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魏燕  童丽梅  王熙玮  郭盛  钱大玮  段金廒  张芳 《中草药》2022,53(24):7843-7854
目的 全面、科学地梳理枸杞多糖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趋势,为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布局、政府与企业科技资源配置等提供借鉴。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枸杞多糖类物质及其活性表征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从枸杞多糖研究的论文整体发表时间分布、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等方面出发,利用文献计量软件VoSviewer、CiteSpace和R语言环境下的文献计量包Bibliometrix进行分析。结果 枸杞多糖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我国在研究中处于主体地位,研究机构以国内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研究机构及团队关联分析提示各研究单元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待加强;枸杞多糖的研究范围在逐步拓宽,特别是在药理活性与生物学机制研究、提取纯化和结构解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和积累。结论 枸杞多糖与枸杞子药材道地性的内在联系尚不够明确、枸杞多糖医药工业原料生产技术与标准建立亟待加强、枸杞多糖体内代谢过程与构效关系的阐明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制约枸杞多糖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聚合碳水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活性天然产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研究证明,中药多糖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发挥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随着复杂中药多糖结构的解析和作用靶点的发现,基于部分作用靶点的中药多糖构效关系被深入阐明。梳理中药多糖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进展,总结了已发现的中药多糖体内主要作用靶点及基于这些靶点的构效关系的研究新发现,并对基于分子靶点的中药多糖构效关系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促进多糖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口服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最重大的科学进展之一,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治疗疾病的中医理论与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肿瘤免疫疗法异曲同工。研究表明应用"阴阳平衡"的思路指导中药多糖免疫抗肿瘤可以更好的为肿瘤治疗服务,但是目前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缺少对免疫抑制因素的探索。同时,中药多糖在组成、结构方面的分析检测复杂性加大了研究其口服吸收代谢以及体内作用机制的难度。因此该文在对中药多糖的构效关系、吸收代谢过程、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的发展思路,为更好的开发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口服中药多糖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多糖是中药重要的物质基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因中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大,对其结构解析及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都面临技术挑战,当前对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而口服吸收机制研究相对缓慢。深入研究中药多糖的口服吸收机制不仅对解释其在体内的作用路径和药效发挥至关重要,还有助于其药理作用的解释、临床的合理应用和新作用靶点的发现。近年来,随着荧光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为多糖的口服吸收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推动了中药多糖口服吸收研究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中药多糖的口服吸收途径及标记技术,认为其可通过跨膜、细胞旁路、M细胞介导的转运等途径口服吸收,其中跨膜途径是主要的吸收途径,并对4种荧光标记法和同位素标记法与中药多糖的标记反应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评价中药多糖的吸收途径、筛选活性中药多糖、建立药效模型及全面阐明中药多糖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糖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已成为国内外各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一些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药理活性的多糖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和医学领域。多糖有望成为治疗人类疾病的新药物。对近年来关于多糖的口服吸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多糖的成药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多糖成分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多聚物,是由醛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是中药成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的活性生物大分子。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指出中药中的多糖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功效,而补益类中药具有“扶正”和“祛邪”双重功效,既可以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又可以发挥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更加符合中医治疗胃癌的研究方向和治疗原则。本文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CNKI、SinoMed、万方、维普等国内外医学类数据库查阅了近20年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文献中已报道的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的作用进行总结,旨在为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为后续中药多糖的药理活性的研究及健康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素有“药食两性”,对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或防治疾病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符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养生理论观念。结合我国正处于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时代背景,开发药食同源类中药来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已成为医药和食品领域新兴研究方向。目前多数药食同源类中药均含多糖重要活性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已被作为中药类功能性保健食品研发的天然原料。而我国审批的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以多糖、总皂苷、总黄酮等为主,完全由功效成分组成的保健食品较少,以中药多糖为功效成分的组方更少,并且部分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研发相关保健食品的实验或基础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故基于研发功能性保健食品角度,本文综述相关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实现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向功能性保健新食品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中药多糖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中药多糖具有多种的生物活性,尤其是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经研究表明,中药多糖抗肿瘤作用主要机制为: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来抗肿瘤;直接对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提高化疗效果的增敏作用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多糖利用位点(PULs)是与多糖分解代谢相关且位于特定区域的一组基因簇,包括淀粉利用系统(SusC),SusD,及编码外膜糖蛋白结合蛋白、编码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等基因。多糖利用位点广泛存在于肠道拟杆菌中,这种能突出利用多糖的能力是拟杆菌适应肠道的生存策略之一。一方面,肠道拟杆菌的丰度高、种类繁多,是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最主要靶点菌群;另一方面,诸多中药化学成分中,中药多糖是重要有效成分且含量高,也可以作为肠道细菌的竞争性碳源;中药多糖如何基于碳源调节肠道拟杆菌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介绍了多糖利用位点的基因及蛋白构成、综述了多糖利用位点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多形拟杆菌和脆弱拟杆菌基因组中多糖利用位点多样性及其组成;同时,结合自己的中药多糖体外影响拟杆菌的碳源实验,对基于多糖利用位点研究中药微生态药理机制提出了展望,该方向的研究,不仅是细菌多糖利用位点研究的新内容,也是"人-药物-菌群"整体观及中医健脾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生物活性包括促进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等,中药多糖以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成为治疗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该领域近年的研究情况,就中药多糖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的药理作用及免疫功能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生物制剂多糖对果蝇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生物制剂多糖(LW-PSB多糖)对果蝇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野生型黑腹果蝇为实验对象,收集8 h内羽化未交配果蝇,雌雄分开,在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0±5)%的人工气候箱中用培养基进行培养,将果蝇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普通培养基),阳性对照维生素C组(添加维生素C 1 g·kg-1的培养基),LW-PSB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含不同浓度的LW-PSB多糖的培养基,浓度依次为1,3,9 g·kg-1),共5组,每组雌、雄各500只。果蝇30 d龄时分别制成匀浆,测定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物(TAOC)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LW-PSB多糖各剂量组能提高果蝇SOD,CAT,GSH-Px和TAOC活性(P<0.05,P<0.01或P<0.001),降低MDA含量(P<0.01或P<0.001);与维生素C组比较,LW-PSB多糖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提高GSH-Px和TAOC活性(P<0.05或P<0.001),降低MDA含量(P<0.01或P<0.001)。结论:六味地黄生物制剂多糖饲喂果蝇可提高果蝇体内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冻融-酶解-膜分离复合技术纯化板蓝根多糖的工艺.方法:以板蓝根多糖和剩余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用量对板蓝根多糖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板蓝根残渣水提取液反复冻融3次,过滤,按3.5万U·g-1加入蛋白酶2,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3h,酶解后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30 kD中空纤维组件超滤.结论: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冻融-酶解-膜分离复合技术可用于板蓝根多糖的纯化.  相似文献   

13.
人参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人参中含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 如皂苷、多肽、挥发油和多糖等。其中, 皂苷一直被认为是其发挥药理活性的主要成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多糖对人参药用价值的发挥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发现, 人参多糖有复杂的结构特征和多样的生物活性, 如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抗辐射等。人参多糖的结构特征与其活性的正常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研究对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总结与综述, 为人参多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测定骆驼刺中总还原糖与芦丁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部位的样品含量进行比较。方法:以硫酸蒽酮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骆驼刺中总还原糖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检测波长620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的含量,色谱柱Symmetry Shield Rp-18(3.9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9∶8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3.85~70.33 mg·L-1(r=0.995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60%,RSD 1.5%(n=6);芦丁检测的线性范围4.95~59.40 mg·L-1(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99.30%,RSD 2.08%。结论:不同部位的骆驼刺中芦丁和总还原糖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果实及地上部分中总还原糖和芦丁的含量比较高。该结果可为骆驼刺的种植和采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白子草中的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得到的多糖组分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将脱脂后的白子草药材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木瓜蛋白酶-Sevag法去蛋白后,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透析除盐纯化得白子草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和1H-NMR对其进行组成研究和分析。白子草多糖中的GDPs-2的纯度为87.3%,相对分子质量为2.03×104 Da;GDPs-3的纯度为90.9%,相对分子质量为4.29×104 Da。红外光谱无法确定GDPs-2是否有α构型的呋喃糖苷,但提示GDPs-3可能有α构型的呋喃糖苷键,1H-NMR分析初步判断GDPs-2和GDPs-3的糖苷键连接方式均为α型。GDPs-2由葡萄糖醛酸和木糖组成,摩尔比为1.1:0.63;GDPs-3由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木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0.32:6.0:0.21:1.75:4.3。  相似文献   

16.
翼齿六棱菊多糖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翼齿六棱菊多糖的含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运用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翼齿六棱菊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FRAP法、水杨酸法、ABTS法和邻苯三酚法检测翼齿六棱菊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翼齿六棱菊多糖提取量200 mg·g-1;与对照品抗坏血酸和茶多酚相比,翼齿六棱菊多糖的Fe3+还原抗氧化能力(829.75μmol·g-1)弱于抗坏血酸(1 536.5 μmol·g-1),强于茶多酚(739.75 μmol·g-1);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IC50 0.197 g·L-1)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IC50 0.289 g·L-1)比抗坏血酸弱(IC50分别为0.032,0.259 g·L-1),但比茶多酚强(IC50分别为0.233,0.335 g·L-1);清除OH·自由基能力(IC50 0.245 g·L-1)弱于抗坏血酸(IC50 0.199 g·L-1)和茶多酚(IC50 0.233 g·L-1).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翼齿六棱菊多糖的含量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好等优点,翼齿六棱菊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冬虫夏草(Ophiacordyceps sinensis,CS)是一种有至少五百年应用历史的传统名贵药物。虫草多糖(O.sinensis polysaccharides,CSP)作为CS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CSP的组成十分复杂,其单一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分析鉴定,对于研究CSP及CS复杂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CSP尤其是其单一组分的分离及药理机制研究发展较快,发现CSP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及血脂等药理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归纳了其近期主要的药理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开发潜力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云南松松塔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方法:采用三氟乙酸(TFA)水解松塔多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水解单糖产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塔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水解条件,比较了不同衍生反应时间和加入不同量Na OH时单糖衍生物的峰面积大小变化,从而确定最佳水解条件和最佳衍生化条件。结果:松塔多糖由甘露糖(Man),鼠李糖(Rham),葡萄糖醛酸(Glc UA),半乳糖醛酸(Gal U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木糖(Xyl),阿拉伯糖(Arab),岩藻糖(Fuc)组成,其含量比为1.10∶0.04∶0.63∶0.14∶1.00∶1.11∶1.80∶0.60∶0.09。最优水解条件为TFA浓度1 mol·L-1,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6 h。衍生化过程中加入0.3 mol·L-1Na OH,衍生时间为40 min。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为云南松松塔多糖中单糖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郑智音  贾晓斌  舒娈  朱静  张振海 《中草药》2014,45(18):2673-2677
目的制备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并研究各组分的降血糖活性。方法选择合适的树脂和优化的分离纯化工艺,富集鲜马齿苋中多糖、生物碱、多酚类组分;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组分的量,HPLC法测定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的量。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分析多糖、生物碱、多酚类组分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及多酚类组分均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多糖类组分和多酚类组分能明显提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多糖、生物碱及多酚3类组分整体给药使糖尿病小鼠血糖下降率最显著。结论分离、纯化所得的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均具有明显降血糖活性,且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3类组分整体给药降血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铁苋菜多糖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醇沉浓度下铁苋菜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质量浓度为30%,45%,60%,75%,80%的无水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得到不同组分的铁苋菜多糖,分别采用高铁还原法、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体系、光照核黄素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比较它们的总还原力(T-AOC)、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及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抑制效果.结果:醇沉浓度为75%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了73.85%,其余各组分多糖都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其中对O2-·和·OH的清除作用最为明显,清除率分别达到了92.47%和95.89%,几乎与抗坏血酸的清除作用相当,75%醇沉条件下的多糖对LPO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铁苋菜各组分多糖都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