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究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与肝癌细胞共培养后,原头节的活性、成囊以及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方法 构建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与肝癌细胞共培养模型,以存在肝癌细胞共培养的泡球蚴原头节为实验组,无肝癌细胞共培养的泡球蚴原头节为对照组,光镜下观察泡状棘球蚴原头节存活数量、活性以及成囊情况;以存在原头节共培养的肝癌细胞为实验组,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装载阿苯达唑的细胞外囊泡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H22小鼠肝癌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0、 400、 600μmol/L的阿苯达唑,紫外线(UVB, 300 J/m2)照射1 h,孵育18~20 h,然后通过超高速差速离心法制备阿苯达唑载药囊泡;以同样方法制备未加阿苯达唑的空载囊泡。用透射电镜观察载药囊泡的形态、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径、液相色谱仪检测载药囊泡的最佳载药量。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随机分为4组,分别加入培养基(空白对照组)、空载囊泡(空载囊泡组)、载药囊泡(载药囊泡组)、阿苯达唑(阿苯达唑阳性对照组),其中载药囊泡组和阿苯达唑阳性对照组的阿苯达唑终浓度为13μmol/L。共培养第1、 3、 5、 7天取原头节进行伊红染色,观察原头节形态与活力,计算各组的存活率;共培养第3、 5、 7天取原头节,用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原头节caspase-3的表达量,观察原头节凋亡情况。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载药囊泡形态呈大小不一的小囊泡,具有双层膜结构;粒径为20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舒隆和奥硝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的效果。方法从感染细粒棘球蚴绵羊肝脏中收集原头节;从感染长爪沙鼠腹腔中分离多房棘球蚴,加入预先接种人肝癌细胞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个月后,收集直径为1~5 mm囊泡。实验分氯舒隆组(实验组)、奥硝唑组(实验组)、阿苯达唑组(阳性对照)和0.2%二甲基亚砜(DMSO)组(溶剂对照组)。每种药物设2个平行孔,终浓度均为40μmol/L,重复2次。每孔加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约100个或多房棘球蚴囊泡25~35个。药物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24、48、72、96、120、144和168 h后,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用台盼蓝染色,计算原头节存活率,组间存活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药物处理多房棘球蚴囊泡36 h和120 h后,显微镜下观察囊泡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间酶活性的比较采用卡方分析。结果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于原头节后,原头节颜色变深、钙颗粒减少、头钩脱落、头节外翻并伸长,0.2%DMSO对原头节形态无影响。氯舒隆、臭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24、48、72、96、120、144和168 h后,原头节存活率分别为79%、70%、56%、42%、33%、16%、15%,86%、67%、63%、48%、32%、28%、21%和85%、71%、45%、36%、21%、15%、8%;0.2%DMSO组原头节存活率为100%。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原头节存活率与0.2% 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3、130.58、170.37,P0.05)。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后,多房棘球蚴囊泡均塌陷、皱缩,0.2%DMSO对多房棘球蚴囊泡形态无影响。作用36 h后氯舒隆、奥硝唑、阿苯达唑和0.2% DMSO组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的吸光度(A405)值分别为0.196±0.030、0.186±0.004、0.244±0.049和0.131±0.020,作用120 h后分别为0.431±0.006、0.271±0.004、0.423±0.007和0.116±0.004。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与0.2%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6、0.004、0.007,P0.05)。结论氯舒隆和奥硝唑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均具有较强的作用,是潜在的抗棘球蚴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mmol/L、1mmol/L、5mmol/L、10mmol/L、20mmol/L、40mmol/L)二甲双胍分别处理TPC-1细胞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Annexin 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在40mmol/L组加入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观察其对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MPK(p-AMPK)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0mmol/L组比较,1mmol/L及5mmol/L组的TPC-1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而10mmol/L、20mmol/L、40mmol/L二甲双胍均可明显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0mmol/L组比较,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均可明显增加TPC-1细胞凋亡率(P<0.001);而加入Compound C后,40mmol/L组TPC-1细胞凋亡率较前明显下降(P<0.001)。与0mmol/L组比较,1mmol/L、5mmol/L、10mmol/L、20mmol/L、40mmol/L组p-AMPK、Caspase-9表达量增加。结论 二甲双胍可诱导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且二甲双胍诱导TPC-1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能与激活AMPK通路有关,可能由Caspase-9介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体外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凋亡、Caspase-3表达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RPMI1640添加谷氨酰胺组即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用5mmol/L H2O2诱导8h,使其发生细胞凋亡。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原头节细胞凋亡情况,用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SP)染色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原头节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过氧化氢诱导原头节细胞凋亡细胞增加,caspase-3表达增加,电镜观察原头节细胞异染色质增加,部分细胞染色质异常浓缩呈现凋亡细胞征象。结论H2O2可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凋亡,且caspase-3参与原头节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从感染多房棘球蚴的长爪沙鼠体内分离原头节,体外培养3 d后,分为沉默EmOPN (LV-EmOPN-734)组、沉默对照(LV3-NC)组、过表达EmOPN (LV-EmOPN-0423)组、过表达对照(LV5-NC)组等4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孔,每孔含原头节约5 000个。LV-EmOPN-734组中加入LV-EmOPN-734慢病毒稀释液(终浓度为1.4×107 TU/ml)、LV-EmOPN-0423组中加入LV-EmOPN-0423慢病毒稀释液(终浓度为4.83×10~8拷贝/ml),相应对照组加入等量的慢病毒稀释液(空质粒)。感染后72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原头节的荧光强度,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头节中OPN的相对表达量,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原头节Caspase-3活性,EdU细胞成像试剂盒检测原头节增殖能力。感染后72 h,将原头节与大鼠肝癌细胞共培养8~12周,扫描电镜下观察多房棘球蚴囊泡生发层的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与三磷酸腺苷(ATP)联用在体外诱导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分别设地塞米松(5 mmol/L)组、 ATP(1.6 mmol/L)组、 地塞米松(5 mmol/L)+ATP(1.6 mmol/L)组和空白对照组,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变化。药物诱导8 h后,选取原头节形态改变最明显的一组和空白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这两组原头节的超微结构,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原头节中的凋亡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该酶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两组原头节的DNA片段。 结果 药物诱导8 h后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和地塞米松+ATP组的原头节均出现团缩、顶突内凹和体积缩小,钙颗粒明显减少且模糊不清,未见原头节活动,其中地塞米松+ATP组原头节的形态改变更明显,故选择该组作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后续试验。透射电镜观察见实验组原头节中实质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膜皱缩、细胞基质浓缩、核异染色质凝集呈团块状或新月形边集于核膜下,表现出凋亡细胞的特征。TUNEL法在实验组的原头节中检测到散在的凋亡细胞,对照组则未见凋亡细胞。实验组caspase-3活性约为对照组的12倍。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DNA中有约150 bp的核小体DNA片段。 结论 地塞米松与ATP联用可在体外诱导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人结肠癌HCT116细胞48 h后,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CCK-8)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二甲双胍对HCT116细胞中bcl-2、Casepase-3及p53蛋白的影响。结果分别采用2.5、5、10、20和4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HCT116细胞48 h后,CCK-8实验表明,各浓度组均可引起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术结果显示,经药物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另外,肿瘤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S期细胞的比例减少,但G_2/M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二甲双胍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激活Casepase-3、p53蛋白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G_2/M期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的表达,活化Casepase-3、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棘球蚴原头节自身是否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方法采集羊肝/肺棘球蚴中自然状态原头节直接用显微镜观察形态结构。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酶卵白素(SP)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结果在自然状态的原头节中,显微镜下见到一些原头节虫体枯萎、结构模糊。这些原头节中的caspase-1、caspase-3呈强阳性表达。TUNEL法检测显示这些原头节中凋亡细胞密布。透射电镜见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改变。结论棘球蚴原头节自身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SDS-PAGE和 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蛋白质和泡球蚴总蛋白表达谱。结果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 kDa处,囊壁的蛋白质浓集在72 kDa、26 kDa和17 kDa 处,囊液的蛋白浓集在72 kDa、43~55 kDa、26 kDa和17 kDa;泡球蚴总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 kDa、55~72 kDa和26 kDa处。结论 不同地区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不同亚种泡球蚴原头节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砂生槐总生物碱(TA-SM)水剂和片剂体外体内抗多房棘球蚴的效果。方法 从保种的蒙古长爪沙鼠中分离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置培养瓶中(10 000个原头节/瓶)培养。将原头节培养瓶随机分组为培养基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阿苯达唑(ABZ)阳性对照组、阿苯达唑亚砜(ABZ-SO)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TA-SM水剂组和片剂组,各组分别加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终浓度为0.1%的二甲基亚砜(DMSO)、10μg/ml的ABZ、10.60μg/ml的ABZ-SO或终浓度为5 (低浓度)、10 (中浓度)、20μg/ml (高浓度)的水剂或片剂TA-SM,37℃、5%CO2培养7 d,每天取样台盼蓝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存活情况,计算存活率;共培养至第5天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原头节中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 3)的相对表达水平。取54只雌性昆明小鼠,每鼠经腹腔注射0.2 ml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密度为104个/ml),感染4个月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片剂组和水剂组,每组18只,水剂组和片剂组每鼠灌服28 mg/(kg·d)的水剂或片剂TASM,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1、2.5、5、10、20、40、60mmol/L二甲双胍处理人胰腺癌CFPAC-1细胞24、48、72h,以未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MPK(p-AMPK)、FAS、cyclinD1、Bcl-xl、Bax、caspase-3、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CFPAC-1细胞的增殖。40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细胞48h后,G0/G1细胞比例显著增多[(65.93±0.27)%比(42.89±1.02)%],G2/M期、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22.01±2.95)%比(38.28±4.93)%,(13.58±0.43)%比(20.12±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的(3.01±0.49)%增加到(32.97±3.19)%(P〈0.05);p-AMPK、Bax、caspase-3表达增强,FAS、cyclinD1、Bcl-xl、survivin表达减弱。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显著抑制CFPAC-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FAS、cyclinD1、survivin表达及Bcl-xl/Bax比值,上调caspase-3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二甲双胍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相关炎症因子分泌及凋亡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探讨二甲双胍的直接抗炎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THP-1细胞,以1μg/ml脂多糖和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分别孵育6、24和48 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进行检测.应用乳酸脱氢酶微量释放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THP-1细胞的毒性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Annexin V/碘化丙啶双染色法测定THP-1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 二甲双胍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上清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且48 h作用最为显著.1和5 mmol/L二甲双胍显著降低脂多糖刺激的IL-1β、IL-6、IL-8和TNF-α的分泌(P<0.05或P<0.01).并且二甲双胍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THP-1细胞早期凋亡数目(F=4.696,P=0.036);1、5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低于脂多糖组(37.47%、33.35%对49.90%,P<0.05或P<0.01).结论 二甲双胍可剂量依赖地降低脂多糖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及早期凋亡率,提示其有一定的直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草酸钙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HK-2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草酸钙组、二甲双胍组1、二甲双胍组2、PDTC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无血清DMEM培养基,草酸钙组加入浓度为100μg/m L的草酸钙晶体悬浮液,二甲双胍组1加入浓度为100μg/m L的草酸钙晶体悬浮液和1.20 mmol/L的二甲双胍晶体悬浮液,二甲双胍组2加入浓度为100μg/m L的草酸钙晶体悬浮液和0.80 mmol/L的二甲双胍晶体悬浮液,PDTC组加入浓度为100μg/m L的草酸钙晶体悬浮液和100 mmol/L的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晶体悬浮液。各组细胞继续培养6 h,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NF-κB、MCP-1 mRNA。结果 对照组、草酸钙组、二甲双胍组1、二甲双胍组2、PDTC组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分别为(0.21±0.02)、(1.62±0.09)、(1.04±0.01)、(1.27±0.12)、(0.83±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卡介苗(BCG—EmⅡ/3)疫苗免疫对Em原头节攻击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疫苗皮下注射组、鼻腔接种组、空载体对照组、卡介苗(BCG)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免疫8周时用Em原头节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疫苗皮下注射组和鼻腔内接种组小鼠检获泡球蚴质量均降低(q=2.65、3.68,P〈0.05或P〈0.01),疫苗鼻腔内接种组与皮下注射组比较,检获泡球蚴质量明显降低(q=2.78,P〈0.05),疫苗接种组的减蚴率为63.23%-74.70%;疫苗接种组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P〈0.01);皮下注射组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腔内接种组(P〈0.01)。结论泡球蚴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接种可抑制感染鼠脾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一、二甲双胍对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的保护作用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二甲双胍(MF)对慢性暴露于高糖及高游离脂肪酸(FFA)中的离体大鼠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以验证MF对B细胞糖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对象与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离体胰岛细胞暴露于含有5.5—16.7mmol/L葡萄糖及0.5mmol/L软脂酸的培养液中培养48h后,再加入不同浓度MF(0、0.5、2.5、5μg/m1)培养24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急性肺损伤细胞凋亡、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2年6—11月。将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H2O2)组、2.5 mmol/L二甲双胍组、5.0 mmol/L二甲双胍组、10.0 mmol/L二甲双胍组、SB203580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H2O2组加入400μmol/L H2O2作用24 h,以构建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2.5 mmol/L二甲双胍组、5.0 mmol/L二甲双胍组、10.0 mmol/L二甲双胍组在H2O2组基础上分别加入2.5、5.0、10.0 mmol/L二甲双胍进行干预;SB203580组在H2O2组基础上加入10.0 mmol/L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进行干预,选取细胞活力最佳时的药物浓度进行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他克林体外抗多房棘球蚴的作用以及抗小鼠多房棘球蚴感染的疗效。方法在含50~200个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96孔板中加入浓度为100.00、50.00、25.00、12.50和6.25μmol/L的他克林,给药后1、3、5和7 d用亚甲基蓝法测定原头节的活性。同时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他克林对3种正常宿主细胞(L929细胞、HK-2细胞和Chang liver)以及3种肿瘤细胞(A172细胞、A2058细胞和HCT-8细胞)的细胞毒性。40只感染多房棘球蚴6个月的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30 mg/kg他克林组、15 mg/kg他克林组、25 mg/kg甲苯达唑组和1%西黄芪胶对照组。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28 d,停药14 d后处死小鼠,剖取小鼠体内多房棘球蚴囊,称取囊重并计算囊重抑制率,采用SPSS 17.0中的非参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他克林体外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药物浓度和培养天数的增加,原头节的活性显著降低。100μmol/L的他克林作用3 d后,原头节全部死亡且形态发生强烈改变,难以观察到完整的超微结构。他克林作用7 d后,100.00、50.00、25.00、12.50和6.25μmol/L组的原头节死亡率分别为(100±0)%、(91.2±2.5)%、(80.3±5.1)%、(71.6±2.4)%和(51.7±2.9)%。他克林对正常宿主细胞活性影响较小,药物浓度增加至250.0μmol/L,对L929细胞、HK-2细胞和Chang liver细胞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27.6±4.7)%、(29.6±3.9)%和(26.9±2.1)%。但是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大,A172细胞、A2058细胞和HCT-8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Tox50)分别为(178.2±3.2)、(133.2±5.2)和(128.8±4.0)μmol/L。30 mg/kg他克林组、15 mg/kg他克林组和25 mg/kg甲苯达唑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3.4%、9.4%和38.2%,上述各组小鼠体内多房棘球蚴囊重的减少与1%西黄芪胶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小鼠在实验周期中分别有3、6、2和5只死亡,相较于其他组,25 mg/kg甲苯达唑和15 mg/kg他克林治疗增加了感染实验鼠的生存率。结论他克林可直接影响体外培养的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活性,可提高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高脂培养肌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棕榈酸(0.1、0.2、0.4、0.6 mmol/L)及二甲双胍(0.5、1、2、5、10 mmol/L)分别干预L6肌细胞24 h,CCK 8法检测肌细胞的存活率。棕榈酸和二甲双胍干预肌细胞24 h后,Western印迹检测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泛素结合蛋白p6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蛋白表达及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RT-PCR技术检测上述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棕榈酸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肌细胞活力,2 mmol/L二甲双胍显示最佳的对抗作用。0.4 mmol/L棕榈酸和2 mmol/L二甲双胍干预肌细胞24 h后,棕榈酸显著减少LC3Ⅱ/LC3I、Beclin 1、SIRT3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6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P<0.05),棕榈酸的这些作用可被二甲双胍所对抗(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刺激AMPK的磷酸化增加SIRT3的表达而增强脂肪酸培养的肌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黄腐酚在体外对泡状棘球蚴原头节活性及形态学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泡状棘球蚴原头节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黄腐酚10、20、40、80μmol/L组,培养7 d,每24 h用0.1%伊红染色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性并计算成活率;黄腐酚作用泡状棘球蚴原头节3 d后,应用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体外培养3d后的原头节Bcl-2、Bax蛋白表达量;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体外作用24 h后6组原头节内活性氧(ROS)变化水平。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升高,泡状棘球蚴原头节活力降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泡状棘球蚴原头节在第7 d的活力分别为(97.26±0.208)%、(97.33±0.305)%,第7 d 10μmol/L、20μmol/L、40μmol/L黄腐酚组泡状棘球蚴原头节的活力分别为(42.06±0.404)%、(24.10±0.200)%、(11.83±0.416)%,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80μmol/L黄腐酚组杀伤作用较强,原头蚴的活力为(0.96±0.208)%。不同浓度黄腐酚组作用原头蚴3 d, 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黄腐酚不同浓度作用原头蚴3 d后,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降,而凋亡蛋白Bax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调(P0.05)。不同浓度黄腐酚作用24 h后原头节体内活性氧(R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腐酚在体外具有一定杀灭泡球蚴原头节作用,并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活性增强、Bax表达水平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ROS水平增高诱导头节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