8mg,1次/d)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且疗效均好于安慰剂,经过13周治疗后,IPSS评分、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最大尿流率均有改善。在临床研究中,BPH患者对多沙唑嗪控释片的耐受性至少与传统剂型一样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应用多沙唑嗪胃肠道治疗系统(GITS,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起效时间(以安慰剂为对照)。Roehrborn CG等作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先以安慰剂治疗2周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Qmax)作为研究的基线值。随后患者口服多沙唑嗪控释片4mg/d(n=108)或安慰剂(n=105),疗程为14d。分别在第3、7、14天和第1、3、7、14天进行IPSS评分和Q(max)测定,患者的主观改善情况则在第1,2天晚上的家中及第14天在医院测定。结果显示,多沙唑嗪控释片组感觉症状改善的患者要显著多于安慰剂组,第1天(60.6%vs.41.9%),第14天(84.3%vs.64.1%)。在第1天,两组在最大尿流率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第3天,多沙唑嗪控释片组的IPSS评分比安慰剂组显著改善;IPSS评分改善≥30%的患者比例,多沙唑嗪控释片组(49.5%)要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8.4%),并一直持续到第14天:同样,多沙唑嗪控释片组在Q(max)的改善(3.7mL/s)要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9mL/s),且也一直持续到第14天;Q(max)增加≥3 mL/s的患者比例,多沙唑嗪控释片组(54.4%)  相似文献   

8.
Xiao H  Li HZ  Huang ZM  Li Y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71-1773
目的 评价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与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选择刺激症状明显的BPH患者76例,主要的排除标准为最大尿流率(Qmax)<10 ml/s、残余尿>100 ml、前列腺体积>50 ml.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多沙唑嗪组(给予多沙唑嗪治疗,36例),联合用药组(给予托特罗定与多沙唑嗪联合治疗,40例).用药时间8周,评估内容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等,并登记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8周后联合用药组IPSS评分由18.7±2.2降低到12.7±3.9(P=0.000),刺激症状评分由14.2±2.3降至9.1±3.1(P=0.000).多沙唑嗪组IPSS评分由18.6±3.0降低到15.2±3.8(P=0.033),刺激症状评分由12.7±3.0降至11.8±2.7(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联合用药组IPSS评分的改善优于多沙唑嗪组(P<0.01),联合用药组刺激评分的改善优于多沙唑嗪组(P<0.01),而梗阻症状评分的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治疗8周后两组间Qmax、残余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无急性尿潴留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托特罗定与多沙唑嗪联合应用降低BPH患者IPSS评分,使其刺激症状获得明显的改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急性尿潴留出现.  相似文献   

9.
α受体阻滞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症状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α受体阻滞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症状的影响。 方法 对 14 8例BPH患者进行 4周α受体阻滞剂治疗 ,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症状、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剩余尿量情况。 结果 治疗 4周后 ,患者平均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剩余尿量均有显著改善。各项症状中 ,夜尿次数的改善显著低于其它症状的改善。 35例 (2 3.6 % )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没有改善 (主观不满意组 ) ,IPSS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生活质量评分有提高的患者(主观满意组 ) ,但两组间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的改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α受体阻滞剂治疗BPH患者症状的改善与尿流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实验中,OzbeyⅠ等根据尿流动力学的参数,特别是压力/流率测定,来评价多沙唑嗪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的有效姓和安全性。入选57例48-82岁的BPH患者(多沙唑嗪组29例,安慰剂组28例),然而,多沙唑嗪组有8例、安慰剂组10例因为药物副作用和不耐受尿流动力学检查[自由尿流,排尿后残余尿量(PVR)]和压力/流率测定而未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在1月末和6月末时,所有尿流动力学的参数有明显改善(自主最大尿流率:30.4%和28%,PVR:14ml和12ml,  相似文献   

1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典型泌尿器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虽然有很多不同手段供使用,但目前症状评分被应用于BPH。临床对照试验已显示选择性仪1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哌唑嗪,特拉唑嗪)对BPH治疗的有效性。Mobley DF等进行了三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价多沙唑嗪对有严重症状的BPH患者的疗效。入选609位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多沙唑嗪开始剂量为每E10.5或1mg,最后达到每日12mg。用药疗程为12~14周。相对于安慰剂,多沙唑嗪组患者严重的症状得以显著改善。在治疗开始的2周内症状即迅速改善,并持续整个治疗期间。其中一项开放的扩展研究证实48个月的长期随访期间多沙唑嗪持续有效。因为BPH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而多沙唑嗪在治疗期间疗效迅速且持久,所以对于正常血压及高血压患者,多沙唑嗪是治疗有症状BPH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多沙唑嗪剂量、血药浓度和治疗BPH的临床疗效之间关系,Fawzy Ahmed等进行了一项为期16周、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试验。入选了248名合并高血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过2周的安慰剂导入期,患者被随机分人多沙唑嗪组(每日2、4、8或12mg)或安慰剂组。在6、10和14周后,测定多沙唑嗪用药后2~6h(峰值)和约24h(谷值)的血药浓度。同时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与基线水平的变化。患者每日记录症状并在2、8和16周完成调查表评价前列腺梗阻和刺激症状。此外研究者每次随访时评估前列腺症状。结果显示,治疗6周,多沙唑嗪达到稳态峰值和谷值血药浓度,并维持6到14周。每日一次服用多沙唑嗪,从2到12mg剂量范围内峰值和谷值血药浓度呈线形升高,并与Qmax的改善成正相关(分别为P=0.001和P=0.008)。多沙唑嗪峰值浓度在60到80ng/ml,谷值浓度在25ng/ml能维持临床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多沙唑嗪4mg和8mg能明显改善梗阻性前列腺症状。由此得出结论,BPH的患者多沙唑嗪用量在每日2到8mg,血药浓度和Qmax改善随着剂量增大呈线性提高。多沙唑嗪用于BPH患者的最大治疗剂量为8mg。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支持这些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速尿联合多沙唑嗪治疗BPH/LUTS患者夜尿增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BPH/LUTS夜尿增多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给予多沙唑嗪(4 mg/d),另一组患者给予速尿(睡前6 h40 mg)联合多沙唑嗪,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周后,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尿量、IPSS评分、QOL评分、血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变化情况。结果:速尿联合多沙唑嗪组与单用多沙唑嗪组比较,夜尿次数明显减少(P<0.01),白天尿量增加(P<0.01),夜间尿量减少(P<0.01),总尿量无明显改变(P>0.05),IPSS评分下降(P<0.05),QOL评分明显下降(P<0.01),血钠、钾、氯、渗透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速尿联合多沙唑嗪治疗BPH/LUTS患者夜尿增多的疗效明显,4周的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单独使用多沙唑嗪或联合使用多沙唑嗪和非那雄胺治疗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耐受性,K irby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入选了1 095例(50~80岁)患者随机分为多沙唑嗪组、非那雄胺组、联合治疗组以及安慰剂组,进行为期52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沙唑嗪、非那雄胺和西地那非联合治疗BPH相关的LUTS和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84例患者随机分入A、B、C组,A组服用多沙唑嗪、非那雄胺和安慰剂,B组服用多沙唑嗪、安慰剂和西地那非,C组服用多沙唑嗪、非那雄胺和西地那非。16周后比较各组的IIEF-5、IPSS、Qmax、夜尿次数和残余尿等,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A、B、C组的IIEF-5分别提高10.2%、57.1%和57.6%,IPSS分别降低22.2%、20.8%和20.1%。18例(21.4%)患者有较轻的不良反应。结论:多沙唑嗪、非那雄胺和西地那非联合治疗BPH相关的LUTS和E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多沙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梗阻(BPO)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的有效性及耐受性。MacDonald等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入选了包括6033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的13项研究。10项为安慰剂对照,包括两项多沙唑嗪和非那雄胺联合用药和非那雄胺单独用药的研究;另外3项是与其它仅受体阻滞剂对比的研究。研究的持续时间为1~54个月,症状评分平均值和最大尿流率(PUF)的基线水平相当于中度BPO。在短期及长期研究中,多沙唑嗪均比安慰剂及非那雄胺对下尿路症状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姜昊文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11):1053-1053
为比较多沙唑嗪控释片和坦索罗辛在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症状(IPSS)和提高最大尿流率(Qmax)方面的疗效差别。K irby对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入选了52例(50~80岁)合并高血压的BPH患者进行四个阶段的治疗。即两周的安慰剂导入期;8周的药物治疗期;两周的安慰  相似文献   

18.
多沙唑嗪治疗血压正常的BPH患者疗效显著且起效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Fawzy等采用剂量渐增法,对100例血压正常的BPH患者(≥45岁)进行为期16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41例患者中,88%逐步调整到了最大剂量即8mg,1次/d。多沙唑嗪组的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分别为2.9ml/min和1.4ml/min)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0.7ml/min和0.3ml/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癃闭舒胶囊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方法,将60例肾虚血瘀型BPH患者分为治疗组(甲磺酸多沙唑嗪片联合癃闭舒胶囊)和对照组(甲磺酸多沙唑嗪片联合癃闭舒胶囊安慰剂)各30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例,脱落2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剔除3例,总有效率74.1%。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中医证候评分及Qmax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IPSS评分分别为(15.22±2.98)、(18.15±5.88)分,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Qmax分别为(13.56±2.26)、(11.78±2.97)ml/s,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6.18±2.13)、(9.52±3.15)分,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QOL评分有差异(P=0.038),无法再进行两组治疗后QOL评分比较。结论:癃闭舒胶囊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BPH临床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保守治疗中,一般认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拥有广阔的前景。多沙唑嗪是临床中常用的α1受体阻滞剂,Lopatkin NA等进行了一项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入选了78例有尿路梗阻症状的BPH患者,给予多沙唑嗪(可多华)治疗。参加研究的所有78例患者每日使用剂量为4-8mg的多沙唑嗪(平均使用5.7mg/d),对照组60例患者服用安慰剂。与安慰剂对照的结果显示,服用多沙唑嗪对BPH更有效,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尿道梗阻症状,降低残余尿量。同时,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多沙唑嗪能够降低膀胱下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