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毒症(sepsis)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目前,临床上针对脓毒症的治疗用药多以西药为主,长期使用存在抗生素耐药、激素不良反应和费用高昂等问题。因此,探寻新型、高效、安全、廉价的药物和治疗模式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中医药凭借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的独特优势,在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中医药与脓毒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较多。该文通过筛选相关临床研究与文献,从脓毒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发病机制,NF-κB信号通路和中医药对脓毒症的干预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和中药注射液可以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效抑制NF-κB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等炎症因子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和各脏器损伤,改善预后。但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研究也存在促炎-抗炎平衡机制模糊、药代动力学不明及药物安全性评价较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胃癌(GC)是继肺、肝癌之后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3大原因,总生存率低,治疗预后差,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胃癌前病变(PLGC)的早期阶段,截断或逆转PLGC为治疗和预防GC的关键。目前PLG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广泛参与和干预肿瘤细胞的炎性反应、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等过程,协调影响肿瘤发生的多种信号分子活动,而NFB信号通路调控作用机制的紊乱会加速PLGC向GC的转化。NF-κB与GC及PLGC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以NF-κB通路为靶点的治疗药物被广泛研究,以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NF-κB抑制剂为主,通过抑制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抑制血管新生、抑制异形细胞的增殖、细胞侵袭、细胞迁移、促进细胞凋亡、抗肿瘤作用机制,阻断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更加精准有效地作用于PLGC中,达到防治GC的目的。该文综述NF-κB信号通路参与PLGC的发病机制及基于NFB信号通路靶向治疗PLGC的中西医治疗药物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和预防PLGC的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GeneCards、DisGeNET、Herb数据库结合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临床数据筛选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ALI的关键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LPS诱导建立小鼠ALI模型,验证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ALI的效果及相关靶点,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分析显示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ALI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原癌基因(JUN)等10个核心靶点相关,涉及TNF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苓甘五味姜辛汤可以减轻肺部损伤,改善ALI小鼠的病理状态,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提高肺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肺组织中JUN、TLR4、NF-κB p65、NF-κB 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苓甘五味姜辛汤可以抑制LPS诱导的ALI小鼠炎症和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动脉管壁增厚或功能退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后期斑块破裂发生血栓,进而引起组织或器官缺血,故也是导致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作为炎症反应中重要的核转录因子,被激活后可介导炎症因子的转录,能诱发AS发病或是加重病情。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因子等刺激下相关机制被激活,NF-κB介导内皮细胞内相关调控基因,分泌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和凝血因子,促进单核细胞等选择性聚集,上调黏附分子的表达,使黏附分子黏附于细胞内皮并向内膜迁移,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形成不稳定斑块等。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AS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现了许多中药可以抗AS,可作用于人体的多个靶点,在不同环节上影响AS发生和发展。该文章主要介绍了NF-κB通路及其与AS的关系,黄酮类、萜类和生物碱类等不同类型的75个中药单体成分在基于NF-κB通路抗AS中的研究现状,发现中药单体主要通过调节NF-κB通路起到调控胆固醇平衡、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间黏附和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等作用,以期为防治A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伴随着日益增加的患病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负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往研究表明炎症与T2DM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炎症反应及其信号调控通路在T2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控制T2DM的进展成为治疗的新途径。随着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中医理论将炎症的生成归因于痰浊与瘀血,二者相互转化影响致使机体功能受损。而运用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基于炎症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具有多靶点,多通路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优势,能够显著缓解T2DM的症状。近年来,关于中医药干预T2DM的研究逐渐增多,该文将阐述中医对T2DM与炎症关系的认识及中医药调控T2DM炎症反应相关的7条信号通路,即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依赖性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的标准治疗在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但目前可用的治疗策略仍无法治愈。由于绝大多数肺癌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通常失去手术机会,多以放化疗为主要手段。然而,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限制了他们的效果和应用,并且对患者正常组织造成的损害通常比对肿瘤的损害更为严重。当前,中药以其独特的辨证体系、灵活的配伍和安全有效的特点已被用作抗癌联合疗法的一部分,中药复方和中药单体的多成分和多靶点性可同时调控多条通路。研究发现,在众多调控肺癌的通路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具有诱导细胞转录的功能,是肺癌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通路之一,在肺癌中能够特异性地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新生血管生成及多药耐药性等。中药复方和中药单体能够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血管生成,调控免疫功能及治疗多药耐药,从而起到干预肺癌的作用。然而,国内外尚未有对此进行系统整理与阐述的文献研究。因此,对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肺癌的机制进行系统阐述并总结中药基于NF-κB信号通路干预肺癌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肺癌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盆腔炎性疾病(PID)是当今困扰我国女性生育生活的一种疾病,以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与细胞凋亡、免疫力低下、代谢及血流变异常、菌群失衡等因素相关。该病的病理表现常以组织粘连及纤维化的慢性炎症渗出为主,炎症反应贯穿于PID发生发展的始终,因此干预炎症反应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西医治疗本病方法单一,常以抗生素经验性用药,而抗生素的使用带来的耐药问题却没有解决,患者症状不能得到明显改善,盆腔组织粘连持续存在。传统中医在抗炎方面疗效显著,治疗常以体内体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针灸等方式联合治疗,通过调控体内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影响炎症因子表达而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目前多数文章以中医药提高治疗PID效果为中心,缺乏中医药调控PID相关信号通路及发病机制的总结性记载。故该综述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5条与该病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即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蛋白(TGF-β/Smads)信号通路、Janu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Hippo信号通路,通过阐述PID的发病机制,为该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痛(DNP)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具有治疗难度大、迁延难愈的特点,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疼痛阈值降低、肢体末端神经性疼痛、异常性疼痛。既往研究表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作为最经典细胞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的释放和活性、调控炎症介导因素[如活性氧(R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NF-κB抑制蛋白(IκB)]、抑制神经源性炎症、破坏周围神经持续病损状态、修复病损的周围神经达到治疗DNP的效果。通过查阅大量现代医学研究文献发现,无论是中药单体、中药复方治疗DNP均与所述信号通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分子表达,达到控制神经源性炎症,保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损伤,治疗DNP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中医药治疗DNP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临床中医药保护病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治疗DNP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黄芩-黄连防治神经炎症的配伍优势,并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阐明黄芩-黄连配伍优势的作用特点及机制。方法 选取体外具有代表性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将BV2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黄连组、吡拉西坦组、黄芩组、黄连组;利用细菌脂多糖(LPS)建立BV2细胞炎症模型,通过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明场下观察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免疫荧光法测定药物对BV2细胞促炎因子产生及释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 p65核转位情况;通过TLR4信号转导抑制剂CLI-095、NF-κB阻断剂PDTC进行黄芩-黄连抗神经炎症作用靶点的确认。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LPS诱导的模型组细胞大多处于激活状态,培养液及细胞内的IL-6、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TLR4、MyD88、NF-κB p50及NF-κB p65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F-κB p65的入核现象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吡拉西坦组预处理后,BV2细胞形态大部分恢复,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TLR4、MyD88、NF-κB p50及NF-κB p6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NF-κB p65大多存在于细胞质中;黄芩组、黄连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形态略有恢复,促炎因子水平及TLR4、MyD88、NF-κB p50、NF-κB p65 mRNA表达量有所降低;与黄芩-黄连组比较,黄芩组、黄连组的促炎因子抑制作用效果显著低于药对组;与模型组比较,应用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黄芩-黄连+CLI-095”组、“黄芩-黄连+PDTC”组,能够明显降低TLR4、MyD88、NF-κB p50及NF-κB p65的mRNA表达(P<0.05,P<0.01),并明显抑制NF-κB p65转入细胞核内。结论 黄芩与黄连相须配伍后的抗神经炎症作用明显优于单味黄芩或黄连;该药对的抗神经炎症优势与抑制小胶质细胞中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通过验证说明TLR4、MyD88、NF-κB为黄芩-黄连发挥药对配伍优势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出现许多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治疗CKD-MBD的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中药治疗CKD-MBD相关通路的机制研究中,以中药自拟复方研究为主,作用途径涉及纤维细胞生长因23/Klotho(FGF23/Klotho)信号通路、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系统等多条信号通路,中药能通过调节此系列信号通路改善钙磷代谢、骨代谢紊乱、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治疗CKD-MBD。该文将对这些信号通路和中药治疗CKD-MBD在作用机制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以期为中药治疗CKD-MBD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哮喘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丹参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应用OMIM、GeneCards、TTD、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哮喘靶点,利用R语言获得丹参治疗哮喘的作用靶点,依据STRING 11.0数据库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Metascape平台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分析,运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丹参治疗哮喘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OE 2019软件对重要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丹参治疗哮喘的59个化学成分、108个靶点及20条关键通路。其中,隐丹参酮主要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Toll样受体4(TLR4)等蛋白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减轻哮喘气道炎症;丹参酮ⅡA主要通过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α(NFKBIA)等减弱TNF-α和NF-κB表达,抑制NF-κB通路,减轻炎症损伤;木犀草素主要通过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通过缓解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重塑和免疫调节治疗哮喘。分子对接显示,三者与疾病靶点生物亲和力高。结论 丹参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高脂饮食和运动量减少使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找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日益迫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其在糖尿病发生的作用尚未阐明。TGF-β信号通路可被多种因素激活,直接或间接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和胰岛素抵抗(IR),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新靶点。TGF-β相关信号通路包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糖基化终产物受体、c-Myc、SnoN、Smurf1、miR-335-5P等信号分子,参与IR、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障碍、脂肪细胞纤维化表型及脂肪细胞代谢障碍的发生发展,并抑制白色脂肪棕色化,在人类糖尿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为气阴两虚,后期除气虚外兼有阳虚血瘀,治以益气养阴,后期兼有温阳活血。研究发现部分中药和复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与其对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高度相关。现综述TGF-β信号分子相关多条信号通路,阐明其在糖尿病形成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并就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与TGF-β信号通路相关性进行展望性分析。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 UAN)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出补肾活血方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DrugBank、SymMa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中药各成分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DisGenet、malaCards和OMIN数据库获取尿酸性肾病的靶点基因。David绘图工具筛选出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图,并通过CytoNCA插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得到核心靶点蛋白。采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将补肾活血方关键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运用乙胺丁醇和腺嘌呤诱导的尿酸性肾病模型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进行基础实验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得到补肾活血方治疗UAN的作用靶点234个,其中核心靶点19个,对应5种中药的113种有效成分。GO富集分析共得到925条基因功能信息,KEGG富集分析发现112条信号通路,涉及Toll样受体、NF-κB、PI3K-Akt、p53、TNF等信号通路治疗尿酸性肾病。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异黄酮等关键活性成分与ALB、MMP9、TLR4等关键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组、非布司他组大鼠肾组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量和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ALB水平明升高(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补肾活血方中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TLR4、NF-κB和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减少ALB漏出,发挥保护肾脏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持续性滑膜炎症为其主要特征,常对称性的累及多个关节,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甚至残疾。RA发病机制复杂,防治复杂,彻底治愈困难。既往研究证实,控制炎症过程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节氧化应激、抑制炎症、维护细胞稳态的核因子E2相关因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及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抗炎、抗氧化、调控滑膜细胞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通路、抗炎、调控能量代谢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与RA中的血管生成相关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均是防治RA的重要靶点与机制。同时,众多研究证实,中医药通过调控上述信号通路,发挥上述信号通路的相关作用来防治RA,并展现了中医药调控途径多、长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兹该文通过查阅众多研究报道,阐述了上述信号通路在RA中的作用,并详细总结了以近年来中药干预上述信号通路防治RA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推动对RA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的深入研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更是为未来治疗RA的新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痰瘀同治对糖尿病大鼠心肌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化痰组、化瘀组、痰瘀同治组、阿拉氯胺组、模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正常喂养3周后,化痰组、化瘀组、痰瘀同治组每日分别给予小陷胸汤(4.05 g·kg-1),血府逐瘀汤(7.02 g·kg-1),抵当陷胸汤(8.10 g·kg-1)灌胃,阿拉氯胺组每日予阿拉氯胺(3 mg·kg-1)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麻醉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TLR4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心肌TLR4,NF-κB p65,IκBα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R4,NF-κB p65,IκBα及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TLR4,NF-κB p65,IκBα及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组间比较发现,痰瘀同治组TLR4,NF-κB p65,IκBα及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比化瘀组和化痰组下降更明显(P<0.05,P<0.01)。结论 痰瘀同治法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病变,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化痰法或化瘀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I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穿心莲内酯是从传统中药穿心莲中提取出来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穿心莲发挥药理药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肿瘤、保肝利胆、保护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活性。穿心莲内酯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抗炎作用涉及多个炎症相关靶点,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信号通路的表达和激活,减少其下游炎症介质合成与释放、调节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对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抗炎作用。同时,穿心莲内酯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机制涉及Notch、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NF-κB、分泌型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等细胞信号通路,能够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此外,穿心莲内酯还可通过调控糖代谢从而改善糖尿病的发展。在查阅穿心莲内酯相关文献时,笔者发现穿心莲内酯往往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控发挥药理作用,但大部分的研究并未明确其发挥药效的具体靶点,有待后续深入研究。本文就穿心莲内酯近3年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就其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a)对肝细胞癌的作用和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6.0-7.0周龄野生型FVB/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ela低、高剂量给药组,模型组和Cela低、高剂量给药组采用高压尾静脉转染技术转染AKT/c-Met,正常组转染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造模4周后,Cela低、高剂量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1 mg/kg/d,2 mg/kg/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空白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给药3周后,处死小鼠,分离肝脏组织,进行组织切片HE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NF-κB、TNF-α、IL-6蛋白的表达。根据MTT法筛选HepG2和SMMC-7721细胞给药浓度,考察不同给药浓度和不同给药时间的Cela对HepG2和瞬时转染AKT/c-Met的SMMC-7721细胞中NF-κB、TNF-α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Cela能改善AKT/c-Met诱导的肝细胞癌小鼠肿瘤负荷,减轻炎性细胞浸润;能降低AKT/c-Met诱导的肝细胞癌小鼠肝脏组织中NF-κB、TNF-α、IL-6蛋白的表达(P < 0.05或P < 0.01);能降低HepG2和转染AKT/c-Met的SMMC-7721细胞中NF-κB、TNF-α蛋白的表达,并与给药浓度和时间都呈依赖性。结论 Cela可以延缓肝细胞癌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药地黄饮子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1 mg·L-1的LPS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实验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地黄饮子组(14.5 g·kg-1)、米诺环素组(150 mg·kg-1)。地黄饮子组和米诺环素组予以10%的含药血清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浓度的空白血清。明场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表达和NF-κB p65活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 p65入核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PPAR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NF-κB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LPS刺激使BV2细胞核内NF-κB含量明细增多;给予地黄饮子或米诺环素含药血清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 mRNA 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PPARγ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 0.05),NF-κB磷酸化水平和入核含量明显减少(P < 0.05)。结论 地黄饮子可能通过调控PPARγ/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作为一种患病率逐渐攀升的炎症性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银屑病可受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病因刺激而发病,以细胞因子驱动的表皮增生、异常分化、炎症和新血管生成为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和皮肤细胞的相互作用,但有些发病机制仍是研究的盲点,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探寻有效治疗靶点成为研究银屑病的重要目标。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的病理机制中承担重要细胞转导作用,是调控银屑病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关键转导因子,是研究银屑病的热点领域。而中医药调控银屑病以其治疗通路广、作用靶点全且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占据重要治疗地位,且随着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深入,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银屑病多条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银屑病已收获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瘙痒症状、减少皮损面积、改善焦虑情绪、预防并发症等,证明银屑病在中医研究领域的认识和辨证论治的正确性。尽管中医药在银屑病防治方面的理论与临床研究颇丰,但中医药对调控银屑病相关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综述暂未见刊载。因此,该综述通过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中医药调控银屑病相关的6条主要信号通路,即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氯化钴(CoCl2)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缺氧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CoCl2模型组(200 mmol·L-1)、鳖甲煎丸低(0.55 g·kg-1)、中(1.1 g·kg-1)、高(2.2 g·kg-1)和扶正祛瘀胶囊组(0.56 g·kg-1扶正祛瘀胶囊)。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与HIF-1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IF-1α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oCl2刺激24 h后,RAW264.7细胞增殖受抑制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各用药组能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IL-1β、IL-6 mRNA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处理后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巨噬细胞中HIF-1α、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及M1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HIF-1α、IL-6、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CD163、IL-10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IKKα/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NF-κB p65、p-NF-κB p65、p-IKKα/β、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和扶正祛瘀胶囊组能抑制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结论 鳖甲煎丸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缺氧环境下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损伤,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HIF-1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