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氯舒隆和奥硝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的效果。方法从感染细粒棘球蚴绵羊肝脏中收集原头节;从感染长爪沙鼠腹腔中分离多房棘球蚴,加入预先接种人肝癌细胞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个月后,收集直径为1~5 mm囊泡。实验分氯舒隆组(实验组)、奥硝唑组(实验组)、阿苯达唑组(阳性对照)和0.2%二甲基亚砜(DMSO)组(溶剂对照组)。每种药物设2个平行孔,终浓度均为40μmol/L,重复2次。每孔加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约100个或多房棘球蚴囊泡25~35个。药物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24、48、72、96、120、144和168 h后,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用台盼蓝染色,计算原头节存活率,组间存活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药物处理多房棘球蚴囊泡36 h和120 h后,显微镜下观察囊泡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间酶活性的比较采用卡方分析。结果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于原头节后,原头节颜色变深、钙颗粒减少、头钩脱落、头节外翻并伸长,0.2%DMSO对原头节形态无影响。氯舒隆、臭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24、48、72、96、120、144和168 h后,原头节存活率分别为79%、70%、56%、42%、33%、16%、15%,86%、67%、63%、48%、32%、28%、21%和85%、71%、45%、36%、21%、15%、8%;0.2%DMSO组原头节存活率为100%。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原头节存活率与0.2% 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3、130.58、170.37,P0.05)。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后,多房棘球蚴囊泡均塌陷、皱缩,0.2%DMSO对多房棘球蚴囊泡形态无影响。作用36 h后氯舒隆、奥硝唑、阿苯达唑和0.2% DMSO组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的吸光度(A405)值分别为0.196±0.030、0.186±0.004、0.244±0.049和0.131±0.020,作用120 h后分别为0.431±0.006、0.271±0.004、0.423±0.007和0.116±0.004。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与0.2%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6、0.004、0.007,P0.05)。结论氯舒隆和奥硝唑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均具有较强的作用,是潜在的抗棘球蚴药物。  相似文献   

2.
3种药物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方法 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RPMI1640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直到对照组的头节全部死亡为止。结果 将相同条件下3种药物作用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阿苯达唑、氧苯达唑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苯达唑脂质体仅在高浓度时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均有显著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氧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可认为是一种新型抗包虫药;阿苯达唑脂质体剂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体外抗原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 ,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 方法 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 RPMI16 4 0培养基中 ,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 ,直到对照组的头节全部死亡为止。 结果 将相同条件下 3种药物作用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阿苯达唑、氧苯达唑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阿苯达唑脂质体仅在高浓度时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均有显著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 ;氧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 ,可认为是一种新型抗包虫药 ;阿苯达唑脂质体剂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体外抗原头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石蒜碱、阿苯达唑及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方法从感染羊肝上提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培养3d后,分别用石蒜碱(100、500、1 000μmol/L)、阿苯达唑(50μmol/L)、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100μmol/L+50μmol/L)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在处理后的第1、3、5、7、9d,用1%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性,使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各组间原头节活性率的差异。结果经100、500、1 000μmol/L的石蒜碱体外作用9d后,原头节的活性分别为72.70%、14.09%和0。石蒜碱不同剂量组处理后的原头节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蒜碱高、中、低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石蒜碱处理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100μmol/L+50μmol/L)、阿苯达唑(50μmol/L)及低剂量石蒜碱(100μmol/L)体外作用9d后,原头节的活性分别为50.20%、90.22%和7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蒜碱具有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并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与阿苯达唑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的抗包虫作用.方法将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分别配成不同浓度,加入RPMI-1640培养液中,体外培养棘球蚴,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比较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结果各用药组原头节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维拉帕米的杀原头节作用增强.结论维拉帕米在体外有明显的抗原头节作用,且与阿苯达唑联合应用时其杀原头节作用优于单用组,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外培养试验证明,吡喹酮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以下简称原头节)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阿苯达唑的则较差和缓慢。本文系报道用透射电镜观察此2种药物对原头节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原头节经吡喹酮1μg/ml作用1h即见少数原头节的皮层细胞核染色质有集聚,胞浆内有空泡变化;集合管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照射γ-射线后导致的死亡、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和显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进行照射。对照射后各组原头节细胞内的caspase-3蛋白酶活性进行测定,观察期原头节死亡率,并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原头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原头节经过γ-射线体外照射后会出现死亡率升高,caspase-3表达增强现象,同时原头节形态结构出现肿胀、塌陷、碎裂的阶段性变化。结论 γ-射线体外照射可以直接杀灭原头节,且诱导原头节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可治疗细粒棘球蚴病,但在手术过程中包囊内活性原头节有扩散,可导致复发。使用一些用于术前治疗的药物如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吡喹酮等,发现它们灭活原头节的效果均不理想。本文作者就阿苯达唑和吡喹酮伍用与阿苯达唑单用对腹腔内细粒棘球蚴病的术前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所有受试者均为该病患者且均至少有一个肝包囊,并排除了那些包囊内无原头节结构以及对药物不耐受的病人。按研究时间将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1990年6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对体外培养的泡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方法无菌采集子午沙鼠体内的泡球蚴中含原头节的囊液,将其加入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原头节体外培养3 d后分装至培养瓶中,每组10瓶,每瓶约含10 000个原头节,设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15 Gy和30 Gy)、中剂量组(45 Gy和60 Gy)、高剂量组(75 Gy和90 Gy)、阿苯达唑组(2 500 ng/ml)、45 Gy X线+2 500 ng/ml阿苯达唑组和75 Gy X线+2 500 ng/ml阿苯达唑组。X线照射剂量率为200 cGy/min,源皮距为100 cm。体外培养第4天开始照射,每组共照射3次,每次间隔1 d。首次照射后第1天开始每天取原头节培养液,0.1%伊红染色,光镜下计数每100个原头节中着色原头节数目,每组计算300个原头节的平均死亡率,直至实验组原头节全部死亡为止。同时光镜下观察经X线照射后原头节的变化。结果不同放射剂量组的原头节死亡率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苯达唑组原头节死亡率与放射线联合阿苯达唑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X线...  相似文献   

10.
在20%小牛血清-RPMI 1640中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经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20μg/ml作用3~5d后,其死亡率分别为42.4~64.2%和40.6%。用囊液培养原头节时,两种药物的效果更差。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与低浓度的吡喹酮合并应用时,原头节的死亡率较两药单用的明显增加。小鼠1次口服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1g/Kg后4h,其血清具有较强的抗原头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究达克罗宁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生长的影响以及原头节内ROS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达克罗宁与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共培养,采用0.1%曙红排斥试验观察原头节的形态,统计存活率并绘制原头节的生存曲线;将DCFH-DA探针加入孵育原头节的培养基以检测其ROS活性;用SOD和Caspase-3试剂盒测定SOD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 40μg/ml达克罗宁可使体外培养的原头节在第4d全部死亡;达克罗宁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使原头节的ROS和Caspase-3表达量增加,同时降低SOD的活性。结论达克罗宁具有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通过激活ROS诱导氧化应激导致Caspase-3被激活从而引起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胰岛素、阿苯达唑和人工胃液刺激下,细粒棘球蚴原头节miR-71的分泌表达特征。方法从新疆屠宰场采集绵羊肝、肺细粒棘球蚴包囊,经固定、包埋及切片后,用miR-71探针进行杂交。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Digoxin抗体(Anti-Digoxin-FITC)作用,经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核酸染料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iR-71在包囊壁和原头节中的定位,分析miR-71在原头节中的分布,确定miR-71在原头节中的表达情况。在人工胃液(人工胃液组)、胰岛素(胰岛素组)或阿苯达唑(阿苯达唑组)等不同条件下培养原头节,收集上清并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结构,利用纳米粒径分析仪测定外泌体的粒径分布;利用外泌体生物标志分子烯醇化酶和14-3-3蛋白的抗体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外泌体中miR-71的丰度。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iR-71在囊壁生发层和原头节中均有表达。人工胃液组、胰岛素组和阿苯达唑组原头节分泌的外泌体粒径分别为48.9、49.7和65.4 nm,均在40~120 nm内;外泌体形态呈由膜包裹的球形。Western blotting从外泌体中检出烯醇化酶和14-3-3蛋白,表明外泌体提取成功。qPCR结果显示,人工胃液组、胰岛素组和阿苯达唑组原头节分泌的外泌体中,miR-71的表达量分别是其对照组的1.84、1.87和2.38倍(t=12.8、26.7、29.3,均P<0.01)。结论miR-71在细粒棘球蚴囊壁和原头节中广泛表达,且可以通过外泌体进行分泌;经胰岛素、人工胃液和阿苯达唑刺激后其分泌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单用阿苯达唑(ABZ)和阿苯达唑合并亚砜(ABZ·SO)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杀灭作用。用美蓝排斥试验和感染小鼠的方法评定原头节的存活力,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药物对原头节超微结构的影响。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系无菌取自屠宰绵羊的肝包囊,试验前用美蓝排斥试验测定其活力,并将原头节在37℃下含青霉素和链霉素的199培养液内培养。单用ABZ或ABZ·SO和二者按1:1混合溶于1:100O二甲亚砜(DMSO)内,加培养液使终浓度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脂质体(liposom alalbendazole,L-ABZ)及其联合西咪替丁(cim etidine,CTD)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病理形态变化。方法:将阿苯达唑脂质体及西咪替丁(1.5% 乳液阿苯达唑200 m g/kg,西咪替丁100 m g/kg),经口灌喂感染小鼠3个月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小鼠肝、腹细粒棘球蚴囊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以阿苯达唑脂质体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组细粒棘球蚴囊组织变性坏死改变最为显著,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脂质体包封阿苯达唑,可提高阿苯达唑的抗细粒棘球蚴作用,西咪替丁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体外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凋亡、Caspase-3表达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RPMI1640添加谷氨酰胺组即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用5mmol/L H2O2诱导8h,使其发生细胞凋亡。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原头节细胞凋亡情况,用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SP)染色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原头节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过氧化氢诱导原头节细胞凋亡细胞增加,caspase-3表达增加,电镜观察原头节细胞异染色质增加,部分细胞染色质异常浓缩呈现凋亡细胞征象。结论H2O2可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凋亡,且caspase-3参与原头节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棘球蚴原头节自身是否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方法采集羊肝/肺棘球蚴中自然状态原头节直接用显微镜观察形态结构。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酶卵白素(SP)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结果在自然状态的原头节中,显微镜下见到一些原头节虫体枯萎、结构模糊。这些原头节中的caspase-1、caspase-3呈强阳性表达。TUNEL法检测显示这些原头节中凋亡细胞密布。透射电镜见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改变。结论棘球蚴原头节自身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7.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以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泡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节检测汉防己甲素杀灭原头节的效力 ;同时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进行药物治疗 90d后 ,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抑囊率 ;并对泡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病理分级。结果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能有效地杀灭原头节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4 4 5 5 %、6 3 39%和 80 82 % ) ,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 (P <0 0 5 )。结论 汉防己甲素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较好 ,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包根书  史大中  陈根 《地方病通报》2003,18(2):16-17,21
通过比较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以探讨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抗包虫病的作用,将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分别配成不同浓度,加入RPMI 1640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各用药组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苯达唑和汉防己甲素联合组与阿苯达唑组,汉防己甲素低、中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汉防己甲素高浓度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汉防己甲素在体外有明显的抗原头节作用;汉防己甲素体外抗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同时两药联合抗原头节效果明显优于单药组,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雄黄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将不同浓度雄黄分别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2 d,光镜下观察原头节活力及形态变化;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原头节表面及内部超微结构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SOD、ROS、HO-1和NQO-1表达情况;采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原头节Caspase-3酶活性。结果250、500、1000、2000μmol/L雄黄体外作用于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均能抑制其生长,雄黄作用2 d后光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结构均发生改变,虫体萎缩,伊红染色呈红色(正常虫体为透明无色);SEM下观察原头节虫体皱缩,原头节正常形态被破坏;TEM下观察原头节内部微绒毛减少,合胞体带变薄、结构松散并有少量脂滴。EUSA检测SOD、HO-1和NQO-1活性均呈下降趋势,ROS和caspase-3酶活性均呈升高趋势(均P<0.05)。结论雄黄体外可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破坏原头节形态结构,降低抗氧化酶活性,该抑制作用与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观察了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沙鼠用阿苯达唑进行长疗程治疗后,蚴囊的生发层是否对药物产生抗性。自沙鼠腹腔接种4000只羊源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6个月后,将20只沙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阿苯达唑50mg/kg.天治疗3个月,另一组为对照。治疗毕,剖杀动物,取包囊称重,然后将上述两组包囊再分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含50μg/L阿苯达唑亚砜的培养液中培养14d,另一组为对照。随机选取上述四组包囊,分别植入正常沙鼠腹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