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功能磁共振成像为主综合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功能核磁为主综合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以期寻找一种准确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的方法,为后续实验提供一致性较好的模型。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测MCAO模型的梗死部位、血管阻塞、神经纤维束等情况,对照Bederson评分、神经症状的综合行为学评分及脑TTC染色综合判断MCAO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fMRI检测显示,术侧颞顶叶及外侧出现明显水肿带,CCA、ICA、ECA完全堵塞,神经纤维束稀少,部分纤维束中断、缺失。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脑梗死比例具有相关性(rs=0.879,P〈0.01)。模型组前肢屈曲、躯体屈曲、前肢翻转、后肢翻转、自发活动能力、竖板攀爬、平衡功能等各项神经症状的综合行为学评分与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fMRI检测结果,同时结合常规神经症状评分以及TTC染色切片,综合分析其结果,可准确判断活体状态下大鼠脑卒中模型的损伤部位和程度,筛选出一致性较好的大鼠脑卒中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磁共振散弥张量成像(DTI)及脑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在良性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具体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4月20日至2017年4月20日收治的17例经手术证实为良性脑膜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T_1WI、T_2WI、T_2fl air成像常规扫描,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和T_1WI增强扫描,完成后,用西门子后处理软件进行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成像(DTT),并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白质FA值,对脑白质纤维束与瘤体的关系展开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的影像诊断,再结合病理展开对照。结果 DTT神经纤维束成像显示脑膜瘤附近的白质纤维改变呈推移、挤压现象,无纤维束破坏中断现象,瘤体FA值与瘤周水肿区FA值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脑白质区FA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T_1WI、T_2WI、DWI成像及增强检查,判断神经纤维束与脑膜瘤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弥散张量(DTI)神经纤维束成像(DTT)对脑膜瘤展开观察,神经纤维束成像能清晰地显示神经纤维与脑膜瘤的关系,对脑膜瘤手术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头颅14通道柔性线圈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fMRI)中的价值。方法招募11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使用同一磁共振仪、同一成像序列,先后采用头颅24通道硬质线圈、14通道柔性线圈、16通道硬质线圈成像,序列包括3D T1WI、左侧足三里穴电针刺激下任务态BOLD fMRI。获得图像信噪比及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BOLD fMRI图像通过软件分析后处理。结果在3D T1WI、BOLD fMRI图像中,14通道柔性线圈和24通道硬质线圈的信噪比均高于HNC16线圈。在3D T1WI图像中,14通道柔性线圈、24通道硬质线圈和16通道硬质线圈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足三里穴位电针刺激后表现为右侧颞中回、额中回、额下回、左侧岛叶脑功能活动增加,左侧额中回及海马旁回脑功能活动减低。14通道柔性线圈与24通道、16通道硬质线圈比较,脑功能活动增加的脑区主要为右侧颞中下回及额下回。结论头颅14通道柔性线圈可以获得与24通道硬质线圈相仿的图像质量,并可进行相关的BOLD fMRI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对脑肿瘤性病变与相邻白质纤维束的位置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35例脑肿瘤患者(其中星形细胞瘤17例,脑膜瘤7例,转移瘤11例)所行术前磁共振DTI及DTT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脑肿瘤的实性区域FA值均变低,呈现等信号或低信号;肿瘤的水肿区域的各向异性分数(FA)略减低,呈低信号或略低信号;脑膜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在DTT图上可见对周围白质束有不同程度的压迫,表现为白质纤维束的变形、异位,而恶性病变、转移瘤表现有对相邻脑白质的浸润及破坏,在DTT图像上相应脑白质纤维束出现中断、缺如的征象。结论磁共振DTI、DTT成像结合全脑T1解剖图像可显示脑部肿瘤与相邻白质纤维束的关系,了解肿瘤周围是否有功能性神经纤维束通过,对肿瘤切除手术方案的制定,避免手术中对功能性神经束的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术(DTI)对已经发生病变的神经根的作用。方法对本院65例已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以及65例在本院体检中心筛选的健康人,进行DTI、T2WI、轴位T2WI以及矢状位T1WI扫描检查,并监测腰骶神经根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以及各向异性分数值(FA)。结果 65例患者中,两侧神经根同时病变者15例,仅左侧神经根病变者20例,仅右侧神经根病变者30例。DTI图像显示,患者神经根中断或者聚拢,没有周围分支,神经纤维束面积显著减小,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5)。而轴位T2WI同时显示脊神经根病变严重,是椎间盘膨出或者突出使椎间孔变窄导致的。结论大部分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出都会导致腰腿痛以及其他的临床症状,为了给这些症状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可以测定FA、ADC的值,这两个值可以间接反映水分子在神经根内的运动。而要定量评价神经根的病变程度,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能对神经根采用功能性成像,对传统的磁共振序列是很好的创新,有望在利用DTI对神经束的形态以及面积方面的优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神经根病变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纤维束神经导航在脑内病灶切除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21例行纤维束神经导航手术治疗病例,分为解剖导航组(11例)和纤维束神经导航组(10例),年龄48.8±12.2岁;病灶主要位于两侧大脑半球额、顶、枕叶,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肌力障碍。比较两组病例病灶切除率、术后相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病灶切除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49)。结论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纤维束成像有助于对颅内病灶术前手术计划制订;神经纤维束导航有助于提高病灶全切率,保护具有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4 T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对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皮质纤维束(CST)随着肿瘤发展所致的一系列影像学变化,并通过相关病理检验验证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①使用立体定向法对20只成年雄性的SD大鼠的右脑尾状核注入体积为10μl含106个的C6胶质瘤细胞悬浮液。②运用9.4 T 行常规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和 DTT检查后,运用 Function tool软件处理,得到各向异性分数图[纤维束重组成像(FA)]图和方向编码彩色图及双侧CST 3D纤维束重建图。对肿瘤病灶区域及肿瘤周边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进行 FA值及平均弥散系数( MD)值测量,进行FA图像信号强度及对比度的分析,并且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的SD大鼠C6脑胶质瘤对皮质脊髓束解剖关系的影响,然后行HE染色进行病理证实。结果所有SD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均完成3D纤维束FA图像重建。测量的 FA值在3个区域比较差异(肿瘤实质区、周围水肿带、正常脑白质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带和肿瘤实质区测量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个部位的测量的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TT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脊髓纤维束容易受到脑肿瘤占位、浸润、瘤周水肿带等的影响,纤维束可出现破坏和移位。结论9.4 T磁共振DTT能对不同时期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做出直观观察,能较好显示皮质纤维束解剖关系的改变,病理上的改变也证实影像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及磁共振成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及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经右侧冠状缝距中线4 mm处缓慢进针注入C6胶质瘤细胞株悬液,按术后3、7、10、14、17、21 d及自然死亡顺序采集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并观察肿瘤生长方式;再随机选取5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按接种后8、11、14、17、21及24 d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注射对比剂后0、10、20、30、40及50 min轴位及冠状位T1WI扫描;选取2只正常大鼠行MRI T1WI、T2W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正常大鼠脑组织T1WI呈稍长T1信号,皮质与白质分界不清;T2WI脑皮质与白质能较好分辨,皮质信号高于白质,双侧侧脑室后角呈高信号,小脑幕呈对称低信号;增强扫描脑组织无强化.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从接种8~24 d均可见接种部位头皮软组织增厚,呈等T1、长T2信号;第14天右侧大脑半球接种点可见小点状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小点状强化;第17天病变更明显,呈小结节状强化;第21天结节较前增大,强化更为明显;至第24天病变进一步增大,右侧大脑半球1/3~1/2呈长T2信号,但T1WI病变始终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不能区分;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区呈明显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区无强化;接种部位增厚头皮软组织始终呈明显强化.结论:正常大鼠脑灰、白质及脑室在T2WI能较好显示,小脑幕呈对称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正常脑组织无强化.大鼠C6脑胶质瘤呈等T1、长T2信号,T2WI及增强扫描均能检测出大鼠C6脑胶质瘤病灶,增强扫描更能准确反映病变大小及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技术显像弓形束及术中弓形束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85例接受术中磁共振及神经导航辅助治疗的大脑半球肿瘤患者分为左侧大脑半球肿瘤组(n=55)和对照组(n=30),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通过纤维束示踪技术显像弓形束并与神经导航系统整合指导手术,分别于术后2~4周、3~6个月随访患者的弓形束显像及语言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实现了弓形束的显像,左侧大脑半球肿瘤组患者将三维显像的弓形束图像整合入神经导航系统后通过显微镜下导航指导手术,在术后长期随访中仅4例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技术能够显像弓形束并与术中导航系统整合,改善外科手术对语言功能区肿瘤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最大程度保留语言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 结果 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 结论 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甲亢性心肌病大鼠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双固一通"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L-Thy制备甲亢性心肌病模型,"双固一通"组电针关元、足三里(双)、内关(双)。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温、体重、心率等)、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T3、TT4浓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双固一通"组体温明显升高(P〈0.05),体重显著降低(P〈0.05),心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双固一通"组心率显著减慢(P〈0.05),体温与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组血清TT3和TT4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心肌纤维肥大,排列紊乱,间隙增宽,可见肌束中断现象;"双固一通"组心肌纤维形态和排列大致正常。结论:"双固一通"针法对甲亢性心肌病大鼠肥厚心肌病理组织学变化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WI、DTI及DTT对检出药物过敏中毒性脑病;住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且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07.4—2012.5之间8例药物过敏中毒性脑病患者,所有患者执行常规序列和DwI、DTI及DTT扫描,将将原始图像传至ADW4.4工作站上进行数据后处理,测定ADc值、FA值及重建白质纤维柬,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DwI、DTI及DTT对药物过敏中毒性脑病检测优势。结果所有患者双侧灰质核团及白质纤维明显受累,呈长T1wI、长T2wI信号或短T1WI、长T2W1信号改变,边缘较模糊,DWI显示呈明显高信号,边缘清晰,经后处理后其病变区ADC值及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D1、T显示白质纤维损伤,治疗后ADC值及FA值逐渐增高。结论DWI、ADC图、FA图能够准确量化地检测到灰质核团及白质纤维采损伤改变,DTT能够直观,清晰显示白质纤维束损伤后,同时DwI、DTI及DTT艮好评估治疗后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影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疲劳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共24只;实施不同运动强度后评估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透视电镜观察缺血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测定缺血区域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RT-PCR半定量分析缺血区域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表达。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高于有氧运动组,低于疲劳运动组,j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电镜发现对照组细胞形态和核不规则,有氧运动组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器完整,疲劳运动组细胞核分裂,线粒体肿胀;有氧运动组和疲劳运动组NO含量、NOS的活性以及eNOS、nNOS、iNOS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NOS在有氧运动组和疲劳运动组中分别以eNOS和iNOS表达显著,所测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和NOS在脑缺血神经功能修复中发挥神经修复和神经毒性双重作用,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局部脑缺血区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修复,而疲劳运动促进NO和NOS过表达,产生局部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全细胞抗原(WCAs)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荷瘤的影响,并探讨肿瘤相关增殖抗原的改变揭示其可能的抑制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原代培养小鼠MSCs,取3-5代MSCs以15 Gy X线灭活获取WCAs,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只。实验组皮下接种WCAs(1次/3d,共2周),获得免疫接种小鼠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的磷酸缓冲液。观察两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并于接种后第7(Day7)、30天(Day30)行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因子的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肺腺癌A549细胞皮下移植成功使小鼠荷瘤,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CNA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Day7:(6.42±0.54)比(18.67±0.96),P〈0.01;Day30:(2.12±0.14)比(4.32±0.25),P〈0.05];PCNA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Day7:(11.64±0.28)比(25.18±1.37),P〈0.01;Day30:(2.11±0.18)比5.69±0.41),P〈0.01];实验组Ki-67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Day7:(1.57±0.51)比(4.84±0.23),P〈0.05;Day30:(2.75±0.28)比(5.66±0.19),P〈0.01];Ki-67 mRNA水平也明显下调[Day7:(2.12±0.43)比(5.94±1.03),P〈0.01;Day30:(3.71±0.72)比(8.62±0.35),P〈0.01]。结论采用MSCs获得全细胞抗原进行免疫应激可产生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及肿瘤增殖相关因子PCNA、Ki-67的下调有关,其内在的免疫分子机制有待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鲁宏  胡惠  何占平  韩向君  陈晶  涂蓉 《海南医学》2010,21(12):30-32,37
目的比较三种MRI检查方法在早期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分为对照组、栓塞15min、30min、1h、2h、4h、6h组共7组,每组各10只大鼠。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T2 FLAIR和常规T2WI检查,测量不同时间点高信号相对面积(rS)和相对强度(rD)。结果对照组的三种MRI序列均未见异常信号,DWI在栓塞后15min均显示高信号区(10/10),高信号面积和强度随时间不断增加,在1h内变化明显,1h-6h呈缓慢上升,但显示梗塞边界不清,解剖定位不准;T2 FLAIR像上大部分(8/10)在栓塞后2h显示高信号区,随后高信号面积和强度随时间不断增加,可确切显示缺血范围;T2 WI像上有2例在栓塞后2h出现高信号区,而多数(7/10)在栓塞后4h显示高信号区,能清晰显示缺血部位。结论 DWI是诊断早期脑缺血的首选成像方法 ,其次是T2 FLAIR;为了能清楚显示缺血部位还应联合应用此三种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为探讨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骨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52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和2型糖尿病造模组42只。造模组大鼠在高糖、高脂和高能量饲料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以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30只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小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每组10只。运动组实施8周运动方案。采用固体物理密度仪测定实验大鼠股骨骨密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和小强度运动组的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中强度运动组的股骨骨密度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小强度运动组相比,中强度运动组股骨骨密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低于正常,为骨质疏松症高危群体;②跑台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与运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清TNF-α和IL—10的影响。方法12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30只,每组再分为免疫后第7、14、21天亚组,每亚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造模及用药。后三组大鼠于四肢足垫皮下注射新鲜豚鼠全脊髓匀浆+完全弗氏佐剂制作EAE模型。自免疫后第1天开始泼尼松治疗组按3.9mg/(kg·d)给予泼尼松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kg·d)灌胃,EAE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发病率及神经功能评分。各组大鼠于免疫后第7d、14d、21天处死,HE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脊髓内病变情况,ELISA方法测定TNF—α和IL—10水平。结果与EAE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及泼尼松治疗组大鼠的发病率均明显降低,神经功能评分、脊髓内病灶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及泼尼松治疗组免疫后第14、21天TNF-α表达水平较EAE模型组降低,免疫后第7、14、21天时IL—10表达水平较EAE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泼尼松治疗组在大鼠发病率、神经功能评分、病灶数、TNF-α和IL-10表达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EAE大鼠的临床症状,抑制脊髓内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和升高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Apelin-1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淋巴结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周围神经髓鞘抗原(P257-81)注射入Lewis大鼠后肢足垫诱导EAN模型.Lewi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N模型组和Apelin处理组.Apelin处理组于免疫当天至第15天每天尾静脉注射Apelin-13(0.1 mg/kg).观察各组大鼠发病情况和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淋巴结中TNF-α、IL-6和IFN-γ表达.结果 与EAN模型组比较,Apelin处理组大鼠最初发病时间明显延长,高峰期临床评分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和IFN-γ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 0.05).结论 Apelin-1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6和IFN-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过量运动对健康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Spraug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过量运动组,每组15只。安静对照组在鼠笼内安静饲养,过量运动组进行16周高强度跑台力竭运动。实验后,测定24 h尿蛋白(UP)、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含量评价肾功能;分别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获取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评分以及纤维化指数(FI);免疫印迹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E-C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过量运动组肾脏结构异常,肾小球损伤评分、肾小管损伤评分、FI、UP、BUN和SCr增加(t分别为-6.895、-7.365、-9.234、-4.964、-7.753、-16.444,均P<0.05),MMP-9蛋白表达下调(t=5.077,P<0.05),而TGF-β1、α-SMA和E-CA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01、-1.129、1.5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