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0.30CuI0.70(Cu_2OP_2O_5B_2O_3)四元系玻璃的形成区,测量了此系玻璃的离子电导率和玻璃的转变温度,并从结构和化学键的观点上解释了玻璃电导率随组成的变化。四元系是由相应的三元系CuI-Cu_2O-P_2O_5中引入B_2O_3而得到的。实验表明,四元系能够得到比相应的三元系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从提高玻璃快离子材料的稳定性出发,用B_2O_3部分替代三元系AgI-Ag_2O-P_2O_5中的P_2O_5,来调整玻璃网格结构;探讨四元系AgI-Ag_2O-P_2O_5-B_2O_3玻璃形成范围、热稳定性、离子导电性及结构变化;确定了0.20 AgI-0.80(Ag_2O-P_2O_5-B_2O_3)四元系玻璃形成区、T_g~X_(AgI)、lgσ~X_(AgI)、E_α~X_(AgI)的关系以及离子迁移数,并使用红外光谱对四元系玻璃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AgX-Ag_2O-P_2O_5-B_2O_3(X=Br,Cl)系统快离子玻璃样品,确定了其玻璃的形成区,测量了该系统玻璃的离子电导率、迁移数、玻璃转变温度和红外光谱。提出了该系统中银离子迁移的结构模型,玻璃是BO_3、BO_4、PO_4基团和Ag~+离子、Br~-离子或Cl~-离子组成的。玻璃中AgX、Ag_2O和B_2O_3/P_2O_5含量越多,电导率就越大。电导率随组成的变化从结构和化学键的观点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Na_2O含量较高的Na_2O-Al_2O_3-B_2O_3-SiO_2四元系玻璃,测定了它们的电导率及电导率与组分的关系。用NMR和IR谱对该玻璃作了结构基团研究。所制备样品在300℃下的电导率可达10~(-3)Ω~(-1)cm~(-1)以上。当用Al_2O_3代B_2O_3时,样品电导率升高,并对此从结构上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V_2O_5,C_2H_5OH和SOCl_2为原料,用氨法合成了釩的醇盐Vo(OC_2H_5)_3。将玻璃在其乙醇溶液中浸涂、热处理后,得到表面无定形V_2O_5导电膜。浸涂液中乙醇和钒醇盐体积比为14,水和钒醇盐摩尔比为2或3时,导电膜均匀、透明,并具良好的导电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及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涂膜的厚度减少,膜与基体玻璃的结合增强,膜的电导率逐渐上升,在320℃时达到最大值,为3.5×10~(-2)Ω~(-1)。cm~(-1)。透射电镜分析表明,VO(OC_2H_5)_3水解后得到的凝胶具有纤维状显微结构。凝胶的傅里叶转换红外吸收光谱显示V_2O_5的特征吸收峰。差热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340℃凝胶中V_3O_5晶化。  相似文献   

6.
一、简单的历史回顾 1945年Bray和发现本病,1947年Kauffman作血清分型,证实致病性大肠杆菌(下称EPEC)可致婴儿肠炎。我国自1957年报道有O_(111):B_4,O_(55):B_5,O_(26):B_6和O_(86):B_7,可致病,至1958年又增O_(128):B_(12),O_(127):B_8。当时在我国O_(111):B_4最多,北京占84.9%,上海占76.4%,重庆占71.9%,山东占76%,但也有时O_(55):B_5或O_(128):B_(12)突出。50年代多数城市每年有EPEC腹泻流行,季节性很明显,夏季形成高峰,病死率高达8.37%。60年代多数仍以O_(111):B_4为主,占82.1%,70年代后此菌检出率下降,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的秋季腹泻流行成为主要高峰。至80年代EPEC肠炎的病死率已降至0.79%。此时血清型则以O_(126):B_(16)和O_(119):B_(14)为主。  相似文献   

7.
借助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法,用沉积动力学方程,研究了AgIAg_4P_2O_7、AgIAg_2OB_2O_2、AgIAg_2OP_1O_5B_1O_3银快离子玻璃系统中样品的银沉积问题。发现在电子束轰击下,银计数率随时间的变化实验曲线与理论拟台曲线一致,沉积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适合银快离子玻璃。对银快离子玻璃中银的沉积物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解释,在电子束注入电子的外电场和试样内离子浓差、局域极化内电场作用下,银离子不断迁移、沉积,达到极限值。  相似文献   

8.
从玻璃形成区、离子电导性、激活能和红外光谱方面比较了CuX-Cu_2O-P_2O_5和AgX-Ag_2O-P_2O_5(X=I、Br、Cl)系统的性质。发现两者的形成范围均为Cu_2O(Ag_2O)/P_2O_5<3;玻璃网络基本相似;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和CuX(AgX)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有一个极值在形成区内(或在形成区的边界上)。在各组分含量相同时,Cu~+离子玻璃的T_2比Ag~+离子玻璃的高。在银快离子玻璃系统中,当用Cu~+置代Ag~+时,玻璃具有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SiO_2-Al_2O_3-B_2O_3-MgO-MgF_2-K_2O系统金云母(KMg_3[AlSi_3O_(10)]F_2)可切削微晶玻璃制备工艺。通过玻璃的热膨胀曲线、差热分析、梯温析晶的测定,摸索了该系统玻璃的热处理制度:核化温度为600~650℃,晶化温度为1000~1100℃,保温10h。此种玻璃在100℃时体积电阻率为10~(15)Ω·cm,介电损耗为4.1×10~(-3)。用偏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探讨了其显微结构。提高晶体的径厚比和结晶率可提高其切削性和电绝缘性。阐述了其可切削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借助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法,用沉积动力学方程,研究了AgIAg_4P_2O_7、AgIAg_2OB_2O_2、AgIAg_2OP_1O_5B_1O_3银快离子玻璃系统中样品的银沉积问题。发现在电子束轰击下,银计数率随时间的变化实验曲线与理论拟台曲线一致,沉积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适合银快离子玻璃。对银快离子玻璃中银的沉积物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解释,在电子束注入电子的外电场和试样内离子浓差、局域极化内电场作用下,银离子不断迁移、沉积,达到极限值。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热处理过程中影响Co-γFe_O-3磁粉磁性能各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热处理后磁粉矫顽力H。增值的机理。结果表明,包敷层中CoFe_2O_4的结晶度以及Co_xFe_(3-x)O_4过渡层的形成是磁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还原处理后Fe~(2+)的存在是过渡层形成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α-Fe_2O_3还原、Fe_3O_4氧化机理,考察了还原、氧化条件对γ-Fe_2O_3微观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和还原气空速是影响还原程度的重要参数。当还原温度为380℃、空速为1200h~(-1)时,所获磁粉矫顽力最高。Fe_3O_4烧结为表面扩散控制。Fe_3O_4向γ-Fe_2O_3的相变过程能加速粒子烧结。同时发现,当Fe_3O_4氧化不充分时,立方γ-Fe_2O_3中存在四方γ-Fe_2O_3杂相。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刘152例消化不良患儿作了粪便培养,53例致病性大腸杆菌阳性,以Q_(111)B_4最多,O_(125)B_(15)其次。哈市地区以_(111)B_4为主,有些病例是致病性大腸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混合感染,致病性大腸杆菌阴性病例临床及病理疑似为病毒感染。 4:3:2簡化方案: (1)总量仅用每日每公斤体重200毫升及150毫升两种; (2)含鈉液量一律为总量之半; (3)将总量分成两半給,前半量液全配成4:3:2液,即2/3张液。先在1小时內推入20~25毫升/公斤再以9~10毫升/时/公斤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Al_2O_3超微粒子。研究了它的物理性能,考察了它用作合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粒子呈球形,体积平均粒径为120nm,经900℃和1100℃热处理分别转变成γ-Al_2O_3及α-Al_2O_3。与工业Al_2O_3、SnO_2催化剂的性能比较,Al_2O_3超微粒子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极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78~198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双份血清柯萨奇B组病毒中和抗体效价≥4倍上升,或单份血清抗体效价≥640作为病毒学诊断依据,前瞻性收集自1978~1986年39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随访资料,总结分析8年余来发病概况(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占54%),病例总数近年来有逐年增长(10例/年→51例/年),主要散发。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中B_2最常见,依次为B_4、B_2、B_5~(781)株(B_5亚型)。2型或2型以上感染不少见。1979~1984年B_2、B_4型占2/3,1985、1986年B_3、B_5~(781)型占2/3,表明病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IRT1/LC3自噬通路在五味子酚(Schisanhenol,Sal)抗H_2O_2诱导的SH-SY5Y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加入不同浓度Sal(50、10μmol/L)处理SH-SY5Y细胞4 h后,再加入H_2O_2 100μmol/L处理1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IRT1蛋白和自噬蛋白标志物(LC3蛋白、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_2O_2组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Sal组不同浓度(50、10μmol/L)干预后的细胞增殖活力均高于H_2O_2组(P=0.001、0.017),且随着Sal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活力增强。H_2O_2组SIRT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Sal组不同浓度(50、10μmol/L)的SIRT1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H_2O_2组(P=0.001、0.014)。H_2O_2组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l组(50μmol/L)的Beclin-1的蛋白表达低于H_2O_2组,且不同浓度(50、10μmol/L)LC3-Ⅱ蛋白表达均低于H_2O_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l可通过上调SIRT1蛋白表达,拮抗H_2O_2引起的过度自噬,从而起到拮抗H_2O_2对SH-SY5Y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毒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腸道戚染:以致病性大腸杆菌为最常見,国內以O_(111)B_4、O_(128)B_(12)、O_(55)B_5和O_(114)等型为最多,在我国北方如北京市以6月份培养阳性率最高,南方則以4~5月份最高。其次是腸道病毒感染,如ECHO和Coxsackie病毒等。目前病毒分离工作在国內尚未普遍开展,在少数地区曾从消化不良大便中分离出此类病毒。不少地区每年秋季流行的小儿消化不良,在临床表現上与致病性大腸杆菌有較明显的区別,如起  相似文献   

18.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同工酶,是由两种不同的多肽链组成的四聚体。操纵这两种多肽(A 和 B)合成的基因,分别定位在11P_(12)和12P_(12)上。多肽一旦合成,在不同组织中能相互组成5种聚合体同工酶,即 LDH_1(B_4)、LDH_2(B_3A)、LDH_3(B_2A_2)LDH_4(BA_3)、LDH_5(A_4),其组合形式完全由遗传基因决定和调控。同工酶在器官、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甲醇与甲苯侧链的烷基化反应中,K_2B_4O_7(Ⅰ)与H_3BO_3-MgO(Ⅱ)对X型沸石催化剂的改性规律。用Ⅰ对KX沸石进行改性,当每100gKX沸石含3.12×10~(-2)mol K_2B_4O_7时,甲醇的选择性较好;用Ⅱ进行改性,每100gKX沸石含0.8mol MgO及0.19mol H_3BO_3时,产品中苯乙烯的含量及苯乙烯与乙苯的产率都较高。当采用H_3BO_3-MgO-Cs X型催化剂时,甲醇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88%及27%,苯乙烯及乙苯的产率达到0.63(g/gCat·h)。同时对X型沸石催化剂失活进行了研究,认为除了结焦导致失活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使沸石的结构和性能受到破坏,亦导致失活。  相似文献   

20.
在MgCr_2O_4-TiO_2系湿敏陶瓷的基体中掺入V_2O_3杂质,改进了系统的电性能。通过大量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1200℃还原气氛中烧结1h,采用RuO_2电极浆料,在70Hz、1V的交流电下测试湿度电阻特性;确定最佳组成为MgO:Cr_2O_3:TiO_2:V_2O_3=80:80:20:2(摩尔比)。研制的MgCr_2O_4-TiO_2系湿敏陶瓷具有阻值范围适中(10~3~10~7Ω)、响应快(小于10s)、滞后效应小(<±1%)和灵敏度高等优点。用SEM、XRD、EPMA等手段分析了典型的MgCr_2O_4-TiO_2湿敏陶瓷的显微结构、晶相和成分分布。用XPS、EPR和IR论证了该材料的导电机理。用NMR和IR初步探讨了半导体湿敏陶瓷的湿敏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